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原文及翻譯附注釋

發布時間:2024-03-01
1、

別滁原文及翻譯(附注釋)

別滁原文
別滁附注釋
原文及翻譯

《別滁》是由歐陽修所創作的,歐陽修這首詩與一般敘寫離愁別緒之作所渲染的凄惻之情,有明顯的不同,它落筆輕快自然,平易流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別滁》鑒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別滁》原文

宋代:歐陽修

花光濃爛柳輕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離聲。

《別滁》譯文

花光多么絢爛濃郁,綠柳絲絲輕柔鮮明,人們在花前設下酒宴為踐行。

我也像平日一樣和大家一同開懷暢飲,請不要讓管弦奏出令人感傷的離別哀音。

《別滁》注釋

別滁:告別滁州。

濃爛:形容鮮花燦爛。輕明:一作“輕盈”。

且:一作“只”。

離聲:指別離歌曲。

《別滁》賞析

歐陽修胸襟曠達,雖處逆境之中,仍能處處自得其樂。他的《醉翁亭記》,末二段就表現了他與民同樂的情景。此詩和《醉翁亭記》同樣用了一個“醉”字,但并不過多地渲染那些離情別緒?!蹲砦掏び洝肥菍懹窝缰畼?、山水之美,這詩所表現的父老親故送別餞宴的情景,別是一番情味。

詩的前二句以絢麗的春光襯托熱烈的送別場面。后二句抒情,內里實在蘊含著惜別的深情,只是故作曠達自慰且慰人。這首詩落筆輕快自然,平易流暢。

首句寫景,點明別滁的時間是在光景融和的春天。

歐陽修由滁州徙知揚州,朝廷的公文是在那一年閏正月下達的,抵達揚州為二月。滁州地處南方,氣候較暖,這里與作者在夷陵(今湖北宜昌)所寫的另一首《戲答元珍》詩“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不同,而是花光濃爛,柳絲輕明。這樣,此詩首句不僅寫出了別滁的節候特征,也為全詩定下了舒坦開朗的基調。

次句敘事,寫當地吏民特意為歐陽修餞行。

“酌酒花前”,是眾賓客宴送知州,與《醉翁亭記》的知州宴眾賓正好相反;這天還有絲竹助興,氣氛顯得熱烈隆重。它雖不同于以往投壺下棋、觥籌交錯的游宴之樂,但同樣寫出了官民同樂和滁州民眾對這位賢知州離任的一片深情。

后兩句是抒情,詩人把自己矛盾、激動的心情以坦然自若的語言含蓄地表達了出來。歐陽修在滁州任職期間,頗有惠政。餞行時當地父老向他所表示的真摯友好的感情,使詩人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兩年多的貶謫生活即將過去,這里地僻事簡,民俗淳厚,作者特別對以前在滁州瑯琊山與眾賓客的游宴情景懷念不已;而此時卻是離別在即,滁州的山山水水,吏民的熱情敘別,使他百感交集。這里“我亦且如常日醉”的“且”字,用得極好,寫出了詩人與眾賓客一起開懷暢飲時的神情意態和他的內心活動。

結句用的是反襯手法,在這種餞別宴上作為助興而奏的音樂,是歐陽修平時愛聽的曲調。但因離憂嬰心,所以越是悅耳的曲調,內心就越感到難受。唐朝張謂寫過一首題為《送盧舉使河源》的贈別詩:“故人行役向邊州,匹馬今朝不少留。長路關山何日盡,滿堂絲竹為君愁?!边@里結句所表達的意思,為歐陽修所化用?!澳滔夜茏麟x聲”,發人思索,使詩意余韻不盡。后來黃庭堅《夜發分寧寄杜澗叟》詩“我自只如當日醉,滿川風月替人愁”,也是從此脫出。

歐陽修這首詩與一般敘寫離愁別緒之作所渲染的凄惻之情,有明顯的...

查看詳情>>
2、

與朱元思書原文及翻譯(附注釋)

與朱元思書原文
與朱元思書附注釋
原文和翻譯

《與朱元思書》文章用人的感受反襯出山水之美,也抒發了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杜c朱元思書》文言文翻譯和賞析分別是什么?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些關于初中課文《與朱元思書》文言文翻譯和賞析,作為參考,希望你喜歡。

原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譯文

沒有一絲風,煙霧也都消散干凈,天空和群山是一樣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漂蕩,任憑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時而向東,時而向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獨異,天下獨一無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見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頭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像飛奔的駿馬。

江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木,讓人心生寒意,高山憑依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群山競爭著高聳,筆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無數山峰。山間泉水沖擊著巖石,發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長久不斷地鳴叫,猿不停地啼叫著??吹竭@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會平靜下來;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會事務的人,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間也昏暗如黃昏;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還能露出陽光。

注釋

書:是古代的一種文體。

風煙俱凈:煙霧都消散盡凈。風煙,指煙霧。俱,全,都。凈,消散盡凈。

共色:一樣的顏色。共,一樣。

從流飄蕩:乘船隨著江流漂蕩。從,跟,隨。

任意東西:情境任憑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時而向東,時而向西。

東西:方向,在此做動詞,向東漂流,向西漂流。

自:從。

至:到。

許:表示大約的數量,上下,左右。

獨絕:獨一無二。獨,只。絕,絕妙。

皆:全,都。

縹(piǎo)碧:原作“漂碧”,據其他版本改為此,青白色,淡青色。

游魚細石:游動的魚和細小的石頭。

直視無礙: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這里形容江水清澈見底。

急湍(tuān):急流的水。急,迅速,又快又猛。湍,水勢急速。

甚箭:“甚于箭”,比箭還快。甚,勝過,超過。為了字數整齊,中間的“于”字省略了。

若:好像。

奔:動詞活用作名詞,文中指飛奔的駿馬。

寒樹: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樹,形容樹密而綠。

負勢競上:高山憑依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負,憑借。競,爭著。上,向上。這一句說的是“高山”,不是“寒樹”,這從下文“千百成峰”一語可以看得出來。

軒邈(miǎo):意思是這些高山仿佛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軒,...

查看詳情>>
3、

折荷有贈原文及翻譯(附注釋)

原文及翻譯
折荷有贈
折荷有贈原文

《折荷有贈》是由李白所創作的,全詩運用委婉含蓄的藝術手法,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人物的內心情感。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折荷有贈》譯文及鑒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折荷有贈》原文

唐代:李白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

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

佳人彩云里,欲贈隔遠天。

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

《折荷有贈》譯文

劃船到江中去蕩漾秋天的江水,更喜愛這荷花的鮮艷。

撥弄那荷葉上為水珠,滾動著卻總不成圓。

美好的佳人藏在彩云里,要想贈給她鮮花,又遠在天際。

苦苦相思而相見無期,惆悵遙望在凄涼的秋風里。

《折荷有贈》注釋

涉:本義是步行渡水,這里有泛舟游歷之意。玩:賞玩、欣賞。秋水:秋天的江湖水,雨水。唐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p>

紅蕖(qú):荷花盛開的樣子。?。很睫?,荷花的別名。

弄:有把玩、欣賞之意。

蕩漾:水波微動。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p>

佳人:美女。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p>

遠天:遙遠的天宇,說明空間距離之遠。

相似:彼此想念。后多指男女相悅而無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漢蘇武《留別妻》詩:“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睙o因:沒有門徑,沒有辦法。

涼風:秋風?!抖Y記·月令》:“(孟秋之月)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崩畎住肚锼肌吩姡骸笆徣晦ゲ菽?,颯爾涼風吹?!?/p>

《折荷有贈》鑒賞

這首詩與李白的《擬古十二首》其十一很相似?!稊M古十二首》其十一曰:“涉江弄秋水,愛此荷花鮮。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佳期彩云重,欲贈隔遠天。相思無由見,悵望涼風前?!背植煌?,余皆相同。這或許是由于傳抄之誤的緣故。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避睫〖春苫?,所以《擬古》中又作“愛此荷花鮮”。秋高氣爽,秋水浩淼,首先就給人以清新、涼爽及高雅、純潔之感。此時江上弄舟,領略一番江水秋色,已是夠愜意的了,然而最引人入勝、最逗人喜愛的,還是那婷婷玉立的鮮紅的荷花。從字面上看,這是通過寫景而點明了時間地點。但從詩歌意象的沉積所蘊含的內容看,這已不是單純描景,而是暗含了這位女子如花似玉的體貌及純潔高雅,堅貞自守的品格?!吧娼币辉~,最早見于《楚辭·九章》,那是屈原借以抒發憤世憂國之情并表現其純潔高雅、堅貞自守的品格。這里雖無憤世憂國之意,但借以表現女子純潔高雅,堅守貞操的品格和向往專一的愛情,也是未嘗不可的。梁元帝《賦得涉江采芙蓉》詩云:“葉卷珠難溜,花舒紅易傾?!笨椎抡淹项}詩云:“朝來采摘倦,詎得久盤桓?!毙恋略础盾饺亍吩娨嘣疲骸吧娼甲赃h,托意在無窮?!本投际墙枰员憩F女子對專一愛情的渴望與向往。當然,這一點還需結合下句的“愛此紅蕖鮮”理解。梁吳均《擬古四首》其三《采蓮曲》云:“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問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蓮。遼西三千里,欲寄無因緣。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薄昂苫r”,就已完全象征著年輕貌美的...

查看詳情>>
4、

泛海原文及翻譯(附注釋)

原文及翻譯
泛海
泛海原文

《泛?!肥怯赏跏厝仕鶆撟鞯?,《泛?!愤@首詩意態瀟灑,有一股正義的豪情,表達了王陽明淡然世間榮辱的灑然心態。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泛?!返淖g文及鑒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泛?!吩?/strong>

明代:王守仁

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云過太空?

夜靜海濤三萬里,月明飛錫下天風。

《泛?!纷g文

一切艱難險阻,在我看起來,就如天上漂浮的一朵朵白云,不應停滯于心中,而天空的顏色,是潔凈湛藍的。

夜深人靜時,我思考著國家的命運,思考著自己的人生經歷,盡是大起大落,如海中波濤一般。我將乘天地之正氣,秉光明的心地,去接受任何的人生艱難險阻的挑戰。

《泛?!纷⑨?/strong>

飛錫:錫杖,即和尚的禪杖。多指和尚云游,作者借此表達他淡然世間榮辱的灑然心態。

天風:天地之正氣的意思。

《泛?!穭撟鞅尘?/strong>

公元1506年(明武宗正德元年),王守仁因仗義執言被貶為貴州龍場驛驛丞。劉瑾還派人對他進行暗殺。王守仁急中生智,做出投江自殺的假象,搭上了前往福建的商船。不料,當他坐船行于海上,卻遇上大風暴。王守仁此時卻毫不畏懼地坐在船上,寫下了這首著名的《泛?!?。

《泛?!焚p析

《泛?!愤@首詩意態瀟灑,有一股正義的豪情,表達了王陽明淡然世間榮辱的灑然心態。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哲學思想家和教育家,由他主張的“心學”和開創的陽明學派在后世產生了很大影響。王陽明的學說打破了當時理學家們對于“人”的鉗制,解放了一大批人的心靈世界,漸漸成為思想界的一種風尚。

詩歌頭兩句“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云過太空?”“原”說明人世一切的艱難挫折,詩人原本就不放在心中,萬物的變化只不過如同浮云掠過太空一樣,在心中留不下任何痕跡。盡管這海上風云變色、巨浪滔天,只要我心不為所動,這大浪又算得了什么?這兩句詩,充分表現了王守仁堅毅無畏的品質,同時也反映了王守仁的哲學觀:“戒慎不睹,恐懼不聞,養得此心純是天理”,便自然能達到心靈的純明境界。

在詩歌的三、四兩句中,詩人更進一步地描寫了自己心中此時的感受:“夜靜海濤三萬里,月明飛錫下天風”,說在這“靜謐”而遼闊的大海上,自己就好像手拿著錫杖(高僧手持的一種法器),駕著天風,在月光下飛越“海濤三萬里”,這驚濤駭浪中命懸一線的驚險航程,在詩人筆下竟成了如此富有詩意的一次旅行。說到“靜”字,還有一個故事:唐代禪宗高僧惠能有一次聽兩人辯論說風幡動,一個說是風動,一個說是幡動,惠能卻說,都不是,是你們的心在動。王守仁的“心學”中也有類似的論述,他說,“可知充天塞地中間,只有這個靈明,人只為形體自間隔了。我的靈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沒有我的靈明,誰去仰他高?地沒有我的靈明,誰去俯他深?鬼神沒有我的靈明,誰去辨他吉兇災祥?天地鬼神萬物離卻我的靈明,便沒有天地鬼神萬物了?!?王守仁《王陽明全集》)。

從《泛?!返膭撟鞅尘翱?,《泛?!愤@首詩體現了詩人灑脫的心胸和強烈的自信,以及詩歌背后所蘊藏的深刻哲理。章太炎評價王陽明心學時曾說過四個字“自尊無畏”,這...

查看詳情>>
5、

一枝花·不伏老原文及翻譯(附注釋)

一枝花·不伏老
一枝花·不伏老原文附注釋
原文及翻譯

《一枝花·不伏老》是元代戲劇家關漢卿創作的一首帶有自述心志性質的套曲作品,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這首套曲吧,希望可以幫助同學們加快了解《一枝花·不伏老》這一部作品。

《一枝花·不伏老》原文

朝代:元朝|作者:關漢卿

攀出墻朵朵花,折臨路枝枝柳?;ㄅ始t蕊嫩,柳折翠條柔,浪子風流。憑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殘柳敗休。半生來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臥柳。

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愿朱顏不改常依舊,花中消遣,酒內忘憂。分茶攧竹,打馬藏鬮;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閑愁到我心頭?伴的是銀箏女銀臺前理銀箏笑倚銀屏,伴的是玉天仙攜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樓,伴的是金釵客歌金縷捧金樽滿泛金甌。你道我老也,暫休。占排場風月功名首,更玲瓏又剔透。我是個錦陣花營都帥頭,曾玩府游州。

子弟每是個茅草岡、沙土窩初生的兔羔兒乍向圍場上走,我是個經籠罩、受索網蒼翎毛老野雞蹅踏的陣馬兒熟。經了些窩弓冷箭鑞槍頭,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萬事休”,我怎肯虛度了春秋。

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鉆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我也會圍棋、會蹴踘、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癥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

《一枝花·不伏老》簡介

《一枝花·不伏老》是元代戲劇家關漢卿創作的一首帶有自述心志性質的套曲作品。這套曲子用本色、生動、詼諧、夸張的語言,以大膽而又夸張的筆調,熟練地發揮了散曲形式的特點,描寫了作者的浪漫生活和多才多藝,傾訴了一瀉無余的感情,顯示了作者狂放高傲的個性,表現了頑強、樂觀、熱愛生活的性格。表明決不與黑暗現實妥協的決心。全曲氣韻深沉,語勢狂放,歷來為人傳頌,被視為關漢卿散曲的代表作。

《一枝花·不伏老》譯文

采摘那露出墻頭的朵朵紅花,攀折路邊的條條彎柳。采的花蕊紅稚嫩,折的柳條青翠柔細。處處拈花惹草,純粹的一個浪蕩公子。手中的花柳任我擺布,直把她們玩弄得成了殘花敗柳。

我是個全天下最有名氣的花花公子。但愿那些紅顏美色永不衰褪,光彩常駐。我在如云的美女中消遣時光,借酒忘憂消愁。品著茶,畫著竹,沉醉于打馬、藏閹這些賭博游戲之中,十分自在。精通五音,熟悉六律,太無聊了,使我心頭發愁。整天以妓女為伴,她們或在銀臺前撫弄銀箏,笑倚銀屏;或者是攜玉手、并玉肩,一起登上玉樓;或者是唱著《金縷衣》曲調,捧著盛滿酒的金樽及華貴的酒器。你暫且不要以為我已老了。我可以說是風月場上最有名的頭號老手,比所有的風流浪子更風流。我在姑娘群中還算是個總頭領,曾游玩過許多州府。

那些嫖客們,個個都如同那些剛剛從茅草崗、沙土窩里蹦出來的小兔子,初次踏進妓...

查看詳情>>
6、

洗然弟竹亭原文及翻譯(附注釋)

原文及翻譯
洗然弟竹亭
洗然弟竹亭原文附注釋

《洗然弟竹亭》是由孟浩然所創作的,從寫作方法上,此詩運用了白描和用典的手法,寫了竹亭集會,賦詩飲酒彈琴的和諧場面,寫出兄弟之間的友愛之情。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于《洗然弟竹亭》的譯文及鑒賞,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洗然弟竹亭》原文

唐代:孟浩然

吾與二三子,平生結交深。

俱懷鴻鵠志,昔有鶺鴒心。

逸氣假毫翰,清風在竹林。

達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洗然弟竹亭》譯文

我和你們幾個兄弟,一向友愛情誼很深。

共同懷抱鴻鵠大志,都有互相救助之心。

高雅情趣借詩文表達,清風亮節存留在竹林。

共享飲酒的陶然樂趣,偶奏超俗拔群的雅音。

《洗然弟竹亭》注釋

洗然:即孟浩然之弟孟洗然,曾編集《孟浩然詩集》三卷本。孟浩然有《送洗然弟進士舉》詩,可知孟洗然曾經赴舉,而其他事跡未詳。

“吾與”句:我和你們幾個兄弟。二三子:語出《論語·述而》:“二三子以我為隱乎?”

鴻鵠(hú)志:指遠大的志向。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鴻:大雁。鵠:天鵝。

昔:一作“共?!柄W(jí)鴒(líng)心:兄弟互相關切的心意。鶺鴒:一種長腳長尾的小鳥?!对娊洝ば⊙拧こiΑ罚骸苞W鴒在原,兄弟急難?!焙笫烙铭W鴒以喻兄弟。

逸氣:超脫世俗的氣概、氣度。假:借助。毫翰:指毛筆。亦借指文字、文章。

清風:指竹亭的清爽,也暗喻人的清操潔行。竹林:此處有雙關意,既切題中的“竹亭”,也是借竹林七賢之游喻指作者與諸弟在竹亭游樂事。

達:曠達。一作“遠”。

《洗然弟竹亭》創作背景

此詩寫作者與諸弟常在一起,是孟浩然早年的作品。根據孟浩然《入峽寄弟》中“吾昔與汝輩,讀書常閉門”句可知其有弟數人,其中之一即為孟洗然。此詩當作于孟浩然兄弟在孟洗然家竹亭游樂之時。

《洗然弟竹亭》賞析

此詩通過竹亭述志,贊揚了兄弟之間志同道合、友愛情深的思想感情。全詩敘寫自己與諸弟很友愛,且都有遠大的志向,像古代的竹林七賢一樣,常雅集竹亭,飲酒撫琴,以寄托豪情逸氣。

在意象運用上,此詩以竹作為清幽和隱逸的意象。竹在古代,是瀟灑挺拔、高雅脫俗的逸士的象征。頸聯兩句的“竹林”有借竹林七賢喻指詩人兄弟之意。這里繼承魏晉風度之氣,以魏晉的名士風流來刻畫兄弟們的高雅志趣,來烘托他們超然脫俗的品格。而“竹林”同時切詩題中的竹亭,作者也是借阮籍(竹林七賢之一)的出世之志來映照自己對遁跡竹林的出世生活的無限向往。

從寫作方法上,此詩運用了白描和用典的手法,寫了竹亭集會,賦詩飲酒彈琴的和諧場面,寫出兄弟之間的友愛之情。

孟浩然詩中常表現出一種“安以樂”的太平氣象,在此詩中則具體表現為“逸氣”。逸氣是一種超脫世俗的氣概、氣度。陳貽焮《孟浩然詩選》認為,這里的“逸氣”表現出孟浩然高雅的心情;“高雅的心情”是抽象的、綜合性的體驗,也是孟浩然“韻高”的方面。從陳貽焮的賞評中可以看到,在這首詩歌中,孟浩然將原本矛盾的“鴻鵠志”和“竹林”的清逸灑脫、高雅爽朗進行有意識的協調,并且調和得極為自然。此...

查看詳情>>
7、

寄蜀中薛濤校書原文及翻譯(附注釋)

原文及翻譯
寄蜀中薛濤校書
寄蜀中薛濤校書原文附注釋

《寄蜀中薛濤校書》是由王建所創作的,此詩王建也曾與薛濤在成都有所交集,作者欣賞薛濤才華,作此詩以贈。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于《寄蜀中薛濤校書》的譯文及鑒賞,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寄蜀中薛濤校書》原文

唐代:王建

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里閉門居。

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

《寄蜀中薛濤校書》譯文

在萬里橋畔住著一位很有才華的歌妓,枇杷花環繞著她的住宅,在那枇杷花叢中,她閉門深居。

像她那樣有才華的女子,在今天已經很少了,即使那些能完全領略文學高妙意境的人,總也有點不如她。

《寄蜀中薛濤校書》注釋

薛濤: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人,隨父官于蜀,父死不得歸,遂居于成都,為有名的樂妓。校(jiào)書:即校書郎,古代掌校理典籍的官員。據說武元衡曾有奏請授濤為校書郎之議,一說系韋皋鎮蜀時辟為此職。薛濤當時就以“女校書”廣為人知。而“蜀人呼妓為校書,自濤始”(《唐才子傳》)。

萬里橋:在成都南。古時蜀人入吳,皆取道于此。

枇杷(pí pá):喬木名,果實亦曰枇杷。據《柳亭詩話》,這是與杜鵑花相似的一種花,產于駱谷,本名琵琶,后人不知,改為“枇杷”。

掃眉才子:泛指從古以來的女才子們。掃眉,畫眉。

管領春風:猶言獨領風騷。春風,指春風詞筆,風流文采。

《寄蜀中薛濤校書》賞析

元稹有詩云:“錦江滑膩峨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言語偷巧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紛紛詞客多停筆,個個公卿欲夢刀。別后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云高?!痹妼⒀茸课木?,然而就知名度與實際才學而言,薛濤實在文君之上。

王建這首寄贈之作,在眾多獻殷勤的贊美詩中,算是出色的一首。薛濤在成都居住,于城郊百花潭有別宅?!叭f里橋西宅,百花潭北莊”,這里原是詩圣杜甫居住過的地方?!叭f里橋邊女校書”,開門見山,尊呼薛濤的身份,又點明地望,起筆莊重。據載,薛濤居蜀時好種菖蒲,此物難得開花結實。有時開花,則被古人視為一種祥瑞,如五色云,故元稹詩有“菖蒲花發五云高”之句。后居碧雞坊,又別種枇杷?!拌凌嘶ɡ镩]門居”一句,意象清麗可人,人們可以通過杜鵑花開的情景來想象枇杷花開的繁盛美麗。女校書端居其中,飄飄然當儼若仙子?!伴]門居”三字,不僅有雅靜之韻,且有“桃李無言,下自成蹊”的意味,與后二句緊密關聯。

如果說前兩句在不動聲色的敘述中已暗寓贊美之意,則后兩句便是極其熱情的頌揚了:“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薄皰呙疾抛印奔椿钣脧埑槠蕻嬅嫉涔?,那些從古以來的女才子們在詩中作為女主人公的陪襯。其實不僅是女才子比不上薛濤,當時傾慕薛濤的才子很多,到了所謂“個個公卿欲夢刀”的地步,這些男士們的才情,很少能超出薛濤?!肮茴I春風總不如”,即元稹“紛紛詞客多停筆”之意。這個評價看似溢美之辭,但也不全是恭維。薛濤不僅工詩,且擅書法,“其行書妙處,頗得王羲法?!币虼?,又以巧手慧心,發明了“薛濤箋”,韋莊有詩贊曰:“也知價重連城璧,一紙萬金猶不惜?!痹诎褪裎幕?..

查看詳情>>
8、

憶揚州原文及翻譯(附注釋)

原文及翻譯
憶揚州
憶揚州原文附注釋

《憶揚州》是由徐凝所創作的,這是一首懷人詩,但標題卻不明題懷人,而偏說懷地,以離恨千端的綿綿情懷,追憶當日的別情。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于《憶揚州》譯文及鑒賞,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憶揚州》原文

唐代:徐凝

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尖易覺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憶揚州》譯文

少女嬌美的面龐遮掩不住相思離別眼淚,桃葉眉上所掛的一點憂愁也容易被人察覺。

天下明月的光華有三分吧,可愛的揚州啊,你竟然占去了兩分。

《憶揚州》注釋

揚州:今江蘇省揚州市。

蕭娘:南朝以來,詩詞中的男子所戀的女子常被稱為蕭娘,女子所戀的男子常被稱為蕭郎。

臉?。喝菀缀π?,這里形容女子嬌美。

勝:能承受。

桃葉:晉代王獻之有妾名桃葉,篤愛之,故作《桃葉歌》(南朝陳僧智匠《古今樂錄》載)。后常用作詠歌妓的典故。這里代指所少女的代稱或指思念的佳人。

覺:察覺。

天下三分:《論語》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勤?!?/p>

無賴:杜甫《奉陪鄭駙馬韋曲二首》有“韋曲花無賴,家家惱殺人”句,本意是可愛,反說它無賴,無賴正是愛惜的反話。陸游詩:“江水不勝綠,梅花無賴香?!币灿锌蓯?、可喜意。

《憶揚州》賞析

這是一首懷人詩,但標題卻不明題懷人,而偏說懷地,以離恨千端的綿綿情懷,追憶當日的別情。詩人極寫揚州明月,用“無賴”之“明月”把揚州裝點出無限的風姿,與標題吻合無間,使詩歌產生令人驚嘆的藝術效果。

“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尖易覺愁”,極寫當日的別離景象。所謂“相見時難別亦難”,“蕭娘”、“桃葉”均代指所思;“愁眉”、“淚眼”似是重復,而用一個“難”字和一個“易”字表達出來,不但不顯得累贅,反而有反復留連、無限縈懷之感。當日的愁眉,當日的淚眼,以及當日的慘痛心情,都作成別離后無窮的思念。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在這思念殷切的時候,詩人唯覺一片惆悵,沒有可以訴說的人,于是,抬頭而見月,但此月偏偏又是當時揚州照人離別之月,更加助愁添恨。雖然時光沖淡了當日的凄苦,卻割不斷纏綿的思念。這種掙不斷、解不開的心緒,本與明月無關,但它曾照過離人的淚眼,好比對人有情,而離別后偏偏照著愁人,又好像無動于衷,這便顯得“可憎”。

詩人在深夜抬頭望月的時候,原本欲解脫這一段愁思,卻想不到月光又來纏人,所以說“明月無賴”?!盁o賴”二字,原本有褒和貶的兩重意義,這里因明月惱人,有抱怨的意思。但后世因為驚賞這種揚州明月的新奇形象,就離開了詩人原意,把它截下來只作為描寫揚州夜月的傳神警句來欣賞,這時的“無賴”二字又成為愛極的昵稱了。這也是形象有時會大于作者構思的一例。

古人律體絕句的結尾處,有時用一種叫做“一筆蕩開”的方法,往往會產生一種“寄意無窮”的效果。這首詩所不同的,是它不在第四句用,而在第三句時即已“蕩開”。說愁眉,說淚眼,雖然作者余情未盡,而其他的事情已不必增添,于是忽然攬入一輪明月,以寫無可奈何的情態,體現了構思的險譎。這兩句看似將全詩截...

查看詳情>>
9、

蝶戀花·春漲一篙添水面原文及翻譯(附注釋)

原文及翻譯
蝶戀花·春漲一篙添水面
蝶戀花·春漲一篙添水面原文附注釋

這是一首田園詞,描繪出一幅清新、明凈的水鄉春景,散發著濃郁而恬美的農家生活氣息,自始至終有流露出鄉村景色人情淳樸、寧靜、合皆,讀了令人心醉。

原文

春漲一篙添水面。芳草鵝兒,綠滿微風岸。畫舫夷猶灣百轉。橫塘塔近依前遠。

江國多寒農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麥連岡桑葉賤??纯磭L面收新繭。

譯文

春來,綠水新漲一篙深,盈盈地漲平了水面。水邊芳草如茵,鵝兒的腳丫滿跚,鮮嫩的草色,在微風習習吹拂里,染綠了河塘堤岸。畫船輕緩移動,繞著九曲水灣游轉,望去,橫塘高塔,在眼前很近,卻又像啟船時一樣遙遠。

江南水鄉,春寒遲遲農事也晚。村北,村南,谷雨時節開犁破土,將田耕種遍。春麥已結秀穗隨風起伏連崗成片,山岡上桑樹茂盛,桑葉賣家很賤,轉眼就可以,品嘗新面,收取新繭。

注釋

畫舫:彩船。

夷猶:猶豫遲疑,這里是指船行遲緩。

橫塘:在蘇州西南,是個大塘。

谷雨: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清明之后。

看看:轉眼之間,即將之意。

江國:水鄉。

寒:指水冷。

賞析

這是一首田園詞,描繪出一幅清新、明凈的水鄉春景,散發著濃郁而恬美的農家生活氣息,自始至終有流露出鄉村景色人情淳樸、寧靜、合皆,讀了令人心醉。

詞的上片向讀者講述了一幅早春水鄉的五彩畫面。

“春漲一篙添水面。芳草鵝兒,綠滿微風岸?!薄耙桓荨?,是指水的深度,“池漲一篙深?!薄疤硭妗?,有兩重意思,一是水面上漲二是水滿后面積也大了?!谤Z兒”,小鵝,黃中透綠,與嫩草色相似?!熬G”,就是“綠柳才黃半未勻”那樣的色調。春水漲滿,一直浸潤到岸邊的芳草;芳草、鵝兒在微風中活潑潑地抖動、游動,那嫩嫩、和諧的色調,透出了生命的溫馨與活力;微風輕輕地吹,吹綠了河岸,吹綠了河水。

“畫舫夷猶灣百轉,橫塘塔近依前遠?!薄爱嬼场?,彩船?!耙莫q”,猶豫遲疑,這里是指船行遲緩?!皺M塘”,在蘇州西南,是個大塘。江南水鄉河渠縱橫,灣道也多。作者乘彩船往橫塘方向游去,河道曲折多灣畫舫緩慢行進??粗胺降乃?,其實還遠。這就象俗語所說“望山走倒馬”,那水面上的小鵝,其實,作者并不急于到塔邊,所以對遠近并不在意,此時更使他欣悅的倒是一路好景致。便很令人疼愛留連。這兩句寫船行,也帶出了沿途風光,更帶出了自己盎然興趣。全詞歡快氣氛也由此而興。

詞的下片寫到農事,視野更加開闊了。如此寫,既與上片緊密相聯,又避免了重復。

“江國多寒農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薄敖瓏?,水鄉?!昂敝杆?。旱地早已種植或翻耕了,水田要晚些,江南農諺曰:“清明浸種(稻種),谷雨下秧?!彼浴案椤闭菚r候。著一“才”字,這不緊不慢的節奏見出農事的輕松,農作的井然有序?!按灞贝迥稀备^的水田,一片連著一片,真是“村南村北皆春水”、“綠遍山原白滿川”,一派水鄉風光現于讀者面前,雖然農事緊張或更可說繁重,但農民們各得其樂,一切進行得有條不紊。

“秀麥連岡桑葉賤,看看嘗面收新繭?!薄靶沱湣?,出穗揚花的麥子?!懊妗碑敒槌疵?,將已熟未割的麥穗摘取...

查看詳情>>
10、

清明呈館中諸公原文及翻譯(附注釋)

原文及翻譯
清明呈館中諸公
清明呈館中諸公原文

《清明呈館中諸公》是由高啟所創作的,這首詩所抒寫的心情也大抵如此,只是它表現得特別含蓄委婉、曲折隱微,在高啟的律詩中又是一種格調。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清明呈館中諸公》的譯文及鑒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清明呈館中諸公》原文

明代:高啟

新煙著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

卞侯墓下迷芳草,盧女門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詔,擬沽春酒醉京華。

《清明呈館中諸公》譯文

一樹樹楊柳披拂著新火的輕煙,沿隨著官墻透迤蜿蜒;杏仁麥粥香氣溢散,家家戶戶互相饋送,一片騰歡。

都城南京的城郭四周,舉目但見無盡的青山;節逢清明,更令客子無不把家鄉深深懷念。

看那卞壺祠邊春草迷亂,莫愁女的故居前已被落花鋪滿。

幸虧還有館中諸公共同作伴,不妨打來美酒痛醉一番。

《清明呈館中諸公》注釋

館中諸公:即史館中一同修史的宋濂、王祎、朱右等十六人。館:指翰林院國史編修館。

新煙,古時風俗,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禁火冷食,次日重新生火,故曰新煙。禁垣(yuán):皇宮的圍墻。

杏酪(lào):傳統習俗,在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麥為酪,搗杏仁作粥。

白下:南京的別稱。

卞(biàn)侯:卞侯即晉朝的卞壺。他曾任尚書令,后來在討伐蘇峻的叛亂中戰死,被埋葬于白下。

盧女:即莫愁,古代善歌的女子。

待詔:明代翰林院所設官職,主管文件奏疏。此指修史。

京華:即京都。

《清明呈館中諸公》創作背景

詩人高啟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在南京與宋濂等人編修《元史》始成,其正值清明時節,詩人與翰林同官唱和玩樂,寫下了這首詩。創作背景

《清明呈館中諸公》賞析

清明節,舊時風俗為人們掃基祭祖的日子,所以最易觸發客居在外的游子的鄉思。這首詩所抒寫的心情也大抵如此,只是它表現得特別含蓄委婉、曲折隱微,在高啟的律詩中又是一種格調。

“清明無客不思家”,既曰“無客不”,自然也包括作者自己在內。不過,全詩直接抒寫思家之情語,僅此一句,其余則著力描寫最物,如垂柳、杏酪、青山、芳草、落花等,可謂色彩繽紛,明麗如畫,甚至有畫所難到者。但這一切,似并未使作者陶醉,從而消釋其思家之情,相反地,見景生情,反而更襯托、引發了他的思鄉情。

官墻外的垂柳,絲絲弄碧,新煙縈繞;人家所精心制作的杏酪,散發出陣陣的芳香。這風光節物無不在告訴作者清明節的到來,自然也會喚起他往歲在家鄉與家人共度佳節的種種回憶。這一來,客居青山環繞的京師金陵的作者,自然便思念起家鄉來了。

“卞侯墓下迷芳草,盧女門前映落花”,五、六兩句,意更深曲復雜。迷芳草,芳草萋萋,一片凄迷,化用《楚辭·招胞士》語:“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婆婆?!币言⒂兴細w之意。而作者偏又以芳草與卞侯墓并置,以落花與莫愁女映照,似更富有富貴難久恃,盛時難長留的感慨。

作者來京前曾寫道:“北山恐起移文誚,東觀慚叨論議名?!?《被詔將赴京師御別親友》)于《赴京道中逢還鄉友》詩中又曾寫道:“我去君卻歸,相逢立途次。欲寄故鄉言...

查看詳情>>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