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言文 文字解析

翻譯和原文附注釋

發布時間:2024-02-20
1、

渡河到清河作翻譯和原文(附注釋)

渡河到清河作
渡河到清河作翻譯和原文
翻譯和原文附注釋

《渡河到清河作》是由王維所創作的,這首詩寫出黃河下游的積水淼浩,波光連天,崔嵬崢嶸,黛色蔥郁,一派廓大氣勢,顯示出王維前期山水詩歌的明朗風格。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渡河到清河作》的譯文及鑒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渡河到清河作》翻譯

我揚帆行舟黃河上,秋水匯積遠接天涯。

水天相接處忽然裂開豁口,現出繁華的城邑萬戶千家。

順流前行又有城鎮閃入眼中,宛然可見郊野的桑麻。

回頭瞻望我的故鄉京洛,只見洪波浩渺遠連云霞。

《渡河到清河作》原文

唐代:王維

泛舟大河里,積水窮天涯。

天波忽開拆,郡邑千萬家。

行復見城市,宛然有桑麻。

回瞻舊鄉國,渺漫連云霞。

《渡河到清河作》注釋

河:指黃河。清河:唐貝州治所清河縣,在今河北清河西。唐濟州屬河南道,貝州屬河北道,由濟州治所渡河西北行,即可至清河。

大河:即黃河。

積水,指積聚的水。

天波,指天空的云氣,形容極為高遠。拆,裂,開??ひ?,當指唐河北道博州治所聊城縣(今山東聊城東北)。唐時濟州治所(今山東茌平西南)與博州治所隔河相望,由濟州治所渡河,首先即當抵達博州聊城。

城市:即指清河。據《元和郡縣志》卷一六載,博州西北至貝州百九十里。

宛然:真切貌,清晰貌。桑麻:桑樹與苧麻。植桑飼蠶取繭和植麻取其纖維,同為古代農業解決衣著的最重要的經濟活動。

回瞻:猶回望。唐韋應物《酒肆行》:“回瞻丹鳳闕,直視 樂游苑 ?!迸f鄉國:故鄉,指京洛。

渺(miǎo)漫:一作“淼漫”,水流廣遠的樣子。連云霞:與天空之云霞相連,形容水波浩淼。

《渡河到清河作》賞析

此詩描繪的是黃河下游的景致。作者行舟河上,視野開闊,所以詩中多從大處著墨,寫出深沉、壯觀、氣勢磅礴的景象。詩歌開篇兩句就寫出“積水窮天涯”的浩蕩氣勢,表現出黃河的雄壯和開闊的景象?!疤觳ê鲩_拆”兩句寫從水天一色開拆的縫中,看見“郡邑千萬家”,然后看見城市,接著是城外的農田,讀之令人如見如聞。這兩句不僅氣勢雄渾,意境壯美,而且準確地捕捉住詩人坐船時特有的運動感受,落筆自然而有奇致。五六兩句寫作者沿河所見的盛況?!靶袕鸵姵鞘?,宛然有桑麻”,一方面說明盛唐時期人口多、集市經濟興盛的狀況,另一方面桑麻繁盛也構成了平原以東地帶城鄉風景的一大特色。結尾兩句描寫作者回首時,只看見河水連天,看不見故鄉了,由此抒思鄉之情,情景交融,發人遐思,言已盡而意未窮。

這首詩寫出黃河下游的積水淼浩,波光連天,崔嵬崢嶸,黛色蔥郁,一派廓大氣勢,顯示出王維前期山水詩歌的明朗風格。詩人看山,是黛色蔥郁,氣勢宏大,仿若一個綠色巨人屹立于天地之間, 崔嵬崢嶸;看水,是波光連天,浩潔瀚瀚,一望無際,又或像一條劈開山峽的巨龍,一瀉千里,如此廓大氣勢,令人心胸開闊。

從思想境界看,此詩表現出來的是作者對客觀世界的“靜觀”,即在社會之外看社會,人生之外看人生,景觀之外看景觀,充分體現了王維山水詩的深邃、幽靜等特點。

《渡河到清河作》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王維居濟州(治今山東濟...

查看詳情>>
2、

河中石獸翻譯和原文(附注釋)

河中石獸
河中石獸翻譯和原文
翻譯和原文附注釋

《河中石獸》選自《閱微草堂筆記》,作者為紀昀,題目是編者加的。下面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河中石獸》的原文及翻譯,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鑒。

譯文

滄州南邊有一座寺廟位于河邊,寺院的大門倒塌在河中,門前的兩座石獸一起陷入水中。過了十多年,僧人募集資金重新修繕寺廟,在水中搜尋石獸,最后無法找到,他們就認為石獸順著河水流到下游去了。他們劃著幾只小船,拖著鐵耙,往下游找了十幾里地,不見石獸的蹤跡。

一位講學的人在寺中開設學館教學,聽了這件事后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探究客觀事物的原理。這兩座石獸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沖走呢?只不過是因為石頭堅硬沉重,沙子疏松輕浮,石獸埋沒在沙子中,逐漸沉到深處罷了。順著河水尋找它們,不是荒唐嗎?”大家對他的話表示信服,認為這是確定不移的道理。

一位鎮守河防的老兵聽說了這件事,又笑著說:“凡是在河中丟失的石頭,應當到上游去尋找。石頭堅硬沉重,沙子疏松輕浮,河水不能沖走石頭,由于石頭的反擊力量,一定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沖走沙子形成陷坑。越沖刷,坑越深,到了石頭的一半那么深,石頭必定倒轉栽倒在坑中。像這樣又一次沖刷,石頭又翻轉一圈,不停翻來翻去,石頭于是就逆著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動到上游去了。到下游去尋找石獸,固然荒唐;在河底尋找,不更加荒唐嗎?”人們按照他說的話去做,果然在幾里之外找到了石獸。

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情況是很多的,可以憑借常理而主觀推測嗎?

原文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

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注釋

1.滄州:滄州市臨:靠近。河:指黃河。干:岸邊。

2.山門:寺廟的大門。圮:倒塌。

3.閱:經歷。歲:年。余:多。

4.棹:船槳。這里作動詞用,劃船。

5.木柿:木片。

6.湮:埋沒。

7.顛(一本“傎”):顛倒、錯亂。

8.河兵:治河的士兵。

9.嚙:本意是"咬".這里是沖刷,沖擊的意思??惭ǎ憾纯?。

10.臆斷:主觀判斷。

11已:停止。

12是非:這不是 是:這 非:不是。

13如:按照。

14設帳:設立學管教學。

15.竟:最終。

16.并:一起。

17.臨:岸邊。

18.圮:倒塌。

19.曳:牽引,拖著。

20.鈀:通“耙”,整地的農具。

21.但:只。

22.倒擲:傾倒。

23.蓋:原來(是)發...

查看詳情>>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