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個民族名稱圖片 風俗習慣

2020-05-07 來源:hao86 瑤族 風俗習慣 56個民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1.節日

瑤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小節幾乎每月都有,各地過得也不盡相同。大節日有春節、清明、社節、盤王節、“祝著節”、“耍望節”等。春節期間,瑤族人民舉行唱堂歌、打銅鼓、賽陀螺、射弩、圍獵、拋繡球、斗畫眉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盤王節又稱“做盤王”、“還盤王愿”、“跳盤王”,是盤瑤紀念始祖“盤王”的盛大傳統節日,20世紀80年代前一般在秋后至春節前的農閑期間,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行。1984年將全國瑤族過盤王節的日期統一定在每年農歷十月十六日。祝著節是廣西布努瑤紀念始祖母密洛陀生日的節日,非常熱烈隆重。人們以農歷五月二十九日為正日,敲打銅鼓,歡慶三天。耍望節每三、五年舉行一次,一般在農歷十月十六日前后舉行,是青年男女對歌求愛的日子。

2.婚姻

瑤族婚姻形式主要是嫁女,其次是招郎入贅。新中國成立前瑤族一般不與外族通婚,他們的婚姻一般先由青年男女通過節日唱歌或其他途徑建立感情,自由戀愛,征得父母同意后結婚。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實行民族平等政策,消除了民族隔閡,瑤族與外族通婚的現象不斷增多。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的坳瑤有一種叫做“頂兩頭”的婚俗,如果婚配雙方都是獨生子女,那么婚后夫妻在夫家和娘家輪流居住和勞動,所生子女第一個隨父姓,第二個隨母姓,子女少時隨父母兩地居住,長大后分別留在祖父家和外祖父家。舅權在瑤族中很受尊重。廣西南丹大瑤寨和龍勝同樂、盤胖等地瑤族,過去,姑母之女必須嫁給舅父之子,只有舅父無子時,才能嫁給別人。作為一種近親通婚的陋習,新中國成立后此俗已革除。

3.喪葬

大部分地區的瑤族實行土葬,廣西金秀縣六拉的茶山瑤盛行火葬,貴州荔波縣瑤麓鄉的青瑤實行巖洞葬,白褲瑤也實行過這種葬式。廣東連南八排瑤人死后,將尸體綁于椅子上,出殯時,抬轎似地將尸體送到墓地,稱為“游尸葬”。過去廣西金秀的茶山瑤、花籃瑤和坳瑤認為小孩來到人間,是一個管理生育的“花婆神”送來的,如果小孩在五、六歲之前死亡,就用破絮、破衣服、棕皮等物將尸體包裹起來,裝入竹筐,掛在深山老林的樹上,實行掛葬,以便讓他的靈魂回到“花婆神”那里,再次投胎轉世。這種小孩的葬式叫“掛葬”,現在已經很少見。隨著時代的發展,瑤族的喪葬習俗不斷發生變遷。如廣西金秀縣古陳和羅運的坳瑤,其葬式原為“停棺燒骨撿灰葬”,后受花藍瑤影響,發展為“停棺撿骨葬”,再發展為現在的“埋棺撿骨葬”。在當代的廣大瑤族地區,農村通行土葬;在少數經濟文化較為發達的地區,送往殯儀館火化的方式逐漸為人們接受。

4.生產

在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的瑤族地區,他們的生產習俗有所差別。在湖南、廣東、廣西的一部分自然條件較好、受漢族影響較多,占瑤族人口大多數的瑤族地區,以農業為主,兼營林副業,其生產習俗與當地漢、壯族相近。耕種旱地與水田,犁耕已占有較大的比重。生產工具全為鐵制,基本都是瑤族自己制造的,只有少量從外購進。種類有彎刀、鐮刀、扁刀、柴刀、砍刀、挖刀、鋤、梨、耙、斧、禾剪、括子、石磨、水碓等。鐮刀主要用于砍茅和收割稻谷,彎刀用于砍地,挖刀用于刨窩點種,鋤用于刮土、除草和挖地,犁和耙用于耕田,石磨和水碓用于碾谷脫殼。在廣西西部某些石山區、十萬大山中心區和云南邊疆上的某些保留原始氏族殘余的少數瑤族地區,有“刀耕火種”的生產習俗。所謂“刀耕火種”,指在每年陰歷十、十一月份,同一個共耕單位的瑤族群眾,上山用刀斧把選定要開墾的荒山上的草木砍倒,等到第二年春砍倒的草木已被曬干時,選擇一個晴朗天氣放火燒山,留下厚厚的一層草木灰作為肥料,然后男女配合,男子打洞,女子點播。這種耕種方式是一種靠天吃飯的游耕方式。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