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個民族名稱圖片 風俗習慣

2020-05-07 來源:hao86 哈尼族 傳統節日 56個民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哈尼族節日一:十月年

十月年,哈尼語稱“美首扎勒特”或“米索扎”。時間從夏歷十月第一個屬龍日開始,直至屬猴日結束,歷時五六天,是哈尼族一年中最長,內容最豐富的節日,類似漢族的春節。

十月年的第一天,所有的哈尼山寨都打掃得干干凈凈。男女老少穿上嶄新的民族服裝,姑娘們頭上、新衣上綴滿了閃閃發光的銀泡、銀鏈、銀牌,走起路來叮蹈作響,既好看又好聽。

年節的頭天拂曉,家家婦女忙著舂粑粑,做團籽面,寨子上空響徹了“空通、空通”的舂碓聲。男人們忙著殺豬宰牛,烹制各種美味食品。屬龍日那天上午,有的只食團籽和粑粑,不吃早飯。有的宰殺一只大紅公雞,全家共食,表示合家團圓。

中午,人們在寨子廣場上架起高大的秋千,舉行蕩秋千活動。好斗的青年們則聚集在一起舉行陀螺比賽和摔跤游戲。

晚上,草坪上燃起熊熊篝火,人們圍火而坐,老人們唱起本民族民歌《哈巴卡》和《根古調》,小伙子們則敲響铓鑼大鼓,姑娘們跳起歡樂的“扭股舞”,男女老少載歌載舞,通宵達旦。

按照傳統規矩,年節的每天早晚吃飯前,家家都要用小簸箕抬著一蠱酒和三個團籽送到村口倒掉,意即祭獻祖宗。隨即又送一些食物到同宗輩數最大的人家去,以示不忘血緣祖根。

年節里,凡出嫁的姑娘都必須回娘家恭賀新禧,外甥要向舅舅討壓歲錢,娘家同宗親屬要好酒好肉款待,還要送些粑粑和煮熟的鴨蛋。

哈尼族素來好客,過年期間要請附近的其它民族上家里作客。即使是過路的陌生人也要熱情款待。吃過了還要送些粑粑、臘肉讓客人帶走。

有的地方,年節期間要舉行“資烏都”活動,即歡樂幸福的酒會。各家各戶將烹制好的各種美味佳肴用小簸箕端到街心,順序擺在長長的蔑墊上,全寨人同飲共食,通街宴長達百十米,場面極為壯觀。

傳說在很久以前的一年夏歷十月間,當滿山櫻桃花開的時候,山間出了一個大妖魔,它糟踏莊稼,吞食人畜,弄得哈尼人不得安寧。有一天,它踏倒一戶人家的籬笆闖入宅院準備偷東西吃,突然看見墻邊一樹櫻桃花噴焰吐火,赤光灼灼,嚇得魂飛魄散逃出院來。它又闖入另一戶人家,撲向牛廄準備抓牛羊吃,主人急中生智,抓起一個銅盆甩了過去?!岸6巼帯钡捻懧晫⒀樑芰?。晚上它又乘著夜黑摸進一戶人家,主人聽見“嘩啦嘩啦”的腳步聲,就點亮火把來瞧,明晃晃的火把又把妖魔嚇跑了。妖魔一天被嚇了三次,不敢再呆下去,從此就在哈尼山消失了。妖魔被嚇跑的這天據說是屬龍日,從此哈尼族就把每年夏歷十月第一個屬龍日定為歲首,作為過年的日子,十月年就此沿傳下來。


哈尼族節日二:祭母節

祭母節是哈尼族傳統祭祀性節日。時間一般在農歷二月里的第一個屬牛日。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輕的寡婦節衣縮食,含辛茹苦地將自己的兒子養大成人,并給他娶了媳婦成了家。但是,好心的母親卻得不到好報,兒子不但不孝敬母親,而且天天打罵母親,對母親的生活不聞不問,母親忍受不了折磨,便投河自盡。

兒子的不孝造成了嚴重惡果,兒子也沒有因減少了母親而富裕起來,反而一天天窮困下去,最后只得討飯為生。這時,兒子才猛然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決心痛改前非。因為母親是屬牛那天投河自盡的,兒子便把那天定為祭母日。為了懷念母親的恩情,兒子選擇了寨子附近的一棵大樹作為母親的象征。

每年按時祭祀,天長日久就形成了哈尼族傳統的“祭母節”,祭母節這天,人們穿著艷麗的服裝,帶著祭品,以村寨為單位,集中到寨子邊的一棵大樹前,扯來芭蕉葉,墊在地上,擺出各家各戶帶來的酒、肉、雞、甘蔗、糖果等祭品,并敲響大鼓和铓鑼。男女老少在主持長者的帶領下,成排成行跪在大樹前三叩首,并唱起思母歌。

歌中唱道:“身前立著母親樹,望見樹,淚成串。唱上百歌,唱不完母親的恩情。山泉不斷,沒有娘兒情意長。英雄都是母親養,討飯花子也有娘”,唱畢,人們按照輩份年齡的大小,圍坐在一起喝酒吃飯。席間,老人們談古說今,教誨青年人要遵老愛幼。大家議論、評判著山寨里每戶人家對父母的好壞情況。好的贊揚,差的檢討,直到太陽落山才結束。


哈尼族節日三:祭竜節

祭竜節是哈尼族主要的祭祀節日,一年有兩次。正月竜是祭祀寨神,祈求滅災降福,人畜興旺。三月竜是農業祭祀,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竜神的象征通常是萬年古樹,稱為竜樹,過去每形成一個村寨,不論十家八家,還是一戶人家,也要首先在寨頭選定地點栽培一棵樹。這棵樹就是竜樹。兩次祭竜活動都要在這棵樹下舉行,據說竜樹能起到保護寨子的作用。

每年農歷正月的第一輪屬龍日為正月竜祭寨神(寨神相當于漢族的山神土地神)的日子。公祭的獻物是一頭豬,這頭豬被殺死后,即安放在樹臺上,呈跪匐狀。每戶出一男子參加公祭,每人將一碗三色糯米飯(即紅、黃、白,取喜、吉、凈之意)和一把香交給主祭人獻到竜臺上,然后叩頭膜拜。祭拜完畢,飲酒吃飯,席間每人可自由吟唱祭神祈禱辭。

每年農歷三月第一輪屬龍日為三月竜祭竜神的日子。這一天中飯后,每戶出一男人攜一只雞、一把香、一撮茶、一壺酒,紅、黃、白糯米飯各一碗參加公祭。祭祀開始,每人喝一口花椒葉水凈口,并將祭品交主祭者獻于竜臺。擺到誰的祭品,誰就叩頭。祭祀完畢,飲酒吃飯,唱頌祈福辭。當天空現出星星的時候,舉行迎神進寨儀式。寨里人點燃火把,敲響铓鼓到寨口迎接,公祭者們排成一條長龍。主祭者口唱迎神調:“天上的星星閃閃,己到時辰。寨里的铓鼓咚咚,迎接竜神。已是入祭的好時刻,請神動身。聽大家歌舞歡唱,降福給人?!鳖I頭倒退著走出竜界,每退十步,即領唱“薩—樂—”,群眾踉唱“薩—樂—”(即喜歡、吉祥之意),然后魚貫進入祭竜廣場。廣場上擺一桌酒席,置一把椅子做為神的座位。主、陪祭者國桌而坐,唱起祭神詞,祈求竜神保佑村寨平安,幸福吉祥。人們圍場跳起傳統歌舞“色尼尼”。

第二天,由主、陪祭者點香持燭送竜神歸位,三月祭奄節即告結束。


哈尼族節日四:“里瑪主”節

“里瑪主”,是哈尼語的音譯,意思是春天的盛況。它是哈尼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于每年山茶花盛開的陽春三月舉行。居住在紅河邊上的哈尼族崇奉布谷鳥,把布谷鳥尊稱為“合波阿瑪”(布谷鳥媽媽)。每到山茶盛開的陽春三月,不論男女老少,只要第一次聽到布谷鳥的鳴啼,人人都會報以一聲“我聽見了”的回答,表示對春天的歡呼。據說,這一聲回答,可使勤勞善良的哈尼族農家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終年和平康泰。

據傳說,布谷鳥是受天神阿波摩米的派遣,從遙遠天邊的石巖洞里飛出來,向人間傳達春天的消息的。當它飛過一個名叫“巷阿窩尼崩崩麻”的大海時,飛不動了,眼看快要掉進大海里去了。突然,從海里翹起一條龍尾來,隨后龍尾變成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樹,讓布谷鳥在上面歇腳。布谷鳥終于歷盡千辛萬苦,把春天的信息傳達給了人間。

按照前輩人沿襲下來的規矩,等多數人都聽到布谷鳥的叫聲后,就相約在一個屬羊的日子,備辦美味佳肴,用一種大樹的花汁浸泡糯米,蒸出噴香金黃的糯米飯,煮好紅鴨蛋,向布谷鳥虔誠地敬獻。這天,村村寨寨的小伙子和姑娘們滿面春風,身著節日盛裝,會聚在一個適中草坪上,歡度一年一度的“里瑪主”節(春天的盛會),借以選擇對象,談情說愛。節后,各家選定一個好日子,在雀鳥未出巢、四山一片寂靜的五更時分,家長悄悄地把三叢秧苗插在自家田里,意即、“開秧門”。據說,“開秧門”時聽不到雀鳥的聲音,今年莊稼就能免災除害,獲得好收成。


哈尼族節日五:“捉螞蚱節”

捉螞蚱節,哈尼語叫“阿包念”,在“六月年”(每年陰歷六月二十四日)后的一第個屬雞或屬猴日舉行。哈尼族居住在山區,種植一季水稻。過了“六月年”,水稻就開始抽穗,為確保水稻豐收,哈尼族人民就采取過“捉螞蚱節”的方式來驅除和避免蟲災?!白轿涷乒潯边@天,全寨子男女老少都到田里捉瑪蚱,每家捉夠一竹簡(約二斤)后,就把螞蚱一只一只撒成五份:頭一堆,腿一堆,身一堆,翅膀一堆;依次用劃開的竹片夾起來插在田埂和排水溝旁,以對尚未捉到地螞蚱及其他昆蟲進行恫嚇。半小時后,又要把這些螞蚱收進竹筒。帶回家當菜或拌粑粑吃,據說螞蚱肉很甜。離開田野時,人們都要不停地大聲叫:“嘔,螞蚱,三天內不捉你了,三個月內你不要吃稻谷!”


哈尼族節日六:“昴瑪突”

“昂瑪突”是哈尼族每年春耕開始前(一般在一月中旬)舉行的一種祭祀活動,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畜平安。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一活動已成為哈尼族最盛大的節日?!鞍含斖弧币话闩e行3—5天,活動中,熱情奔放能歌善舞的哈尼人不分男女老少圍成圓圈兒盡情地跳舞,歌唱美好的生活。沿街舉行的宴會多達300多桌。長達幾百米,因此也稱作長龍宴。宴會上。寨中德高望眾的年長男子坐在龍首,女子坐龍尾,其余人坐中間。全村人一起喝著自釀的米酒,品嘗著各家主婦精心烹飪的食品。其情其景,既是一次烹飪技術比賽,又充滿了生活的溫馨,更展示了哈尼人民團結一致的精神。如果此時您來到這里,好客的哈尼人就熱情邀請您一起坐下,和他們共同分享這美好的生活。

哈尼族節日七:“苗愛拿”節

栽插結束后,綠春縣一帶的哈尼人都要過“苗愛拿”節。

“愛拿”意思澤成漢語為“栽完秋后的休息天”,時間一般在五月上旬。節日當天,全寨子共同殺一頭豬、一頭羊,各家都分一份。過了“苗愛拿”節,就可以吹牛角號。據說,吹牛角號是對耕牛宣布休息命令。這里還有個民間故事:從前過“苗愛拿”節時,一個牧童想把家里的兩頭耕牛吆到山上去放,勞動成性的耕牛怎么也不愿上山,總往田里跑。牧童沒辦法,就吹起牛角號向耕牛說:“可愛的老牛,前些日子你們辛苦了,現在秧已栽完,請你們休息吧?!案B牰?,撒著歡上山了。按當地群眾的規矩,在節日這天的早飯前,要把一碗茶水和一碗酒潑在割來的青草上,然后把一碗肉和一碗飯同青草包起來喂耕牛。另外,還要把栽秧期間用的犁耙、鋤頭洗干凈擺在一定的地方。過節這天晚上,燃起一堆堆箐火,全寨子的人到草坪上跳舞、唱歌直到深夜


哈尼族節日八:磨秋節

是哈尼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五月的豬日或狗日(十二生肖記日)舉行,又稱“五月年”。關于磨秋節的來歷,哈尼族民間流傳著一個優美的故事。很久以前,哈尼族山寨住著兩兄妹,哥哥叫呵朗,妹妹叫阿昂。阿朗武藝過人,阿昂聰明秀麗,兩個都愛幫助鄉親們做事。那時候,天上的太陽和月亮出沒不定,有時一出來就是幾天,有時幾天不出來,使莊稼不能正常生長。阿朗和阿昂兄妹商議到天上去分頭說服太陽和月亮有規律地出沒。這天,兄妹倆砍來栗木,創制了磨秋,他們騎上磨秋,磨秋秋飛快地旋轉起來,把阿朗和阿昂送上了天空,找到了太陽和月亮。兄妹倆費盡口舌,終于說服了太陽和月亮,商定太陽白天出,月亮晚上出。

從此,太陽和月亮就有規律地出沒,莊稼生長得很好,年年豐收??墒?,兩兄妹再也沒有回來。為了紀念他們,每年農歷五月的豬日或狗日,哈尼山寨都要開展轉磨秋的活動,同時,各家各戶還殺雞殺鴨,春糯米耙粑,祭拜天地和磨秋的發明者——阿朗和阿昂。從此形成節日。


哈尼族節日九:六月節

哈尼語叫,“苦渣渣”節,一般于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前后舉行,為期三至六天。節日里殺牛祭神,青年們聚集一起蕩秋千、摔跤,唱歌跳舞,盡情歡樂。有些地方在這天夜里還要在家里點燃松明火把,打去什物。每逢節日到來,哈尼族少不了備有三樣萊:溝邊的水芹菜,田埂上的魚腥菜、山上的柴花菜。此外還有涼伴生魚和苔要拌蚯蚓兩樣名菜。過節期間、家家都割來芭蕉葉鋪在桌子上,堆滿各種菜肴。除婦女外,全家大小和客人一起圍坐在一起喝水酒、吃美味、唱哈巴。不同的節日,有著不同內容的哈巴:過年,就唱過年的來歷;蓋房子、就唱房子怎么蓋,最先在這里蓋房子的老袒公是誰;結婚,哈巴歌手就淳淳告誡新郎和新娘應當如何相愛,如何生兒育女。還要教人們年月如何推算、四季如何劃分以及農活如何安排等等。


哈尼族節日十:老人節

每年的農歷冬月十五日,居住在新平縣卡多山區的哈尼族,都要歡度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傳統節——老人節。早上,小伙子上山挖松樹,婦女們忙著準備節目的佳肴。太陽偏西,圣自(專門過節的地方)已栽滿了棵棵青松,全寨的老人們都匯聚在青松下。當主持者宣布節日儀式開始,锘鑼一齊擊響。青年男女捧著熱氣騰騰的米酒、茶水,中年男女端著香氣襲人的糯米飯、雞蛋等食物,敬給坐在青松下的老人。接著,小伙子彈中央委員小三弦,姑娘們唱起動聽的歌,老人們也在歡聲鼎沸中跳起陽猛套(老人圓舞)。最后,主持人請老人們輪流講述一年來子女對他們的撫養情況,人們聽完每位老人的敘述后,對尊老愛老的給予贊譽,對那些對老人不敬不孝的晚輩,給予批評。


哈尼族節日十一:“好收”

是元江縣那婼一帶哈尼族三大節日之一,雖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但它特別重要,當地哈尼族認為,不過此節,新的一年尚未真正來到,十月歲首也只是個序幕?!昂檬丈笔恰叭军S飯”的意思,當地漢族稱之為“黃飯節”或“二月年”。當地哈尼族以此節祭獻倉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鳥和“筆苦”鳥,因此節日是在聽到布谷鳥和“筆苦”鳥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選擇一個亥豬日舉行,節日一天結束。


哈尼族節日十二:“矻扎扎”節

每年夏歷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帶哈尼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歷時三至五天,其慶典活動極為隆重。時當繁忙的春耕生產已經結束,盛夏農閑,兼有社會娛樂及預?!拔骞蓉S登,人畜安康”的意思。一般以進入夏歷五月的第一個申猴日為節日的第一天,有的地區卻在“端午節”或“火把節”期間過節。


哈尼族節日十三:“耶苦扎”節

“耶苦扎”是西雙版納一帶哈尼人的一個傳統節日。每年在農歷六月的一個屬牛之日(哈尼人的吉日)開始,節期三至五天。

傳說很久以前,哈尼人的田里發生了蟲害,人們殺雞求神,宰豬祭龍,都無濟于事。有個叫阿陪明耶的老人到田地里捉了三條蟲,用青葉包好夾在木牛上,分別插在地邊、路口和寨門口,供人唾罵,以示對蟲的懲罰。過了幾天,田地里的害蟲果然不見,谷子也長出了新苗。人們喜獲豐收。以后,每逢田地里發生了蟲害,人們都效仿阿陪明耶的辦法去做。后來,阿陪明耶死了,他的兒子每年載完秧后就殺雞祭祀他的父親。這事傳開以后,天長日久,便成哈尼人的一個傳統節日。由于哈尼人都是父子連名,兒子名字的第一個字,取自父名的最后一個字。這個節日是阿陪明耶的兒子為紀念父親而率先興起的,所以就叫“耶苦扎”。

“耶苦扎”開始這天,中年男子殺豬、殺牛;小伙子上山砍樹,割藤條,運回寨里做秋千;婦女則在家煮飯、做菜、舂糯米粑。蕩秋千,是節日的一項重大活動。打秋千時,圍觀的群眾邊看邊唱,并不時發出"嗦、嗦!"的歡呼聲助興。場面十分熱鬧。節日里,還舉行賽馬、打陀螺、跳竹筒舞、賽球、拔河、歌詠比賽等,使傳統的節日活動內容更加豐富,更富風彩。


哈尼族節日十四:姑娘節

云南省元陽縣碧播山一帶的哈尼人,每年農歷二月初四要歡度別開生面的姑娘節。

這天,雞還未叫,男人們就要首先挑回一擔水,天麻麻亮時,再砍回一捆柴,接著,就生火燒水,把洗臉水恭恭敬敬地端給慢騰騰起床的婦女。然后,男人們煮飯、洗菜、剁豬食、洗碗筷、帶小孩,婦女們則悠閑地坐在一旁,或做點針線活,或指揮男人做這做那。未出嫁的姑娘們,則連針線活也不做。午飯后,男人們急忙趕到寨中的公共娛樂場所去。按習俗,先到的為勤勞者,后到的為懶惰者。小伙子們向情人借來女式新衣新褲,打扮成姑娘的樣子,在歡快的弦樂聲中翩翩起舞,直到太陽偏西才回家做飯,繼續服侍婦女到深夜。

姑娘節相傳起源于一個古老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四面環山、山泉潺潺、林木葳蕤的碧播寨,有個生得比金竹還標致的姑娘,名叫悠瑪。悠瑪與英俊彪悍的青年獵人戛期相愛。但是,那時哈尼姑娘的婚姻要由土司頭人和父母作主。悠瑪的父母把她許配給了土司的獨眼兒子。悠瑪為此痛苦極了,她決心以死來表達對愛情的追求。二月初四這天,悠瑪獨自去薅勾勒山上砍柴,遇到了同村和鄰村的三個姑娘。悠瑪向她們訴說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引得三個姑娘痛哭不止。原來,她們也是婚姻上的不幸者。四個姑娘忘了砍柴,也忘了回家,在山頂上互訴苦衷,愈訴愈愁,愈訴愈悲,就一起跳崖自盡了。悲劇發生后,哈尼人覺得再也不能干涉姑娘和小伙子們的婚姻了,特別是對姑娘,更應該給她們選擇意中人的權利。為了告誡后人,哈尼人就把每年的二月初四定為“姑娘節”,以表示尊重婦女和尊重婚姻自由。

現在,這一帶的哈尼族男女青年自由相愛后,就自己選日子結婚,不要彩禮,也不辦酒席,用杯杯香茶招待前來祝賀的賓客。


哈尼族節日十五:農事節日

云南哈尼族的傳統農事節日。西雙版納州和瀾滄一帶哈尼語稱為“吃新米飯”;紅河州叫做“車實扎”,漢譯新米節;另有些地方稱“卡奴抽也”、“約普墨切”。每年農歷七、八月,當田里稻谷泛起楊梅色的時候擇日舉行。有些地方選在龍日,因為“龍”在哈尼語里有“多起來”、“增添”意思。哈尼人希望經過吃新谷、喝新谷酒的儀式,預祝稻谷豐收,越吃越多。

節日這天早晨,每家戶主來到稻田,選一個穗長粒大的稻穗,搓下少量稻谷,用樹葉包好掛在田里,以示稻田多結稻谷。他們還采一把谷穗帶回家去,春出新米,做成新米飯,擺設新谷酒,宴請村中頭人或家族親戚。他們還用一部分新米爆米花。在晚飯之前,每家都要先用新米飯、米花等祭祀祖先,再用米花喂狗。因為,據傳說,很古以前,世間所有作物在一次大洪水時都被沖走了。水退后,一只小鳥發現了一穗稻谷,正欲啄食,一只狗嚇飛了小鳥,撿回了谷種,從此人們才重新種植水稻。因此,每逢哈尼人吃新谷,定要先獻給狗吃。也有地方傳說,是天神之女俄瑪背著父親,偷偷將稻谷種送給人間,并教會哈尼人耕種方法,結果父神震怒,將她變成狗發配人間。哈尼人不忘她的功德,因而年年祭獻。

祭祀結束,家人及賓客們才開始享用豐盛的谷飯、新米酒。據說是,吃得越多越飽越好,秋收時稻谷才會粒粒飽滿,永遠吃不完。有的地方是村里龍巴頭家先擇吉日吃新米飯,并宴請全村男性長者嘗新,然后各家各戶才相繼嘗新。過完新米節不久,便始動鐮秋收了。


哈尼族節日十六:“扎勒特”

是哈尼族最大的節日,因在農歷十月間進行,故又稱“譯臘和實”,即十月年。哈尼族根據古老的歷法,他們的新舊年的交替,在農歷十月間進行,把農歷九月底作為年末,把十月當作歲首。新舊年之間沒有具體固定的時間界限,而是采用古老的地支記時形式,將每年的農歷十月間,第一個辰龍日定為新年的開始,相當于漢族春節的大年初一,卯兔日即為舊年的歲末。按照本民族的傳統習慣,節日期間必須殺豬、雞、鴨,舂糯米粑粑,做糯米湯團。以此送舊歲,迎新年,祭祖先等。新年當天,全寨要共同殺一頭豬,這頭豬稱為“生轟”,大意為“共同分的”。這“生轟”豬無論大小,必須按全寨戶頭平均分配。而且豬身上的肝、腸、肚、心、肺等等,哪怕只能分一點,也要家家都分到。其目的在于全寨各戶,用同一頭豬的肉,各家分別祭祀自己的祖先。

祭祀活動,是哈尼族“扎勒特”的重要的內容之一。節日之前,各家按自己家庭的傳統,開始進行各種祭祀活動。首先要在大門外或在天井里殺雞祭獻,目的是祭獻那些死于異地他鄉的家里人或村里人,認為過年的時候他們都會回家的,但他們的冤魂不能進家門,因此必須在門外敬奉他們?!霸仗亍币彩枪嶙寮胰藞F聚的日子,一般出嫁不久的姐妹,不管生沒生小孩,都要請回來住幾日。


哈尼族節日十七:“祭龍日”

是居住在云南紅河南岸哀牢山一帶的哈尼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節期在農歷二月二日過節這天,以村寨為單位舉行祭龍游寨儀式。走在游行隊伍最前的是彩紙糊的龍頭,接著是由男女青年簇擁著的由小伙子裝扮的姑娘,跟在后面的是哈尼群眾。他們敲著鋩鑼、牛皮鼓,吹著巴烏,彈著四弦琴在村寨周游。

節日來源有個傳說:很久以前,哈尼人從遠方遷徙到哀牢山定居時,這里住著個叫奢得阿窩的山魔,它還由一伙由虎、豹、豺狗修煉成的妖怪陪伴。山魔經常帶著一群妖怪化裝成人竄到哈尼村寨,毀壞莊稼房屋,咬死人畜,還常常搶去小孩當食物,鬧得滿寨雞犬不寧。夭長日久,哈尼人的小孩被山魔害得所剩無幾,眼看就要后繼無人。這時,人們委托和山魔有來往的咪谷給奢得阿窩說情,求他不要再來搶小孩。山魔提出每年二月一日送他一個姑娘作媳婦的要求。哈尼人委曲求全,被迫答應了條件,年復一年,哈尼人失去了許多天真活潑的姑娘.有個叫碑娘的寡婦,她有三個孩子,老大日則,老二努戈都是男孩,老三梅霜是個才滿16歲的姑娘。

這年輪到她家送姑娘,全家都很傷心,媽媽和兩個哥哥怎樣都不同意妹妹去送死。隨著限期來臨,碑娘的幾個孩子要求去殺死山魔,為姑娘們報仇。碑娘找鄉親們仔細商量后,于羊日這天,由日則和努嘎裝扮成兩個漂亮的姑娘,鄉親們抬著酒菜等貢品送往山魔踞的山洞。山魔瞧見人們今年仍然按時執行諾言,并多送來一個姑娘,顯得格外高興,馬上打發送貢群眾回寨。接著,“兩個姑娘”假裝出逗山魔喜歡的樣子,擺宴勸他喝酒作樂,故意將其灌醉。待山魔大醉時,他們施展巧計,及時探得山魔致命的秘密。晚上,兩個姑娘趁山魔酒醉熟睡之時,迅速拔下它心窩上的白毛。山魔一聲驚叫,忽地坐起,可是因它的筋骨已經酥軟又馬上倒下“姑娘”立即拔出隨身尖刀,殺死山魔,為哈尼人除掉了禍根。這時,躲在洞口外的鄉親們也里應外合,一舉消滅了其它小妖。

二旦二日(龍日)早晨,鄉親們聽到這個喜訊工敲著牛皮鼓,吹著巴烏,彈起四弦琴,唱起哈尼歌走出寨子,動烈地迎接日則和努嘎兩位英雄的勝利歸來。以后,為了永遠慶祝兩個英雄為民除害的重大勝利,哈尼人便在龍日這天,選兩個小伙子裝扮成姑娘,在鄉親們的簇擁下,敲鑼打鼓,游村串寨,后演變為節日,一直流傳到今天。


哈尼族節日十八:“嘎湯帕”

哈尼語為“萬物更新”或“紀念祖先湯帕”?!案聹凉潯笔羌o念祖先的節日。節慶期間,哈尼人穿上節日盛裝,殺豬宰雞、舂糍粑,祭祀祖先,宴請親朋,共慶新年。青年男女成群結隊上山采野花、摘野果。男人們不論年齡大小,都要做一個陀螺,大家到開闊的場地上開展打陀螺比賽。無論男女老少,都盡情娛樂,紅紅火火辭舊歲,歡歡喜喜迎新年。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嘎灑鎮、勐??h勐混鎮廣岡村、勐臘縣勐潤鄉等地的哈尼族群眾,載歌載舞。附近村寨的傣族等民族同胞也前來助興,以傳統的拔河、射弩、打陀螺、刺繡比賽和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舉行慶?;顒?,歡度“嘎湯帕節”。

“嘎湯帕節”期間,勐臘縣勐捧鎮的哈尼族群眾身著節日盛裝,紛紛唱起祝酒歌,跳起咚巴叉。這個昔日寧靜的小寨,沉浸在節日的喜慶氣氛中。來自各村寨、農場的表演隊,在慶祝會上表演了精彩的文藝節目,祝愿今后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哈尼族節日十九:“阿瑪突”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哈尼族農歷二月屬龍日的“阿瑪突”,又叫二月年,節日包括祭山、祭祖、祭社林等內容。節日第一天殺雞祭外鬼,并用竹簽編成符抵御外鬼進入。清晨,全村男女老少都自動到井邊掏井,砍草掃地,然后,由魔巴或有威望的長老,殺白公雞,祭水井,同時祭山,因為他們認為水來自于山,山靠林養育。所以,這里的民族一般都將水井建造在樹下。中午祭寨心塔,寨心塔立于材寨中央,用泥土壘成,是建寨的最早地點。祭完,則以寨心塔為“頭”,每家湊一桌酒席,順坡往下排;人稱街心酒宴,凡男性都得參加,以示全寨同心協力。儀式完后祭樹林。樹林為村邊一茂密樹林,林中一草一木都不許亂動,女人則被禁止進入。祭樹林時,魔巴、族長、長者三人帶領裝扮成一男一女的兩個小伙子,敲著鑼,帶著預先準備好的三個鵝卵石,血祭樹。三個鵝卵石,一個用本寨處女原紅染之,放于樹樹根左側,稱祭龍(山與龍同一,有龍于山,則水清林茂);一個用豬血染之,放于樹正中樹前,為祭社林,包括祖先;第三個石頭用狗血染之,放于樹樹根右側,表示祭鬼。裝扮成一男一女的兩個小伙子象征童貞,恭立樹兩旁,三長老一邊念誦祈求人丁興旺、五谷豐登、消災滅難的咒語祭神,一邊將三塊石頭獻上,進行拜祭。祭活動一共進行七天,以龍日前三天開始,停止一切生產和集市活動,如有不慎入寨者,則七天內不準出寨。

內地紅河南岸的哈尼族,也過正月年、端午和中秋等節日。正月年過三至五天,有條件的人家殺豬祭祖,初一吃湯圓,親友之間互相宴請。端午和中秋節大體同漢俗。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