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個民族名稱圖片 風俗習慣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哪些少數民族有極具特色的傳統節日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01苗族踩花山節

每年農歷正月初三、四、五三天,是苗族的盛大節日踩花山。這三天,苗家男女老少都穿金戴銀,組織的斗牛、斗畫眉、吹蘆笙、爬花桿等,爬花桿是苗族人特有的娛樂活動。

踩花山是苗族同胞在正月里過的一個傳統民族節日。這一天,在踩花山的山坡場上,匯集了附近苗寨的人們,可以說是人山人海。

他們穿著節日盛裝,成群結隊地從四面八方趕來,在花山場尋找自己的親戚朋友。踩花山場上最惹人注目的是穿著華麗的姑娘們。

花桿原是苗族人祈禱生兒育女的供物,后來漸漸地成為踩花山活動中最吸引人的中心活動。在花桿下聚集著許多青年男女,他們有說有笑地觀看爬花桿表演。

有的表演者還在爬桿時吹蘆笙,他們在各種姿勢下都能吹蘆笙,看上去十分精彩有趣,成為景頗族約定俗成的傳統節日。

隨著表演活動高潮的過去,人群中的活動也有了轉移。原來小伙子和姑娘們各自圍在一起,慢慢地他們聚攏起來,因為踩花山活動中談情說愛也是一項重要的內容。

02納西族三朵節

“三朵節”是納西族最具民族風情的節日,是納西人祭祀本民族的保護神“三朵”的重要節日,也是納西族最隆重的節日。

在東巴古籍的記載中,三朵是玉龍雪山的神靈,是能征善戰、濟困扶危的英豪,千百年被納西族崇奉為保護神、戰神。

據說“三朵”屬羊,因此在每年的二月初八,各地納西大眾都要到北岳廟(即玉龍祠,又名三朵廟)祭拜祈福。

除在北岳廟舉辦節慶活動外,納西族同胞要在自家烹制食物,燒香祭拜“三朵”,正如詩篇中所說:“年年春二月,戶戶祝三朵?!?/p>

納西族同胞認為“三朵”就是玉龍雪山的化身,常常顯圣,保護著納西人的安全,唐代現已開始建祠祭祀,深受納西人信仰。

03景頗族目腦節

“目腦縱歌”,景頗語意為“大伙跳舞”。景頗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一般于每年農歷正月十五以后的九天內擇雙日舉行,節期三至五天不等。

目腦節作為一種大型的群眾性歌舞活動,其由來已久,歷史上,每逢豐年,出征、凱旋、婚姻嫁娶等重要活動,均要跳“目腦”。

景頗族最早是氐羌族群的一部分,經過幾次大的遷徙后才定居于今天的居住地?!澳胯А笔蔷邦H族在漫長的社會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反映自己民族的歷史與文化習俗。

04毛南族分龍節

分龍節是毛南族特有的傳統節日。一年一度,慶?;顒邮⒋蠖≈?,其目的在于祈求五谷豐登。因毛南山鄉易旱易澇,五谷收獲常無保障。

人們根據宗教意識,認為每年夏至后的頭一個時辰日,是水龍分開之日,水龍分開就難得風調雨順,所以要在分龍這一天祭神保禾苗,相沿而成為傳統的農業祭祀節。

祭神有廟祭和家祭。廟祭兩天,第一天,先在廟內供神。當晚,人們匯于廟前觀看身著法衣、頭戴面具的巫師跳神演唱。次日,人們又圍于廟前,觀看椎牛祭神儀式。

第三天,即分龍日,各戶舉行家祭家宴,請青少年作社交娛樂活動。這一天,家家戶戶宰雞鴨,制作五色糯飯、粉蒸肉等佳肴,用于祭祖和祭家氏神等。

并用各色糯飯捏成小團團,插在竹枝上,表示碩果累累,預祝豐收。同時用糯飯團夾粉蒸肉喂耕牛,以示慰勞。供奉祖先諸神之后,即請親友赴宴,共度節日。

05彝族祭火節

每年農歷二月初三,在云南彌勒彝族阿細人都會舉行祭火節,神秘的祭火活動撼人心魄,奔放的歌舞精彩迷人,這是原始激情的豪邁釋放,也是屬于阿細人最原始的狂歡節!

祭火節是彝族阿細人都要舉行隆重而精彩的回歸自然,如癲似狂,視火為萬物之靈的神秘慶典。這祭火神節是祖輩流傳下來的古老傳統,相傳已有近千年的歷史。

彝族阿細人非常崇尚火,一生都會舉行各種與火相關的活動,出生時要在火塘邊進行命名儀式。他們認為火給人們帶來了光明和溫暖,帶來了熟食,驅走兇猛的野獸,因此把火尊為神。

傳說遠古的阿細部落沒有火,阿細的祖先過著沒有光明的生活,不僅吃的是生肉,還時常遭受野獸的侵襲。這樣的日子,讓整個部落人非常期盼有火帶來的便利。

終于在農歷二月初三這天鉆出了火花,取到了火種。結束了茹毛飲血的莽荒時代,才得以熟食,火給人們帶來了光明和溫暖。

阿細人把傳說中鉆木取火的發明者當作火神祭祀,一代又一代沿襲了下來。據了解,阿細是彝族的一個支系,自稱“啊細”,聚居于云南省路南(今石林)、彌勒、丘北等縣。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