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言文 文字解析

原文及翻譯加賞析

發布時間:2023-11-08
1、

出城寄權璩楊敬之原文及翻譯(加賞析)

出城寄權璩楊敬之
出城寄權璩楊敬之加賞析
原文及翻譯

《出城寄權璩楊敬之》是由李賀所創作的,李賀辭官正值青春才華橫溢之時,他對自己的前程抱著無限的希望。誰知遭罹無緣無故的沉重打擊,內心的憤慨是可以想見的。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出城寄權璩楊敬之》的譯文及鑒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出城寄權璩楊敬之》原文

唐代:李賀

草暖云昏萬里春,宮花拂面送行人。

自言漢劍當飛去,何事還車載病身。

《出城寄權璩楊敬之》譯文

地面上小草泛著嫩黃的暖色,雖然天空中的云顯得那樣的灰暗,可是卻擋不住春天的生氣勃勃。這時飛絮迎面撲來,輕輕的從我臉頰上滑過,好像是在安慰我,并為我送行。

我曾經說過,自己要像劉邦斬白蛇用的寶劍一樣,能夠做出一番事業,可我還一事無成,卻決心要飛走了。走就走,為何還要讓我帶著病身辭官回鄉,難道你們真的以為我病了嗎?

《出城寄權璩楊敬之》注釋

權璩:字大圭,唐代文學家權德輿之子。楊敬之:字茂孝,唐代文學家楊凌之子。

云昏:猶云灰暗貌。唐高適《薊中作》:“邊城何蕭條,白日黃云昏?!?/p>

宮花:從宮苑飄出的飛花,此處猶言柳絮或楊絮,也暗指朝廷。

漢劍:指傳說中漢高祖劉邦斬白蛇之劍,作者自喻。

何事:為何,何故。病身:體弱多病之身。當時李賀以病辭奉禮郎官,回歸昌谷。

《出城寄權璩楊敬之》創作背景

這首《出城寄權璩楊敬之》詩為李賀入京考進士不中而歸后感寄權璩、楊敬之二友之作。李賀是中唐時代頗有才氣名望的詩人,但因唐人應試,極重家諱。李賀父親名“晉肅”,“晉”、“進”同音,李賀終于被迫放棄了考進士的權利,罷考而歸。

《出城寄權璩楊敬之》賞析

李賀辭官正值青春才華橫溢之時,他對自己的前程抱著無限的希望。誰知遭罹無緣無故的沉重打擊,內心的憤慨是可以想見的。他的這首詩和另一首題為《出城》的詩便集中反映了他當時凄哀的心境。

詩的開頭兩句“草暖云昏萬里春,宮花拂面送行人”,寫詩人離京的季節和環境。詩人于元和五年(810)冬赴考,元和六年(811)春不第而返?!安菖?、“春”、“宮花”用來告示人們,春事已至,萬里和融,京城之中也是春意盎然,一派迷人的景象。詩人此刻因“不第”而心意悲傷之極,但偏用如此美景相襯,這就愈加顯出內心的痛苦。這種以樂景寫哀的手法,比純粹以悲景寫哀,更有感染力,是辯證法在藝術上的體現。首句中的“云昏”和前兩句的樂景不相協調,在這柳綠花紅的背景之上,應有輕云、淡云相配才是。作者以“云昏”參互其間,其意頗深。首先,“云昏”可以看成為作者當時沮喪心緒的形象寫照,是詩人心靈的外化表現。周圍的一片喜人的春色,那是用來昭示其他參試并取得成就的考生的內心世界的。他們仕途得意,心花怒放,正同這濃郁的春色有著相類似之處。而自己從此斷絕了仕進,猶如大片昏云當頭,不見前路。其次,“云昏”還可視為奸人從中作梗,阻礙了李賀的應試。在古詩中以云喻奸佞的說法很為流行,如李白即有“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登金陵鳳凰臺》)的名句。如果“云昏”喻奸人搗亂,那么就可把詩中有關...

查看詳情>>
2、

麗人行原文及注釋加翻譯

原文及翻譯加賞析
山行古詩
山行古詩原文及翻譯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詩了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杜甫《麗人行》原文閱讀與翻譯賞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原文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唇。

背后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

就中云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盤行素鱗。

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

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沓實要津。

后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

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灸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注釋

1、翠微:薄薄的翡翠片。微:一本作“為”;

2、葉:彩的花葉,彩是婦女的發飾;

3、鬢唇:鬢邊。

4、珠壓:謂珠按其上,使不讓風吹起,故下云“穩稱身”。

5、腰:這里作腰帶解;

6、后來鞍馬:指楊國忠,卻故意不在這里明說。

7、逡巡:原意為欲進不進,這里是顧盼自得的意思。

8、楊花句:舊注以為指楊國忠與虢國夫人的曖昧關系,又引北魏胡太后和楊白花私通事,因太后曾作“楊花飄蕩落南家”,及“愿銜楊花入窠里”句。后人有“楊花入水化為浮萍”之說,又暗合諸楊之姓及兄妹丑行。

9、青鳥:神話中鳥名,西王母使者。相傳西王母將見漢武帝時,先有青鳥飛集殿前(見《漢武故事》)。后常被用作男女之間的信使。紅巾,婦女所用的紅帕,這里是說使者在暗遞消息。

譯文

三月三日陽春時節天氣清新,

長安曲江河畔聚集好多美人。

姿態凝重神情高遠文靜自然,

肌膚豐潤胖瘦適中身材勻稱。

綾花綾羅衣裳映襯暮春風光,

金絲繡的孔雀銀絲刺的麒麟。

頭上戴的是什么呢?

翡翠片花葉直貼到鬢角邊。

背后綴的是什么呢?

寶珠壓住裙腰多么穩當合身。

其中有云幕椒房的后妃至親,

皇上封為虢國和秦國二夫人。

翡翠蒸鍋端出香噴的紫駝峰,

水晶圓盤送來肥美的白魚鮮。

吃膩了犀角的筷子久久不動,

鸞刀切著細肉絲空忙了一場。

宦官騎馬飛來卻不揚起灰塵,

御廚絡繹不絕送來海味山珍。

笙簫鼓樂纏綿宛轉感動鬼神,

賓客隨從滿座都是達官貴人。

姍姍來遲的騎馬人躊躇滿志,

到軒門才下馬步入錦褥茵亭。

白雪似的楊花飄落覆蓋浮萍,

使者象傳情的青鳥勤送紅巾。

氣焰熏灼不可一世天下絕倫,

千萬不要近前擔心丞相惱怒!

詩人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查看詳情>>
3、

三國志原文及翻譯加注賞析

三國志
三國志原文及翻譯
原文及翻譯加賞析

隆中對選自《三國志》作者陳壽西晉史學家,中國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去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時的談話內容。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隆中對原文及譯文,希望大家喜歡!

原文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笔唬骸按巳丝删鸵?,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p>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大,而智太短淺,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 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 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 弱為強者,非惟天時, 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 諸侯,此誠不可與爭 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 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 東連吳會,”西通巴蜀, 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 軍,將軍豈有意乎?益 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 帝業。劉璋暗弱,張魯 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 君。將軍既帝室之胄, 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 荊、益,保其巖阻,西 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 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 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 簞含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 可成,漢室可興矣?!?/p>

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有水也。愿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譯文

諸葛亮親自耕種田地,喜愛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與管仲、樂毅相比,當時的人沒有誰承認這一點。只有博陵崔州平,穎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說是確實這樣。

當時劉備駐軍在新野。徐庶拜見劉備,劉備很器重他,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是臥龍啊,將軍可愿意見他嗎?"劉備說:"您和他一起來吧。"徐庶說:"這個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訪,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門來,您應當屈身去拜訪他。"

于是劉備就去拜訪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見到。劉備于是叫旁邊的人避開,說:"漢朝的天下崩潰,奸臣竊取了政權,皇上逃難出奔。我沒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張大義,但是自己的智謀淺短、辦法很少,終于因此失敗,造成今天這個局面。但是我的志向還沒有罷休,您說該采取怎樣的計策呢?"

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權以來,各地豪杰紛紛起兵,占據幾個州郡的數不勝數。曹操與袁紹相比,名聲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夠戰勝袁紹,從弱小變為強大...

查看詳情>>
4、

伶官傳序原文及翻譯(加賞析)

伶官傳序
伶官傳序原文及翻譯
原文及翻譯加賞析

《伶官傳序》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篇序?!读婀賯鳌肥恰缎挛宕贰分械囊黄蟼?,記載伶人(古代音樂工作者和演員的稱號)景修、史彥瓊、郭門高等人的事跡。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伶官傳序原文翻譯及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受益?!睉n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翻譯

唉!國家興盛與衰亡的命運,雖然說是天命,難道不是由于人事嗎?推究莊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說晉王將死的時候,拿三支箭賜給莊宗,告訴他說:“梁國,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來的;契丹與我訂立盟約,結為兄弟,他們卻都背叛晉而歸順梁。這三件事,是我的遺憾;給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記你父親的愿望?!鼻f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廟里。此后出兵,就派隨從官員用豬、羊各一頭祭告祖廟,請下那三支箭,用錦囊盛著,背著它走在前面,等到凱旋時再把箭藏入祖廟。

當莊宗用繩子捆綁著燕王父子,用木匣裝著梁君臣的首級,進入太廟,把箭還給先王,向先王稟告成功的時候,他意氣驕盛,多么雄壯啊。等到仇敵已經消滅,天下已經平定,一個人在夜間呼喊,作亂的人便四方響應,他倉皇向東出逃,還沒有看到叛軍,士卒就離散了,君臣相對而視,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對天發誓,割下頭發,大家的淚水沾濕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頹啊。難道是得天下艱難而失天下容易嗎?或者說推究他成功與失敗的事跡,都是由于人事呢?《尚書》上說:“自滿招來損害,謙虛得到好處?!睉n慮辛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閑享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當莊宗強盛的時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爭;等到他衰敗的時候,幾十個伶人圍困他,就自己喪命,國家滅亡,被天下人譏笑。

人生中的禍患常常是從細微的事情中積淀下來的,人的智慧和勇氣常常被自己所溺愛的事物所困,難道只有寵愛伶人才會這樣嗎?

賞析

北宋初期,薛居正編寫《五代史》(《舊五代史》),認為王朝的更迭是由于天命所致,歐陽修對此不以為然。他自己動手撰寫成了七十四卷的《五代史記...

查看詳情>>
5、

寡人之于國也原文及翻譯(加賞析)

原文及翻譯加注釋
寡人之于國也
寡人之于國也原文及翻譯

古詩和文言文翻譯是高考必考的內容之一,所以平時學習過程中要注意積累。文言文翻譯要以直譯為主,并保持語意通暢,而且應注意原文用詞造句和表達方式的特點。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寡人之于國也》的翻譯及原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p>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p>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p>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途有餓殍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呛萎愑诖倘硕鴼⒅?,曰:‘非我也,兵也?!鯚o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p>

譯文

梁惠王說:“我治理梁國,真是費盡心力了。河內地方遭了饑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遷移到河東,同時把河東的糧食運到河內。河東遭了饑荒,也這樣辦。我曾經考察過鄰國的政事,沒有誰能像我這樣盡心的??墒?,鄰國的百姓并不因此減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這是什么緣故呢?”

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戰爭,那就請讓我用戰爭打個比喻吧。戰鼓冬冬敲響,槍尖刀鋒剛一接觸,有些士兵就拋下盔甲,拖著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腳,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腳。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恥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嗎?”

惠王說:“不可以。只不過他們沒有跑到一百步罷了,但這也是逃跑呀?!?/p>

孟子說:“大王如果懂得這個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鄰國多了。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農業生產的季節,糧食便會吃不完;如果細密的魚網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魚,魚鱉就會吃不光;如果按季節拿著斧頭入山砍伐樹木,木材就會用不盡。糧食和魚鱉吃不完,木材用不盡,那么百姓便對生養死葬沒有什么遺憾。百姓對生養死葬都沒有遺憾,就是王道的開端了?!?/p>

“分給百姓五畝大的宅園,種植桑樹,那么,五十歲以上的人都可以穿絲綢了。雞狗和豬等家畜,百姓能夠適時飼養,那么,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畝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礙他們的生產季節,那么,幾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餓了。認真地辦好學校,反復地用孝順父母、尊敬兄長的大道理教導老百姓,那么,須發花白的老人也就不會自己背負或頂著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歲以上的人有絲綢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餓不著、凍不...

查看詳情>>
6、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譯加賞析

原文及翻譯加賞析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譯

沉浸在古靜幽深的江南小城,借著雪花溫柔的覆蓋,一幅湖心亭看雪的畫卷緩緩展開。清寒的天色籠罩下,湖心亭顯得更加靜謐秀美,與周圍雪凈如洗的環境交相輝映。走近那湖心小亭,你會被那全然的安靜和雪的純粹美感所吸引,仿佛是步入了一個夢幻而又寧靜的世界。

湖心亭看雪原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翻譯

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一天晚上八點左右,我乘著一葉小舟,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上下下全都是白茫茫的。湖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像小草一樣微小的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個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小孩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的人!”(他們)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迷,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迷的人啊!”

賞析

《湖心亭看雪》以精煉的筆墨,記敘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經過,描繪了所看到的幽靜深遠、潔白廣闊的雪景圖,表達他幽遠脫俗的閑情雅致。

注釋

俱:都。

絕:消失。

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崇禎,是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1628-1644)。

是日更(gēng)定:是,代詞,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點左右。定,完了,結束。

余:第一人稱代詞,我 。

獨:獨自。

拏(ná):同“橈”,牽引。撐(船)。一作“挐”。

擁毳(cuì)衣爐火:穿著細毛皮衣,帶著火爐。毳衣,細毛皮衣。毳,鳥獸的細毛。

霧凇沆碭:冰花一片彌漫。霧,從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氣。凇,從湖面蒸發的水汽。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曾鞏《冬夜即事詩》自注:“齊寒甚,夜氣如霧,凝于水上,旦視如雪,日出飄滿階庭,齊人謂之霧凇。

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

惟:只有。

長堤一痕:形容西湖長堤在雪中只隱隱露出一道痕跡。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這里指蘇堤。一,數詞。痕,痕跡。

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輕微纖細的事物。

而已:罷了。

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還會有這樣的人。焉得,哪能。更,還。

拉:邀請。

強(qiǎng)飲:盡情喝。強,盡力,勉力,竭力。一說,高興地,興奮地。

大白:大酒杯。白...

查看詳情>>
7、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加賞析

原文及翻譯加賞析
木蘭詩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

"木蘭辭"又被稱為"木蘭詩",這是一首至今眾人口耳相傳、膾炙人口的古老樂府。原文通過字字珠璣的文字刻畫出了古代女英雄花木蘭擔當家國重任、扮男裝從軍的歷史傳說,其意境遙遠又深邃。下文的“木蘭詩原文及翻譯”將會為你揭開這首古老樂府的神秘面紗,讓你洞察其深層次含義。

木蘭詩原文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珊箚査?,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蘭詩翻譯

織布機聲一聲接著一聲,木蘭姑娘當門在織布??棛C停下來不再作響,只聽見姑娘在嘆息。

問姑娘在思念什么,問姑娘在惦記什么。姑娘并沒有思念什么,姑娘并沒有回憶什么。昨夜看見征兵的文書,知道君王在大規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書,每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木蘭沒有兄長,木蘭愿意去買來馬鞍和馬匹,從此替父親去出征。

到東邊的集市上買來駿馬,西邊的集市買來馬鞍和鞍下的墊子,南邊的集市買來嚼子和韁繩,北邊的集市買來長鞭(馬鞭)。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但能聽到黃河洶涌奔流的聲音。早上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燕山)腳下,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但能聽到燕山胡兵戰馬啾啾的鳴叫聲。

行軍萬里奔赴戰場作戰,翻越關隘和山嶺就像飛過去一樣快。北方的寒風中傳來打更聲,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鎧甲。將士們經過無數次出生入死的戰斗,有些犧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勝而歸。

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論功行賞)。記功木蘭最高一等,得到的賞賜千百金以上。天子問木蘭有什么要求,木蘭不愿做尚書省的官,希望騎上一匹千里馬,送我回故鄉。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出城(迎接木蘭)。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門梳妝打扮起來。小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打開我閨房東面的門,坐在我閨房西面的床上,脫去我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當著窗子整理像云一樣柔美的鬢發,對著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出門去見同營的伙伴,伙伴們都非常驚訝:我們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蘭...

查看詳情>>
8、

五柳先生傳原文及翻譯(加賞析)

五柳先生傳
五柳先生傳原文及翻譯
原文及翻譯加賞析

《五柳先生傳》是唐代杰出文人陶淵明的自傳體散文,以其獨特的詩意和濃厚的人文關懷,贏得了廣大讀者的推崇。文章以五柳樹為喻,描繪了作者的彳亍生活和孤獨的精神世界。下面,我們將對《五柳先生傳》的原文及翻譯進行詳細的展開和解讀,希望幫助讀者更深入的理解這部卓越的散文作品。

五柳先生傳原文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溲云澣羧酥畠壓?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五柳先生傳翻譯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把這個作為號了。他安安靜靜,很少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他喜歡讀書,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生性喜愛喝酒,家里窮經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擺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遮擋不住嚴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滿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飲水的水瓢里經常是空的,可是他還是安然自得。常常寫文章來自娛自樂,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從此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語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于發財做官。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這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因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無比的快樂。他大概是無懷氏或葛天氏的時候的百姓吧?

賞析

這篇傳的寫法非常特別。正式給人立傳,總要說這個人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地方人。但陶淵明筆下的主人公,既不知其名姓,也不知其來歷,這就使人覺得高深莫測,有點“神龍見首不見尾”,富于傳奇色彩。因為他的宅邊有五棵柳樹,大家都叫他“五柳先生”,于是他也便把這作為自己的雅號。

本文贊語,用“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的話來贊揚五柳先生,說“其言茲若人之儔乎”,意謂大概這兩句話說的就是五柳先生這類人吧,也就是說五柳先生是黔婁一類人物。兩句話非常精煉地概括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使古今兩個人物相映生輝。下面“銜觴賦詩”幾句,用記述與抒情再補一筆,人物的精神面貌更加突出,像是在畫面上真的活動起來。雖然貧困,并不妨礙他心境的悠閑,飲酒賦詩,自有不可多得的樂趣。這幾句也與前面“傳”的部分相呼應。贊語以“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結束,說五柳先生雖生活在后世,但他的精神卻徜徉于上古帝王無懷氏、葛天氏的淳樸時代,則其為人行事之超然絕俗也就不足為怪了。兩句話用或然語氣表示肯定,尤為妙絕,使全篇神韻飄然而遠。

注釋

(1)...

查看詳情>>
9、

山行古詩原文及翻譯加賞析

原文及翻譯加賞析
山行古詩
山行古詩原文及翻譯

《山行》是杜牧的一首山水田園詩,描繪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欣賞和對塵世的厭倦,包含豐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感悟。本篇導語將圍繞《山行》的原文及翻譯展開討論,從中感悟詩人的情感與境界,以及詩歌的美學價值。通過對這首詩的解讀,我們可以領略杜牧那撫今追昔的心態,感受到他對自然之美的贊嘆和對塵世之苦的抱怨。讓我們一同進入這首動人的詩歌世界,領略杜牧的山行之旅帶給我們的思考和啟示。

山行古詩原文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山行古詩翻譯

深秋時節,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霧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幾戶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車靠邊,是因為這傍晚楓林的美景著實吸引了我(亦可譯為直到夜幕降臨),那被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的花兒還要紅。

賞析

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美,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圖。詩里寫了山路、人家、白云、紅葉,構成一幅統一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處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有主有從,有的處于畫面的中心,有的則處于陪襯地位。簡單來說,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注釋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深秋季節的山。

3、石徑:石子的小路。

4、斜:此字讀xiá,為傾斜的意思。

5、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為在云霧繚繞的的深處;“生”可理解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6、坐:因為。

7、霜葉:楓樹的葉子經深秋寒霜之后變成了紅*。

8、遠上:登上遠處的。

9、山:高山。

10、車:轎子。

11、楓林晚:傍晚時的楓樹林。

12、紅于:比……更紅,本文指霜葉紅于二月花。

13、晚:晚上,通常指夕陽落下的傍晚。

作者簡介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查看詳情>>
10、

歸去來兮辭原文及翻譯加賞析

原文及翻譯加賞析
歸去來兮辭
歸去來兮辭原文及翻譯

文言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之一。通過學習文言文,我們可以了解古代社會的風俗習慣、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培養我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時,文言文也是古代文學的經典之作,包含了許多文學藝術的技巧和表現手法。通過欣賞和品味文言文的美,可以豐富我們的審美情趣,培養我們的人文素養。

歸去來兮辭原文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目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蛎碥?,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邱。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天天命復奚疑!

歸去來兮辭翻譯

回家去吧!田園馬上要荒蕪了,為什么還不回去?既然自己的心靈已經被形體所役使,為什么要惆悵失意而獨自悲傷?懂得了過去的錯誤已經不可挽回,也知道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補救。確實走入了迷途大概還不遠,覺悟到現在的做法是對的而過去的行為是錯的。船在水上輕輕飄蕩,微風吹拂著衣裳。向行人打聽前面的路,遺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剛剛看到自己簡陋的家門,我心中欣喜,奔跑過去。童仆歡喜地前來迎接,孩子們守候在門前或院子里。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蕪了,松樹菊花還長在那里;帶著孩子們進了屋,美酒已經盛滿了酒樽。我端起酒壺酒杯自斟自飲,觀賞著庭樹(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著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這狹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獨自)在園中散步,成為樂趣,小園的門經常地關閉著;拄著拐杖走走歇歇,時時抬頭望著遠方(的天空)。白云自然而然地從山峰飄浮而出,倦飛的小鳥也知道飛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將落山,我流連不忍離去,手撫著孤松徘徊不已。

回去吧!讓我同外界斷絕交游。他們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還要駕車出去追求什么?跟親戚朋友談心使我愉悅,彈琴讀書能使我忘記憂愁;農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訴了我,將要去西邊的田地耕作。有時駕著有布篷的小車,有時劃著一條小船,既要探尋那幽深的溝壑,又要走過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樹木欣欣向榮,泉水緩緩流動,(我)羨慕萬物恰逢繁榮滋長的季節,感嘆自己一生行將告終。

算了吧!身體寄托在天地間還能有多少時候?為什么不隨心所欲,聽憑自然的生死?為什么心神不定,還想去什么地方?富貴不是我所...

查看詳情>>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