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野望

發布時間:2023-11-07
1、

野望原文及翻譯(帶注釋)

原文及翻譯帶注釋
野望
野望原文及翻譯

野望》是唐代詩人王績所創作的一首詩,被譽為唐代“絕世之作”。這首詩以清新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作者對于“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的苦悶和悵惘,通過王績的筆端,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對人生的探索和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引發人們對于人生意義的反思。下面將為大家帶來《野望》的原文及翻譯,希望能讓讀者更好地欣賞和理解這首經典之作。

野望原文

野望

王績 〔唐代〕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野望翻譯

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

每棵樹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都披覆著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驅趕著牛群回家,獵人騎著馬帶著獵物各自遂愿而歸。

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只能詠一曲長歌來懷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隱士。

注釋

⑴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嶺終年積雪。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縣)、維(故城在今四川理縣西)、保(故城在理縣新保關西北)三州。城,一作“年”,一作“奇”。戍:防守。三城為蜀邊要鎮,吐蕃時相侵犯,故駐軍守之。

⑵南浦:南郊外水邊地。清江:指錦江。萬里橋:在成都城南。蜀漢費祎訪問吳國,臨行時曾對諸葛亮說:“萬里之行,始于此橋?!?/p>

⑶風塵:指安史之亂導致的連年戰火。諸弟:杜甫四弟:穎、觀、豐、占。只杜占隨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

⑷遲暮:這時杜甫年五十。供多?。航唤o多病之身了。供,付托。

⑸涓埃:滴水、微塵,指毫末之微。

⑹極目:極目遠望。

⑺日:一作“自”。

作者簡介

王績(585—644),字無功,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隋朝大業年間,王績被舉薦孝悌廉潔科,授秘書省正字。當時,王績不想在朝中做事,于是被任命為六合縣丞。但王績嗜酒如命,?;膹U公務,被彈劾罷官。當時,天下漸亂,王績于是回歸鄉里,靠耕種黃河小洲上的十六頃田地為生。

賞析

本詩首尾兩聯抒情言事。中間兩聯寫景,經過以情寫景、借景言情的層層深化描寫,把詩人的孤寂彷徨之情與籠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的聯結起來,給讀者帶來直覺的藝術觀感和美的愉悅。詩中所蘊含的不盡之意,更使人們長久地咀嚼、回味。全詩語言質直清新,自然流暢,言淺味深,句句有力,為唐詩及后代詩歌語言的創新開辟先路。

查看詳情>>
2、

野望古詩原文及翻譯

古詩原文及翻譯
野望古詩原文
野望古詩翻譯

同是歸隱田園的詩人,王績還不能像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在現實中更多的是孤獨無依。下面就有好工具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野望》翻譯與賞析,讓我們進入詩中更貼切地感知詩人的那份千年前抬頭都是陌生的孤寂感吧。

野望古詩原文

野望

王績 〔唐代〕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翻譯

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

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余光。

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諸多獵物回歸家園。

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注釋

1.東皋:詩人房舍東邊的高地。

2.薄暮:傍晚。薄,接近。

3.徙倚:徘徊,來回地走。

4.依:歸依。

5.秋色:一作“春色”。

6.落暉:落日。

7.犢:小牛,這里指牛群。

8.禽:鳥獸,這里指獵物。

9.采薇:薇,是一種植物。古時“采薇”代指隱居生活。

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山野秋景。全詩于蕭瑟怡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孤獨抑郁的心情,抒發了惆悵、孤寂的情懷。

作者簡介

王績(約589—644),字無功,號東皋子,古絳州龍門縣人,唐代詩人,山水田園詩的先驅。

隋末舉孝廉,除秘書正字。不樂在朝,辭疾,復授揚州六合丞。時天下大亂,棄官還故鄉。

唐武德中,詔以前朝官待詔門下省。

貞觀初,以疾罷歸河渚間,躬耕東皋(今宿州五柳風景區),自號“東皋子”。

性簡傲,嗜酒,能飲五斗,自作《五斗先生傳》,撰《酒經》、《酒譜》,注有《老》、《莊》。

其詩近而不淺,質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曠懷高致,直追魏晉高風。

律體濫觴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際,無功實為先聲。

王績更多古詩拓展

一、秋夜喜遇王處士

王績 〔唐代〕

北場蕓藿罷,東皋刈黍歸。

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

二、贈程處士

王績 〔唐代〕

百年長擾擾,萬事悉悠悠。

日光隨意落,河水任情流。

禮樂囚姬旦,詩書縛孔丘。

不如高枕枕,時取醉消愁。

三、醉后

王績 〔唐代〕

阮籍醒時少,陶潛醉日多。

百年何足度,乘興且長歌。

查看詳情>>
3、

白居易一首寫寒食的詩歌《寒食野望吟》,古代寒食祭祖是怎樣的?

白居易古詩大全
白居易的古詩
白居易的詩歌

除夕之后因為疫情的原因出門極少,錯過了屋外的春暖花開,晃眼間清明節就到了,又是一年春祭先祖的日子。清明最開始只是春季的節氣之一,正如《歲時百問》所記載的那般: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春秋時期,介子推不愿出山被火燒死,此后便有寒食節,而這寒食節和清明挨得非常近。

到了唐朝,清明和寒食節已經連在一起放假,中唐時期,寒食節甚至直接將清明日包含其中。清明日要到墳前去拜祭親人,寒食節要禁火,故而唐朝的官員們在寒食節也有了不短的假期,少則五日,多則七日,“(開元)二十四年(736)而玉兒十一日敕: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寒食通清明假七日”,白居易有很多關于寒食節的詩傳世,想來也是因為放假的原因,讓他這個官員有個足夠的時間來寫詩。

寒食節,顧名思義就是吃冷東西的節日,而這一切都是源自于一個“禁火”的習俗。遠古的人們發現,火能給人類生活帶來很多好處,但同時也會燒毀很多東西,人們便對火存了敬畏之心,甚至認為火中有神明。為了顯示對神明的敬重,每年春季就有固定的時間熄滅所有的火源,祭祀之后再重新鉆木取火,介子推一事之后,晉國地區的禁火日便與介子推紀念日一起過,到了漢朝,這個習俗由山西傳到各地。

李唐王朝奪取天下之后,延續隋朝在寒食節的做法,以典章制度來要求域內所有人都要在寒食節禁火,《唐會要》記載:“天寶十載三月敕,禮標納火之禁,語有鉆燧之文,所以燮理寒燠,節宣氣候,自今以后,寒食并禁火三日?!痹诎拙右椎脑娭?,我們能讀到不少與寒食節禁火這個習俗有關的詩句,“無月無燈寒食夜,夜深猶立暗花前”,“可憐時節堪相憶,何況無燈各早眠”,寒食節禁火,清明日鉆木取火,人們可以重新吃上熱食,或者是在古人心中,燃新火比禁火意義更加重大,后來人們便用清明節覆蓋了寒食節,白居易的詩句中,自然也有關于寒食節禁火、清明日燃新火的記敘,“留餳和冷粥,出火煮新茶”。

寒食節是原來晉國祭祀介子推的日子,那么祭祀自然也就成了寒食節一個重要的組成,中國歷來以孝道治天下,唐朝在法令中明確規定,寒食節全民都要進行祭祀,更有唐憲宗可以給需要回鄉祭祀的官員給予額外的假期,“寒食上墓……近世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用拜埽,于塋南門外奠祭,撤饌訖,泣辭,食余于他所, 不得作樂,編入禮典,永為常式”。

白居易曾于某年寒食節外出祭祀,看到百姓于墳前祭祀,紙灰紛飛,哭泣聲不絕,受凄涼悲切的氛圍感染,寫下一首《寒食野望吟》,詩云: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寒食節吃冷食、外出祭掃,這是對身體很不好的,冷食傷胃,祭祀傷心,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些活動來放松心情,強健身體,唐朝人常常選擇的活動有:踏青、蕩秋千、蹴鞠……

四月,草長鶯飛,一切都是生機勃勃,趁著寒食節,的假期出游好不愜意,“馬上垂鞭愁不語,風吹百草野田香”,出游不僅有男子,也...

查看詳情>>
4、

王維的一首五律代表作《新晴野望》賞析,描寫了一幅怎樣的景色?

王維的代表作
王維的詩
王維的詩句

一年四季變幻不停,在大家心中最喜歡的是什么季節呢?充滿著勃勃生機的春天,還是感到蕭瑟的秋季,亦或是白雪皚皚的冬天?總有很多人在這個過程中會摒棄夏天,覺得夏天實在是過于炎熱,或許之所以會覺得這樣,是因為大家沒有去過夏季的郊野吧,樹木翠綠,彩蝶紛飛,讓人感到如癡如醉。而今天為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就是王維的一首五律,整篇詩文美如畫卷,驚艷整個郊外的夏天。

新晴野望

王維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這首詩寫于唐開元28年,王維已經年過40,此時的他已然過上了一種特殊的生活,半為官半隱退,而人生態度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尤其是在詩文上,他開始潛心創作各種各樣的田園山水之詩,而這首詩就是其中非常經典的一首。

在他的這首詩文中所描寫的是一幅美如畫卷的夏天郊野景色,全詩緊緊圍繞“新晴”兩個字展開,將夏季雨后的郊外美景描繪得淋漓盡致。此時是初夏,下過雨之后他外出散步,因為這時他已經不再沉心于朝堂之事,心中無所牽掛,所以極為放松。走在郊外田間的土地上,空氣之間看不到一絲塵埃,他環顧四野,最先看到的是城樓外門,與溪口相連的村邊樹木也是一清二楚的。

我們知道下過雨之后,空氣總是分外清新的,這也正如這首詩文的第2句,從側面印證了“新晴”兩個字。而第1句中的那個“曠”字更是用得極為精妙,一方面他是將郊外的開闊曠達描寫出來,而另一方面他也表明自己此時的心胸非常開闊。此時的詩人更如同一位精通佛學的禪師,明心見性,讓他感悟頗深。

于是他繼續向前行走,遠方的田野外有一條河,河面波光粼粼,又如同一汪明鏡,將夏日的陽光反射。晴朗的天空,山外還有山,而碧綠的山影,則在藍天之上層巒疊嶂,無論是那天上的白云,還是藍天亦或是碧綠的水,都為我們展現出了一幅美如畫卷的大自然的景象。

而在這個過程中,他也并沒有忘記將筆落入在田地間耕作的農夫身上,此時正是農忙的季節,家家戶戶都趁著剛下過雨去田地中做農活,所以他眼前也似乎浮現出了各種各樣的身影。而也正是這首詩的最后一句,將這種讓人沉醉的風景映上了人的氣息,反倒充滿著濃濃的人情味與生活氣息。

王維在這首詩中將自己所看到的全部景物都寫入筆中,可是卻并沒有顯得雜亂,無論是城門還是村邊,亦或是河水、田野、山峰,空間及方向都毫無雜亂之感,可見王維的水平之高。而在這一片布局之中,他最后又點綴上了忙碌的人影,讓整首詩顯得更加生動。

品讀過王維這首詩之后,我們就會發現全文都緊緊圍繞著主題去發揮,雨后的天氣晴朗,一切都呈現在我們的眼前。而正是這種極美的自然風光,讓作者的心情變得更加舒暢,所以創作出來的詩文也就更加美麗。而且也是因為這雨,農民們才開始忙碌的工作,這何嘗又不是一種他對于勞動人民的贊美呢?


查看詳情>>
5、

王維的一首田園詩詞代表作《新晴野望》,以繪畫的技巧寫詩,最后一句更是回味無窮

王維田園詩
王維的詩
王維的詩句

自陶淵明之后,歷代文人墨客對于田園都有著別樣的情結,所以歌詠田園生活的詩篇不在少數,就像孟浩然筆下的“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還有杜牧筆下的“云光嵐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等。

而在眾多的田園詩中,筆者更喜歡王維筆下的田園,因為蘇軾曾贊譽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彼云纷x王維的田園詩,會讓人有身臨其境的畫面感,仿佛置身于一幅絕美的山水畫中。而筆者本期要介紹的這首詩正是雨后天晴,王維游覽田園寫下的一首被嚴重低估的絕美之作,通篇如詩如畫,以繪畫的技巧寫詩,最后一句更是回味無窮。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這首如畫美詩。

《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王維寫這首詩的時候已經年愈40,當時的他已不再熱衷于官場之事,而是開始過起半官半隱的悠閑自在的生活,在京郊修筑了別墅,時常在那里修養身心。這一時期他創作了很多田園詩歌,這一首也正是在這一時期寫就。

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雨后眺望所見之景。首句寫的遠眺的整體景象和感受,雨后初晴,原野似乎也變得幾位開闊空曠,極目遠眺,空氣中也沒有塵埃霧氣,看上去格外明凈。隨著詩人的視線轉移,看到城郭大門口緊臨的渡口,小村邊上的樹木生長在村中小溪流入河水的地方。而詩人不管是看到“原野曠”還是“郭門”“渡口”“村樹”“溪口”,其實都是為了突出“無氛垢”,因為雨后的空氣明凈所以視野才這么好,才能看清這些。

五、六兩句,詩人的從近寫到遠,近處“明田”外水流波光粼粼,遠處一座座碧綠的峰巒隱隱出現在山后。而不管是“白水”亦或是“碧峰”,其實都是因為雨水洗過的才顯得顏色格外艷麗,遠比平時更為明亮。詩人本來寫的是靜景,但是其間點綴了“明”“出”二字,無疑是讓這幅靜美的畫面多了幾分生動,也更為逼真傳神,可謂妙極。

最后兩句在通篇看來似乎寫的有些突兀,本來寫的是雨后初晴之景,怎么突然就寫到了人呢?其實這樣的描寫不僅不突兀,更是讓這雨后之景多了幾分生意,這滿滿的生活氣息直接便讓這雨后之景變得生動立體起來,就像突然從二維的照片跨越到三維的立體電影一樣,整個畫面變得鮮活起來,令人讀之便覺回味無窮。

不得不說,王維的“詩中有畫”真的是名不虛傳,在他的筆下,那些靜態的字詞串聯在一起,給讀者腦海里映出的卻是一幅幅動靜結合的山水畫卷,有光、有色、更有千姿百態?;蛟S在很多人看來王維的這首詩簡單直白,沒什么大不了,但是細細品讀,將他筆下的景物倒映在腦海中腦海中流轉,我們才會發現他這首詩確實是被低估了,這樣以繪畫的技巧寫詩,真的是十分少見。


查看詳情>>
6、

王勃著名的古詩?《早春野望》賞析,詩人用“望”字表現了什么?

王勃最著名的詩
王勃的古詩有哪些
王勃的詩

眾所周知,詩歌最基本的特點便是精練,即以最少的語言表現出最豐富的內容和思想。而與精練息息相關的詩歌的另一個特點則是含蓄。含蓄,便是不把意思直接說出來,而是藏在描寫的形象中,讓讀者自己展開想象去體會它背后的意思。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早春野望》,便是王勃最含蓄的一首詩。

《早春野望》是唐代著名詩人王勃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在這首詩中,雖然王勃緊緊圍繞著一個“望”字展開描寫,但是王勃所要表達的意思卻不是所望的內容,而是藏在背后的淡淡的游子思鄉之情。全詩寫的情景交融,含蓄美妙,是一首寫景抒情的佳作。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王勃的這首《早春野望》:

江曠春潮白,山長曉岫青。

他鄉臨睨極,花柳映邊亭。

首句“江曠春潮白”,主要寫早春的水。意思是說,早春天氣變暖,冰河開始融化,河床變得空曠寬闊,春水初漲,春潮則泛起白色的波濤。從這句詩中,王勃對“江曠”的描寫來看,它的意境雄渾闊大,也為整首詩的展開提供了廣闊的背景。但僅憑這一句,尚不能發覺王勃背后的意思。

次句“山長曉岫青”,則是主要寫早春的山。即早春時節,山上的樹木開始蓬勃生長,呈現出一片蒼翠的景象。如果說首句中,王勃是以“曠”來突出意境的雄渾闊大。那么,在次句中,王勃便是以“長”,來說明山的高聳入云,同理也突出了意境的雄渾闊大。結合這兩句詩來看,無疑展現了早春時節宏偉絢麗景色。

最后兩句“他鄉臨睨極,花柳映邊亭”,意思是說,王勃在異鄉極目遠望,看到了江邊紅花綠柳所掩映著的亭子,好一派美麗的春光?!八l”,指的是王勃客居巴蜀之時。若只是單純的從字面意思來看,這里所描繪出的春天里的紅花綠柳,無疑呈現的是迷人的春景,它同前兩句中的山景水色,構成了一幅早春風光圖。

但說到詩歌貴在含蓄,王勃這里雖然沒有直接提到思鄉,但是他說出了自己身為游子客居他鄉的事實,以及詩中的“柳”和“亭”,多多少少也暗示了自古便有的折柳送別,以及在驛亭設宴餞別的習俗。而王勃本身已經離家在外,故這里背后的意思,便是抒發了王勃淡淡的思鄉之情。

綜觀王勃的這首詩,篇幅短小,只有4句20字,卻不僅寫出了早春美麗的山景水色、紅花綠柳,還充滿著淡淡的鄉愁。不得不說,王勃這首詩將詩歌的含蓄美體現的淋漓盡致。


查看詳情>>
7、

王勃經典詩句《早春野望》賞析,作者是怎樣描寫初春的?表現了什么

唐代詩人王勃的作品
王勃的詩
王勃經典詩句

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一首詠春思鄉詩《早春野望》

王勃(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他是隋代大儒王通(文中子)的孫子,著名詩人王績的侄孫。王勃是一個早熟的天才,六歲善辭章,九歲讀顏師古注《漢書》,居然找出一大堆毛病,寫了《漢書指瑕》十卷,十四歲就應舉及第。這樣的天才兒童,確實是很少見的。

公元664年,時任右相劉祥道巡行關內。當時年僅十五歲的王勃上書右相,抨擊唐王朝的侵略政策,反對討伐高句麗。劉祥道看完王勃上書的內容之后,非常欣賞王勃的才華,于是向朝廷舉薦王勃。

王勃在劉祥道的舉薦之下,擁有了參加麟德三年制科考試的資格。之后王勃對策高第,在年僅十七歲時,就成為了大唐的一名公務員。他的仕途之路碾壓唐朝大多數的詩人,眾多詩人蹉跎半生才得以入仕。

王勃無疑是幸運地,然而他畢竟缺乏政治經驗。年輕氣盛,就不免恃才傲物,行為不太檢點,說話不知輕重。于是皇帝讓他做沛王李賢征的侍讀,這是王勃不幸的開始。沛王平時喜歡與皇子李顯相約斗雞,王勃為了給沛王助陣,于是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

高宗得知此事后,認為王勃作為侍讀,不輔佐皇子讀書,卻讓他們不務正業,就將王勃逐出了長安城。

王勃被斥出沛王府之后,高宗乾封年間(666~667年)客居巴蜀時。此種遭遇,羈旅之中,最易引發感傷情緒。本文介紹的這首詩當作于此時。

早春野望

江曠春潮白,山長曉岫青。

他鄉臨睨極,花柳映邊亭。

此詩描寫了初春的山景水色,表現游子淡淡的思鄉之情。一句寫水,初春氣暖,冰融水流,河床空曠寬闊了,是橫寫。二句寫山,青山蒼翠,一片碧綠,是縱寫。前兩句詩描寫“江曠”、“山長”之景,雄渾闊大,氣象萬千,為詩歌的展開提供了廣闊的背景。王勃比較含蓄,他只是客觀地、不動聲色地描寫春潮、青岫、花樹、邊亭,但身在他鄉的羈客面對此景時的慨嘆,表現十分明顯。

這首小詩沒有細致的動態描寫,詩人只是縱目遠望,以描寫遠景的方式描寫春光。詩渾厚開闊的氣勢,充滿著淡淡的鄉愁。此詩作者表現手法高明,詩人野望,首先看見江湖,青岫,但這不是野望的最終目的,因而詩人就登高極目瞭望,望見的只有“花樹映邊亭”。詩人并沒有直接提到思鄉,只是描寫了一望再望,可是思鄉已從一望再望的字里行間里反映出來了。

王勃的詩寫得很好,被稱為“初唐四杰”之首。他錦心繡口,詩文中多有佳聯秀句,如《滕王閣序》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都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查看詳情>>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