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除夕之后因為疫情的原因出門極少,錯過了屋外的春暖花開,晃眼間清明節就到了,又是一年春祭先祖的日子。清明最開始只是春季的節氣之一,正如《歲時百問》所記載的那般: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春秋時期,介子推不愿出山被火燒死,此后便有寒食節,而這寒食節和清明挨得非常近。

到了唐朝,清明和寒食節已經連在一起放假,中唐時期,寒食節甚至直接將清明日包含其中。清明日要到墳前去拜祭親人,寒食節要禁火,故而唐朝的官員們在寒食節也有了不短的假期,少則五日,多則七日,“(開元)二十四年(736)而玉兒十一日敕: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寒食通清明假七日”,白居易有很多關于寒食節的詩傳世,想來也是因為放假的原因,讓他這個官員有個足夠的時間來寫詩。

寒食節,顧名思義就是吃冷東西的節日,而這一切都是源自于一個“禁火”的習俗。遠古的人們發現,火能給人類生活帶來很多好處,但同時也會燒毀很多東西,人們便對火存了敬畏之心,甚至認為火中有神明。為了顯示對神明的敬重,每年春季就有固定的時間熄滅所有的火源,祭祀之后再重新鉆木取火,介子推一事之后,晉國地區的禁火日便與介子推紀念日一起過,到了漢朝,這個習俗由山西傳到各地。

李唐王朝奪取天下之后,延續隋朝在寒食節的做法,以典章制度來要求域內所有人都要在寒食節禁火,《唐會要》記載:“天寶十載三月敕,禮標納火之禁,語有鉆燧之文,所以燮理寒燠,節宣氣候,自今以后,寒食并禁火三日?!痹诎拙右椎脑娭?,我們能讀到不少與寒食節禁火這個習俗有關的詩句,“無月無燈寒食夜,夜深猶立暗花前”,“可憐時節堪相憶,何況無燈各早眠”,寒食節禁火,清明日鉆木取火,人們可以重新吃上熱食,或者是在古人心中,燃新火比禁火意義更加重大,后來人們便用清明節覆蓋了寒食節,白居易的詩句中,自然也有關于寒食節禁火、清明日燃新火的記敘,“留餳和冷粥,出火煮新茶”。

寒食節是原來晉國祭祀介子推的日子,那么祭祀自然也就成了寒食節一個重要的組成,中國歷來以孝道治天下,唐朝在法令中明確規定,寒食節全民都要進行祭祀,更有唐憲宗可以給需要回鄉祭祀的官員給予額外的假期,“寒食上墓……近世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用拜埽,于塋南門外奠祭,撤饌訖,泣辭,食余于他所, 不得作樂,編入禮典,永為常式”。

白居易曾于某年寒食節外出祭祀,看到百姓于墳前祭祀,紙灰紛飛,哭泣聲不絕,受凄涼悲切的氛圍感染,寫下一首《寒食野望吟》,詩云: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寒食節吃冷食、外出祭掃,這是對身體很不好的,冷食傷胃,祭祀傷心,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些活動來放松心情,強健身體,唐朝人常常選擇的活動有:踏青、蕩秋千、蹴鞠……

四月,草長鶯飛,一切都是生機勃勃,趁著寒食節,的假期出游好不愜意,“馬上垂鞭愁不語,風吹百草野田香”,出游不僅有男子,也有女子,男子騎馬游走,女子則一起蕩秋千嬉戲,“秋千細腰女,搖曳逐風斜”。有踏青、蕩秋千,哪能少了蹴鞠這種集體活動,“蹴球塵不起,潑火雨新晴”,蹴鞠起源很早,史記中已有關于蹴鞠的記載,但是在寒食節有了蹴鞠這個習俗,小佛就不得而知了。

隨著歷史的發展,而今已經沒有寒食節的說法,取而代之的則是“清明節”,清明節也不再禁火,不過祭祀的習俗依舊保留至今,不知道大家今年清明節還去祭祀嗎?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