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言文 文字解析

林琴南敬師翻譯及原文

發布時間:2024-02-23
1、

林琴南敬師翻譯及原文加注釋

林琴南敬師
林琴南敬師翻譯及原文
翻譯及原文加注釋

《林琴南敬師》這篇文言文值得我們細細品讀,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文言文《林琴南敬師》原文及翻譯,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譯文

閩縣(今福建福州市)人林紓(字琴南,當時是孝廉,清明時對舉人的稱呼)六七歲的時候,跟隨老師讀書。老師非常貧困,做飯沒有米。林紓知道后,急忙回家,用襪子裝米,裝滿了,背著送給老師。老師生氣了,說這是他偷來的,推辭不接受。林紓回來后告訴了母親,母親笑著說:“你這份心意雖然是好的,但是這樣的方式(襪子裝米)難道是學生贈送老師禮物的禮節嗎?”隨即讓人準備,林紓攜帶著一石米送到私塾,老師于是接受了。

原文

閩縣林琴南孝廉紓六七歲時,從師讀。師貧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歸,以襪實米,滿之,負以致師。師怒,謂其竊,卻弗受。林歸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豈束修之禮?”即呼備,赍米一石致之塾,師乃受?! ?/p>

注釋

林琴南孝廉紓(shū):林紓,字琴南,福建閡縣(今福州人)。近代文學家,尤以翻譯外國小說名世。孝廉,明清時對舉人的稱呼。

亟(jí):急忙。

束脩(修):本指十條干肉,后來通常指學生拜師或親友之間贈送的禮物。

呼備:叫人準備。

赍(jī):攜帶。

從:跟隨。

實:裝。

負:背著。

謂:說?! s:推卻。

乃:于是  固:本來

品鑒

林琴南只是一個六七歲的小孩子,卻能看見老師家沒米煮飯的窘境,而且還能想出辦法拿出米來,這份覺察能力、行動能力、執行力遠超同齡人!林琴南尊重老師、關心老師、知恩圖報,堪稱當世家長教育孩子的典范。老師對襪內米拒而不受,也說明為人師表、身正為范的身體力行。母親了解實情后,沒有批評林琴南,而是“笑著說”出了林琴南的錯誤之處,并引導林琴南正確的做法。

母慈子孝師嚴,躍然紙上。

查看詳情>>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