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鸛雀樓

發(fā)布時間:2020-06-29
1

登鸛雀樓課件匯總6篇

鸛雀樓課件

每個老師為了上好課需要寫教案課件,只要我們老師在寫的時候認真負責就可以了。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與教案的設(shè)計與實施密不可分,要寫好教案課件有沒有好的范文可借鑒呢?我們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你提供“登鸛雀樓課件”,相信本頁所提供的信息可以讓你更好地應(yīng)對未來挑戰(zhàn)!

登鸛雀樓課件 篇1

一、看圖導(dǎo)入

1、出示圖畫,你看到了什么?

2、這就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在鸛雀樓上看到的,從而寫下了這首詩。

出示古詩,指名讀,齊讀。

二、精讀詩句,悟意明理

(一)理解詞句的意思。

1、學生默讀詩句,查字典理解詞語,并結(jié)合詞義自己小聲說出每句詩的意思。注意啟發(fā)學生,對每個詞加以理解后,適當添加一些恰當?shù)脑~語,再調(diào)整一下順序,把意思連起來。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4、指其中一組講給其它小組聽。

5、小組內(nèi)互講。

(意在培養(yǎng)學生自行獲取知識的能力)

第一、二句:理解“白日”“依”“盡”“入海流”的意思。這里教師應(yīng)向?qū)W生講清:鸛雀樓距離黃河入海處有千里之遠,在樓上是看不到黃河流入大海的。這里的“入海”是說明“流”的方向。說出這兩句詩的意思。

第三、四句:理解“欲”“窮”“千里”“目”“更”各是什么意思?說出這兩句詩的意思。

(二)反復(fù)誦讀,啟發(fā)想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默讀思考:這首詩主要寫什么?(登上鸛雀樓看到的景物和產(chǎn)生的想法)(板書:看想)哪些詩句的內(nèi)容是詩人看到的?哪些詩句的內(nèi)容是詩人的想法?詩人看到了什么?(板書:白日盡黃河流)

2、出示投影,教師指圖描述。(這就是鸛雀樓。一天傍晚,詩人登上了鸛雀樓,他放眼望去,看到了氣勢壯麗的景色:夕陽靠著山慢慢地落下去,黃河水滾滾地向大海流去。)

3、學生邊想象,邊描繪畫面。

4、小組內(nèi)互相描繪。(培養(yǎng)學生觀察、理解、想象和表達能力)

5、教師小結(jié)。設(shè)問:鸛雀樓共有三層。這是詩人登上二層看到的由青山、白日、黃河構(gòu)成的氣勢壯闊的圖景,那么看著眼前的景象,詩人有怎樣的想法呢?(要想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就要再上一層樓)詩人登高遠望,寫出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千古名句,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板書:站得高看得遠)這兩句表現(xiàn)了詩人一種怎樣的精神?

6、指讀全詩,進一步體會詩人奮發(fā)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7、小結(jié):后兩句是千古流傳的名句,蘊含著“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至今常常被人們所引用。

(引導(dǎo)學生領(lǐng)悟哲理,體會詩人奮發(fā)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三)、朗讀指導(dǎo)。

1、老師提個建議,詩歌還要講究韻律,如果掌握了詞與詞之間的停頓,也許會讀的更好?愿意聽老師的朗讀嗎?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讓我們一起比比,看誰讀得最棒?最像我們的小詩人,

3、指名讀,師生共同點評、再讀、齊讀。

(四)指導(dǎo)朗讀、背誦。

1、感情朗讀全詩。(自由練讀,同座互讀互評,指名讀,大家評)

2、背誦全詩。

三、小結(jié)。

古詩是我們的國粹,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四、延伸拓展。

我們有時候...

查看詳情>>
2、

登鸛雀樓古詩原文及翻譯

古詩原文及翻譯
登鸛雀樓古詩原文
登鸛雀樓古詩翻譯

鸛雀樓是我國四大名樓之一,也是以自身為核心的aaaa級景區(qū),更是在建筑領(lǐng)域嘉獎無數(shù),那么這么著名的建筑,古代詩人若是攀登而上,會發(fā)出怎樣的感慨,作出什么樣的詩篇來贊頌它呢?不妨隨著好工具小編一起來看看這篇《登鸛雀樓》吧!

登鸛雀樓古詩原文

登鸛雀樓

王之渙 〔唐代〕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翻譯

站在高樓上,只見夕陽依傍著山巒慢慢沉落,滔滔黃河朝著大海洶涌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風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層樓。

注釋

白日:太陽。

依:依傍。

盡:消失。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

欲:想要。

窮:盡。

千里目:眼界寬闊。

更:再。

賞析

詩人登高望遠,但見西邊的太陽緩緩地向山下沉去,滔滔黃河滾動著、咆哮著,向東奔流而去,一瀉千里,直入大海。詩人未寫較為細小的風景,事實上,正是這樣一幅宏大的圖景才構(gòu)成了此詩雄偉奔放的氣勢,詩人著眼于這種雄渾闊大的風景,正是其寬廣胸襟的外化。

詩人尚且不滿足于眼前所見的這種雄偉寬廣的風景,他想再上一層樓,他要望見千里之外的莽莽群山、滔滔奔流。如果說,此詩的前兩句已與詩人的胸襟相類的話,詩的后兩句可以視作詩人具有的不斷進取的雄心。

作者簡介

王之渙,是盛唐時期著名的詩人,字季凌,又字季真,漢族人,祖籍晉陽并州,其高祖遷今山西絳縣。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寫邊塞風光著稱,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他的詩句感人肺腑,充滿激情,深受后者喜愛。

寫鸛雀樓的詩作拓展

一、登鸛雀樓

暢當 〔唐代〕

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

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二、登鸛雀樓

吳融 〔唐代〕

鳥在林梢腳底看,夕陽無際戍煙殘。

凍開河水奔渾急,雪洗條山錯落寒。

始為一名拋故國,近因多難怕長安。

祖鞭掉折徒為爾,贏得云溪負釣竿。

三、登鸛雀樓

耿湋 〔唐代〕

久客心常醉,高樓日漸低。黃河經(jīng)海內(nèi),華岳鎮(zhèn)關(guān)西。

去遠千帆小,來遲獨鳥迷。終年不得意,空覺負東溪。

查看詳情>>
3

王之煥的登鸛雀樓古詩千古傳唱,無數(shù)次的給人以激勵和思考

唐詩
王之煥
登鸛雀樓古詩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作者簡介:

王之渙,盛唐詩人,尤以善于描寫邊塞風光著稱,是邊塞詩派的代表作家。王之渙只有六首詩作流傳下來,但在當時,他的詩名廣為流傳。

王之渙其他作品選讀

涼州詞

唐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作品賞析

這首詩前兩句寫景,“白日依山盡”描寫山銜落日,“黃河入海流”描寫大河?xùn)|流。登上高樓遙望落日,遠處是連綿起伏的群山,在視線的盡頭漸漸消失;山下的黃河滾滾而來,又奔流東去,淺白的語言形象地概括出廣闊背景下的萬里江山。

詩的后兩句是議論,“欲窮千里目”寫登臨者的一種追求,俗話說“站得高望得遠”,要想看到更壯麗的景色就要“更上一層樓”。這兩句也照應(yīng)題目,說明這首詩是為登樓而作。

一般來說,詩歌不應(yīng)該直接發(fā)表議論,應(yīng)該用形象思維帶給讀者豐富的想象和強烈的共鳴。但是這首詩最后的議論不枯燥、不生硬,給人的感覺是前面的景物必然會得出后面的議論,景理交融,密不可分。

好的詩歌,除了景物、議論和抒情,還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詩人內(nèi)心強烈的情感和時代的風貌。《登鸛雀樓》這首詩不但描寫了詩人登高望遠時表現(xiàn)出來的遠大抱負,更反映出盛唐社會積極向上的時代精神。詩的壯美就是這種時代風貌的體現(xiàn),讓人感覺到一個強大的時代正當方興未艾,充滿了勃勃生機。

這首詩的價值,現(xiàn)在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作者要表現(xiàn)的登樓的意義。凡是人生所涉及的學習、工作、生活各個方面,都可以用“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道理來概括,難怪這兩句詩在后世被無數(shù)次引用,無數(shù)次給人以激勵和思考!

古詩常識:對仗

這首詩在修辭方面有一個古代詩歌常用的修辭手法,叫對仗。簡單地說,對仗就是詩歌上下句在詞性、結(jié)構(gòu)、意義、平仄音韻等方面是相對的。如這首《登鸛雀樓》:

一二句。第一句第一個字“白”是顏色,下一句的第一個字“黃”也是顏色?!鞍兹铡笔敲~性偏正結(jié)構(gòu),“黃河”也是名詞性偏正結(jié)構(gòu)?!耙馈焙汀叭搿倍际莿釉~,后面“山”對“海”、“依山”和“入海”都是動賓結(jié)構(gòu),“盡”和“流”都是動詞。

三四句?!坝F”和“更上”都是狀中結(jié)構(gòu),“千里”和“一層”都是數(shù)量結(jié)構(gòu),“千里目”和“一層樓”都是定中結(jié)構(gòu)。

像這樣的對句關(guān)系修辭上就叫作對仗。平仄音韻方面的對仗比較復(fù)雜,以后再專門講解。

文學常識:邊塞詩派

盛唐時期,有一類詩歌,其主要內(nèi)容是描寫邊塞的戰(zhàn)爭和風土人情,包括戰(zhàn)爭帶來的各種離別、思鄉(xiāng)、閨怨等題材,形式上多為七言歌行和絕句,風格悲壯,格調(diào)雄渾,是詩歌中反映盛唐氣象的突出代表。代表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崔顥、王翰以及這首詩的作者王之渙等。

詞語分析:白日

白日在古代詩詞中有幾個意思:

1、太陽。如: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白天。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3、時光。如:

人生百年夜將半,對酒長歌莫長嘆。...

查看詳情>>
4、

《登鸛雀樓》古詩作者是誰有爭議?王之煥還是朱斌

唐詩
王之煥
登鸛雀樓古詩

鸛雀樓千古名樓,《登鸛雀樓》千古名詩,自古名樓配名詩,說來也是標配,樓以詩顯,詩因樓成,輝映千古。具體關(guān)于這首詩,你又知道多少呢?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一首詩,流傳之廣,實在是和李白《靜夜思》一樣,真正做到了家喻戶曉。長期入選中小學課本和各種詩詞選本是一回事,詩本身的瑯瑯上口,易讀好記也是關(guān)鍵因素。你不需要明白什么意思,音韻、節(jié)奏之美已經(jīng)夠讓人陶醉了,所以特別適合兒童誦讀。中國人幾乎沒有不知道這首詩的,但看2011年出版的《唐詩排行榜》,發(fā)現(xiàn)被排在第四位,在《涼州詞》之后,還是有點驚訝。

作者王之渙,我們并不陌生,《全唐詩》雖然只留詩六首,卻因為《登鸛雀樓》和《涼州詞》兩首絕唱,在高手如林的盛唐乃至整個詩史上都難掩光芒。很長一段時間里,他的生平幾無所知?!缎绿茣贰杜f唐書》上都忽視了他,沒有留傳,專門收羅詩人事跡的《唐才子傳》,也只是八卦式地記了一個“旗亭畫壁”的段子,透露出他與另兩位詩人王昌齡、高適相交甚好。只言片語,零星散落,寫出千古名句的詩人王之渙總是神秘的。

直到1930年這篇墓志銘出現(xiàn),揭開面紗的王之渙才有了一個較清晰的輪廓。這時候才發(fā)現(xiàn),之前關(guān)于他是薊(jì)門人的說法都是錯的。寫墓志銘的人名叫靳(jìn)能,跟影視演員靳東一個姓,墓志銘全文《唐故文安郡文安縣太原王府君墓志銘并序》。王之渙生平這才有了較詳細的記敘。說起來,這個墓志銘的發(fā)現(xiàn)還是盜墓者的功勞。

世間事,有些真不好說。

對這首推為五言壓卷之作的絕品,長期以來因為王之渙的不確定性,著作權(quán)歸屬問題一直有爭議。普遍說法,起碼有以下幾種。

盛唐人朱斌。這個說法有較大力度。因為有一部同為盛唐人(芮[ruì]挺章)編選的《國秀集》作支撐,這是能見到的唐詩最早選本,本子上明確記載作者是朱斌,集中王之渙作品選錄三篇,并無《登鸛雀樓》。因為作者、選者都是同時代人,可信度較大,今人張忠綱在他編纂的《全唐詩大辭典》中,直接將《登鸛雀樓》作者屬名朱斌。清人編《全唐詩》,王之渙、朱斌之間,互相采取了存疑一說,算是走了一條折衷的道路。

王文渙。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在其名著《夢溪筆談》中提到鸛雀樓時有一句:“唐人留詩者甚多。唯李益、王文渙、暢當三篇能狀其景。”讓名字只有一字之差的作者頓生疑云。巧的是鸛雀樓上又的確有刻有 “王文渙”字樣的署名字跡。同為北宋人的李頎在其《古今詩話》里也有類似記載。這又備一說。

朱佐日。源自唐代張著《翰林盛事》記載:“朱佐日,吳郡人。兩登制科,三為御史。武后嘗吟《登鸛雀樓》詩,問是誰作?李嶠曰:‘御史朱佐日詩也?!敝笏未姆冻纱缶帯秴强ぶ尽罚鞔膹埦按壕帯秴侵腥宋镏尽?,民國的臧勵和編《中國人名大辭典》,都延用了這一說法。這又備一說。

其中的王文渙有人認為是王之渙之誤,兩人實為同一人,朱佐日又與朱斌是同一人,奈何都沒有明確的證據(jù),只是猜想罷了。

有人說,自宋人編撰《...

查看詳情>>
5、

《登鸛雀樓》古詩背后的故事,真的是王之渙寫的嗎?

唐詩
王之渙
登鸛雀樓古詩

《登鸛雀樓》到底是誰做的?

一、登樓題詩

說到鸛雀樓,自然會想到那首瑯瑯上口的唐詩—《登鸛雀樓》,相傳唐代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這首詩引來了一場風波。

蒲坂城有一個大學士名叫朱斌,那天,他請一位遠道而來的朋友在馬家客店喝酒,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朋友突然問:“我第一次來蒲坂城,這里有沒有可玩的地方?”

朱斌立刻說:“有,這蒲坂城是個臨河大城,西邊就是黃河,我們可去看一看黃河?!迸笥褯]見過黃河,很有興味。

朱斌就跟朋友出了馬家客店,命令隨從帶他們?nèi)S河邊。來到黃河邊,眼前波濤滾滾、氣勢壯闊的景象,讓朋友嘖嘖稱贊。朱斌又把朋友帶上崖邊,指著前方的鸛雀樓,說:“我們登上這鸛雀樓再看一看。”

朋友瞧了一眼前方的鸛雀樓,詫異地問:“一座小木樓,才三層樓,有什么看的?”

朱斌搖頭,說:“這座小樓可不一般,它是北周年間大將軍宇文護造的,是觀戰(zhàn)樓啊!”

朋友隨朱斌登上鸛雀樓,來到第二層,俯瞰著黃河的景象,饒有興趣地說:“登樓觀景是文人作詩的好地方,朱兄,我們來吟詩作對,如何?”

朱斌是個文人,作詩自然是信手拈來的事,于是兩個人一邊聯(lián)詩,一邊往樓上走。不一會,就登上三樓,這時,朋友環(huán)視四周,又吟出一首好詩。朱斌低頭踱步,深思沉吟,環(huán)樓一周后,又愁眉緊鎖,一時對不上好的詩句來,他急得滿頭大汗,想想自己可是堂堂的大學士,今日若輸在吟詩作對上,豈不丟了顏面,讓人恥笑!

朱斌又尋思再三,突然茅塞頓開,于是把手一揮,說:“我想好了?!闭f畢,他讓隨從拿來毛筆和墨水,就在三層樓的木墻上揮筆寫下這樣一首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下邊還寫上日期:十月十八日。

朋友一看,連聲說:“這首詩寫得好,日后,你定會因這首詩而名揚天下?!?/strong>

二、讀詩見人

果然,不久之后,這首詩便在民間流傳,很快就流傳到皇宮,傳到皇帝武則天的耳中,武則天一聽,反復(fù)吟誦,連連稱贊:“這是一首好詩!”

一天早朝時,武則天又吟誦這首詩,并問一位大臣:“這首詩從哪兒傳來?”那位大臣回答:“從蒲坂城傳來”。

武則天問:“這詩寫在哪兒?”

那位大臣回答:“寫在鸛雀樓上?!?/p>

武則天又問:“是誰寫的?”

那位大臣頓了頓,回答:“詩上沒有寫名字?!?/p>

武則天命令道:“查一下,看這詩是誰寫的,把這個作詩人叫來!”

大臣急忙趕到蒲坂城,對蒲坂城的節(jié)度使王祥云說明來意。王祥云有 個小兒子叫王青煥,自小愛舞文弄墨,今年二十有余,已作了不少的詩,可就是沒有一首在民間流傳得開。王祥云一心想讓兒子王青煥成名,正想不出好辦法,聽大臣這么一說,他立刻心中一喜,就想借這個天賜的良機,把兒子推薦給大臣,讓大臣帶兒子進宮見皇帝武則天。

于是,王祥云便對大臣說:“這詩不是別人所作,是我的小兒王青煥的習作?!闭f著,又拿出王青煥寫的一本詩集遞給大臣,大臣一看,頻頻點頭,當下就見了王青煥,談了一陣,第二天便把王青煥帶回朝廷。

王青煥長得年輕俊美,武則天一向偏愛美男,一見之下,更是喜歡王青煥...

查看詳情>>
6、

王之渙的一首《登鸛雀樓》古詩千古佳作,還有哪些古詩寫的是鸛雀樓呢?

王之渙
登鸛雀樓古詩
鸛雀樓

盤點有多少古詩詞寫的是西北名樓之鸛雀樓。

鸛雀樓,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xùn)|岸,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始建于北周時期(約在557-580年間)。樓體壯觀,結(jié)構(gòu)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引不少文人墨客登樓觀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唐代詩人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一、王之渙《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二、李益《同崔邠登鸛雀樓》

鸛雀樓西百尺檣,汀洲云樹共茫茫,

漢家簫鼓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

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為長。

風煙并起思歸望,遠目非春亦自傷。

三、暢當《登鸛雀樓》

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

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四、馬戴《鸛雀樓晴望》

堯女樓西望,人懷太古時。海波通禹鑿,山木閉虞祠。

鳥道殘虹掛,龍?zhí)斗嫡找?。行云如可馭,萬里赴心期。

五、張喬《題河中鸛雀樓》

高樓懷古動悲歌,鸛雀今無野燕過。樹隔五陵秋色早,

水連三晉夕陽多。漁人遺火成寒燒,牧笛吹風起夜波。

十載重來值搖落,天涯歸計欲如何。

六、李夢陽《龍沙餞胡子還城》

春卿送弟返扁舟,子孟還城設(shè)餞游。樹蔭金沙開錦席,花迎楚鳥勸吟甌。

平風岸壓黿鼉窟,倒日江明鸛雀樓。古木徐亭偏寂寞,醉希凝望水東流。

七、薛瑄《寄蒲守徐孚》

積石黃河繞郡流,郡城高興自悠悠。遠天云凈仙人掌,近郭風清鸛雀樓。

頻寄鸞箋書可著,所需藥物病全瘳。衛(wèi)蘧衛(wèi)武應(yīng)難及,進德深慚老未休。

八、趙鼎《蒲中雜詠·鸛雀樓》

目斷河梁有許愁,人生離合最悠悠。

遙憐別夜登臨怨,不減清秋燕子樓。

九、何夢桂《和喬尹四絕·其一》

蘭枻藤橈桂作舟,錦江江上泛春流。

自憐野燕翅翎短,空望江頭鸛雀樓。



查看詳情>>
7

勵志古詩《登鸛雀樓》,我們從小就學習的一首千古絕唱

勵志古詩
王之渙
登鸛雀樓

王之渙很勵志的一首詩,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讀后令人振奮。

古代詩人大都有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的經(jīng)歷,生活閱歷極其豐富。因此他們很善于從人生遭遇中總結(jié)經(jīng)驗,也善于從極平常的生活內(nèi)容和自然景物中悟出樸素而深刻的哲理。所以他們的詩詞作品,往往有著啟迪人生的作用。如白居易的“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蘇軾的“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等。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登鸛雀樓》,便是一首具有啟迪人生作用的詩。它出自于唐代著名詩人,有著四大邊塞詩人之一美稱的王之渙之手,是王之渙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對于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相信大家非常熟悉。畢竟它是我們打小就學習過的一首千古絕唱,而歷代詩論家也都推崇它為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

言歸正傳,《登鸛雀樓》的廣為傳誦,正是因為詩人王之渙深受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而悟出的樸素、深刻的哲理。即表達了一種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時至今日,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也仍然常常被引用,激勵著人們昂揚向上。所以說王之渙很勵志的一首詩,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讀后令人振奮。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首先,詩的前兩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寫的就是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它的意思是說,王之渙登上鸛雀樓,遠遠看到了一輪落日正向著連綿起伏的群山落下,漸漸沉沒。而流經(jīng)樓前的黃河之水,則奔騰咆哮著流向大海。結(jié)合地理知識來看,詩人這里顯然是以極其樸素的語言,高度概括了萬里河山。

即它所展現(xiàn)出來的畫面,極其寬廣遼遠,并且具有磅礴氣勢。與其意境相近的詩句還有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所以從寫景來看,王之渙的這兩句詩便堪稱是千古名句了。但真正讓這首詩歷經(jīng)千年歲月而不朽的因素,卻是詩的后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中,所蘊含著的樸素而深刻的哲理。

它的意思是說,如果想要遍覽千里風景,那就需要再登上一層樓。也就是所謂的“站得高,看得遠”。我們說唐代詩歌其實是忌說理的,但王之渙這兩句詩卻在平鋪直敘地寫登樓的過程中,就把理展現(xiàn)了出來,這就不得不稱贊他的藝術(shù)功力之深厚了。同時它還是在前兩句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基礎(chǔ)上,向讀者展示了更磅礴的氣勢,以及更壯麗的景象。

而說到這兩句蘊含的哲理,它主要體現(xiàn)的就是王之渙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你想要看得更遠,那唯一的辦法就是不要固步自封,而是放開眼界,讓自己站得更高。對于現(xiàn)如今的我們來說,王之渙這首詩所蘊含的哲理,無疑是具有跨越時空的力量,它依然能夠激勵著我們昂揚向上,可以說適用于每一個人,以及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綜觀王之渙的這首詩,雖然它只有短短二十字,卻以千鈞巨椽,繪出了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以及表達出了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讀后令人振奮。當然,古典詩歌中諸如此類的詩句還有很多,你最喜歡...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