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一、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蜀相》是老杜在定居成都草堂后,第二年年游覽武侯祠時創作的一首詠史懷古詩。這首詩借游覽古跡,表達了作者對蜀漢賢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朝廷、忠心報國的歌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之情。詩中既有尊蜀正統的觀念,又有才困時危的感慨,字里行間寄托著感物思人的憂國情懷。

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轉,自然緊湊。前兩聯記行寫景,因時局動亂而對所游的古跡發出感概萬千的落寞感;后兩聯議論古賢人事,詩風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尋找到瞻仰再到回顧前賢史聞,從感嘆緬懷到淚流滿襟,頓挫而陡生萬丈豪邁,幾度轉折。該詩所懷者大,所感者深,雄渾悲壯,自哀哀國,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的文字藝術力量。

首聯自問自答,表現了作者對諸葛亮,智慧和功勛的景仰之情。頷聯一個自字,一個空字,平仄對調,輸出了作者在動蕩時局的背景下,空對古跡美影而悵然若失,報國無門,空恨無賢佐君的傷感,此乃良辰美景奈何天也。雖然說當時成都頗為安定,但老杜遠思家國故都長安,仍是乃心未已。頸聯轉述諸葛孔明一生的豐功偉績,兩句概括他一生所為,高度凝練。尾聯乃千古名句,感慟了多少有雄心的志士才人,也包括垂淚的老杜!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在藝術表現形式上,自問自答,以實寫虛,情景交融,敘議結合,令人心境波瀾起伏,澎湃不已;詩章結構上起承轉合,煉字琢句,音調和宛的語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嘆,余味不絕。杜詩里所謂的“沉郁頓挫”,在《蜀相》一詩中完全的展示開來。

后世之人拜老杜為詩圣,之所以出現千家注釋杜詩者,蓋因老杜除詩藝精湛,更是緣其德高,不愧其字“子美”哉?,F錄部分后世名家注評《蜀相》一詩的精華,凡讀是詩者,不可不讀前人所評如下:

《苕溪漁隱叢話》:苕溪漁隱曰:半山老人《題雙廟詩》云:“北風吹樹急,西日照窗涼?!奔氃斘吨?,其托意深遠,非止詠廟中景物而已……此深得老杜句法。如老杜題蜀相廟詩云:“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币嘧詣e托意在其中矣。

《瀛奎律髓》:子美流落劍南,拳拳于武侯不忘。其《詠懷古跡》,于武侯云:“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奔按嗽?,皆善頌孔明者。

《唐詩品匯》:劉云:全首如此一字一淚矣。又云:千年遺下此語,使人意傷。

《唐詩援》:起語蕭散悲涼,便堪下淚。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王安石曰:三、四止詠武侯廟,而托意在其中。董益曰:次聯只用一“自”字與“空”字,有無限感愴之意。吳山民曰:次句紀地。三、四紀祠之冷落,“天下計”見其雄略,“老臣心”見其苦衷。結語逗漏宋人議論。

《杜臆》:此與“諸葛大名”一首意正相發……蓋不止為諸葛悲之,而千古英雄有才無命者,皆括于此,言有盡而意無窮也。

《唐七律雋》:悲涼慷慨,吊古深情,淋淳于楮墨之間。胡元瑞謂結句濫觴宋人,淺視之矣。

《杜詩解》:三、四,碧草春色,黃鸝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極?!谄呔洹拔础弊?、“先”字妙,竟似后曾恢復而老臣未及身見之者,體其心而為言也。當日有未了之事,在今日長留一未了之計、未了之心。

《唐詩摘鈔》:后半四句,就公始末以寓感慨,筆力簡勁,宋人專學此種,流為議論一派,未免為公累耳。

《唐詩快》:嗚呼!詩之感人至此,益信圣人“興、觀,群、怨”之言不妄。

《九家集注杜詩》:趙彥材云:悼之深矣。郭知達云:閔其志不遂也。

《刪訂唐詩解》:起句率。

《瀛奎律髓匯評》:紀昀:前四句疏疏灑灑,后四句忽變沉郁,魄力絕大。趙熙:沈郁、博大。

《杜詩詳注》:“天下計”,見匡時雄略:“老臣心”,見報國苦衷。有此二句之沉摯悲壯,結作痛心酸鼻語,方有精神。宋宗簡公歸歿時誦此二語,千載英雄有同感也。

《唐詩貫珠》:“森森”二字有精神。

《唐宋詩醇》:老杜入蜀,于孔明三致意焉,其志有在也。詩意豪邁哀頓,具有無數層折,后來匹此,惟李商隱《籌筆驛》耳。世人論此二詩,互有短長,或不置軒輊,其實非有定見。今略而言之,此為謁祠之作,前半用筆甚淡,五六寫出孔明身份,七、八轉折而下,當時后世,悲感并到,正意注重后半。李詩因地興感,故將孔明威靈撮入十四字中,寫得十分滿足,接筆一轉,幾將氣焰掃盡,五、六兩層折筆,末仍收歸本事,非有神力者不能。二詩局陣各異,工力悉敵,悠悠耳食之論,未足與議也。

《唐詩別裁》:檃括武侯生平,激昂痛快。(“三顧頻煩”二句下)?!伴_濟”言開基濟美,合二朝言之。

《杜詩鏡銓》:邵子湘云:牢壯渾勁,此為七律正宗。自始至終,一生功業心事,只用四語括盡(“三顧頻煩”四句下)。俞犀月云:真正痛快激昂,八句詩便抵一篇絕大文字。

《十八家詩鈔》:張云:后四句極開闔馳驟、沉郁頓挫之妙,須作一氣讀,乃得其用意湛至處。

《網師園唐詩箋》:只下“何處”二字,已見祠宇荒蕪?!叭櫋敝廖?,沉雄檃括,抱負自見。

《歷代詩法》:前四句傷其人之不可見,后四句嘆其功之不能成,憑吊最深。

《昭昧詹言》:此亦詠懷古跡。起句敘述點題,三、四寫景,后半論議締情,人所同有,但無其雄杰明卓,及沉痛真至耳。

《讀杜心解》:五、六,實拈,句法如兼金鑄成,其貼切武侯,亦如熔金渾化……后來武侯廟詩,名作林立,然必枚舉一事為句。始信此詩統體渾成,盡空作者。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陳德公曰:五、六穩盡,結亦灑然。評:三、四寫祠堂物色,只著“自”、“空”二句眼于中,便已悲涼欲絕,而肅穆深沈之象,更與荒蕪零落者不同。

《歷代詩評注讀本》:悲壯雄勁,此為七律正宗。

《唐宋詩舉要》:吳曰:起嚴莊凝重,此為正格。然亦自有開闔,不可平直(“丞相祠堂”四句下)。吳曰:頓轉作收,用筆提空。故異常得勢。

二、詠懷古跡五首·其五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這首詩是詠古跡五首中的第五首。作者在唐太宗大歷元年到江陵后,先后游歷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宮、先主廟、武侯祠等古跡,對于古代的才俊、美人、梟雄、賢相,崇懷敬意,寫下了《詠懷古跡五首》,以抒壯懷。

全詩議而不空,句句含情,層層推選:如果把首聯比作一雷乍起,傾盆而下的暴雨,那么,頷聯、頸聯則如江河奔注,波濤翻卷,愈漲愈高,至尾聯蓄勢已足,突遇萬丈絕壁,瀑布而下,空谷傳響──“志決身殲軍務勞”

三、《籌筆驛》

李商隱

猿鳥猶疑畏簡書,風云常為護儲胥。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

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余。

四、《書憤五首·其一》

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五、《籌筆驛》

唐·羅隱

拋擲南陽為主憂,北征東討盡良籌。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輕孺子,兩朝冠劍恨譙周。

唯馀巖下多情水,猶解年年傍驛流。

六、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瑯琊陽都人(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三國時代蜀國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少年時隨他叔父諸葛玄去荊州學習,謀生。諸葛玄死后,諸葛亮就在南陽隆中(今河南南陽一帶)隱居。后來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聯孫抗曹,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計謀荊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隨后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蜀章武元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大事。劉備崩后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他勤勉謹慎,大小政事都親自處理,賞罰嚴明。東和孫權,西和南蠻各族的;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一生六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于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陜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諸葛亮著名的代表作有《出師表》,《續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經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機動連弩(也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