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琵琶行

發布時間:2020-07-01
1、

《琵琶行》原文及譯文(附作者簡介)

原文及翻譯
琵琶行
琵琶行原文

《琵琶行》所寫的是作者由長安貶到九江期間在船上聽一位長安故倡彈奏琵琶、訴說身世的情景。作為一首長篇敘事詩,此詩結構嚴謹縝密,錯落有致,情節曲折,波瀾起伏。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琵琶行》原文與譯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原文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

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常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消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艙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清衫濕。

譯文

秋夜我到潯陽江頭送一位歸客,冷風吹著楓葉和蘆花秋聲瑟瑟。

我和客人下馬在船上餞別設宴,舉起酒杯要飲卻無助興的音樂。

酒喝得不痛快更傷心將要分別,臨別時夜茫茫江水倒映著明月。

忽聽得江面上傳來琵琶清脆聲;我忘卻了回歸客人也不想動身。

尋著聲源探問彈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許久卻遲遲沒有動靜。

我們移船靠近邀請她出來相見;叫下人添酒回燈重新擺起酒宴。

千呼萬喚她才緩緩地走出來,懷里還抱著琵琶半遮著臉面。

轉緊琴軸撥動琴弦試彈了幾聲;尚未成曲調那形態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聲音隱含著沉思;似乎在訴說著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著頭隨手連續地彈個不停;用琴聲把心中無限的往事說盡。

輕輕地攏,慢慢地捻,一會兒抹,一會兒挑。初彈《霓裳羽衣曲》接著再彈《六幺》。

大弦渾宏悠長嘈嘈如暴風驟雨;小弦和緩幽細切切如有人私語。

嘈嘈聲切切聲互為交錯地彈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盤。

琵琶聲一會兒像花底下宛轉流暢的...

查看詳情>>
2、

琵琶行原文及翻譯(加注釋)

原文及翻譯加注釋
琵琶行
琵琶行原文及翻譯

《琵琶行》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篇敘事長詩,被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部杰作。作品以美麗動人的琵琶曲線,描繪了唐朝時期長安城淪陷后,琵琶女子在艱難境況中展現的情感和堅韌。這篇文章將探索《琵琶行》原文及其翻譯,帶您領略白居易獨特的調子和豐富的意象,感受那段歷久彌新的歷史凝結。

琵琶行原文

琵琶行

唐.白居易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進,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拔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聽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琵琶行翻譯

晚上,我在潯陽江頭送別友人,秋風吹拂楓葉與蘆荻,發出了颯颯聲響。

我和客人下馬,在船上設宴餞別,舉起酒杯想要飲酒,卻無助興的音樂。

酒喝得不痛快更傷心將要分別,臨別時茫茫江水中浸著一輪冷月。

忽然聽見江面傳來陣陣琵琶聲;我忘卻了回歸客人也不想動身。

尋著聲源輕聲詢問彈琵琶的是誰?琵琶停了許久卻遲遲不語。

我們移船靠近邀請她出來相見,叫下人添酒回燈重新擺起酒宴。

千呼萬喚她才緩緩地走出來,用懷里抱著的琵琶半遮著臉面。

她轉緊琴軸撥動琴弦試彈了幾聲,還沒彈成曲調卻先有了感情。

弦弦凄楚悲切聲音隱含著沉思,似乎在訴說著她一生的不如意。

她低眉隨手慢慢地連續彈奏,盡情地傾訴心底無限的傷心事。

輕輕地攏,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初彈《霓裳羽衣曲》接著再彈《六幺》。

大弦聲音沉重抑揚如暴風驟雨,小弦細促輕幽、急...

查看詳情>>
3、

琵琶行教案錦集

琵琶行教案

教案課件是教師事先準備好的教學材料,而課件內容需要教師自行設計和完善。教案是教師用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科知識和全面發展能力的有效工具。那么,如何才能制作好教案課件呢?在閱讀了這篇網絡文章后,我們對于“琵琶行教案”的理解更加深入了。希望這篇文章能給您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一些靈感!

琵琶行教案(篇1)

[目的意圖]

對本詩的教學,一般是在學生朗讀、背誦的基礎上,先簡要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再逐字逐句逐段詳細分析,然后引導學生體會音樂描寫的高妙,分析詩歌雙線交織的結構特點,最后歸納詩歌的主旨。這樣的講析內容基本照抄教學參考書,沒有創意,比較平庸。本設計擬突破此模式,設置帶有獨特視點和角度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樹立全新的詩歌鑒賞觀,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總體思路]

本設計是問題式,由三個問題組成。即:1、誰解琵琶聲;2、誰解青衫淚;3、誰解風物意。

[提問]讀了本詩,我們恐怕更多的是對琵琶女的命運掬一把同情淚。確實,琵琶女的命運令世人感嘆。但是,我們是否能夠從琵琶曲調的起伏變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變化的軌跡呢?

[明確]整個曲調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睗£柦?,風寒月冷,琵琶女獨守空船,孤單凄涼。所以其出場彈奏時旋律低沉抑郁。

強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對往昔生活的深情回憶,于是音樂進入第二部分“歡樂曲”:“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边@時歡快明朗、清脆悅耳的琵琶聲,忽高忽低,交織起起伏生動的樂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紅的青年時代。青年時代的她,可謂色藝超群,名噪京華,“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成功的榮譽與醉酒歡歌構成她生活的全部。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轉為清脆圓潤、輕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盤”更如往日盈盈笑語,讓人過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長,時光不再?!暗茏邚能姲⒁趟?,暮去朝來顏色故”,琵琶女“年長色衰”,生活變故,門庭冷落。迫于生計,她“老大嫁作商人婦”?;貞浀竭@兒,琵琶女怎不肝腸寸斷?所以旋律又進入第三部分“沉思曲”:“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生?!毙勺兊谩袄錆薄澳^”,音樂之聲“暫歇”,命運的變化使此時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當中……

最后一部分是“悲憤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边@段音樂情緒高漲起來,絕非柳暗花明,重見天日,而是以剛勁急促、震撼人心的節奏,表達琵琶女對命運的不平之感與憤懣之情。琵琶女受傷的心靈本渴望愛情的撫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輕離別”,讓她時??沾毷?。這現實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樂之聲如“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對世...

查看詳情>>
4、

白居易一首不太出名的詩詞《夜箏》賞析,為什么說他是《琵琶行》的濃縮?

白居易的代表作
白居易的詩
白居易的詩詞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這是白居易仙逝后,唐宣宗李忱為他寫的《吊白居易》,應該算是對白居易詩歌最恰當的評價。

白居易一生作詩3000多首,是唐朝當之無愧的“詩王”。而白居易詩中最膾炙人口的當屬《長恨歌》和《琵琶行》。

《長恨歌》寫的是唐玄宗和楊玉環的愛情故事,“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而《琵琶行》吟詠的則是琵琶女的故事。

當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在江上偶遇本是京城人,后來嫁作商人婦,流落他鄉的琵琶女。想到同是天涯淪落人,又為琵琶女高超的彈奏技藝所折服,于是便寫下了家喻戶曉的《琵琶行》。

《琵琶行》共有616字,比起一般的絕句、律詩,委實太長。雖然很經典,但一想到全文背誦,還是令很多人頭皮發麻。

其實,大多數人不知道的白居易還曾寫過一首詩,同樣也是聽女子演奏后寫就。不過這次女子彈奏的是古箏,此詩名為《夜箏》,全詩如下:

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

《夜箏》這是一首寫音樂的小詩,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已經洋洋灑灑地將琵琶演奏的動人效果表現得淋漓盡致,這首七絕同樣繪出了音樂之美。根據詩題我們便知道,詩人是在一個夜晚,聽女子彈箏。這首詩不太出名,只有短短4句,但卻是濃縮版的《琵琶行》。

詩歌開頭一句便描繪了一幅美人月下彈箏圖?!白闲洹彼淖忠怀?,彈奏者的身份就不言而喻了。這應該是個受過訓練的樂妓,也許是出生秦樓楚館,也許是某家的歌姬,總之是個美人兒。而“月明”二字則指明了時間,月白風清,良辰美景,如此宴會,怎可無音樂?而這樣的時間也和《琵琶行》的“潯陽江頭夜送客”相吻合。同樣是皓月當空的夜晚,那么故事是否也是如出一轍呢?

接著的一句寫的是彈箏女子的情態。她的一雙秀手在紅弦上輕輕地撥弄著,美妙的樂音便傾瀉而出。只是她仿佛對聽琴者不甚在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樂曲中。兩個“自”字將女子全神貫注彈箏的情態描寫得惟妙惟肖。連用了兩個“自”字,這并不等于說獨處(詩題一作“聽夜箏”),而是旁若無人的意思。它寫出彈箏者已全神傾注于箏樂的情態?!白詮棥?,是信手彈來,“低眉信手續續彈”,得心應手;“自感”,彈奏者完全沉浸在樂曲之中。唯有“自感”,才能感人?!白詮椬愿小卑蜒葑嗾哽`感到來的一種精神狀態寫得惟妙惟肖。舊時樂妓大多都有一本心酸史,詩中的箏人雖未能像琵琶女那樣斂容自陳一番,僅“闇低容”(闇:àn,黯淡)三字,已能使讀者想象無窮。

她不是目中無人,而是沉浸在樂聲中,這樣高絕的境界,常人難以企及。也許她也有不為人知的一段傷心往事,雖然作者沒有明言,但是“暗低容”,這三字,便說明了這是個有故事的女子。就像琵琶女“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她們都將心中的無限愁苦,融入樂聲中,所以才能那樣動人心弦。

接著的兩句寫的是琴聲戛然而止的情景,給人留下無限的想象。忽然,女子柔指一頓,弦聲凝絕,可那無聲的寧靜卻仿佛勝過千言萬語,萬重深情油然而生??赡苁且磺?..

查看詳情>>
5、

白居易一首很重要的代表作《琵琶行》,作于他人生的拐點之時

白居易的代表作
白居易的詩
白居易的詩詞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一生寫詩近四千首,其中有很多名篇和佳句膾炙人口,千年傳誦。而寫于秋天的樂府詩《琵琶行》是一首同病相憐的絕唱,不僅是白居易嘔心瀝血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首詩,聞著無不動容,暗自垂淚。

白居易的詩歌有三千余首,為什么說樂府詩《琵琶行》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首詩呢?首先白居易的詩歌以樂府詩著稱,他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其次這首詩體現了白居易的詩歌理論和藝術特點;更重要的是這首詩反映了白居易的精神境界,堪稱嘔心瀝血之作。

文如其人,一首《琵琶行》反映的是白居易的思想、立場和世界觀。在寫這首《琵琶行》時作者正處于人生的拐點。當時作者43歲,屬于不惑之年,銳氣尚在,退隱思想萌生,這時候對人生的看法尚處于出世還是入世的矛盾之中,而左右為難的思想最為真實。

在事業上,作者也出現了拐點,此前在朝中任職,在寫這首詩時,他被貶為江州司馬,仕途開始走下坡路,作者此時應是看透了朝廷的虛偽、奸詐和險惡,特別是被構陷罪名,對他的身心打擊頗大,思想由“兼濟”轉化為以“閑適”,這首《琵琶行》就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這首樂府詩寫于作者被貶江州的第二年秋天,當時楓葉和蘆花隨風搖曳,已有些許深秋刺骨的寒意。作者去到江邊去送好友,偶遇長安歌女,那錚錚鏘鏘的京都流行聲韻勾人心魄,令作者回想起了在京都長安的舊事,于是他們在船上偶遇長談。

詩與歌本是一體,詩歌譜曲就能彈唱,白居易與琵琶女因為才藝相互吸引,歌女彈奏琵琶曲技藝精湛,令作者沉浸在余音繚繞的藝術境界之中。之后作者與琵琶女聊起各自的身世,二人頓時有惺惺相惜的感嘆。如果將這首詩改編成文章,就是一篇情節曲折的小小說。

從題目看,這是一首敘事詩,但是故事情節簡單,作者重在景色的描寫和氣氛的烘托,通過人物的動作和心理描寫表達作者的感慨之情。閱讀這首詩,讀者對情節的發展并十分不在意,仿佛隨著琵琶的彈奏,沉浸在濃郁的音樂劇中,心情也隨著曲調的變化而波動。

音樂美、建筑美和繪畫美是詩歌的基礎,最終達到意境美的效果。這首《琵琶行》是一首七言樂府詩,語言生動,韻律自然,屬于膾炙人口之作,極易背誦。而作者營造的意境又是一幅流動的江月秋景圖,琵琶聲中,那種情景交融的畫面就是一曲絕妙的實景音樂劇。

當時作者在江邊送好友,又是秋風瑟瑟的季節,離別的凄涼之情無以言表。這時候,一位琵琶女陳述自己的悲慘身世。作者對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極為成功,用的是如怨又慕、如泣如訴的抒情筆調,譜寫的是天涯歌女扣人心弦的悲歌,藝人的悲慘命運令人動容。

而詩的第四部分,作者發出了深沉的感慨,他回想起了賞花墜井的母親,想起了因寫賞花詩而被構陷的屈辱,想起了朝中的蠅營狗茍,想起了被貶的凄涼,他再聯系琵琶女的遭遇,同病相憐之情油然而生,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作者同情底層民眾的情懷。

白居易是一位多產的詩人,他的詩歌主題集中明確,而這一首樂府詩《琵琶行》作于他人生的拐點之時,通過對...

查看詳情>>
6、

白居易被貶時期的代表作《琵琶行》賞析,詩文中的“江州司馬”是指的什么?

白居易的代表作
白居易的詩
白居易的詩詞

《琵琶行》里的江州司馬是白居易嗎?白居易為何自稱江州司馬呢?《琵琶行》里的江州司馬就是白居易自稱。

《長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的兩首藝術成就極高的歌行,分別是他在年輕時期和被貶之后的代表作品?!堕L恨歌》是結合歷史、民間故事、作者想象的虛構作品,情節曲折動人,修辭浪漫熱烈。而《琵琶行》正好相反,是他被貶江州時期的作品。

年輕的白居易也是沖動、針砭時弊、不留情面的。他在年輕時倡導的新樂府運動,就因為直面社會弊病得罪了不少權貴。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被認為是越職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誹謗,他母親因看花而墜井去世,他卻著有“賞花”及“新井”詩,有害名教,于是被貶為江州司馬。

其實他被貶謫的主因,與他寫諷諭作品而得罪當權者有關。貶謫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轉折點:在此之前他以“兼濟”為志,希望能做對國家人民有益的貢獻;至此之后他的行事漸漸轉向“獨善其身”,雖仍有關懷人民的心,表現出的行動和詩歌作品卻逐漸淺淡、圓滑,更像一個成熟的政治官僚。

《琵琶行》很長,我們大體分析一下。整個詩的結構分為四段,第一段是: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這一段交代寫詩記事的時間、地點、事由并進行環境描寫、作情感的渲染。因為是離別,景色又很蕭瑟,主客相送都感覺很凄慘的樣子,就希望有音樂來沖淡一下。正好聽到水上有琵琶聲,兩人走的不走,送的不回,一起去找這琵琶聲的來處。

原來是有人在旁邊船上清彈。兩船相靠,再三邀請,女子終于移步上船,“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這一段寫琵琶女演奏過程,真真是驚天地、泣鬼神的手筆。以詩詞詳寫樂器演奏音樂之美,大概在白居易這里到達了頂峰。從定調——起手——漸入佳境——高潮迭起——低沉抑郁——銀瓶乍破——裂帛收聲——江心月白,一氣呵成,有起有落,有慢有快,將琵琶的音色之美、琵琶曲的曲折奔放、琵琶女的高超技藝寫得淋漓盡致。

如果這首長詩到這里完結了,同樣是不得了的精品大作。但是于整體長詩的結構來說,這一段的盛況華筆不過是整體“起承轉合”中的“承”罷了。文章的中心思想還在后面。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

查看詳情>>
7、

李賀的著名詩詞代表作《李憑箜篌引》賞析,與李白的《琵琶行》有何不同?

李賀的詩
李賀的詩300首
李賀詩詞代表作

詩仙李白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令世人稱絕,而晚唐詩人李賀的想象力也是豐富至極,且頗具浪漫主義色彩,被世人稱為詩鬼。在李賀短暫的27歲生涯中,歷經了仕途之曲折和生活之艱辛,這也導致他的詩風充滿了凄艷詭譎之感。

在唐憲宗元和六年至八年,李賀在長安官奉禮郎,也就是一個執掌祭祀的九品小官。這一年,他結識了李憑,李憑在晚唐時期是有名的演奏箜篌的梨園藝人,他精湛的琴藝受到人們的熱烈追捧。

李賀也不例外,在聽了李憑的演奏之后,寫下了這首《李憑箜篌引》。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在深秋時節,李憑彈奏起精美的箜篌,當時制作箜篌的琴弦是用江浙產的蠶絲制成,蜀桐是用四川產的梧桐木制成。在李憑彈奏箜篌的時候,天空上的白云似乎都在低垂著頭不再飄動,一動不動的聽著這美妙的音樂。這美妙而凄美的樂聲,湘水女神聽了都悲傷哭泣,傳說中擅彈瑟的神女聽了也滿腔憂愁。詩中的湘女,指的便是舜帝的兩個妃子曰湘夫人,在舜帝駕崩的時候,妃子以淚揮竹,竹子上長滿了斑點,遂作湘妃竹。這樂聲時而清脆,如同昆侖山美玉擊碎的聲音,又如鳳凰在清脆的鳴叫;時而感覺芙蓉花在露水中飲泣,蘭花在開懷歡笑。

同是對音樂的描寫,李賀的這首詩與白居易的《琵琶行》寫作風格明顯所不同。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寫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蔽覀兯坪蹴樦娨獗隳芨惺芎拖胂蟪雠门趶椗脮r的場景。

而李賀筆下的箜篌之樂,我們似乎很難理解其中的奧妙,我們既沒有聽過昆侖山美玉擊碎的聲音,更沒有聽見過鳳凰鳴的聲音。但這就是李賀詩的玄妙之處,我們只能閉上雙眼,憑借想象理解其中的韻味。

清脆的樂聲,將白云驅散,明月捧出,這二十三根弦絲在李憑的撥動下,驚動了天帝。這高亢的樂聲直沖云霄,使得當年女媧用五彩石補天的天際都被擊破,漏了一個大窟窿,下起了綿綿而無盡的秋雨。

在這美輪美奐的音樂中,仿佛將我們帶入了仙境,老魚興奮的在水中跳躍,瘦蛟翩翩起舞其樂無窮。月宮中吳剛被這音樂聲吸引,忘記了伐桂,徹夜不眠地在桂樹下聽箜篌之樂。桂樹下的玉兔也豎起耳朵佇立聆聽,全然不顧月宮上的寒冷。

這首《李憑箜篌引》是李賀詩集的第一篇,也是他的得意之作,通過高超的藝術手法,借用各種神話典故,為我們重現了李憑演奏箜篌時的精彩場面,也贊揚了李憑神奇高超的琴藝才能。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堪稱經典,其中的一句更是成了千古名言。


查看詳情>>
8、

《琵琶行》中的琵琶女為什么會讓白居易會淚如雨下?看完你就懂了

琵琶行
白居易

《琵琶行》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首長詩,最早在中學課本上,大家就熟悉了?!杜眯小分袃灻赖男形暮丸蜩蛉缟男蚊?,是這首詩給我們的最直觀的感受。只管這是一首在形貌白居易到場一個彈琵琶的女樂之后的感傷詩歌,其中白居易最后哭濕衣衫的行為讓人有點感動,可是仍然不被許多人所明白。

有些人甚至認為,整篇《琵琶行》,不外是兩個賣慘的人在相互賣慘,琵琶女賣完慘之后白居易接著賣慘,可是白居易卻哭濕了衣服,實在是令人費解。那么,這首長詩真的只是在賣慘嗎?

確實,從外貌上來看,簡直是在賣慘,但如果這只是一篇詩詞名家的賣慘文,那么,它就不會被寫在教科書里,也不會千古流傳下來。這首長詩里所蘊含的內容,其實比你想象的還要富厚。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喜事,今漂淪憔悴,轉徙于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作為一個勤奮的天才(5歲多便會寫詩,很小就對詩的韻律有了自己的明白),他的腦瓜子也是相當好用的。在第二年,也就是他31歲的時候,白居易便成了翰林學士,也就是許多古裝劇內里誰人許多中了科舉的人會擔任的重要職位。

翰林學士這個職位光從文字上來看,似乎也很一般,不外他的真正寄義,在唐朝時卻遠很是人能夠想象。其時翰林學士便能夠到場到朝廷焦點秘密政事,成為天子的心腹,而今后的翰林學士,則有很大的幾率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

這個時候的唐朝天子是唐憲宗李純,是安史之亂之后的難過的好天子。這個天子小時候的事也有點有趣,很小的時候,他的爺爺在皇位上抱著問他:你是誰啊?他回覆道:我是第三天子!看得出來,這位天子幼年時便紛歧般。

不外,白居易雖然經常勸諫他,而且他也是一位有作為的天子,可是,這位從濁世中走出來的天子,也徐徐厭煩了,有時候連天子的體面也不給。有時候甚至天子要向大臣訴苦,說自己提拔的人,怎么這么不懂事,總是和自己作對。頗有點唐太宗和魏征的味道。

但天子還是忍了,白居易在辭官復職以后,仍然獲得了重視,擔任了太子左贊善醫生(相當于賣力太子念書輕易事),依然處于皇家權力的中心,雖然后面太子早早去世,但白居易的才氣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一切順利,那么等老天子駕崩后,他一樣有可能是朝廷大臣。

只是這個時候,他和天子的距離就遠了。

爾后發生的一件事,注定了白居易是不能順順利利地當下一朝天子的大臣的。這件事,堪稱是唐朝時期的羞恥,這就是著名的唐朝宰相被刺殺事件。

一天早上,當宰相武元衡像往常一樣去大明宮上早朝的時候,突然遭到了刺殺,而且刺客一舉樂成,這個刺客不是別人,正是地方節度使李師道,翻譯過來就是唐朝藩鎮的盤據軍閥李師道。

但不管怎么說,唐朝雖然在安史之亂后變得對盤據藩...

查看詳情>>
9、

詩詞,最難得的莫過于有個懂你的知己

琵琶行白居易
詩詞名句

“懂得”,多么溫暖動人的字眼!“懂得”,多么溫暖動人的字眼!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求懂得。

張愛玲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馬德說,懂得,是發自內心的心聲;

徐志摩說,我懂你,像懂自己一樣深刻;

幾米說,總會在世界的一角,找到愿意懂你的人。

有人說,世間最難是懂得;有人說,最美的情是懂得;卻總有人嘆息:你若懂我,該有多好……

愛你的人很多,但懂你的人寥寥無幾。愛你的人不一定懂你,但懂你的人一定愛你。所以,懂比愛重要,也比愛更難。

那么,“懂得”到底是什么呢?

扎西拉姆的《當你途經我的盛放》里寫道:

有緣的人會看到,懂的人會懂。

相遇在天,相守在人,懂我的人總會懂,不懂我的,強求也徒勞。

因為懂得,所以包容;因為懂得,所以心同。

世界上最溫暖的事,莫過于有人懂有人疼。

懂得,是一種欣賞。

林清玄說,生命最可貴的是懂得欣賞,而不是擁有。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唐·李白《贈孟浩然》

懂得,是一種默契。

即使不言不語,即使山高水遠,彼此的心依然貼近,惺惺相惜沒有距離。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懂得,是源自內心深處的理解與感應。

世間最遠與最近的距離,是心靈與心靈的距離,有了懂得,一個眼神也會生出惺惺相惜的溫暖。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唐·白居易《琵琶行》

汪國真說:

一種友情,當你需要的時候,會默默來到你身邊,他的眼睛和心能讀懂你,更會用手挽起你單薄的臂彎。

因為有人懂,情懷可以訴說,痛苦可以解脫;因為有人懂,孤單時有人相陪,無助時有人安慰。

懂得,是一種無言也溫暖的牽念。

對于遠方的朋友,雖無多余言語,情義仍山水可鑒。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南北朝·陸凱《贈范曄詩》

懂得,是一種愿意分享和悅納的心境。

沏一杯清茶,講一個故事,與懂得的人共賞。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唐·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懷》

懂得,是因為深有體會,所以能感同身受。

因為懂得,人與人之間,猶如星與星之間,不是彼此妨礙,而是互相照耀。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這世間所有最深的真情,都源自懂得。

真正的懂得,不必言語,不必刻意,有時,只需淺淺的一個微笑。

真正的懂得,不必解釋,不必逃避,有時,...

查看詳情>>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