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錢塘湖春行

發布時間:2020-06-11
1、

錢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譯帶注釋

原文及翻譯帶注釋
錢塘湖春行
錢塘湖春行原文注釋

錢塘湖春行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的一首詩歌作品,描繪了春日游覽錢塘湖時的美景。這首詩以其細膩的描寫和獨特的意境,成為了中國古代文學的經典之作。本文將為大家帶來錢塘湖春行的原文及翻譯,并為一些重要的詞句提供注釋,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欣賞這首膾炙人口的古詩。通過閱讀和思考,我們能夠領略到古人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生活的熱愛,也能夠品味到詩人在湖光山色中所獲得的寧靜與愉悅。讓我們一同感受這場春日游覽的美妙之旅!

錢塘湖春行原文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錢塘湖春行翻譯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陽光溫暖的樹木上棲息,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總觀賞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注釋

⑴錢塘湖:即杭州西湖。

⑵孤山寺:南北朝時期陳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時改名廣華。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間,因與其他山不相接連,所以稱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賈亭:又叫賈公亭。西湖名勝之一,唐朝賈全所筑。唐貞元(唐德宗年號,785~805)中,賈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錢塘湖建亭。人稱“賈亭”或“賈亭”,該亭至唐代末年。

⑶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齊平,即春水初漲。初:在古漢語里用作副詞,常用來表示時間,是指不久。云腳低: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說“云腳低”。點明春游起點和途徑之處,著力描繪湖面景色。多見于將雨或雨初停的時候。云腳:接近地面的云氣,多見于將雨或雨初停時?!澳_”的本義指人和動物行走的器官。這里指低垂的云。

⑷早鶯:初春時早來的黃鸝。鶯:黃鸝,鳴聲婉轉動聽。爭暖樹: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暖樹:向陽的樹。

⑸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啄:銜取。燕子銜泥筑巢。春行仰觀所見,鶯歌燕舞,生機動人。側重禽鳥。

⑹亂花:紛繁的花。漸:副詞,漸漸地。欲:副詞,將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繚亂。

⑺淺草:淺淺的青草。才能:剛夠上。沒(mò):遮沒,蓋沒。春行俯察所見,花繁草嫩,春意盎然。側重花草。淺淺的青草剛夠沒過馬蹄。

⑻湖東:以孤山為參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東北面。行不足:百游不厭。足,滿足。

⑼陰:同“蔭”,指樹蔭。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在西湖東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時所筑白堤在錢塘門外,是另一條。

賞析

此詩題為“春行”,處處環繞“初春”及“行”這一條線索來作描繪。起句從孤峰獨聳、清幽秀麗的湖山游覽勝地孤山寺的北面寫起,點明春行始點。賈公亭在西湖邊上,是西湖的標志性建筑,這游覽地自然就是西湖了,以暗示“行”在西湖。次句“水面初平...

查看詳情>>
2、

白居易的代表作《錢塘湖春行》賞析,早春的西湖是怎樣的呢?

白居易的代表作
白居易的詩
白居易的詩詞

在景色宜人的西子湖畔,不僅流傳著動人的白蛇傳說,而且還有數不清的歌頌西湖的優美詩篇。冬季的西湖,是張岱筆下的“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p>

早春的西湖,又會是什么模樣呢?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行至孤山寺以北漫步賈公亭以西,湖水初漲與岸平齊白云垂得很低。幾只早出的黃鶯爭棲向陽的樹木,誰家新飛來的燕子忙著筑巢銜泥。競相綻放的花朵要讓人眼花繚亂,剛抽芽長出的草才剛剛沒過馬蹄。最喜愛湖東的美景令人流連忘返,楊柳成排綠蔭中穿過一條白沙堤。

這首詩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唐詩《錢塘湖春行》,作者是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小編覺得,白居易是個很不容易的詩人,他生長的年代正是盛唐剛剛過去的那段歲月。大量優秀的、題材寬泛的神作都已經紛紛問世,就像煙花綻放后的那個瞬間,極致的絢爛之后,眼中一片刺亮,而后黑暗。能在這個時候讓人們看到,白居易需要付出的努力和才華。自然毋容置疑。

長慶二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剌史,寶歷元年三月他又出任蘇州剌史,所以這首詩應當寫于長慶二年和寶歷元年之間,大約長慶三、四年間的春天。詩人早春出行,看著錢塘湖的湖水和湖畔的樹木、燕子、白沙堤,不禁喜上心頭,有感而作。

詩的首聯緊扣題目總寫湖水。前一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顯示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后一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蕩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天容。用兩個地名“孤山寺”“賈亭”和方位“北”“西”,顯示自己是在邊走邊觀賞;緊接著用“水面初平云腳低”一句描繪出春水平靜,白云倒映在湖面和湖水相映成趣的美景。

頷聯從靜到動,從全景的寫意到細節的工筆。先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鶯聲婉轉,流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勤勞,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都寫出了初春的生機?!皫滋帯倍?,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罢l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出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并使讀者由此產生豐富的聯想。

頸聯寫俯視看到的花草,因是早春花朵還不是很多,所以詩人用一個“亂”字來形容春花東一簇、西一朵的樣子。草也不茂盛,只是淺淺的、剛沒過馬蹄。此聯和頷聯是該詩的核心部分,也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

尾聯寫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的喜悅之情。之所以“行不足”,是因為美景看不夠,恰好點明詩人對西湖春景的癡迷,以至于流連忘返。

這首詩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記,從孤山、賈亭開始,到湖東、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綠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詩人飽覽了鶯歌燕舞,陶醉在鳥語花香,最后,才意猶未盡地沿著白沙...

查看詳情>>
3、

白居易游西湖寫下一首詩,美到極點令人心醉入選教科書

白居易
錢塘湖春行

杭州西湖是我國著名的旅游景點,蘇堤春曉、斷橋殘雪、柳浪聞鶯……每處景點都美如畫卷,令人如癡如醉。

古往今來,幾多文人書生都曾周游西湖,留下了活色生香的詩詞。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群芳事后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

今天要給大家解說的是白居易的一首七律,從開篇美到尾,令人心醉。這首詩名為《錢塘湖春行》。

西湖有兩條和文人相關的堤壩,一個是“蘇堤”,得名于蘇軾,一個是“白堤”,和白居易有關。

眾所周知,蘇軾曾兩度在杭州任職,和西湖結下了不解之緣。

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白居易也曾在杭州為官,主持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也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這首《錢塘湖春行》即是其中的代表。

其實早在白居易之前,就有“白堤”,可是因為白居易的這首詩太著名,所以說到“白堤”,許多人都市想起白居易,這就是詩詞的魅力了。

這首詩寫的是西湖早春的美景,清新生動,從開篇美到尾,令人心醉?!肮律剿卤辟Z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詩歌首聯總寫西湖的美景。

“孤山”是西湖的名山,在里湖和外湖之間,北宋的名士林逋就曾在孤山結廬而居。而“孤山寺”就是南北朝時期所建的承福寺,因在孤山上,故而得此名。至于“賈亭”就是唐朝人賈全所筑,據聞在亭上可以瞭望西湖全景,惋惜的是如今已不復存在。白居易從孤山寺寫到賈亭,足見他其時不是靜止寓目西湖美景,而是邊走邊瀏覽。

他極目遠眺,只見春水初漲,水面和堤岸齊平,白云低垂,和湖面泛起的波濤連成一片。上下天光,一碧萬頃,這是典型的江南春湖之景?!皫滋幵琥L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這一聯是形貌早春的經典名句,生動生動,將春天的勃勃生機寫到了極致。幾只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燕子穿花貼水,忙著銜泥筑巢。鶯啼燕舞,這是何等絢麗有趣的春景,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的喜悅之情由此可見。此處“新燕”這個意象最值得玩味,都說燕子是春天的使者,白居易這里提到“新燕”,除了凸顯春天的生機外,應該另有另外一層寄義。一年之計在于春,燕子飛來飛去是為了筑巢,這或許也是提醒人們開始勞作吧。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氣沒馬蹄”,詩人又將眼光轉向了花卉。因為還是早春,白居易看到的不是姹紫嫣紅,綠草茵茵的情形,而是東一團西一團的“亂”景,就連青草也不外是剛剛沒過馬蹄而已。雖然只是“亂花”和“淺草”,但卻透露出了獨屬于春天的氣息。這兩聯,一動一靜,將早春之景寫得惟妙惟肖,讓我不禁想起了南北朝謝靈運的兩句詩,“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將詩人那中乍見季節變化的驚喜之情寫到了極致,令人也不禁對那輝煌光耀的春景心憧憬之。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尾聯寫的是詩人最愛的湖東。那湖東到底為何會令詩人流連忘返呢?只見那白堤之上,成排的綠楊迎風招展,濃陰下,游春的人馬來來往往,好不熱鬧。詩人在這妖冶的春景中,恣意徜徉在湖光山色中,這美如天堂的景致怎能不令人如癡如醉呢?全詩寫得很...

查看詳情>>
4、

品讀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帶你領略早春西湖風光

白居易的詩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在景色宜人的西子湖畔,不僅流傳著動人的白蛇傳說,而且還有數不清的歌頌西湖的優美詩篇。冬季的西湖,是張岱筆下的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早春的西湖,又會是什么模樣呢?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詩人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作詩應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反對那些“潮風雪,弄花草”的無所寄托的作品,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在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著有《白氏長慶集》,其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經久不衰,藝術成就頗高。

創作背景

長慶二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剌史,寶歷元年三月他又出任蘇州剌史,所以這首詩應當寫于長慶二年和寶歷元年之間,大約長慶三、四年間的春天。詩人早春出行,看著錢塘湖的湖水和湖畔的樹木、燕子、白沙堤,不禁喜上心頭,有感而作。

詩詞分析

首聯詩人用兩個地名“孤山寺”“賈亭”和方位“北”“西”,顯示自己是在邊走邊觀賞;緊接著用“水面初平云腳低”一句描繪出春水平靜,白云倒映在湖面和湖水相映成趣的美景。

頷聯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和“燕”,同時,“鶯”是早鶯,“燕”是新燕,詩人用“早”和“新”來形容“鶯”和“燕”,以此突出時令——初春?!霸琥L”在爭搶著有陽光照耀的樹木,“新燕”正忙著銜泥筑巢,充滿活力,一片生機勃勃之勢。

頸聯寫俯視看到的花草,因是早春花朵還不是很多,所以詩人用一個“亂”字來形容春花東一簇、西一朵的樣子。草也不茂盛,只是淺淺的、剛沒過馬蹄。此聯和頷聯是該詩的核心部分,也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

詩人為所見景物賦予生命力,充分顯示出他對描寫對象的細致觀察以及準確把握其特征的能力,這種細致的觀察力和出色的描寫能力值得我們學習。

尾聯寫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的喜悅之情。之所以“行不足”,是因為美景看不夠,恰好點明詩人對西湖春景的癡迷,以至于流連忘返。

錢塘湖

錢塘湖,即西湖,又名西子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環山,南北長約3.3千米,東西寬約2.8千米。西湖舊稱武林水、錢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稱西湖。西湖的美,在于晴中見瀲滟,雨中顯空蒙,無論雨雪晴陰都能成景。湖區以蘇堤和白堤的優美風光見稱。蘇堤和白堤橫貫西湖,將西湖分隔為西里湖、小南湖、岳湖、外湖和里湖五部分。每當晨光初啟,宿霧如煙,在蘇堤白堤上行走,就宛若置身仙境。


查看詳情>>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