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雁門太守行》是樂府古題,多寫邊庭征戰之苦。雁門,郡名。古雁門郡大約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與北方突厥部族的邊境地帶。中唐時期戰爭頻仍,一是與邊疆少數民族的戰爭,一是與各地藩鎮的戰爭和藩鎮之間的戰爭。一方面,戰爭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一方面,又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建功立業,博取功名的機會。李賀希望有這樣的機會,雖然老天沒有給他機會,但是卻并沒有泯滅他的希望:“天眼何時開,古劍庸一吼?!?《贈陳商》)他盼望著有老天開眼的一天。

雁門太守行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這首詩最大的特點就是色彩的運用:濃艷斑駁的色彩描繪悲壯慘烈的戰斗場面,黑色、金色、紅色的碰撞,描繪出邊塞風光和瞬息萬變的戰爭風云。“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strong>

開篇氣勢非凡,日落時分,城外的敵人鋪天蓋地而來,那氣勢好像要把城池都壓垮似的,但是守城的將士毫不怯懦。落日余暉顯得他們神采飛揚,他們的盔甲閃閃發光,猶如天降神兵。這種絢爛的色彩在古詩中運用的很少,但是李賀卻熟練的將他們運用到詩中,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全詩總共八句,李賀先是描繪了大軍壓境,城下是黑壓壓的敵軍,一樣望去就像是濃厚的烏云向著城池壓迫而來,展現了敵人兵多將廣,氣勢浩大的景象。這種危急時刻,李賀轉而寫我軍,我方的士兵也是早有準備,早就擺好了陣勢,陽光照耀在鎧甲上,反射出的金光射破了這濃厚的黑云,象征著我軍最后必會勝利,之后的兩句描繪了在開戰之前,雙方擂鼓交戰,一直打到了天色漸晚的時候,將士們的鮮血滴在土地上在夜色之下呈現出了詭異的紫色。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strong>

寒冷的秋天,塞外的戰場,一場激戰,傷亡慘烈。將士的鮮血就像胭脂一樣,在夜色中凝結成一片暗淡的紫色。秋天除了金黃就是荒涼,但是在塞外的戰場,卻有流血的戰士,“凝夜紫”將環境和場面結合,起到了不一樣的效果,既有悲壯也有凄美。

全詩的后四句描繪了一群英勇的將士趁著夜色突襲敵軍的英勇善戰。我軍的將士們“半卷紅旗”悄悄的靠近了易水邊上,“易水”既是表現了戰場是在河邊也借用“風蕭蕭兮易水寒”的典故來表現戰士們的悍不畏死。終于突襲戰事爆發了,霜露很重所以鼓聲非常低沉,在這樣艱難的局面下,我軍將士英勇作戰,矢志以死報國。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strong>

“易水寒”是荊軻“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典故,遙想從前,易水河邊白衣飄飄,眾人為他送行,荊軻等人慷慨悲歌,也體現了邊塞將士黑夜行軍,連戰鼓都悶聲不響的悲壯精神。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strong>

戰國時期,燕昭王曾修建“黃金臺”為招攬人才。李賀引用這個典故,就是想要表明一顆報效國家的赤膽忠心。李賀也有一顆報國的心,他希望遇到燕昭王這樣的明主,能夠讓自己為國家奉獻。

李賀這首詩意境蒼涼,格調悲壯,具有強烈的震撼力和藝術魅力。正如他被稱為“詩鬼”,寫出的詩標新立異,不同凡響,只是天妒英才,李賀英年早逝,最終只成為了大唐轉瞬即逝的一顆流星,最終消失在黑暗的夜空中。這首《雁門太守行》你喜歡嗎?


相關文章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