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望洞庭

發布時間:2024-02-26
1、

望洞庭原文及注釋(帶翻譯)

原文及注釋
望洞庭
望洞庭原文

劉禹錫,自稱祖先為漢景帝賈夫人之子中山靖王劉勝;七代祖劉亮,北魏冀州刺史、散騎常侍,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父親劉緒,為避安史之亂,遷居蘇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劉禹錫《望洞庭》及翻譯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望洞庭原文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望洞庭注釋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兩: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諧。指水色與月光互相輝映。

潭面:指湖面。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制作、磨成。這里一說是湖面無風,水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銀盤:形容平靜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銀:一作“白云”。青螺:這里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望洞庭譯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如同未磨拭的銅鏡。

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好似潔白銀盤里托著青青的螺。

望洞庭賞析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日暮時分,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明鏡般平靜的湖面開闊廖遠。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古代沒有玻璃,鏡子是用青銅鑄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未磨的鏡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朧朧,用來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處。詩人又將視線移向遠方:洞庭湖心,青山一點,那就是自古聞名的君山了。湖中翠綠的君山好比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查看詳情>>
2、

望洞庭課件(系列10篇)

望洞庭課件

對于對“望洞庭課件”感興趣的讀者來說,一定不能錯過這篇小編精選的文章。在上課前,老師需要準備教案和課件,只要提前準備好教案和課件,就可以順利上課。講義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輔助材料。與朋友們分享這篇文章,讓他們也能夠受益并與您一同學習!

望洞庭課件 篇1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能力目標:

能憑借課文插圖或通過理解古詩大意;課外吟誦劉禹錫的其它古詩。

情感目標:

感悟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

想像這首詩描繪的優美景象,感受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潔和精美絕倫。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詞語“兩相和”、“白銀盤”和“青螺”,感悟詩境,體會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教學準備:

1、資料搜集:作者劉禹錫的生平、君山的傳說

2、電化教具:投影片、課文錄音磁帶

3、實物準備:白盤子、青螺

教學過程:

一、整體讀,感知美。

1、導入: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勝收。今天這節課,我們將追隨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足跡,到湖南岳陽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書:望洞庭

2、指名說了解的劉禹錫和洞庭湖。

(劉禹錫,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字夢得。洛陽人。劉禹錫工詩能文,兼擅書法。所著有《劉賓客集》。洞庭湖,我國第二大淡水湖,綿延八百里,煙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3、播放朗讀錄音,學生邊看插圖邊聽讀,整體感知美。

4、自己練讀,達到正確、流利。

5、同位互查讀,力爭人人過關。

(注:介紹劉禹錫生平和洞庭湖考察學生課前搜集信息的能力,激發學生讀詩的欲望。正所謂“不積跬步,何以至千里”,熟讀古詩,人人過關,是下步教學的良好開端。)

二、理解讀,洞察美。

1、導入:學習古詩,意在讀出它的韻味,它的意境,讀好古詩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呢?

2、學生各抒己見。

3、學生讀詩,先說說能夠理解的詞語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組內研討。

(3)全班交流。

(相:相互和:和諧鏡:銅鏡,比喻洞庭湖水面

鏡未磨:未被磨拭過的銅鏡遙望:遠望)

重點研討“鏡未磨”: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經磨拭的銅鏡呢?

引導學生想象:作者觀察時恰逢晚間,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經磨拭過的銅鏡應該就是一種模糊的感覺。

4、憑借課文插圖,敘說古詩大意。

(1)指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發揮想象,大膽述說古詩意思。

(2)小組內練說,讓平時不愛發言的同學先說,其余同學做好補充。

(3)指名到臺前看投影上的插圖解說。

重點指導理解“白銀盤里一青螺”;

教師演示:一個大白盤子里放著一顆青螺。

讓學生談看到的感受。

質疑:詩中的“白銀盤”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

再與課文插圖對照,洞察藝術之美。

(古詩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明月的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和諧;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經磨拭的銅鏡一樣。在皓月銀輝下,青翠...

查看詳情>>
3、

望洞庭課件

望洞庭課件

每個老師所需之必備課件為教案課件,故每份教案皆須我們認真撰寫。教案則為教師實現專業化教學之必備工具之一。接下來,欄目小編將詳盡解說“望洞庭課件”,歡迎大家閱讀本文并借鑒!

望洞庭課件【篇1】

教材分析:

《望洞庭》這篇課文是描寫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詩?!锻赐ァ肥翘拼娙藙⒂礤a在被貶為朗州司馬后,赴任的途中經過洞庭湖時所作。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繪了一幅寧靜優美的洞庭月夜圖,重在表現洞庭湖的柔和秀美。古詩先寫“秋月”與“湖光”相映照,月光如水灑在湖面上,水平如鏡,靜靜的月,靜靜的湖,兩相輝映,構成了一幅沉靜、和諧、秀美的景色?!疤睹鏌o風鏡未磨”貼切地表現了千里洞庭風平浪靜的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古代沒有玻璃,鏡子是用青銅鑄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未磨的鏡面,朦朦朧朧,用來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處。以生動形象的比喻補足了“湖光秋月兩相和”的詩意。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調。放眼遠望,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只雕鏤透剔的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如精美絕倫的工藝珍品,生動形象。全詩純然寫景,既有細致的描寫,又有生動的比喻,詩人極富想象力的描寫,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裁地再現于紙上。

設計理念:

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古詩語言凝練,所描繪的意象所構成的意境美,能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學生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但很多時候,古詩的教學都只是注重讓學生理解詩的意思,忽視對意境的感悟。對于學生來說“詩境”難以感悟,這也是我們古詩教學的難點。

《望洞庭》這首詩總體給人空靈、縹緲、溫柔、寧靜、和諧的感受,特別是詩中形象的比喻,形、色和諧,讓人感到洞庭山水如設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藝術品,玲瓏剔透。根據這首詩的特點,本節課,我力圖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通過豐富想象,感受水天一色物象的畫面美,從而感悟空靈、縹緲的意境美。為了突破難點,我在設計時整首詩緊扣“和”教學,首先從“色調”方面來引導學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畫面美,感悟“和”。其次抓形象的比喻,從形、色兩方面引導學生想象洞庭山水工藝品般的畫面美,進一步品味“和”。在學習后兩行詩,感悟詩句“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詩人別出心裁的比喻后,巧妙引出唐五代詩人雍陶的《題君山》中的名句“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兩首詩都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寫出了洞庭的寧靜、和諧的景象。這兩句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成銀盤中的青螺,一首將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把名句拿出來讓學生進行賞析,想象畫面。使學生在體會巧妙的比喻同時,洞庭的山水的秀美也給他們留下深深的印象。最后是拓展6句古詩名句。一是讓學生遷移學詩的方法。二是領略詩人從不同角度寫洞庭的山水的美。三是激發誦讀經典興趣,引導學生積累...

查看詳情>>
4、

望洞庭古詩原文及翻譯

古詩原文及翻譯
望洞庭古詩原文
望洞庭翻譯

中國的兩個省份,湖南湖北,正是因一個坐南一個居北在洞庭湖兩岸才得名,那么這么有名的洞庭湖,古人會如何來描寫它呢?且隨好工具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這首劉禹錫的《望洞庭》吧,希望對您的學習有所幫助!

望洞庭古詩原文

望洞庭

劉禹錫 〔唐代〕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翻譯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猶如未磨的銅鏡。

洞庭湖水色與月光互相輝映,好似白銀盤里托著一枚青螺。

注釋

1.湖光:湖面的波光。

2.兩:指湖光和秋月。

3.和:和諧。指水色與月光互相輝映。

4.潭面:指湖面。

5.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制作、磨成。這里一說是湖面無風,水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模糊。

6.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7.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8.白銀盤:形容平靜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9.青螺:這里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賞析

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微波不興,平靜秀美,分外怡人。詩人飛馳想像,以清新的筆調,生動地描繪出洞庭湖水寧靜、祥和的朦朧美,勾畫出一幅美麗的洞庭山水圖。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也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詩從一個“望”字著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鏡”,是近望所見;“洞庭山水”、“猶如青螺”,是遙望所得。雖都是寫望中景象,差異卻顯而易見。近景美妙、別致;遠景迷瀠、奇麗。潭面如鏡,湖水如盤,君山如螺。銀盤與青螺相映,明月與湖光互襯,更覺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詩人筆下的君山猶如鑲嵌在明鏡洞庭湖上一顆精美絕倫的翡翠,令人美不勝收。其用詞也極精到。

首句描寫澄徹空明的湖水與素月青光交相輝映,儼如瓊田玉鑒,是一派空靈、縹緲、寧靜、和諧的境界。表現出天水一色,玉字無塵的融和畫面?!昂汀弊窒碌霉?,表現出了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融和的畫境。而且,似乎還把一種水國之夜的節奏——演漾的月光與湖水吞吐的韻律,傳達給讀者了。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現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歸隱終身。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游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招致幕府,后隱居。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于詩人的自我表現。

孟浩然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后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并稱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

查看詳情>>
5、

劉禹錫最著名的山水詩《望洞庭》,既形象又富有情趣,令人不禁拍案叫絕

劉禹錫
劉禹錫的古詩
劉禹錫的詩《望洞庭》

古代仕途不暢的文人,往往會產生寄情山水的情緒,因為儒家一直提倡“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既然政治上不能有所建樹,那么寄情于山水之間,醉心于詩詞之事,便成為古代文人順理成章的選擇。在唐代,詩人寄情于山水的詩句不勝枚舉,譬如,王維的“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钡鹊?。而今天要說的這首《望洞庭》,同樣也是一首寄情山水小詩,它出自于唐代素有“詩豪”之稱的劉禹錫之手。

眾所周知,劉禹錫在政壇上主張革新,因為參加王叔文的革新運動失敗后被長期貶謫到蠻荒之地,他曾自言“二十三年棄置身”就是說的這次遭遇。然而,仕途受挫的劉禹錫并沒有太多的消極情緒,卻是將心思回歸到山水之間,用一顆平常心來排遣內心的郁悶,據說他在被貶的20多年里曾幾次游覽洞庭湖,《望洞庭》就是他在一次夜游洞庭湖時所作。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望洞庭》是詩人在秋夜的月色下觀看洞庭湖美景的一首山水詩。

首句“湖光秋月兩相和”,描繪出月光與湖水的靜謐,并暗示了游湖的時間。意思是:洞庭湖水與皎潔的月光相互輝映,到處一片安靜和諧。試想一下,夕陽落山,秋月初上,一切都是那么安靜平和,詩人在這個時間點來觀賞湖景,看到的是湖水與月光交融的畫面,仿佛置身于一個清冷脫俗的世界,一切煩惱皆拋之腦后。

詩人在稍作停頓之后,仔細觀察一下看到湖面風平浪靜,如同還未曾研磨過的銅鏡,于是寫出第二句“潭面無風鏡未磨”。這句詩主要是對首句中所表達的意境的一個補充,因為只有“無風”,才會體現湖水與月色的“兩相和”。同時這句詩所描述的景色也相當真實,因為只有朦朧的夜晚,湖面才會平靜如鏡,白天即便“無風”,依然會看到湖面有陣陣漣漪。句中“鏡未磨”三個字,形象地說出湖面無風的狀態。

第三句“遙望洞庭山水翠”,是詩人將目光移向遠處的所見之景。月光如水,皎潔而又明亮,映照著遠處的山色如同一塊蒼翠的碧玉。值得一提的是,此句中的“山水”,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山和水,而是特指洞庭湖中的一座山。正因為“山”在湖中,所以才引出詩的最后一句“白銀盤里一青螺?!痹娙诉h遠地望去,那座矗立在洞庭湖中的山,就如同是放在熠熠生輝的大銀盤中的一只小青螺而已。這最后一句可謂是點睛之筆,既形象又富有情趣,令人不禁拍案叫絕。

劉禹錫用獨特的藝術構思寫出的這首山水小詩,歷來為人們所稱道。全詩四句都是在寫景,前三句的景色描寫略顯平淡,而最后一句“白銀盤里一青螺”,形象而生動的描寫,卻讓人眼前一亮,如同錦上添花,令人拍案叫絕。


查看詳情>>
6、

淺談劉禹錫望洞庭的創作背景和詩詞深意

劉禹錫的詩
望洞庭劉禹錫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里一青螺。

這首詩是劉禹錫被貶南荒,在一次秋天去洞庭湖的時候著寫的。

首先,“光秋月兩相和”描繪出秋天的夜晚,皎潔的月光灑在洞庭湖上,湖水和月光交相呼應,更加的襯托出環境的安寧,縹緲?!疤睹鏌o風鏡未磨”則是形容湖面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經磨拭的銅鏡,和第一句相照應,突出洞庭湖風平浪靜。同時,也描繪了秋夜的洞庭湖的美景。仿佛使大家身臨其境。后兩句“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眲t是將視野放大畫面之外,從整體的角度來寫,在皓月相照之下,洞庭湖山山水水更加的融合,渾然一體,就像是銀盤子里面盛放著點點青螺,相互映襯,相得益彰。這句話,色彩描寫的豐富,使人畫面感增強,另外,劉禹錫從整體來描寫洞庭湖,也不僅突出洞庭湖景色優美,同時也能夠表達自己的不凡氣度。

洞庭湖是湖南岳陽的名勝,由于洞庭湖自身的風景實在是優美,所以,自古以來,都是文人們喜愛的地方,李白就曾說過:“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可以說,洞庭湖是楚文化的搖籃,在歷史的長河里,留下許多名勝古跡。

劉禹錫與白居易并稱“劉白”。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芭沓莿舻?,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便是對他最好的評價。

劉禹錫在政治上是主張革新的,也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中心人物之一。劉禹錫積極地參加永貞革新,并且在革新時和柳宗元取得深厚的友誼。但是在永貞革新失敗后便被貶為朗州司馬(也就是現在的湖南的常德)。劉禹錫出身在世代文儒的大家中,所以,劉禹錫也是微笑面對生活,雖然說是屢遭貶謫,但是劉禹錫還是本著自身的清高,與文人特有的堅持,積極的處世,并且在此期間也深諳隱逸之道。

所以說,劉禹錫的詩風就透著自身性格的剛毅,他能夠用很多詩篇來指責嘲諷當朝的權臣,也能夠為了自己的生活,抒發豪放勇猛之詞。讀劉禹錫的詩詞,不僅能從中看出他獨特剛毅的性格,同時也能看出劉禹錫對待生活爽快樂觀,他獨特的藝術表張力,更是突顯自身魅力。

查看詳情>>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