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言文 文字解析

出師表原文

發布時間:2024-02-20
1、

春日寄鄉友原文翻譯(帶創作背景)

出師表原文
原文翻譯
孫出師表帶作者簡介

《春日寄鄉友》是由王僧孺所創作的,一個“恨”字感情色彩濃重,表達了對去家為官的厭倦和思友之深切?!按骸弊贮c題,并引出下面的景物描寫。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春日寄鄉友》的譯文及鑒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春日寄鄉友》原文

南北朝:王僧孺

旅心已多恨,春至尚離群。

翠枝結斜影,綠水散圓文。

戲魚兩相顧,游鳥半藏云。

何時不憫默,是日最思君。

《春日寄鄉友》譯文

羈旅者的心中已充滿愁緒,更何況春光正好卻離群索居。

青翠的枝條交錯倩影搖曳,碧綠的湖水蕩開圓圓的漣漪。

嬉戲的魚兒成雙結伴相顧戀,遨游的鳥兒云里霞端把友覓。

何時不在苦苦相思憂愁無語,值此春日更將鄉友懷思惦記。

《春日寄鄉友》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于梁武帝天監年間(502年)。當時作者只身孤處于萬里之遙的南???治所在今廣東廣州)任太守,常??释芘c故鄉的知己把晤,以慰友情鄉愁。 所以春日寫詩,遙寄鄉友,以抒發懷念之情。至于這首詩是寫給誰的,因資料不足,已無法確定。

《春日寄鄉友》注釋

旅心:指羈旅在外的愁思。

恨:遺憾,不滿意。

離群:遠離朋友。

結:交疊。

圓文:文,同“紋"。水中漣漪。

兩相顧;指游魚在水中互相嬉戲眷戀。

半藏云:指鳥兒在高空中若隱若現的姿態。

憫默:憫,哀傷。因傷而沉默。江淹《哀千里賦》:“既而悄愴成憂,憫默目伶?!?/p>

是日:此日。

《春日寄鄉友》賞析

一至二句直抒客居他鄉,至春不歸,遠離朋友的思念之情。敘述自己羈旅在外,本已多恨,現在又逢春天來到,自己仍是獨處異地,無法回去與知己鄉友歡聚,因而更是恨恨難平。一個“恨”字感情色彩濃重,表達了對去家為官的厭倦和思友之深切?!按骸弊贮c題,并引出下面的景物描寫。

三至六句描寫詩人所看到的翠枝綠水、鳥飛魚戲的春景,這是一幅生氣勃勃、春意盎然的壯麗畫面??桃饷枥L“春日”景象,是全詩的精彩所在?!按渲Y斜影,綠水散圓文”,寫春的靜默,并映照出詩人的孤寂?!敖Y”字用得很精妙,將視線由實引向虛,又由虛來反映實,虛實相連相襯,層次分明?!吧ⅰ眲t用得很舒展,以層層漣漪來反映水之寧謐、輕微、柔和而又有節奏。詩人一定對大自然的沉思和無聲的嘆息有所共鳴。這二句造語自然,對仗工巧,很能體現詩人鍛詞煉句的功夫?!皯螋~兩相顧,游鳥半藏云”,詩人寫魚和鳥,多么親昵、快活而又自在?!皯颉焙汀坝巍被ノ囊娏x,突出了魚和鳥的歡快?!鞍氩卦啤?,“半”字用得也很精妙。是指鳥兒飛得很高,在云中忽隱忽現。這二句的視點由低到高,由近及遠,同時也在把眼前的春的活潑引向一種虛幻的境界。這里呈現著的,是一幅青山綠水、鳥飛魚躍,充滿生機活力的春景圖。本應令人心曠神怡,盡情游賞,而詩人想的是連魚鳥也結伴同游,相互歡樂,何況我們稱為萬物之靈的人,自然就觸景生情,想到故鄉朋友,如同他們一道流連于春景之中:或登山遠眺,神州大地,萬紫千紅,盡收眼底,或臨江垂釣,桃花魚汛,魚肥蹦跳,定能滿載而歸;或游園觀景,陽春煙景,大塊文章,飲酒賦詩,必有佳作...

查看詳情>>
2、

出師表原文及翻譯(帶注釋)

出師表
出師表原文及翻譯
原文及翻譯帶注釋

《金陵懷古》是由劉禹錫所創作的,詩在開頭兩句巧妙地把盛衰對比從景語中道出,使詩歌一落筆就緊扣題意,自然流露出吊古傷今之情。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金陵懷古》的譯文及鑒賞,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金陵懷古》原文

唐代:劉禹錫

潮滿冶城渚,日斜征虜亭。

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

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

《金陵懷古》譯文

春潮淹沒了冶城的洲渚,落日余暉斜照在征虜亭。

蔡洲新草茁壯一片嫩綠,幕府山上仍是煙靄青青。

國家的興亡取決于人事,山河也徒有險峻的地形。

玉樹后庭花這支亡國曲,凄婉幽怨令人不忍再聽。

《金陵懷古》注釋

冶(yè)城:東吳著名的制造兵器之地。冶:一作“臺”。

征虜亭:亭名,在金陵。

蔡洲:江中洲名。蔡:一作“芳”。

幕府:山名。

興廢:指國家興亡。人事:指人的作為。

山川空地形:徒然具有險要的山川形勢。

后庭花:即《玉樹后庭花》,陳后主所作歌曲名。

《金陵懷古》鑒賞

“潮滿冶城渚,日斜征虜亭?!笔茁搶懙氖浅烤昂屯砭?。詩人為尋訪東吳當年冶鑄之地——冶城的遺跡來到江邊,正逢早潮上漲,水天空闊,滿川風濤。冶城這一以冶制吳刀、吳鉤著名的古跡在何處,詩人徘徊尋覓,卻四顧茫然。只有那江濤的拍岸聲和江邊一片荒涼的景象。它仿佛告訴人們:冶城和吳國的雄圖霸業一樣,早已在時間的長河中消逝得無影無蹤了。傍晚時分,征虜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暉之中,伴隨著它的不過是投在地上的長長的黑影而已,那東晉王謝貴族之家曾在這里餞行送別的熱鬧排場,也早已銷聲匿跡。盡管亭子與夕陽依舊,但人事卻已全非。詩在開頭兩句巧妙地把盛衰對比從景語中道出,使詩歌一落筆就緊扣題意,自然流露出吊古傷今之情。

“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鳖h聯兩句雖然仍是寫景,但此處寫的景,則不僅是對歷史陳跡的憑吊,而且以雄偉美麗的山川為見證以抒懷,借以形象地表達出詩人對某一歷史問題的識見。詩人說:看哪,時序雖在春寒料峭之中,那江心不沉的戰船——蔡洲卻已長出一片嫩綠的新草;那向稱金陵門戶的幕府山正雄視大江,山頂上升起裊裊青煙,光景依然如舊。面對著滔滔江流,詩人想起了東晉軍閥蘇峻曾一度襲破金陵,企圖憑借險阻,建立霸業。不久陶侃、溫嶠起兵在此伐叛,舟師四萬次于蔡洲。一時舳艫相望,旌旗蔽空,激戰累日,終于擊敗蘇峻,使晉室轉危為安。他還想起幕府山正是由于丞相王導曾在此建立幕府屯兵駐守而得名。但曾幾何時,東晉仍然被劉宋所代替,衡陽王劉義季出任南兗州刺史,此山從此又成為劉宋新貴們祖餞之處。山川風物在變幻的歷史長河中并沒有變異,詩人看到的仍是:春草年年綠,舊煙歲歲青。這一聯熔古今事與眼前景為一體,“新草綠”、“舊煙青”六字下得醒豁鮮明,情景交融,并為下文的感慨作鋪墊。

“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鳖i聯承上兩聯轉入議論。詩人以極其精煉的語言揭示了六朝興亡的秘密,并示警當世:六朝的繁華哪里去了?當時的權貴而今安在?險要的山川形勢并沒有為他們的長治久安提供保障;國家興...

查看詳情>>
3、

出師表原文及翻譯(加注釋)

出師表
出師表原文及翻譯原文及翻譯加注釋

寫墨子以理說服公輸盤;其次指責楚王攻宋之不智,楚王雖窮詞奪理,但攻宋之心仍不死;末寫挫敗公輸盤的進攻,并揭穿其陰謀,告以宋國早有準備,迫使楚王放棄用兵,層次清楚,結構緊密完整。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墨子公輸原文翻譯,歡迎來參考!

原文

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于魯,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惫敱P不說。

子墨子曰:“請獻十金?!?/p>

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p>

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p>

公輸盤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p>

子墨子曰:“胡不見我于王?”

公輸盤曰:“諾?!?/p>

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

王曰:“必為有竊疾矣?!?/p>

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云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宋所謂無雉兔鮒魚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松文梓楩楠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p>

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p>

于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p>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p>

楚王問其故。

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p>

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p>

子墨子歸,過宋。天雨,庇其閭中,守閭者不內也。故曰:治于神者,眾人不知其功。爭于明者,眾人知之。

譯文

公輸盤替楚國造云梯這類攻城的器械,造成后,將要用它來攻打宋國。墨子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后,從魯國出發,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達郢都,見到了公輸盤。

公輸盤說:“先生有什么見教呢?”

墨子先生說:“北方有一個欺侮我的人,我希望借助您的力量去殺了他?!?/p>

公輸盤很不高興。

墨子先生說:“請讓我奉送(給您)十金?!?/p>

公輸盤說:“我堅守道義堅決不殺人?!?/p>

墨子先生起身,拜了兩拜,說:“請(讓我)解說這件事。我在北方聽說你在制造云梯,將要用它來攻打宋國。宋國有什么罪呢?楚國在土地方面有富余卻在人口方面不夠,犧牲不足的人口而爭奪多余的土地,不能說是明智的;宋國沒有罪卻攻打它,不能說是仁義的;知道這道理而不對楚王進行勸阻,不能說是忠君的;勸阻卻沒有成功,這不能稱作堅持;你崇尚仁義不肯幫我殺死欺負我的一個人,卻要為楚國攻...

查看詳情>>
4、

出師表原文及翻譯(帶介紹)

出師表原文
出師表帶介紹
原文及翻譯帶介紹

表,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冻鰩煴怼肥侨龂鴷r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后主劉禪上書的表文。下面是《出師表》原文和課文翻譯,歡迎閱讀!

原文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xiè)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yí)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sè)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zhì )罰臧(zāng)否(pǐ),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費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wèi)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xíng)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huán)、靈也。侍中、尚書、長(zhǎng)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wén)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yòu)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sù)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dù)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shù)竭駑(nú)鈍,攘(rǎng)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zōu)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云。

譯文

先帝開創的大業未完成一半卻中途去世了?,F在天下分為三國,益州地區民力匱乏,這確實是國家危急存亡的時期啊。不過宮廷里侍從護衛的官員不懈怠,戰場上忠誠有志的將士們奮不顧身,大概是他們追念先帝對他們的特別的知遇之恩(作戰的原因),想要報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實在應該擴大圣明的聽聞,來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有遠大志向的人的志氣,不應當隨便看輕自己,說不恰當的話,以致于堵塞人們忠心地進行規勸的言路。

皇宮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個整體,獎懲功過,好壞,不應該有所不同。...

查看詳情>>
5、

出師表原文翻譯(帶作者簡介)

出師表原文
原文翻譯
孫出師表帶作者簡介

《出師表》是兩漢時期的諸葛亮所作,以懇切的言辭,針對當時的局勢,反復勸勉劉禪要繼承先主劉備的遺志,開張圣聽,賞罰嚴明,親賢遠佞,以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現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堅強意志和對蜀漢忠貞不二的品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出師表》原文、譯文及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出師表》原文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師表》譯文

先帝開創的事業沒有完成一半,卻中途去世了?,F在天下分裂成三個國家。蜀漢民力困乏,這實在是危急存亡的時候啊。然而朝中官員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誠有志的將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為追念先帝對他們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報恩啊。實在應該廣泛地聽取意見,發揚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有抱負的人們的志氣,不應該隨便看輕自己,說一些不恰當的話,以致堵塞人們忠言勸諫的道路啊!

皇宮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國家的官員;升降官吏,評論人物,不應該因在宮中或在府中而異。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條法令,或做了好事對國家有貢獻的,都應該交給主管的官員判定他們受罰或者受賞,來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而不應當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內外刑賞的法令不同...

查看詳情>>
6、

出師表原文及翻譯(帶注釋)

出師表
出師表原文及翻譯
原文及翻譯帶注釋

文如其人,思如其言,這是我們常說的一句話。那么,《出師表》又代表了何種人物?又何其言之精準?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探討的主題?!冻鰩煴怼肥侨龂萘x中的一篇經典述說,它以諸葛亮為代表形象,以出征中原為背景,真實的描繪了一個政治家與軍事家的智勇雙全。我們將以這篇文章為契機,揭示《出師表》背后的獨特智慧與才情。

出師表原文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師表翻譯

先帝創立的大業還沒有達成一半,就中途逝世了?,F在天下分為三國,我們蜀漢民生凋敝,處境艱難,這確實是國家危急存亡的時刻啊。然而侍衛臣僚在國內勤勞不懈,忠誠有志的將士們在外奮不顧身地戰斗,這是因為他們追念先帝對他們的厚遇,想要報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實在應該廣泛的聽取別人的意見,來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有遠大志向的人的志氣,不應過分的看輕自己,援引不恰當的譬喻,以堵塞忠言進諫的道路。

皇宮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個整體,賞罰褒貶,不應該有所不同。如果有為非作歹犯科條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應該交給主管官吏評定對他們的懲獎,來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而不應當有偏袒和私心,使宮內和朝廷獎罰方法不...

查看詳情>>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