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潼關原文

發布時間:2023-12-04
1、

富貴不能淫原文和翻譯(帶注釋)

原文和翻譯
潼關原文
潼關帶作者簡介

孟子關于“大丈夫”的這段名言,句句閃耀著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輝,在歷史上曾鼓勵了不少志士仁人,成為他們不畏強權,堅持正義的座右銘。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富貴不能淫原文及翻譯,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富貴不能淫原文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p>

《富貴不能淫》譯文

男子舉行加冠禮的時候,父親給予訓導;女子出嫁的時候,母親給予訓導,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背你的丈夫!’以順從為原則的,是妾婦之道?!劣诖笳煞?,則應該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上,走著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時候,便與老百姓一同前進;不得志的時候,便獨自堅持自己的原則。富貴的時候不能被其迷惑做過分的事情,貧賤不能使其改移節操,威逼利誘不能使其屈服意志。這樣才叫做大丈夫!”

注釋

景春:與孟子同時代的人,縱橫家。

公孫衍:戰國時期魏國人,縱橫家。曾在秦國為相,又曾佩五國相印。

張儀:戰國時期魏國人,縱橫家,秦惠王時為相,游說六國連橫以服從秦國。

誠:真正,確實。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為、有氣節的男子。

懼:害怕。

安居:安靜。

熄:同“息”,平息,指戰火熄滅,天下太平。

是:這,這個。

焉:怎么,哪里。

子:你。

未學:沒有學。

之:“丈夫之冠也”及下文“女子之嫁也”中的“之”都是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丈夫之冠:男子舉行加冠禮的時候。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則舉行加冠禮,叫做冠。古人二十歲既為加冠。

父命之:父親給予訓導;父親開導他。命:教導、訓誨。

母命之:母親給予訓導。

嫁:出嫁。

往:去,到。

戒:同“誡”,告誡。

女(rǔ):同“汝”,你。

必敬必戒;必:一定。敬:恭敬。戒:留神,當心,謹慎。

違:違背。

夫子:舊時稱自己的丈夫。

以:把。

順:順從。

為:作為。

正:正理,及基本原則。

道:方法。

居天下之廣居:第一個“居”:居住。第二個“居”居所,住宅。

廣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釋為:廣居,仁也;正位,禮也;大道,義也。

立:站,站立。

正:正大。

大道:光明的大道。

得:實現。

志:志向。

由:遵循。

獨行其道:獨自走自己的道路。獨:獨自。行:這里是固守;堅持的意思。道:原則,行為準則。

淫:惑亂,迷惑。使動用法。

移:改變,動搖。使動用法。

屈:屈服。使動用法。

作者簡介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輿 ,鄒國(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并稱“孔孟”。孟子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思想,被韓愈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元朝追封為“亞圣”。孟子的言論著作收錄于《孟子》一書。其中《魚我所欲也...

查看詳情>>
2、

潼關原文和翻譯(帶作者簡介)

原文和翻譯
潼關原文
潼關帶作者簡介

“潼關唐詩”,以詩歌的形式描繪了潼關的雄偉壯麗和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颁P啊!”可以說是對這個古關城最好的贊美。它用精美的文詞,繪出了潼關多變的面貌,不僅僅是壯麗的山河,還包括悠久的歷史、繁榮的文化以及潼關人民勤勞和堅韌的精神風貌。

潼關原文

潼關

清·譚嗣同

終古高云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潼關翻譯

千年的高云聚集在這座雄關之上,陣陣秋風吹散了“得得”的馬蹄聲。滔滔的黃河與遼闊的原野還嫌不夠舒展,從華山進入潼關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作者簡介

譚嗣同(1865—1898),中國維新派政治家思想家。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十一歲隨父湖北巡撫譚繼洵赴任,遍游西北、東南各地。幼懷大志,能文章,通劍術,為人慷慨任俠。甲午戰后,力倡改良,鼓吹變法圖強。光緒二十三年(1897)在湖南創辦“南學會”,辦《湘報》。宣傳維新。失敗后,被捕入獄,與林旭等人一起遇害,世稱“戊戌六君子”。他的詩,風格豪邁,氣勢雄渾,境界恢廓,充滿著積極進取愛國精神。今輯有《譚嗣同全集》。

賞析

此詩首句寫潼關雄踞山腰,下臨黃河,形勢十分險要;次句寫作者行經此地,馬蹄聲聲,被秋風吹散,點明時間和旅程;三、四句寫黃河浩浩蕩蕩以及潼關境域內的山巒起伏。全詩豪邁奔放,寫景與言情巧妙結合,含蓄又生動。詩的首句以一種遠景式的遙望,展現潼關一帶蒼茫雄渾的氣象。緊接著,第二句以輕捷、有力的筆調,將“秋風”“馬蹄聲”引入詩中,不但以聽覺形象補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視覺形象,進一步渲染出潼關一帶獨具的氛圍,而且打破了原先畫面的靜態,給全詩增添了一種動感。對于久處書齋的文弱書生來說,蕭瑟秋風也許是惹人傷感的凄涼之物,但對胸懷大志,亦文亦武的詩人來說,秋風中那矯健的馬蹄聲卻更能催動豪情。他在壯闊的天地間策馬馳騁,感到欣喜,感到痛快,感到精神上的極大的自由。接下來的三、四句,則轉從河和山方面來寫。在前面那種狀態下,詩人極目四望,眼前的自然景物也呈現出新奇的姿態:那從群山中沖決而出的黃河,盡管已奔入遼闊的平原,但仍嫌受束縛似的在不斷沖擊著河岸;而西去的群山,雖然走向與黃河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更比一峰高。這樣透過壯闊險峻的背景,就把潼關寫活了。同時將寫景與言情巧妙地結合起來,融進了詩人要求沖破約束的奔放情懷,是自己性格含蓄而又生動的描繪。這里的詩人即高山、大河,高山、大河即是詩人。因為詩人已把自己的精神投射到了高山、大河之上,在高度的審美愉悅中,詩人已與高山、大河進入了同一狀態,彼此相融,渾然不分而這“猶嫌束”“不解平”的黃河,高山,即是詩人傲岸不羈雄奇磊落胸懷的寫照是詩人特有的沖決一切羅網、奮發昂揚的心態的外化。詩人在這首詩中所呈現出的,是一種擴張式的、外拓型的心態。這是一種在新舊社會交替之際所急需的新型人才應有的精神狀態。它昭示了詩人短促而轟轟烈烈的一生,即將就此展開。

查看詳情>>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