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和傳文言文_董和傳文言文翻譯、注釋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魏晉] 陳壽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其先本巴郡江州人。漢末,和率宗族西遷,益州牧劉璋以為牛鞞、江原長、成都令。蜀土富實,時俗奢移,貨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傾家竭產。和躬率以儉,惡衣蔬食,防遏逾僭,為之軌制,所在皆移風變善,畏而不犯。然縣界豪強憚和嚴法,說璋轉和為巴東屬國都尉。吏民老弱相攜乞留和者數千人,璋聽留二年,還遷益州太守,其清約如前。與蠻夷從事,務推誠心,南土愛而信之。先主定蜀,征和為掌軍中郎將,與軍師將軍諸葛亮并署左將軍大司馬府事,獻可替否,共為歡交。自和居官食祿,外牧殊域,內干機衡,二十馀年,死之日家無儋石之財。亮后為丞相,教與群下曰:“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若遠小嫌,難相違覆,曠闕損矣。違覆而得中,猶棄弊蹺而獲珠玉。然人心苦不能盡,惟徐元直處茲不惑,又董幼宰參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來相啟告。茍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國,則亮可少過矣?!庇衷唬骸拔舫踅恢萜?,屢聞得失,后交元直,勤見啟誨,前參事于幼宰,每言則盡,后從事于偉度,數有諫止;雖姿性鄙暗,不能悉納,然與此四子終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逼渥匪己腿绱?。

董和傳注釋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他的祖上本是巴郡江州人。漢朝末年,董和率領家族西遷,益州牧劉璋任他為牛革卑、江原縣縣長、成都縣縣令。
蜀地物產豐富,當時風氣盛行奢侈,經商之家,穿戴如同王侯,飲食玉液瓊漿,婚娶喪葬之事,幾乎傾盡家財來鋪張辦理。董和以自身節儉為大家做出表率,粗衣素食,防止衣食住行有超越自家社會身份之處,處處以符合禮制為行為準則,于是當地奢侈之風大為改變,大家都存畏懼而不敢冒犯。于是縣里一些豪強因害怕董和的嚴法,鼓動劉璋調董和為巴東屬國都尉。想不到縣中吏員和民眾扶老攜幼挽留董和者數達幾千人,劉璋只好讓董和再留任二年,然后轉升為益州太守,他在太守任上仍與過去一樣清約節儉。他與周圍少數民族打交道時,總是以誠心相待,故此深受南方少數民族的信任和愛戴。劉備平定蜀地后,征召董和為掌軍中郎將,與軍師將軍 諸葛亮 并署左將軍大司馬府事,出謀劃策,共事歡洽交情深厚。自董和居官食祿以來,對外治理安撫邊疆少數民族,在內參與軍國大事,二十余年,臨終時家中竟無值一石糧食的私財。
諸葛亮后來作丞相,告誡部下說:“參加國家工作,就要集中眾人的智慧和忠心。如果計較區區小事,就會難以相互通報信息,給各項工作帶來損失。能夠互通情報,如同丟棄破鞋而獲得珠玉;然而人心苦于不能除盡這些小事,只有徐元直處理此類問題不糊涂。再是董幼宰在朝中任職七年,遇上不順之事不周之處,哪怕往返十次也來啟告。如能做到徐元直的十分之一,像董幼宰那樣勤懇職事,忠于國家,那么我的過失就會少多了!”又說:“過去我與崔州平初交,常常聽到他對我的得失發出評論;后來與徐元直相交,總是受到他的啟發誘導;先前與董幼宰共事,他總是言無不盡;后來與胡偉度在一起,常常聽到他進諫之言。我雖然資性鄙陋執拗,不能完全采納他們的意見,但與這四個人始終友好相處,這也足以證明他們不懷疑直言的益處?!敝T葛亮就是如此地深切懷念董和。

陳壽簡介

陳壽 [魏晉]

陳壽(233-297),字承祚,西晉史學家,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他小時候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入晉以后,歷任著作郎、長平太守、治書待御史等職。280年,晉滅東吳,結束了分裂局面。陳壽當時四十八歲,開始撰寫并《三國志》。歷經10年艱辛,陳壽完成了流傳千古的歷史巨著《三國志》?!度龂尽肥且徊考o傳體三國史,書中有440名三國歷史人物的傳記,全書共65卷,36.7萬字,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

古詩大全

http://www.meilook.com.cn/wenyanwen_view_9b9ccc43ac9b9ccc/

合作QQ:564591      聯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