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尚傳文言文_夏侯尚傳文言文翻譯、注釋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魏晉] 陳壽

  夏侯尚字伯仁,淵從子也。文帝與之親友。太祖定冀州,尚為軍司馬,將騎從征伐,后為五官將文學。魏國初建,遷黃門侍郎。代郡胡叛,遣鄢陵侯彰征討之,以尚參彰軍事,定代地,還。太祖崩于洛陽。尚持節,奉梓宮還鄴。并錄前功,封平陵亭侯,拜散騎常侍,遷中領軍。文帝踐阼,更封平陵鄉侯,遷征南將軍,領荊州刺史,假節,都督南方諸軍事。尚奏:“劉備別軍在上庸,山道險難,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潛行,出其不意,則獨克之勢也?!彼炖罩T軍擊破上庸,平三郡九縣,遷征南大將軍。孫權雖稱藩,尚益修攻討之備,權后果有貳心。黃初三年,車駕幸宛,使尚率諸軍與曹真共圍江陵。權將諸葛瑾與尚軍對江,瑾渡入江中渚,而分水軍于江中。尚夜多持油船,將步騎萬余人,于下流潛渡,攻瑾諸軍,夾江燒其舟船,水陸并攻,破之。城末拔,會大疫,詔敕尚引諸軍還。益封六百戶,并前干九百戶,假鉞,進為牧。荊州殘荒,外接蠻夷。而與吳阻漢水為境,舊民多居江南。尚自上庸通道,西行七百余里,山民蠻夷多服從者。五六年間,降附數千家。五年,徙封昌陵鄉侯。尚有愛妾嬖幸,寵奪適室。適室,曹氏女也,故文帝遣人絞殺之。尚悲感,發病恍惚,既葬埋妾,不勝思見,復出視之。文帝聞而恚之曰:“杜襲之輕薄尚,良有以也?!比灰耘f臣,恩寵不衰。六年,尚疾篤,還京都,帝數臨幸,執手涕泣。尚薨,謚曰悼侯,子玄嗣。又分尚戶三百,賜尚弟子奉爵關內侯。玄字太初。少知名,弱冠為散騎、黃門侍郎。嘗進見,與皇后弟毛曾并坐。玄恥之。不悅形之于色。明帝恨之,左遷為羽林監。正始初,曹爽輔政。玄,爽之姑子也。累遷散騎常侍、中護軍。太傅司馬宣王問以時事,玄議以為:“夫官才用人,國之柄也;故銓衡專于臺閣,上之分也;孝行存乎閭巷,優劣任之鄉人,下之敘也。夫欲清教審選,在明其分敘,不使相涉而已。何者?上過其分,則恐所由之不本,而干勢馳鶩之路開;下逾其敘,則恐天爵之外通,而機權之門多矣。夫天爵下通,是庶人議柄也;機權多門,是紛亂之原也。自州郡中正品度官才之來,有年載矣,緬緬紛紛,未聞整齊,豈非分敘參錯,各失其要之所由哉!若令中正但考行倫輩,倫輩當行均,斯可官矣。何者?夫孝行著于家門,豈不忠恪于在官乎?仁怨稱于九族,豈不達于為政乎?義斷行于鄉黨,豈不堪于事任乎?三者之類,取于中正,雖不處其官名,斯任官可知矣。行有大小,比有高下,則所任之流,亦渙然明別矣。奚必使中正干銓衡之機于下,而執機柄者有所委仗于上,上下交侵,以生紛錯哉?且臺閣臨下,考功校否,眾職之屬,各有官長,旦夕相考,莫究于此;閭閻之議,以意裁處,而使匠宰失位,眾人驅駭,欲風俗清靜,其可得乎?天臺縣遠,眾所絕意。所得至者,更在側近,孰不修飾以要所求?所求有路,則修已家門者,已不如自達于鄉黨矣。自達鄉黨者,已不如自求之于州邦矣。茍開之有路,而患其飾真離本,雖復嚴責中正,督以刑罰,猶無益也。豈若使備帥其分,官長則各以其屬能否獻之臺閣,臺閣則據官長能否之第,參以鄉閭德行之次,擬其倫比,勿使偏頗。中正則唯考其行跡,別其高下,審定輩類,勿使升降。臺閣總之,如其所簡或有參錯,則其責負自在有司。官長所第,中正輩擬,比隨次率而用之,如其不稱,責負在外。然則內外相參,得失有所,互相形檢,孰能相飾?斯則人心定而事理得,庶可以靜風俗而審官才矣?!坝忠詾椋骸惫胖ü?,所以濟育群生,統理民物也,故為之君長以司牧之。司牧之主,欲一而專,一則宮任定而上下安,專則職業修而事不煩。夫事簡業修,上下相安而不治者,末之有也。先王建萬國,雖其詳未可得而究,然分疆畫界,各守土境,則非重累羈絆之體也。下考殷、周五等之敘,徒有小大貴賤之差,亦無君官臣民而有二統互相牽制者也。夫官統不一,則職業不修;職業不修,則事何得而簡?事之不簡,則民何得而靜?民之不靜,則邪惡并興,而奸偽滋長矣。先王達其如此,故專其職司而一其統業。始自秦世,不師圣道,私以御職,奸以待下;懼宰官之不修,立監牧以董之,畏督監之容曲,設司察以糾之;宰牧相累,監察相司,人懷異心,上下殊務。漢承其緒,莫能匡改。魏室之隆,日不暇及,五等之典,雖難卒復,可粗立儀準以一治制。今之長吏,皆君吏民,橫重以郡守,累以刺史。若郡所攝,唯在大較,則與州同,無為再重。宜省郡守,但任刺史;刺史職存則監察不廢,郡吏萬數,還親農業,以省煩費,豐財殖谷,一也。大縣之才,皆堪郡守,是非之訟,每生意異,順從則安,直己則爭。夫和羹之美,在于合異,上下之益,在能相濟,順從乃安,此琴瑟一聲也,蕩而除之,則官省事簡,二也。又干郡之吏,職監諸縣,營護黨親,鄉邑舊故,如有不副,而因公掣頓,民之困弊,咎生于此,若皆并合,則亂原自塞,三也。今承衰弊,民人雕落,賢才鮮少,任事者寡,郡縣良吏,往往非一,郡受縣成,其劇在下,而吏之上選,郡當先足,此為親民之吏,專得底下,吏者民命,而常頑鄙,今如并之,吏多選清良者造職,大化宣流,民物獲寧,四也。制使萬戶之縣,名之郡守,五千以上,名之都尉,千戶以下,令長如故,自長以上,考課遷用,轉以能升,所牧亦增,此進才效功之敘也,若經制一定,則官才有次,治功齊名,五也。若省郡守,縣皆徑達,事不擁隔,官無留滯,三代之風,雖未可必,簡一之化,庶幾可致,便民省費,在于此矣?!坝忠詾椋骸蔽馁|之更用,猶四時之迭興也,王者體天理物,必因弊而濟通之,時彌質則文之以禮,時泰侈則救之以質。今承百王之末,秦漢余流,世俗彌文,宜大改之易民望。今科制自公、列侯以下,位從大將軍以上,皆得服綾錦、羅綺、紈素、金銀飾鏤之物,自是以下,雜采之服,通于賤人,雖上下等級,各示有差,然朝臣之制,已得侔至尊矣,玄黃之采,已得通于下矣。欲使市不鬻華麗之色,商不通難得之貨,工不作雕刻之物,不可得也。是故宜大理其本,準度古法,文質之宜,取其中則,以為禮度。車輿服章,皆從質樸,禁除末俗華麗之事,使干朝之家,有位之室,不復有錦綺之飾,無兼采之服,纖巧之物,自上以下,至于樸素之差,示有等級而已,勿使過一二之覺。若夫功德之賜,上恩所特加,皆表之有司,然后服用之。夫上之化下,猶風之靡草。樸素之教興于本朝,則彌侈之心自消于下矣?!靶鯃髸唬骸皩徆贀袢?,除重官,改服制,皆大善。禮鄉閭本行,朝廷考事,大指如所示。而中間一相承習,卒不能改。秦時無刺史,但有郡守長吏。漢家雖有刺史,奉六條而已,故刺史稱傳車,其吏言從事,居無常治,吏不成臣,其后轉更為官司耳。昔賈誼亦患服制,漢文雖身服弋綈,猶不能使上下如意??执巳?,當待賢能然后了耳?!靶謺唬骸睗h文雖身衣弋綈,而不革正法度,內外有僭擬之服,寵臣受無限之賜,由是觀之,似指立在身之名,非篤齊治制之意也。今公侯命世作宰,追蹤上古,將隆至治,抑末正本,若制定于上,則化行于眾矣。夫當宜改之時,留殷勤之心,令發之日,下之應也猶響尋聲耳,猶垂謙謙,曰‘待賢能’,此伊周不正殷姬之典也。竊末喻焉?!绊曋?,為征西將軍,假節都督雍、涼州諸軍事。與曹爽共興駱谷之役,時人譏之。爽誅,征玄為大鴻臚,數年徙太常。玄以爽抑絀,內不得意。中書令李豐雖宿為大將軍司馬景王所親待,然私心在玄,遂結皇后父光祿大夫張緝,謀欲以玄輔政。豐既內握權柄,子尚公主,又與緝俱馮翊人,故緝信之。豐陰令弟兗州刺史翼求入朝,欲使將兵入,并力起。會翼求朝,不聽。嘉平六年二月,當拜貴人,豐等欲因御臨軒,諸門有陛兵,誅大將軍,以玄代之,以緝為驃騎將軍。豐密語黃門監蘇鑠、永寧署令樂敦、冗從仆射劉賢等曰:“卿諸人居內,多有不法,大將軍嚴毅,累以為言,張當可以為誡?!辫p等皆許以從命。大將軍微聞其謀,請豐相見,豐不知而往,即殺之。事下有司,收玄、緝、鑠、敦、賢等送廷尉。廷尉鐘毓奏:“豐等謀迫脅至尊,擅誅冢宰,大逆無道,請論如法?!庇谑菚涑纪⑽緝x,咸以為“豐等各受殊寵,典綜機密,緝承外戚椒房之尊。玄備世臣,并居列位,而包藏禍心,構圖兇逆,交關閹豎,授以奸計,畏憚天威,不敢顯謀,乃欲要君脅上,肆其詐虐,謀誅良輔,擅相建立,將以傾覆京室,顛危社稷。毓所正皆如科律,報毓施行?!霸t書:”齊長公主,先帝遺愛,原其三子死命?!坝谑秦S、玄、緝、敦、賢等皆夷三族,其余親屬徙樂浪郡。玄格量弘濟,臨斬東市,顏色不變,舉動自若。時年四十六。正元中,紹功臣世,封尚從孫本為昌陵亭侯,邑三百戶,以奉尚后。初,中領軍高陽許允與豐、玄親善。先是有詐作尺一詔書,以玄為大將軍,允為太尉,共錄尚書事。有何人天未明乘馬以詔版付允門吏,曰“有詔”因便馳走。允即投書燒之。不以呈司馬景王。后豐等事覺,徒允為鎮北將軍,假節,督河北諸軍事。未發,以放散官物,收付廷尉,徙樂浪,道死。渭河王經亦與允俱稱冀州名士。甘露中為尚書,坐高貴鄉公事誅。始經為郡守。經母謂經曰:“汝田家子。今仕至二千石,物太過不祥,可以止矣?!苯洸荒軓?,歷二州刺史,司隸校尉,終以致敗。允友人同郡崔贊,亦嘗以處世太盛戒允云。評曰:夏侯、曹氏,世為婚姻。故惇、淵、仁、洪、休、尚、真等并以親舊肺腑,貴重于時,左右勛業,咸有效勞。爽德薄位尊,沈溺盈溢,此固《伏易》所著,道家所忌也。玄以規格局度,世稱其名,然與曹爽中外繾綣;榮位如斯,曾未聞匡弼其非,援致良才。舉茲以論,焉能免之。

夏侯尚傳注釋

夏侯尚字伯仁,夏侯淵的侄子,文帝與他交往甚密。太祖平定冀州,夏侯尚為軍司馬,率領騎兵跟隨太祖征伐,后為五官將文學。魏國初建,升為黃門侍郎。代郡匈奴叛亂,太祖派鄢陵侯曹彰前去平亂,夏侯尚參與鄢陵侯的軍事,這一仗他們平定了代郡,大勝而歸。太祖在洛陽駕崩,夏侯尚被派手持符節,護送太祖的靈柩回鄴都。統計夏侯尚前后功績,被封為平陵亭侯,拜散騎常侍,遷中領軍。文帝接受禪讓稱帝后,改封為平陵鄉侯,遷升征南將軍,領任荊州刺史,持朝廷符節都督南方軍事。夏侯尚上書說:“劉備的一部分軍隊駐守上庸,那里山高路險,他們肯定不會想到我們會去偷襲,因此,我們可以派兵悄悄前去,出其不意,那樣一定能消滅他們?!庇谑撬麕ьI一部分士兵一舉攻下了上庸,平定了周圍的三郡九縣。這一仗后,他被任命為征南大將軍。孫權雖然自稱藩國,但夏侯尚還是做好了對付他反叛的準備。孫權后來果然產生了自立為王的野心。
黃 初三 年(222),皇帝駕臨宛城,派夏侯尚與曹真一起,率領諸軍共同圍攻江陵。孫權派諸葛瑾與夏侯尚隔江對峙,諸葛瑾帶兵渡河到了江中小洲,而將水軍分散在附近江面上。夏侯尚夜里用許多小船,運著一萬多步、騎兵,從下游悄悄地過河,攻打諸葛瑾的各路軍隊,燒他們的船只,水陸兩路夾攻,擊敗了諸葛瑾的軍隊。江陵城尚未攻下,適逢瘟疫蔓延,皇帝詔令夏侯尚回師。又增加食邑六百戶,加以前歷次分封的,共計一千九百戶,又假之以斧鉞,進而為荊州牧。荊州地面荒涼殘敗,又與少數民族接壤,東面隔漢水與東吳相望,那里的百姓大都居住在江南。夏侯尚攻占上庸后,以此為通道,向西推進七百余里,山民及少數民族都來投奔他,在五、六年的時間里,向他投降并歸附于他的有數千戶。
黃初五年(224),封夏侯尚為昌陵鄉侯。夏侯尚有一愛妾,被過于幸寵,幾乎奪去了正室應有的權力,而夏侯尚的原配妻子是曹家的公主,所以文帝派人殺了愛妾。夏侯尚悲憤過度,生了一場大病,神情恍惚。愛妾已經下葬了,他還追念不已,又挖開墓穴,一睹芳容。文帝聽說,很是惱怒,說:“杜襲看不起夏侯尚,實在是有道理?!比欢驗橄暮钌械墓倬羰窍鹊廴蚊?,因而文帝也沒有撤去他的官職。
黃初六年(225),夏侯尚病重,回到京都,文帝數次去看望他,拉著他的手流下了眼淚。夏侯尚去世,謚號悼侯。兒子夏侯玄繼其爵位。文帝又賜給夏侯尚家三百戶封邑,賜給夏侯尚的弟弟之子夏侯奉關內侯的爵位。夏侯玄字太初,自小就很出名。二十歲時當上了散騎黃門侍郎。有一次他謁見皇上,侍衛官將他安排在皇后的弟弟毛曾的身旁,夏侯玄看不起毛曾,并在行動、語言中表露出來。明帝對此很氣憤,將他貶為羽林監。
正始(240~249)初年,曹爽輔政。夏侯玄是曹爽姑姑的兒子,于是他又被重用,歷任散騎常侍、中護軍。太傅司馬宣王與他談及時事,夏侯玄認為:“依才選官授職,是掌管國家的權柄,因此,考察委派由 尚書 臺專管,那是上級的職責,人的言德行孝表現于街巷中,優劣高下聽憑鄉鄰議論,那是下層的評價。要想使政治清明,選派官吏審慎得當,就要明確上級評判和下層評價的界限,不使它們相互影響而已。這是為什么呢?假如上級的評判過度,恐怕形成的評判就脫離了實際,而投機鉆營、溜須拍馬的門就開了;假如下層的評價過度,就恐怕自然的爵位與外人相通,而機巧權變的門道就多了。自然的爵位與外人相通,這是百姓非議的把柄;機巧權變的道多,這是動亂紛擾的根源。州郡以中正品評衡量才干和官職,已經有數年了,可(各自的標準)相差很遠很亂,從沒聽說有過整齊統一的時候,這豈不是上級的評判和下層的評價混雜相間,各自失去他們的側重所造成的嗎?如果選中正只考察那些同輩人的行為,那些人就應與他行為一致,這樣才可以做官。為什么呢?如果他在家里顯示出孝行,難道會在官任中不盡忠盡責么?仁愛寬恕被九族稱道,難道不會貫徹在辦理政務中么?在鄉黨里行義決然,難道會承擔不起責任么?這三者都取決于中正。他們雖然并沒有什么官名,但任命他們,就會知道他們干得不錯。德行有高低,排位有上下,那么他們所應擔任官職的級別次序,也就區別清楚、一目了然了。干嘛一定讓中正在下層行使選派的職權,而掌握選派權力的人在上面又對中正有所倚仗,上級和下層相互干擾,生出紛亂錯雜呢?并且尚書臺到下層去考核他們的功過,而各種職守原有自己的官長,沒完沒了的考察,沒有比這更煩瑣的了。(同時)街頭巷尾的議論,只是個人的主觀判斷,卻弄得主管者失去了本來的位置,眾人各自驚駭,要使風俗清靜,這樣能行嗎?天臺遙遠,斷絕了眾人上進的意愿。能夠到達的人,盡在旁邊近處,誰又不裝好人來圖謀實現目的?如若實現目的有了門道,那在家里修身養性,便已不如自己去請求于鄉黨了;自己去請求于鄉黨,便已不如到州郡里去謀求了。假如開了門道,而擔心他們掩飾真情、背離實際,盡管再去嚴厲地要求中正,以刑罰來監督,還是沒有用的,怎能比得上讓(上下)各自管轄自己的職務。做官長的,就以他的屬下能力大小與否,匯報尚書臺閣;尚書臺閣便依據官長所作的能力大小與否的排列,參考其人在鄉黨中德行評價的次序,擬定其人的類屬和等級,不使有所偏頗;中正便僅僅考察其人的日常行為,區分出高下,判定屬于哪一類,不使升職降級。由尚書臺閣來總攬它,如果尚書臺閣的選派有什么差錯失當,那責任便自在于主管部門。
根據長官所作能力大小與否的排列,中正所作的分類和高下評價,按照相應的級別來任派,如不稱職,責任便在尚書臺閣之外,那便內外相互監督,得失有憑據,相互對照檢查,還有誰能相掩飾?這樣就會人心安定,事情有條有理,差不多可以使風俗清靜,而才干與官職一致了?!彼终J為:“古代設立官職,是用來幫助、教化百姓,掌管民眾,管理財物的,因此設立君長,以職權來轄治他們。長官的職權,應該要有統一的安排而專門化。安排統一,便官職明確而上下級相安;專門化。便業務好而辦事不亂。職掌簡明而業務精通,上下相安卻不能治理百姓,那是沒有的。先 王建 立萬國,雖然其詳細情況不能盡明,但劃分各國疆界,使他們各自保守自己的邊境,便不是以相互束縛牽累為重的體制。向下考察商周的五等爵位的評定,只有職位的大小貴賤的差別,而沒有君主與官僚、大臣與民眾的兩個系統相互牽制的制度?!肮俾毾到y紊亂,業務便不精通;業務不精通,職權怎么能夠簡明?職權不明,人民怎能安寧?人民不安寧,種種邪惡的東西便會興起,而奸詐巧偽就滋長出來了。先王明智,所以使官守的職權專門化,統一規劃官守的分工?!皬那亻_始,不依圣人之道,以私心來掌權,以疑心對待下屬。害怕主管官員不好,設立監察部門來監督他們;害怕督監寬容枉法,設立司察部門來糾察,(使得)官員相互牽制,監、司相互督察,每人都心懷異心,上上下下干的事不同。漢代承續秦的余緒,沒有誰來糾正變動它?!拔簢d起,每天忙得沒功夫顧及,五等分爵的舊制,盡管難以一下恢復,可以樹立禮儀標準來統一官制?,F今委派的長吏,都是代君主管理人民,以郡守為重,上面再加刺史之職。如果郡所管理的只是在大的方面,和州相同,(也就)不要再以它為重了。應該撤除郡守這一層,只派任刺史;有刺史一職保留,對下面的監察便不會荒廢??だ粲袛等f人,遣放下去親操農耕,以節省繁多的開支,補充財力,增產糧食。這是第一?!按罂h縣令的才干,都比得上郡守,于是,他們之間爭論是非,常常產生不同的意見。順從對方則相安,堅持己見則爭執。調合肉羹的美,在于結合異樣的東西;上下級相安得益,在于能相互幫助。順應對方就安,這是讓琴和瑟同奏一聲,(這是不容易的),撤除郡守之職,便也減少了官任而使職權簡明。
這是其二?!霸僬?,主管一郡的官員,職責是監督幾個縣,(他們往往利用職權)照顧、回護朋黨親戚和鄉邑的舊交故友,如果誰不合意,便借官府的名義去整治。民眾艱難困苦、凋弊,禍害就產生在這里。如果把它們合并(到州一層),造成動亂的根源便會自然堵住。這是第三?!敖裉焐铣星笆赖乃【置?,人口減少,賢士良才更少見,擔任公職的很少??たh兩級賢能的官員,情況也不一樣。而郡在上坐享縣的成就,繁難的工作卻由下面做,但官吏的提升,郡卻可以捷足先登。這樣做就使與民相親的官吏,專門被留在下層;官吏是百姓的命之所寄,而這么一來,(他們變得)常常愚頑鄙陋了。假如現在合并郡縣,多選拔清良官吏去任職,王德教化宣布流傳,百姓也可以安寧了。這是第四?!白鞒鲆幎?,使有一萬戶的縣,(長官)稱為郡守;五千戶以上的,(長官)稱為都尉;一千戶以下的,(長官)照舊稱為令、長。長吏以上的官位,通過考核來選用,又以能力政績來提升,所治理的人口、權力也隨之增加,這是促使施展才干建功效力的有效辦法。如果這種制度統一規定下來,那就會使官職與才干有了等級,治理和功績井然明朗,(任免升降就不會亂了)。這是第五。
“假如撤除了郡守這一層,縣便可以直接通達上層,事情(的上傳下達)便不會壅塞堵滯,官員的遷調便不會滯留,夏商周三代的教化,雖不一定能實現,但簡明統一的官制精神,差不多可以達到了。方便百姓,節省開支,就在于這里了?!彼终J為:“文與質的交替使用,就好比四季的相互更替。君王奉天來治理天下,就一定根據它的弊端來疏通救治?,F實過分質實,便以禮儀來裝飾它;現實過分奢華,便以質樸來挽救它?,F在,承續百王的后緒,秦、漢的殘余,世俗風習非常虛華,應大力改革它,以改變天下民眾的仰慕(方向)。今天的等級觀念規定,從公、列侯以下,大將軍以上,都可以穿戴綾錦、羅綺、纟丸索、金銀飾鏤,從他們以下,雜亂各色的服飾,都與平民相同。盡管上下等級各有差別顯示,但朝臣的服飾,已經都能和君王相比,黃、玄的色彩,已經能夠通用于下面了。要想使市上不賣華麗顏色的(東西),商人不販運難得稀罕的貨物,工匠不去雕鑿刻鏤,是辦不到的。因此,應該大力治理它的根本,以古代的法規為衡量標準,文和質適當采用,擇取它的折衷原則,以此立為禮法制度。車輛轎乘、服飾紋繡,都遵循質樸的原則,下令禁止平民奢侈華靡之風,使朝臣和有爵位的家庭,不再有錦繡綺羅的裝飾,沒有兩種以上顏色的衣服和纖巧的東西,自上到下,差別的反映也要樸素,只是表示出有等級區分罷了,不要使它有哪怕是很小的過分之感。假如是因為有功得到的賞賜,由君王特頒的恩寵,都要書面報告有關部門,然后(才能)穿戴。君上感化改變下屬臣民,就像風吹草低一樣。樸素的教化從本朝興起,那么下民后代的奢侈之心也就自然消除了?!彼抉R宣王回信給他說:“審核官員,選拔人員,撤掉重復的官職,改革服飾制度,(這幾項,你說得)都非常好。依禮來分類區別在鄉里的行為,朝廷考核職任,大致也該像你所說的。
然而,(現行制度)中有習慣上的承繼,不能一下就改革。秦朝時,沒有刺史一職,只有郡守長吏。漢代雖有刺史之職,只不過是奉持六卿的條敕,所以(那時的)刺史又稱作‘傳車’,他的職任是傳達話和(政令),沒有固定的治所府衙,官職也不是正式的臣,以后才進而變為專署長官罷了。過去, 賈誼 也擔憂過服制問題,漢文帝采納了,雖然身穿粗衣卻還是不能使上下滿意??峙?你所說的)這三樁事,應該等賢能的人來解決了?!毕暮钚謱懶耪f:“漢文帝雖自己身穿綈袍,然而卻不改革修正法制,使得朝廷內外有模仿越職的服飾,宦臣得到沒有(制度禮儀規范)限制的賞賜,由這里來看,大概他的宗旨只在于修立自己的聲名,并非屬意于治國?,F在,公侯您主宰一世,追趕上古,將要實現極大的安治,排抑末細,端正根本。如果在上面決定禮儀制度,下層眾人便會化而行之。在適宜改革(舊的弊端)之時,心懷盡忠竭誠,那么在命令發布的時候,下面的反應也就會像回音追隨聲響一樣??赡鷧s還表示謙遜,說:‘等待賢能。’這就如同伊尹、周公不會端正商、周的制度。我自認為沒說明道理?!辈痪?,夏侯玄擔任征西將軍,持朝廷符節都督雍、涼二州的各種軍務。他和曹爽共同發動駱谷戰役,當時的人嘲笑他。曹爽被誅殺后,征聘夏侯玄為大鴻臚,幾年后調升為太常卿。由于曹爽的緣故,夏侯玄遭連累,心里很不舒服。紅潮網
中書令李豐盡管一直被大將軍司馬景王所寵幸,然而私下里卻偏向夏侯玄。于是,他結交皇后的父親、光祿大夫張緝,圖謀讓夏侯玄來輔政。李豐既在內掌權,兒子與公主聯姻,又和張緝都是馮翊人,所以張緝聽信他。李豐暗地命令他的弟弟、兗州刺史李翼請求入朝,想使他率兵進來,合力起事。等李翼請求朝見,卻沒被批準。
嘉平六年(254)二月,應當朝拜貴人,李豐等人打算借君王御駕親臨、各門有衛兵之機,誅殺大將軍司馬景王,以夏侯玄代替他,以張緝為驃騎將軍。李豐秘密地告訴黃門監蘇鑠、永寧署令樂敦、冗從仆射劉賢等說:“你們幾個人在內廷,不法的事很多,大將軍司馬景王這人嚴厲剛毅,反復強調,張當(的下場)可以作為鑒誡?!碧K鑠等應諾聽從他的命令。
大將軍司馬景王悄悄聽到了他的計劃,請李豐來相見。李豐去了,立即被殺。這件事下交給主管部門,逮捕了夏侯玄、張緝、蘇鑠、樂敦、劉賢等人,押送給廷尉監管。廷尉鐘毓啟奏說:“李豐等人陰謀脅迫君主,誅殺丞相,大逆不道,請依法論處?!庇谑菚浒俟偻⑽緛砗献h,都認為:“李豐等人各受特殊的恩寵,掌管機要;張緝得到君王姻親的尊位;夏侯玄列為世代重臣。(他們)位居高官,然而卻包藏禍心,謀劃暴力叛逆,勾結宦官太監,授以奸計。由于畏懼顧忌天子之威,不敢明目張膽公開干,便想要脅君王,施展機詐作虐,圖謀誅殺出色的輔政丞相,擅自互相委任,將要顛覆朝政。鐘毓所判處的都符合刑法條律,可以施行?!被实鄣脑t書說:“齊長公主,是先帝遺留在人間的骨肉,寬恕她三個兒子的死刑?!庇谑?,李非、夏侯玄、張緝、樂敦、劉賢等,都被誅滅三族,其余的親屬遷到樂浪郡。夏侯玄心胸寬廣,格調很高,在東市臨刑時,面不改色,舉止自如,和平常一樣。時年四十六歲。
正元中(254~256),追封功臣之后,封夏侯尚的從孫夏侯本為昌陵亭侯,食邑三百戶,以奉祀夏侯尚。當初,中領軍高陽人許允和李豐、夏侯玄友善。在那件事之前,有一偽造的一尺一寸長的詔書,委任夏侯玄為大將軍,委任許允為太尉,共同執掌朝政。有一身份不明之人,趁天未亮,騎馬來把詔書交給許允家看門的人,說聲“有詔”,隨即馳馬而去。許允隨即把它扔掉燒毀,沒有打開呈報給司馬景王。后來,李豐等人的事情敗露,調許允為鎮北將軍,持朝廷符節都督黃河以北的各項軍務。任命沒有公布,又以發放官物的罪名,將他抓起來交付廷尉論處。最后判處他流放樂浪郡,死在半路上。清河郡的王經,也和許允一樣被稱為冀州的名士。
甘露中(256~260),任職尚書,牽連在高貴鄉公曹髦的事情里被殺了。起初,王經做郡守,他的母親對他說:“你是農家子弟,今天做到二千石的官,事情太過頭了不吉祥,可以到此為止了?!蓖踅洸宦?,歷任兩州刺史、司隸校尉,最后招來災禍。許允的同鄉朋友崔贊,也曾以處世太招搖勸告過許允。評曰:夏侯、曹氏兩家,是世代的聯姻親戚,因此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休、夏侯尚、曹真等,都由于是親戚舊好、肺腑之人而顯貴一時,追隨在君王左右,建功立業,也都有所貢獻。曹爽缺乏深厚的道德修養卻地位顯貴,又過分沉溺于聲色服玩的享樂,這原本就是《大易》上已經闡明的危害,是有道的人所忌諱的。夏侯玄以規劃設計政治格局制度而留名于世,然而和曹爽內外糾擾廝纏在一起,地位如此榮耀,卻從未聽說他幫助改正曹爽的錯誤,為他引薦良才。從這里分析論證看出,他們怎能避免可悲的結局呢?

陳壽簡介

陳壽 [魏晉]

陳壽(233-297),字承祚,西晉史學家,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他小時候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入晉以后,歷任著作郎、長平太守、治書待御史等職。280年,晉滅東吳,結束了分裂局面。陳壽當時四十八歲,開始撰寫并《三國志》。歷經10年艱辛,陳壽完成了流傳千古的歷史巨著《三國志》?!度龂尽肥且徊考o傳體三國史,書中有440名三國歷史人物的傳記,全書共65卷,36.7萬字,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

古詩大全

http://www.meilook.com.cn/wenyanwen_view_9b9c5843ac9b9c58/

合作QQ:564591      聯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