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吳偉業    wú wěi yè 清代詩人

吳偉業(1609~1672)字駿公,號梅村,別署鹿樵生、灌隱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蘇昆山,祖父始遷江蘇太倉,漢族,江蘇太倉人,崇禎進士。明末清初著名詩人,與錢謙益、龔鼎孳并稱“江左三大家”,又為婁東詩派開創者。長于七言歌行,初學“長慶體”,后自成新吟,后人稱之為“梅村體”。

本    名
吳偉業
字    號
字駿公號梅村,別署鹿樵生、灌隱主人、大云道人
所處時代
清代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江蘇太倉
出生時間
1609年6月21日
去世時間
1672年1月23日
主要作品
《題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 《過吳江有感》 《圓圓曲》 《悲歌贈吳季子》 《清涼山贊佛詩四首》
主要成就
江左三大家之一,婁東詩派開創者

介紹

  吳偉業(1609~1672) 明末清初詩人。字駿公,號梅村。先世居昆山,祖父始遷太倉(今皆屬江蘇)。少時"篤好《史》、《漢》,為文不趨俗"(《鎮洋縣志》),受張溥賞識,收為學生。崇禎四年(1631)中進士,授翰林編修,后任東宮講讀官、南京國子監司業等職。南明福王時,拜少詹事,因與馬士英、阮大鋮不合,僅任職兩月便辭官歸里。清朝順治十年(1653),被迫赴京出仕。初授秘書院侍講,后升國子監祭酒。三年后奔母喪南歸,從此隱居故里直至去世。吳偉業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際,仇視農民起義軍,對清統治者也無好感。他屈節仕清,一直認為是"誤盡平生"的憾事,在詩文中多有表露。

  吳偉業詩今存1000多首,他與錢謙益、龔鼎孳并稱"江左三大家"?!端膸烊珪偰俊吩u論說:"其少作大抵才華艷發,吐納風流,有藻思綺合、清麗芊眠之致。及乎遭逢喪亂,閱歷興亡,激楚蒼涼,風骨彌為遒上。"頗能概括其特色及前后變化。他的詩歌多寫哀時傷事的題材,富有時代感。他的近體詩中的佳作有《過吳江有感》、《過淮陰有感》、《雜感》、《揚州》、《讀史雜感》、《懷古兼吊侯朝宗》等。其中《揚州》四首,更是他七律的力作。而他的七言歌行更為出色,音節極佳,情韻悠然,其中如《圓圓曲》諷刺吳三桂降清;《永和宮詞》、《蕭史青門曲》寫田妃、公主的身世遭遇;《楚兩生行》、《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寫藝人的漂零淪落;《臨江參軍行》頌揚抗清將領;《松山哀》諷刺洪承疇降清,內容深婉,有"詩史"之稱。他還有一些反映民間疾苦之作,如《直溪吏》、《臨頓兒》、《堇山兒》、《馬草行》、《捉船行》等。不過吳偉業的七言歌行也有用典過多的缺點。

  吳偉業詞作不多,但傳誦頗廣。陳廷焯評論說:"吳梅村詞,雖非專長,然其高處,有令人不可捉摸者,此亦身世之感使然。"又說:"梅村高者,有與老坡神似處。"(《白雨齋詞話》)其風格與詩近似,清麗哀婉。如〔滿江紅〕《蒜山懷古》,詠鎮江府事,聲情悲壯;〔賀新郎〕《病中有感》,自怨自艾,悲感萬端,感人至深。

  吳偉業著作有《梅村家藏稿》、《梅村詩馀》,傳奇《秣陵春》,雜劇《通天臺》、《臨春閣》、史乘《綏寇紀略》等。

生平

  清初有影響的詩人,史推“江左三大家”——錢謙益、吳偉業和龔鼎孳,而真正有資格與“才名滿天下”(錢泳《履園叢話》)的詩壇領袖錢謙益并列的,只有吳偉業。錢氏兼宗唐宋,吳氏學唐,此后清代的各種詩派,大抵不出這二人的門戶,足見二人對清代詩歌影響之深遠。
  錢謙益極口贊譽吳偉業的詩才,曾用“以錦繡為肝腸,以珠玉為咳唾”(《梅村詩集》錢謙益序)來形容吳偉業詩歌之風華綺麗??滴醯塾H制御詩《題〈吳梅村集〉》:“梅村一卷足風流,往復搜尋未肯休。秋水精神香雪句,西昆幽思杜陵愁。裁成蜀錦應慚麗,細比春蠶好更抽。寒夜短檠相對處,幾多詩興為君收?!睂莻I詩歌給予恰當中肯的高度評價,肯定了吳偉業詩歌地位。

  一、“苦被人呼吳祭酒,自題圓石作詩人”——宗源瀚《題梅村先生寫照》
  吳偉業明神宗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五月二十日出生于江蘇太倉的一個讀書人家中。吳偉業出生時,他母親夢見一位身穿紅衣的使者送來會元坊,因此,父母對小偉業寄寓了深切的期望。偉業七歲開始讀家塾,十四歲能屬文。著名學者張溥見到偉業的文章,感嘆地說:“文章正印在此子矣!”于是收留吳偉業在門下受業,傳授通今博古之學。
  天啟四年(1624年),張溥創立復社,吳偉業即成入室弟子,名重復社。崇禎四年(1631年),吳偉業參加會試,遭到烏程黨人的誣陷,被指控徇私舞弊,幸虧崇禎帝調閱會元試卷,親自在吳偉業的試卷上批上“正大博雅,足式詭靡”,才得以高中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同年,吳偉業奉旨歸娶先室程氏,榮極一時。陳繼儒描繪當時盛景說:“年少朱衣馬上郎,春闈第一姓名香。泥金帖貯黃金屋,種玉人歸白玉堂?!保ā端蛥前裱鄯钪細w娶詩》)張溥也高興地夸獎自己的弟子:“人間好事皆歸子,日下清名不愧儒?!保ā端蛥球E公歸娶詩》)
  崇禎十年(1637年),吳偉業遷東宮講讀官,與溫體仁黨斗爭劇烈。崇禎十一年(1638年),崇禎帝臨場視學,觀看皇子就學情況,親問《尚書》大義,講畢,獲賜“龍團月片,甘瓜脆李”。十二年(1639年),再遷南京國子監司業。十三年(1640年),升中允諭德(太子官屬)。十六年(1643年),升庶子。這段時期,吳偉業仕途之上春風得意,躊躇滿志,而這一切與崇禎帝對他的殊遇是密切相關的,他從內心感激崇禎帝。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煤山,“先生里居,聞信,號痛欲自縊,為家人所覺。朱太淑人抱持泣曰:‘兒死,其如老人何?’乃已”(顧師軾《梅村先生年譜》)。出于對明王朝的依戀,特別是對崇禎帝的感恩心理,吳偉業在其編撰的《綏寇紀略》中,極力詆毀、攻擊李自成、張獻忠起義。
  弘光元年(1645年),南京政府召拜吳偉業為少詹事,居官僅兩月,因與馬士英、阮大鋮等權臣不合,謝官歸里。 對清朝政權,吳偉業開始采取的是消極的不合作的態度,在明亡以后長達十年的時間內,一直屏居鄉里,保持名節。
  順治十年(1653年),“詔舉遺佚,薦郯交上”,有司再三敦逼,吳偉業控辭再四,二親流涕相求,不得已乃應詔入都,授秘書院侍講,尋升國子監祭酒。順治十四年(1657年),吳偉業借口身體有病,辭官請假歸里。
  對這段歷史,吳偉業內心深感恥辱,晚年以仕清為“誤盡平生”之憾事。民國蔣芷儕《都門識小錄》載:“昔吳梅村宮詹,嘗于席上觀伶人演《爛柯山》(即《買臣休妻》),某伶于科白時,大聲對梅村曰:‘姓朱的有甚虧負于你?’梅村為之面赤?!彼暮糜押罘接颍ǔ冢┰陧樦尉拍辏?652年)貽書相約,終隱林泉,杜門不通。后侯方域去世,吳偉業在《懷古兼吊侯朝宗詩》中萬分悲痛地自責:“死生總負侯贏諾,欲滴椒漿淚滿尊?!?br />  康熙十年(1671年)夏季,江南酷熱,吳偉業“舊疾大作,痰聲如鋸,胸動若杵”(《致冒辟疆書》),他預感自己不久于人世,便留下遺言:“吾一生遭際萬事憂危,無一刻不歷艱險,無一境不嘗艱辛,實為天下大苦人。吾死后,斂以僧裝,葬吾于鄧尉靈巖相近,墓前立一圓石,日:‘詩人吳梅村之墓’?!边@一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一代大詩人吳偉業病逝,葬于蘇州元墓山之北。
  由此看來,吳偉業晚年深為自己仕清失節而痛悔,他不愿別人以入清官職“祭酒”相稱,而自許為普普通通一“詩人”?!吨袊膶W家大辭典》“吳偉業”條認為:“《清史列傳》列(吳偉業)入‘貳臣傳’中,殊屬不當?!彼c錢謙益的失節降清在本質上是有區別的,后人“苦被人呼吳祭酒,自題圓石作詩人”的評議可謂甚得偉業之心。

  二、“蕭瑟真憐庾子山,空余詞賦動江關”——施補華《題梅村先生畫像》
  吳偉業的文學才能是多方面的。他首先是詩人。他的詩歌專模唐人格調,辭藻華麗,長于七言歌行,尤工關于時事之古詩,這一方面可以舉《永和宮詞》、《圓圓曲》、《楚兩生歌》為其代表作品,與唐代白居易之《長恨歌》、《琵琶行》頗有同調之感。因此,后人以“詩史”評價吳偉業詩歌,說他的詩歌是“詩中有史”。吳偉業的詩歌創作以明亡為界,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的詩作,才華艷發,吐納風流;后一階段的詩作,風格一變,蒼涼蕭瑟,晚年學庾信,風骨愈上。他的詩歌收集在《梅村詩集》中。
  除詩歌創作外,吳偉業還是清初重要的戲劇家,代表作品有《秣陵春》、《通天臺》、《臨春閣》等。他希望通過戲劇創作來表達自己的“傷心痛哭之調”,正如他自己所說:“一唱三嘆,于是乎作焉,是編也,果有托而然耶?果無托而然耶?余亦不得而知也?!保ā丁达髁甏骸敌颉罚┧膽騽》矫娴膭撟魇占凇?a target="_blank" href="/shici_view_9a04be43ac9a04be/">樂府雜劇》中。
  上文說過,吳偉業“專紀崇禎時流寇迄于明亡”撰《綏寇紀略》,全書分十二篇,每篇以三字為標題。這本專著是站在明王朝一方攻擊明末農民起義的。因為是站在亡明的立場之上,不論出于何種原因,最終還是觸犯了清朝統治者的忌諱,幾構一場文字獄。吳偉業的學術專著還有《春秋氏族志》、《春秋地理志》、《復社紀事》等。
  吳偉業的文章清秀雋麗,值得注意。他曾說“平生以文章友朋為性命”,足見他對文章的重視和自負?!睹反寮也馗濉肥占母黝愇恼?,共成三十五卷。另外,吳偉業還是清初有名的畫家,有作品傳世。

  三、“掬傷心之抱,奏亡國之音”——王式通《〈梅村家藏稿〉序》
  《四庫提要》論吳偉業詩歌云:“格律本乎四杰,而情韻為深;敘述類乎香山,而風華為勝?!憋L華綺麗是吳偉業詩歌的突出特點,例如《田園雜興八首》(其四):
  竹塢花潭過客稀,灌畦才罷掩松扉。道人石上支頤久,漁父磯頭欸乃微。潮沒秋田孤鶩遠,閣含山河斷虹園。亭皋木落黃州夢,江海翩躚一羽衣。
  吳偉業詩歌的又一特點,是在一定程度上現實地記敘了明清之際民不聊生、傷亂流離的社會生活,善于敘事,抒情性強。如《避亂六首》(其六):
  曉起嘩兵至,戈船泊市橋。草草十數人,登岸沽村醪,結束雖非常,零落無弓刀。使氣撾市翁,怒色殊無聊。不知何將軍,到此貪逍遙?官軍昔催租,下令嚴秋毫,盡道征夫苦,不惜耕人勞。江東今喪敗,千里空蕭條。此地村人居,不足容旌旄。君見大敵勇,莫但驚吾曹。
  再有大量的作品,則表達了眷懷故國之深情,人事蒼涼之悲憤,如《過淮陰有感》:
  登高悵望八公山,琪樹丹崖未可攀。莫想陰符遇黃石,好將鴻寶駐朱顏。浮生所欠只一死,塵世無由識九還。我本淮王舊雞犬,不隨仙去落人間。
  晚年作品,則偏重于表達逸民之痛、失節之恨,凄婉動人。如《賀新郎·有感》:
  萬事催華發。論龔生、天年竟夭,高名難沒。吾病難將醫藥治,耿耿胸中熱血。待灑向西風殘月。剖卻心肝今置地,問華佗解我腸千結。追往事,倍凄咽。 故人慷慨多奇節,為當年、沉吟不斷,草間偷活。艾灸眉頭瓜噴鼻,今日須難訣絕。早患苦,重來千疊。脫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錢不值,何須說,人世事,幾完缺。
  吳偉業死前曾說:“吾詩雖不足以傳遠,而是中之寄托良苦,后世讀吾詩而知吾心,則吾不死矣?!彼f“寄托良苦”,一是指他的詩歌多影射時事,只是懾于清廷之威不敢直言,所謂“詩史”之義即指此;二是指他以詩歌抒發自己失節之恨,希望后人能通過讀他的詩歌而了解他的內心痛苦,并體察他復雜矛盾的心情,進而喚起人們的愛國熱情。

文學成就

  吳偉業他一生寫詩千余首。著有《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梅村詩馀》,傳奇《秣陵春》,雜劇《通天臺》、《臨春閣》,史乘《綏寇紀略》,《春秋地理志》等。

  吳偉業與錢謙益、龔鼎孳并稱“江左三大家”,又為婁東詩派開創者。詩以宗法唐人為主,兼取宋代蘇軾、陸游?!端膸烊珪偰俊吩u論說:“其少作大抵才華艷發,吐納風流,有藻思綺合、清麗芊眠之致。及乎遭逢喪亂,閱歷興亡,激楚蒼涼,風骨彌為遒上?!鳖H能概括其特色及前后變化。

詩歌特色

良苦心
  圍繞黍離之痛,吳偉業以明末清初的歷史現實為題材,反映山河易主、物是人非的社會變故,描寫動蕩歲月的人生圖畫,志在以詩存史。這類詩歌約有四種:一種以宮廷為中心,寫帝王嬪妃戚畹的恩寵悲歡,引出改朝換代的滄桑巨變,如《永和宮詞》、《洛陽行》、《蕭史青門曲》、《田家鐵獅歌》等。第二種以明清戰爭和農民起義斗爭為中心,通過重大事件的記述,揭示明朝走向滅亡的趨勢,如《臨江參軍》、《雁門尚書行》、《松山哀》、《圓圓曲》等。第三種以歌伎藝人為中心,從見證者的角度,敘述南明福王小朝廷的衰敗覆滅,如《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臨淮老妓行》、《楚兩生行》等。最后還有一種以平民百姓為中心,揭露清初統治者橫征暴斂的惡政和下層民眾的痛苦,類似杜甫的“三吏”、“三別”,如《捉船行》、《蘆洲行》、《馬草行》、《直溪吏》和《遇南廂園叟感賦》等。此外還有一些感憤國事,長歌當哭的作品,如《鴛湖曲》、《后東皋草堂歌》、《悲歌贈吳季子》等,幾乎可備一代史實。他在《梅村詩話》中評自己寫《臨江參軍》一詩:“余與機部(楊廷麟)相知最深,于其為參軍周旋最久,故于詩最真,論其事最當,即謂之詩史可勿愧?!边@種以“詩史”自勉的精神,使他放開眼界,“指事傳詞,興亡具備”,在形象地反映社會歷史的真實上,取得突出的成績,高過同時代的其他詩人。
  痛失名節的悲吟,是他詩歌的另一主題。這以清順治十年出仕為標志,在靈與肉、道德操守與生命保存之間,吳偉業選擇茍全性命,墮入失節辱志的痛苦深淵,讓自贖靈魂的悲歌沉摯纏綿,哀傷欲絕?!?a target="_blank" href="/shici_view_9becb743ac9becb7/">自嘆》、《過吳江有感》、《過淮陰有感》、組詩《遣悶》等,懺悔自贖,表現悲痛萬分的心情,“誤盡平生是一官,棄家容易變名難”,“我本淮王舊雞犬,不隨仙去落人間”?!?a target="_blank" href="/shici_view_9bda2f43ac9bda2f/">懷古兼吊侯朝宗》詩說:
  河洛烽煙萬里昏,百年心事向夷門。氣傾市俠收奇用,策動宮娥報舊恩。多見攝衣稱上客,幾人刎頸送王孫。死生總負侯贏諾,欲滴椒漿淚滿樽?!≡娙俗宰ⅲ骸俺跉w德人,貽書約終隱不出,余為世所逼,有負夙諾,故及之?!痹凇?a target="_blank" href="/shici_view_9a213943ac9a2139/">賀新郎·病中有感》詞里,自我剖析:“故人慷慨多奇節。為當年沉吟不斷,草間偷活”,“脫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錢不值何須說?!迸R死仍不忘反?。骸叭趟劳瞪ポd馀,而今罪孽怎消除?受恩欠債應填補,總比鴻毛也不如?!弊栽棺园?,后悔不迭。吳偉業是真誠的,以詩自贖確實是其心音的流露,《梅村家藏稿》以仕清分前后兩集,“立意截然分明”,表示他不回避和掩飾自己的污點,死時遺命家人斂以僧裝,題曰“詩人吳梅村之墓”,用以表明身仕二姓的悔恨與自贖的真心。這類詩歌對我們認識在理想與現實、感情與理智的困擾與沖突里掙扎的人生悲劇,有著啟迪作用。

梅村體
  梅村體指在繼承初唐四杰七言樂府的格律和元白長慶體敘事體制基礎上變化創新而成的長篇七言歌行。
  吳偉業是在繼承元、白詩歌的基礎上,自成一種具有藝術個性的“梅村體”。它吸取白居易長恨歌》、《琵琶行》和元稹連昌宮詞》等歌行的寫法,重在敘事,輔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繽紛,溫庭筠、李商隱的風情韻味,融合明代傳奇曲折變化的 戲劇性,在敘事詩里獨具一格。梅村體的題材、格式、語言情調、風格、韻味等具有相對穩定的規范,以故國愴懷和身世榮辱為主,“可備一代詩史”,又突出敘事 寫人,多了情節的傳奇化。它以人物命運浮沉為線索,敘寫實事,映照興衰,組織結構,設計細節,極盡俯仰生姿之能事?!懊反弩w”敘事詩約有百首,如《永和宮詞》、《蕭史青門曲》、《鴛湖曲》、《圓圓曲》、《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等, 把古代敘事詩推到新的高峰,對當時和后來的敘事詩創作起了很大的影響?!秷A圓曲》是“梅村體”的代表作,也是吳偉業膾炙人口的長篇歌行,它以吳三桂、陳圓圓的悲歡離合為線索,以極委婉的筆調,譏刺吳為一己之私情叛明降清,打開山海關門,淪為千古罪人。全詩規模宏大,個人身世與國家命運交織,一代史實和人物形象輝映,運用追敘、插敘、夾敘和其它結構手法,打破時空限制,不僅重新組合紛繁的歷史事件,動人心魄,也使情節波瀾曲折,富于傳奇色彩。細膩地刻畫心 理,委婉地抒發感情,比喻、聯珠的運用,歷史典故與前人詩句的化用,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而且注重轉韻,每一轉韻即進入新的層次。詩人畫龍點睛般的議論穿 插于敘事中,批判力量蓄積于錯金鏤彩的華麗辭藻中,“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精警雋永,成了傳頌千古的名句。
  吳偉業歌行成績突出,譽滿當世,袁枚說“公集以此體為第一”(《吳梅村全集》卷第二附“評”)。趙翼評吳偉業詩:“以唐人格調,寫目前近事,宗派既正,詞藻又豐,不得不為近代中之大家?!保ā懂T北詩話》卷九)受其影響寫作“梅村體”的吳兆騫(1621年~1684年)因丁酉科場案,遣戍黑龍江寧古塔,《秋笳集》描寫塞外風光和郁憤情懷,蒼涼激楚。吳兆騫的《榆關老翁行》、《白頭宮女行》,以“老翁”和“宮女”的身世遭遇和榮辱變遷,反映家國滅亡,感慨沉淪,與“梅村體”詩歌一脈相承。至清末王闿運《圓明園詞》、樊增祥前后《彩云曲》、楊圻《天山曲》、王國維頤和園詞》等,都是“梅村體”的遺響。

吳偉業的詩(共48首詩)
  • 《題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
    珍珠無價玉無瑕,小字貪看問妾家。尋到白堤呼出見,月明殘雪映梅花。
  • 《過吳江有感》
    落日松陵道,堤長欲抱城。塔盤湖勢動,橋引月痕生。市靜人逃賦,江寬客避兵。廿年交舊散,把酒嘆浮名。
  • 《圓圓曲》
    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怒為紅顏。紅顏流落非吾戀,逆賊夭亡自荒宴。電掃黃巾定黑山,哭罷君親再相見。相見初經田竇家,侯門歌舞出如花。許將戚里箜篌伎,等取將軍油壁車。家本姑蘇浣花里,圓圓小字嬌羅
  • 《悲歌贈吳季子》
    人生千里與萬里,黯然銷魂別而已。君獨何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十三學經并學史,生在江南長紈綺,詞賦翩翩眾莫比,白璧青蠅見排詆。一朝束縛去,上書難自理。絕塞千里斷行李,送吏淚不止,流人復何倚。彼尚愁不歸,
  • 《清涼山贊佛詩四首》
    西北有高山,云是文殊臺。臺上明月池,干葉金蓮開?;ɑㄏ嘤嘲l,葉葉同根栽。王母攜雙成,綠蓋云中來。漢王坐法宮,一見光徘徊。結以同心合,授以九子釵。翠裝雕玉輦,丹髹沉香齋。護置琉璃屏,立在文石階。長恐乘風去,舍我歸蓬萊。從獵

古詩大全

好86網為您提供吳偉業簡介,吳偉業是哪個朝代的詩人,吳偉業古詩大全,吳偉業的詩,吳偉業作品目錄

http://www.meilook.com.cn/shiren_view_9b9d2143ac9b9d21/

合作QQ:564591      聯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