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唐代]李商隱

蘆葉梢梢夏景深,郵亭暫欲灑塵襟。
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為關外心。
思子臺邊風自急,玉娘湖上月應沉。
清聲不遠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

《出關宿盤豆館對叢蘆有感譯文

蘆葉梢梢夏景深,郵亭暫欲灑塵襟。蘆葉蕭蕭作響,已經到了盛夏時分,暫且在驛館里灑掃一下滿身風塵。

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為關外心。從前我曾經是半紀漂泊的江南客,今日第一次成為弘農縣的關外民。

思子臺邊風自急,玉娘湖上月應沉。聽思子臺邊晚風呼呼急吹,遙想玉娘湖上明月應已經西沉。

清聲不遠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行人都己歸去,只有蘆葉的清音不絕,久久地在荒城中應和著那凄涼的砧聲。

《出關宿盤豆館對叢蘆有感注解

1
關:指潼關。在河南靈寶縣境,距潼關四十里。相傳漢武帝過此,父老以牙盤獻豆而得名。狀曾動草木之聲。即驛館,指盤豆館。用漢楊仆恥為關外民事,暗指詩人自己由校書郎之清職出為弘農尉,心情有如楊仆。

《出關宿盤豆館對叢蘆有感賞析

首聯“蘆葉梢梢夏景深,郵亭暫欲灑塵襟”平平寫起,寫蘆葉,寫郵亭,緊貼題面。既點明時令和驛館,時逢深夏,地處荒僻,一路征塵,景物與行狀的描寫即透出內心的煩燥郁悶。

頷聯“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為關外心”回顧自己漂泊流離一生。這聯以昔年的“江南客”與今日的“關外心”作為鮮明對比:昔年江南之客,年少氣盛,充滿自信,自然也洋溢著許多美妙的希望;想不到二十年后仍要出關,去從事微不足道的弘農尉之職,這才令人深深體會到漢代樓船將軍楊仆何以恥為關外之民的心態。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仆仆風塵,來到這荒野孤驛,讓老母思子,嬌妻念夫,人生至此,百感交集。

頸聯“思子臺邊風自急,玉娘湖上月應沉”,“思子臺邊”等近景,“風自急”與首句“梢梢”和下句“清聲”呼應,渲染夕暮景色的凄涼?!坝衲锖显聭痢?,從“應”字可見不是寫近景。這句應是承三句“江南客”,因此“湖”應指“浙水而言,這是詩人的想象之景,由近景聯想到遠地,“風急”與囂月沉”都是凄清昏冥之景,仍是喻半生生涯坎坷不順和暗淡無光。

尾聯“清聲不遠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歸結到“叢蘆”,以行人斷絕只有叢蘆喧響應和著荒城的砧聲,抒寫途中的寂寞和郁悶。詩題是對叢蘆有感,因而全詩寫“叢蘆”貫穿始終,通過映襯渲染,蕭瑟的蘆葉喧聲的描寫蘊含深遠的情致,抒發了詩人不盡的悵惘。

詩的前四句由叢蘆而憶及江南,再由江南折出“關外心”,在曲折的思緒活動中,回溯了漫長悠遠的時間、空間和有關生活內容。這種回憶,以及暫時因環境清幽而塵煩乍釋的心境,對于逐漸萌生的“關外心”,起著引發和映襯的作用。后四句則由“關外心”擴展開去,思緒連綿,融合了對親人的思念和長夜難眠之中對外在環境的感受,使“關外心”表現得更加充分和形象。純粹寫因叢蘆觸發而引起的種種感慨,這就為詩營造出一種哀感優柔的意境,體現出李商隱詩情緒色彩的特征所在。

作者簡介

李商隱
李商隱[唐代]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更多

李商隱的詩(共937首詩)

古詩大全

http://www.meilook.com.cn/shici_view_99a69f43ac99a69f/

合作QQ:564591      聯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