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古詩>詩詞>蘇軾>蘇軾的詩>踏莎行·山秀芙蓉>

踏莎行·山秀芙蓉,蘇軾踏莎行·山秀芙蓉全詩,蘇軾踏莎行·山秀芙蓉古詩,踏莎行·山秀芙蓉翻譯,踏莎行·山秀芙蓉譯文

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宋代]蘇軾

shānxiùróng,,
míngyǎnhuà。。
zhēnyóudòngxuécāngxià。。
línfēngkǎixiǎngzhǎnjiāolíng,,
chángqiáoqiānzǎiyóuhéngkuà。。
jiěpèitóuzān,,
qiútiánwènshě。。
huángbáijiǔqiáoshè。。
yuánlóngfēishǎoshíháo,,
ěrgēnjìngōngmínghuà。。

踏莎行·山秀芙蓉翻譯

【注釋】:
此詞大約寫于作者初到宜興時,詞中抒發了作者致仕后落寞失志的情懷。
詞之上片首寫陽羨山水的秀麗,次言該地之溶洞,下片抒發作者此時此地的心聲。全詞在內容突破了詞為艷料的傳統藩籬,把本應在詩中表現的內容與進詞中,繼承了東坡豪放詞的優良風格。
上片起首二句把本為“芙蓉山秀,罨畫溪明”的句式改成“山秀芙蓉,溪明罨畫”,除了平仄的原因之外,其用意當然不僅指一山一水,而是著意突出陽羨境內千巖競秀、萬壑爭流之美境,給人以江山如畫、美不勝收的感覺。第三句寫陽羨之溶洞?!罢嬗巍敝?,即仙。陽羨有張公洞,相傳漢代天師張道陵曾駐跡修行于此,故以“真游”目之。洞內石鐘乳凝結,或垂或矗,洞穴嵌空邃深,曲折通幽,據說可以“步步勢穿江底去”( 方干《游張公洞寄陶校書》)。詞人在“洞穴”之后綴以“滄波下”三字,寫出了天工造化之奇,引入產生無限的遐想。四、五兩句詠史,既總結上片,又為下片詞人的抒懷埋下伏筆。西晉周處,陽羨人。少年時兇強使氣,與南山虎、長橋蛟合稱“三橫”,曾為鄉里所患。后來他翻然自新,殺虎斬蛟,終成一段佳話。詞人漫步在長橋之上,思接千載,不禁臨風喟嘆:當年斬蛟處的長橋,經歷了近千年的風風雨雨,如今依然橫跨在河上;而轟轟烈烈、名震一時的英雄豪杰卻如明日黃花,杳無蹤跡,這怎能不使“鐵面剛棱古俠儔”(夏承燾《瞿髯論絕句· 賀鑄》)的詞人頓生物是人非之感呢!“慨想”二句,雖有對周處的傾心贊譽,然而更多的卻是無限的感慨。
過片承“慨想”之暗轉,直接抒發他此時此地的心聲?!敖M”,絲織成的闊帶子,古代用以佩??;“簪”,古人所用的一種針形頭飾,可以用來固冠?!敖饨M投簪”,皆謂棄官。詞人徽宗大觀三年(1109)曾寫《鑄年五十八因病廢得旨休致一絕寄呈姑蘇毗陵諸友》一詩,其中有“求田問舍向吳津,欲著衰殘老病身”的句子。這里,詞人又一次宣稱,他要掛冠歸隱,求田問舍,去過那種黃雞白酒,漁樵溪山,“侶魚蝦而友麋鹿”的優游生活。但這并不是詞人的真心歸屬。
他年輕時曾有著治國平天下的遠大抱負,而四十年的從宦,卻使他一步步認清了污濁、冷酷的政治現實。故而在這首詞的最后,詞人反用古典,寫出了“元龍非復少時豪,耳根清凈功名話”這貌似達觀而實則悲憤的句子?!霸垺?,是三國名士陳登的字。據《三國志·陳登傳》所載,他當漢末天下大亂之時,憂國忘家,為天下所重。他曾對來拜訪他的許汜求田問舍、言 無可采的行為表示鄙棄,會面之時,“久不相與語,自上大床臥,使客(許汜)臥下床”,這件事得到了劉備的激賞。詞人在這里以陳元龍自比,卻說“非復少時豪”,不但不反對別人的“求田問舍”,自己也“求田問舍”起來了,則不過是說反話。他慨嘆自己再也沒有少年時的豪氣,再也不愿聽到功名之類的話了。
詞人在本篇當中表達的退隱思想,是對人生短促。時光流逝的嘆惋,也是對當時社會黑暗、政治腐敗的無聲反抗。詞之結尾反用古典,展示了自己從“少時豪”到當下但求“耳根清凈”的痛苦歷程,充滿了英雄末路的沉郁悲憤,給人以強烈的心靈震撼。
蘇軾
蘇軾[宋代]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更多

古詩大全

踏莎行·山秀芙蓉全詩由好86古詩詞網為您提供踏莎行·山秀芙蓉全詩解釋,其中包含踏莎行·山秀芙蓉拼音,踏莎行·山秀芙蓉解釋,踏莎行·山秀芙蓉譯文等相關內容,延伸閱讀還有蘇軾所有的詩,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