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宋詞,標志著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代表著一代文學之盛。

宋詞的代表人物有豪放派的蘇軾、辛棄疾,還有婉約派的柳永和李清照,宋詞跟當時的時代息息相關,已經不是單純娛樂,而是敘事說理,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蘇軾和辛棄疾雖然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但是兩個人因為身處的年代不同,所以他們的詞表現出的意境也有很大不同,蘇軾雖然一生被流放,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但蘇軾所處的年代宋朝還屬于鼎盛時期,蘇軾詩詞里所表現出來的,也只是個人的郁郁不得志,同時蘇軾也在面對人生低谷的時候,常常表現出來豁達的人生觀。

而辛棄疾則不同,他處的年代已經是宋朝末年,那個時候的宋朝已經搖搖欲墜,辛棄疾胸懷大志,一心想恢復中原,但是卻無用武之地,他的詞作中多數表現出的是一種慷慨激昂,懷才不遇。

后期他的詞作也在豪放之余多了一些無奈的哀愁。辛棄疾把自己滿腔的愛國情懷通過詩詞抒發出來,所以辛棄疾的詞更有豪氣,平添了一種情志抑郁的氣質,讓后人感受到辛棄疾的胸襟。

辛棄疾的這首被很多人認為是他生平最好的詞作,而且在后人眼里這篇詞的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至今無人超越,到底是哪一首呢?

它就是《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煽盎厥?,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雖然這首詞的名氣沒有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月》名氣大,但詞中所表達出來的情懷卻感動了世人,因此也倍受贊譽,流芳百世,震爍古今。

從詞中我們就可以看到,辛棄疾對國家現狀的憂慮和他的一腔悲憤,這首詞贊揚了建立霸業的孫仲謀,以及率領著部隊征戰沙場,氣吞胡虜的劉裕,同時直敘胸臆,希望自己也能像他們一樣金戈鐵馬為國建功立業, 表明了自己主張抗金的態度。

整首詞給人的感覺是豪壯悲涼,意重情深,有濃濃的愛國主義情懷,而且詞中引用的典故也非常貼切,緊扣主題,使得這首詞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同時讓人讀的時候感受到一種身臨其境的意境美。

辛棄疾在寫這首詞的時候,已經66歲高齡,當時在家閑賦已久,卻突然接到了朝廷的命令,任命他為鎮江知府,去鎮江上任,本來辛棄疾還覺得自己沒有機會報效朝廷,這下看到了希望,他以為朝廷要重用他,實際上這只是朝廷的手段,利用他主戰派元老的招牌。

可辛棄疾全然不知情,上任之后他積極部署準備,準備大展拳腳,施展自己的抱負為國效力。當時他為了表達自己的心情,寫下了這首詞,他在這首詞里也表現出自己的擔憂,他深知南宋統治者的茍且偷安,軟弱無能,所以借古抒發現在的情境,這篇這首詞的上篇,選用了幾個典故很陽光積極向上,而下篇,語氣回轉,選用的歷史人物和事件,都是血淋淋的教訓。

辛棄疾認為,自古以來英雄都是馬背上打天下的,就像孫權,雖然當時東吳只有彈丸之地,但孫權硬是用自己的才能智慧,開創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同時辛棄疾也感嘆東吳的輝煌大氣已經成為昔日的繁華,舞榭歌臺,滄海桑田,斗轉星移,淪落消亡,被雨打風吹之后一去不返。

慵懶的斜陽照在草和樹上,沒有了戰場上的硝煙,只是普通的街巷和小路,少年雖然出身貧寒,沒有顯赫的家世,也沒有文韜武略讓自己成就功名,但仍然希望能夠在戰場上廝殺,不枉度一生。

辛棄疾在詞中表達自己對孫權和劉裕劉寄奴的看法,他們有相同之處,都被載入史冊,豪情萬丈,雖然他們的盛世繁榮也會隨著時光流逝,但是他們開創的基業,那些英勇的行為卻永恒不變,而且他們的事例振奮著人心。

他覺得這兩位能做到的事,自己也可以,但是有時候自己卻無能力為力,他的焦慮憂愁,從詞中都表現了出來。

辛棄疾深知自己所處的時代,也對朝廷的所作所為非常了解,面對這一切他真得是無能為力,這讓他惆悵,擔憂愁緒倍增,雖然已66歲高齡,可他仍有一腔愛國熱情,不愿意就此放棄自己的報國情懷,哪怕一息尚存都想為國出力,不想做一個茍且偷生、軟弱無能的人。

但是天不遂人愿,哪怕他想在垂暮之年奮力一搏,卻得不到朝廷的支持,所以只能暗自嘆息,發出廉頗老矣,尚能反否的感慨。這首詞如今再讀,這通篇的千古名句豪放大氣,難怪被后人稱做是他平生最好的詞作。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