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影響極為深遠的著名詩人和散文家,特別是他的田園詩為中國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巧妙地將情、景、理三者結合起來描述農村風光和田園生活,詩歌風格清新、自然,描寫細膩,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

對于陶淵明的評價,用幾句話都不能完全說清陶淵明到底有多優秀,總的來說,他是一個非常偉大的詩人,可以說是漢魏南北朝八百年間最為杰出的詩人。

陶淵明的一生大多數時光都是在隱居,他的另一首代表作《歸去來兮辭》便是記錄著他的隱居生活,還有《歸園田居》和《雜詩》等詩文,里面大量的內容,都與他的隱居有關。

陶淵明很會寫酒,他個人也應該很喜歡喝酒,他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在他的田園詩里面,多次會看到酒的出現。他的詩詞,有一些是講述自己晚年狀況的,還有一些是對理想世界的向往,風格樸素自然,容易理解。

讀陶淵明詩的時候,也會很向往他詩里所描繪的田園生活,在現代世界的鋼筋鐵骨中,雖然離他詩里的理想意境很遠,但是讀這些詩的時候,心仿佛走到那個地方,享受片刻的閑暇和自由。

那么陶淵明的詩詞作品有哪些呢?接下來小編帶你體驗陶淵明詩中的灑脫。

一、《歸園田居 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這首其一是我們上學時學過的課文,“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都是耳熟能詳的名句。整篇詩文我就不逐句翻譯了。那么這首詩寫出了什么呢?

開篇就說出了自己的本性,我就是這樣真誠率直的一個人,適合在山丘田野中,曾經的仕途生涯對于我來說是一種羈絆。如今的田園生活是多么的美好,躬耕有地,取暖有草屋,作伴有雞犬,陋室無塵,如今的我就好似樊籠中的鳥兒,終于回到了大自然中,這才是我想要的天地。

這一首詩以追悔開始,以慶幸結束。真切表達了詩人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對山林隱居生活的無限向往與怡然陶醉。

二、《歸園田居 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這首其三寫了什么呢?南山種豆,草長得比豆子還茂盛。一大早去鋤草,晚上才回來。小路上都是雜草,衣服都被打濕了,這都不是要緊的事情,只是別影響了我隱居的心愿。

這首詩寫的什么呢?其實是以種豆來寫出耕種之不易,畢竟陶淵明原來也是當官的,雖然心中向往田園隱居生活,但現實是殘酷的,他的會種地才行。所以才有別因為隱居不易而心生悔意之感。

三、《飲酒 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詩的意境可分為兩層,前四句為一層,寫詩人擺脫世俗煩惱后的感受。后六句為一層,寫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表現了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真情和高潔人格。

四、《歸園田居 其四》

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

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壟間,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余。

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

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這首其四寫得是歸田園后偕同子侄、信步所之的一次出游,所見荒野遺村,物是人非,從而心中產生感慨,世事變化無常,人生同樣如此,最終都將歸于虛空。

從這首詩歌我們其實可以讀懂陶淵明的心態上的變化,人生多變幻,終究一場空,還有什么好執著的呢?這時候的陶淵明其實才是真正的放下了仕途的包袱,享受田園隱居生活。

五、《桃花源詩》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

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馀蔭,菽稷隨時藝;

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

俎豆獨古法,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班白歡游詣。

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

怡然有馀樂,于何榮智慧!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

借問游方士,焉測塵囂外。

愿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

《桃花源詩》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附于《桃花源記》之后的一首五言詩,詩與記珠聯璧合,又相互獨立,并無重復之感。此詩以詩人的口吻講述桃花源中人民和平、安寧的生活,詩人以自己對當時社會現實的深切感受,突破了個人狹小的生活天地,從現實社會的政治黑暗、人民生活苦難出發,結合傳說中的情形,描繪了一個與現實社會相對立自由、幸福的理想社會。

六、《擬古 其一》

榮榮窗下蘭,密密堂前柳。

初與君別時,不謂行當久。

出門萬里客,中道逢嘉友。

未言心未醉,不在接杯酒。

蘭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負。

多謝諸少年,相知不忠厚。

意氣傾人命,離隔復何有?

《擬古九首》這組詩約作于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前后,陶淵明五十七歲。這首是這組詩的第一首。擬古,就是摹擬古詩之意。但事實上這組詩并無摹擬之跡,完全是詩人自抒懷抱。從內容來看,這組詩大多為憂國傷時、寄托感慨之作,其中多有托古諷今、隱晦曲折之辭。

這首詩采取擬人的手法,借對遠行游子負約未歸的怨恨,感慨世人結交不重信義,違背誓約,輕易初心。

七、《雜詩 其八》

代耕本非望,所業在田桑。

躬親未曾替,寒餒常糟糠。

豈期過滿腹,但愿飽粳糧。

御冬足大布,粗絺已應陽。

正爾不能得,哀哉亦可傷!

人皆盡獲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且為陶一觴。

八、《雜詩 其七》

日月不肯遲,四時相催迫。

寒風拂枯條,落葉掩長陌。

弱質與運頹,玄鬢早已白。

素標插人頭,前途漸就窄。

家為逆旅舍,我如當去客。

去去欲何之?南山有舊宅。

九、《責子》

白發被兩鬢,肌膚不復實。

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

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

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

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

從詩題《責子》可知這是一首責備甚至是罵兒子的詩,這樣的題材在唐詩宋詞也并不少見,譬如狗子曾經推薦過的辛棄疾罵兒子的詞《最高樓》就在詞序中寫道:“吾擬乞歸,犬子以田產未置止我,賦此罵之”!而陶淵明這首《責子》則是把五個兒子說道了個遍,可謂恨鐵不成鋼!

十、《乞食》

饑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

主人解余意,遺贈豈虛來。

談諧終日夕,觴至輒傾杯。

情欣新知歡,言詠遂賦詩。

感子漂母意,愧我非韓才。

銜戢知何謝,冥報以相貽。

《乞食》是晉宋之際大詩人陶淵明創作的一首五言詩。此詩記敘了詩人一次由于饑餓而出門借貸,并得人遺贈、留飲的活動。前四句通過具體的動作和內心狀態,形象地傳達出詩人復雜的心情;中間六句寫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由“談諧”而“情欣”,由酣飲而賦詩的情景;末四句對主人表示感激之情,寫得悲憤而寄慨遙深。全詩語言平淡無華,卻蘊發著人性美麗的光輝。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