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查成語 成語解釋

我們常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可見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中寬容和讓步是很重要的,你寬容別人,等于是寬容自己,在古代戰場上,有這樣一位君主,為了報答恩情,在兩國交戰時選擇了讓步,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退避三舍的故事吧。

退避三舍的意思

1、意思

春秋時,晉國同楚國在城濮(在今山東鄄城西南)作戰,晉文公遵守以前的諾言,把軍隊撤退九十里(見于《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舍:古代行軍三十里為一舍)。后用來比喻對人讓步,不與相爭。

2、出處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戰國時晉國國君重耳在與楚軍交戰中;信守當年立下的諾言開戰前先退軍九十里?!?/p>

/uploads/image/2020/11/06/timg (7).jpg

3、退避三舍的近義詞 :

委曲求全、避君三舍、遠而避之、望而生畏、退徙三舍

退避三舍的反義詞 :

針鋒相對、鋒芒畢露、長驅直入、爭權奪利、挺身而出、你追我趕、以牙還牙、迎頭趕上、周旋到底、迎難而上

退避三舍是哪次戰役

退避三舍這個時間發生在城濮之戰中,因為晉國的重耳為了報答當年逃亡之后受到楚王善待的恩情,所以在晉、楚兩國交戰的時候退避三舍。這個成語現在被用來形容一個人為了免沖突的發生,從而退讓、回避的行為。

退避三舍的故事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退避三舍的感悟和啟示

1、信守諾言。

當晉楚兩國交戰,涉及國家利益之時,晉文公仍然沒有忘記諾言—退避三舍。與其說是時代成就了晉文公的霸業,不如說是晉文公的人品成就了他的霸業。退避三舍,讓他與對手作戰時站在了理義的高度。一個人只有信守諾言才能取得成功,一個國家只有誠信才能愈發繁榮昌盛。

2、知恩圖報。

退避三舍中,晉文公深知退避的不僅僅是三舍的距離,更是軍中的士氣、作戰的機遇,但他依然做出退避三舍的行動,這一切都源于他的感恩之心—感恩當年落魄奔命之時,楚王以國王之禮相待的恩遇。若無宏大的氣魄,如何能做到像晉文公這樣以大無畏的浩然氣概禮讓三舍,以感恩他所受到的照顧。懂得感恩,是收獲幸福的源泉;懂得感恩,才能成就更高的人生。

看了退避三舍的故事,我發現了知恩圖報是一種高貴的品格,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