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人在遭受到重大打擊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朋友的關懷和問候。因為真摯的友情可以讓人在逆境中獲得溫暖,在黑暗中展望光明。不同于當今網絡上所盛傳的塑料情感,真正的友情是不離不棄的。當一帆風順的時候,朋友只會在一旁默默地關注;當風起浪涌的時候,朋友則會站到你的身前,與你攜手共渡難關。唐朝的兩位大詩人張九齡和王維就是這樣的好朋友。

寄荊州張丞相

王維

所思竟何在,悵望深荊門。

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

方將與農圃,藝植老丘園。

目盡南飛雁,何由寄一言。

這首詩寫于開元二十五年。在這一年里,開元名相張九齡被貶為荊州大都督府長史,從而遠離廟堂,謫居江湖。因為張九齡此次遭貶,即是君王旨意,背后又有奸相李林甫的指使。一時之間滿朝文武全都緘口不言,不敢對此事發表任何意見,更遑論出言安慰張九齡了。只有王維,不顧自身安危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的詩篇。

詩歌開頭直入主題,我所思念的那個人到底在哪里?詩人把一個疑問句放在詩歌的開頭,這樣寫作的好處就在于突出自己強烈的情感。開頭有如當頭棒喝,振聾發聵,使讀者感受到極大的震撼,從而被詩歌深深地吸引住。

上聯有問,下聯必然會回答。詩人用“望”字,即代表了故人遠去,從此兩地分離的境況;又暗示了山河萬里,難以相見的事實。在“望”這個動作前面,加上“悵”字,則表達了詩人此刻惆悵、傷感的心情,借此展示了張、王二人之間真摯的友誼。

荊門,指的是荊州的門戶--荊門山。從長安遠望荊門,已經是萬里之遙,而好朋友卻身居在荊門的深處,用一個“深”字加重了距離感。詩人通過距離的遙遠,來突顯自己內心的痛苦,再借內心的痛苦來肯定兩人之間真摯的友誼。而層層遞進的寫作手法,則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接下來的頷聯承接上一聯,詩人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展開了對故人的追思。

張九齡作為開元盛世最后一位名相,除了在政治上的卓越成就外,最被世人所稱道的就是他的詩才和樂于提拔后進的事跡。而王維就是因為被張九齡賞識,才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讀書人,成為了名滿天下的詩人。所以說張九齡對王維而言,不僅是知己好友,還是有知遇之恩的恩人。而這個恩情,王維也寫進了詩歌。

當年全天下有誰認識,我這么一個無名小輩!只有您不嫌我學識淺薄,一力推薦,才讓我有了今天的成就。如此大恩我終生難忘。

詩人先用了“舉世”這個空間詞匯,彰顯張九齡的獨具慧眼。當全世界都說“不”的時候,只有張九齡能堅持正確的見解,不隨波逐流。與“舉世”相對應,詩人以“終身”這個時間詞匯來表達自己不忘舊恩,心系故人的真摯情感。舉世之大,終身之久,僅僅用了兩個詞,詩人就使自己和故友的情深意重躍然紙上,堪稱妙筆。

前兩聯描寫的都是現在和過去已經發生過的事情。所以在第三聯里,詩人對遙遠的未來展開了想象。希望將來能和你一塊歸老田園,做一對無憂無慮的鄰居?!胺綄ⅰ本褪菍?、未來的意思。因為對現實的失望,詩人不由自主地生出了辭官歸去的想法。但在古代辭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剛被貶謫的時候提出辭官,往往會被當權者認為有怨懟之心,引來更大的災難。所以詩人只能把希望放到遙遠的未來。

詩人先用“與”字,來表明歸隱是兩個人共同的期望。而“藝植老丘園”,代表的不僅僅是田園生活的輕松和安逸,更多的則是兩個人的無奈。無論是張九齡還是王維,都是經歷了寒窗苦讀之后,想憑借學識為國為民做一番實事,才會投身官場的。歸隱田園其實已經違背了他們的初衷,但面對殘酷的現實,這個無奈的選擇卻變成了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選擇了。

自古以來,雁和魚就是文人墨客筆下最常見的信使,它們孜孜不倦地為才子們傳遞著各種離合悲歡。本詩的末尾,王維同樣希望南翔的飛雁為張九齡送上自己祝福和思念。但當他“目盡南飛雁”的時候,卻不禁發出了“何由寄一言”的慨嘆。信寫好了,卻連個傳遞消息的人都找不著。

此處所表現的絕不僅僅是因為路途遙遠,而導致的音信斷絕。更多的是暗示當時惡劣的社會環境。開元二十五年,唐玄宗已然失去了早年的雄心壯志,他重用的李林甫在朝堂上排除異己,一手遮天。作為朝中清流的代表,張九齡的遠謫荊州,使滿朝文武人人自危,在危險面前紛紛選擇明哲保身。正因如此,王維才會在詩歌最后發出那樣的感嘆。這既是對忘恩負義之輩們蔑視,也是為開元盛世即將謝幕而發出的嘆息。

這首詩王維熟悉運用對時間和空間的轉換,把自己真摯的情感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先是通過一問一答,描述出現實中的境況;其次借追思以前的恩義,表明了自己與友人間的情深意重;接下來展望未來,在希望之中透露出無奈之情;最后又回到現實,以無人敢寄一言的質問收尾,使整首詩前后呼應,擲地有聲。


相關文章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