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個民族名稱圖片 風俗習慣

壯族

發布時間:2020-05-28 │
1、

為何偏偏是壯族,人口在少數民族里排第一?

壯族人口
壯族人口有多少
廣西壯族人口

根據2010年的人口統計可得知,全國壯族人口的總人數為1692萬人,這其中有1444.85萬人都生活在廣西壯族的自治區,毫無疑問,壯族以相當大的優勢成為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

只是,與全國其他55個民族作為比較,壯族并沒有像維吾爾族、藏族、回族等少數民族一樣,擁有那么高的存在感,壯族的知名度,與少數民族人口第一的數量嚴重不匹配。不過,他們確實坐穩了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第一把交椅,他們的總人口數,甚至抵上世界上有些小國總人口。為何在眾多的少數民族中,壯族擁有著最多的人口呢?

想要解開這個謎團,就需要去了解這個民族獨有的的歷史與文化,從他們居住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上去進行分析。翻開歷史資料會發現,其實早在先秦兩漢時期,壯族的祖先就已經定居在了嶺南地區。只是在古時候,這片地區上生活著的人們并沒有被稱為壯族,因為這里曾被稱之為百越,百越是由“西甌、駱越”等少數部落所組成的。所以在最初的時候,所謂的“

查看詳情>>
2、

這項壯族的傳統節日有300多年歷史,身為廣西人的你知道嗎?

壯族的傳統節日
壯族的傳統節日是什么
廣西壯族的傳統節日

在廣西壯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舉行一次有名的體育盛會——陀螺節,時間是由舊歷年除夕前兩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歷時半個多月。

陀螺,壯語叫“勒江”,它有大有小,有輕有重。有大如河田柚的,重一斤左右,有小如鵝蛋的,也有二三兩。制作陀螺一定要選用質地優良的堅木。它的“頭”要圓滑?!按颉钡臅r候,用兩三尺長的麻繩一圈一圈往上纏,一直纏到自己認為適當的地方,再用右手的無名指和小指挾住麻繩的尾端,迅速往地面一旋,陀螺就“呼呼”地轉動起來。質量好的陀螺,再加上旋的技術高明,轉起來長達七八分鐘才倒下來。比賽打陀螺更是熱鬧非凡,獲第一名者榮稱“陀螺王”。據說打陀螺自興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

瑤山陀螺節

瑤山白褲瑤人過大年最喜歡、最熱鬧的娛樂活動是賽陀螺。因而,瑤山人把春節也叫陀螺節。

瑤族小伙子人人都有陀螺,同漢族的陀螺大致一般,不同的是,白褲瑤人的陀螺比漢族陀螺幾乎要大一兩倍,重二、三斤!大頭上還沿周邊摳出

查看詳情>>
3、

壯族三月三的由來,或許是為紀念劉三姐?

三月三壯族
壯族三月三
廣西壯族三月三

三月三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為數不多的民族傳統法定節假日,可這假日的由來和習俗我相信很多小伙伴肯定是不了解,下面聽小編慢慢道來。

壯族三月三的由來一

壯族歌仙“劉三姐”經常用山歌歌頌勞動和愛情,揭露財主們的罪惡。劉三姐從小愛唱山歌,成年以后容貌美麗,出口成歌。附近有個財主莫懷仁想強搶劉三姐與他成親,劉三姐誓死不從,莫懷仁叫人把劉三姐拋入河中。劉三姐順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魚峰山下。鄉親們聞訊,紛紛趕來學歌。后來她與一青年獵人結為夫婦,就一直在這里傳歌。莫懷仁得知后,又勾結官府,把劉三姐夫婦拋入魚峰山下小龍潭。半夜,月明星稀,當鄉親們把他們兩個打撈上來時,忽然一陣清風,只見劉三姐和青年獵人騎在一條魚背上,一邊唱歌一邊騰空而去。自此,人們都說劉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劉三姐稱為歌仙。后世的人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每年農歷三月三,劉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壯族三月三的由來二

很久

查看詳情>>
4、

壯族的傳統文化有哪些?壯族的傳統文化介紹

56個民族
傳統文化
壯族

1.舞蹈

壯族的舞蹈有“舂堂舞”、“繡球舞”、“撈蝦舞”、“采茶舞”、“扁擔舞”、“銅鼓舞”等等。舞蹈的特點是主題鮮明,舞步雄捷,詼諧活潑,感情逼真,時而激昂慷慨,時而纏綿悱惻,充分體現了壯族勞動人民的倔強和愛憎分明的性格。

2.樂器

壯族民間常用的樂器有嗩吶、蜂鼓、銅鼓、大鼓、銅鐃、銅鑼及笙、簫、笛、馬骨胡、天琴等。天琴是壯族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主要流傳于廣西西南部與越南交界的龍州、寧明和防城一帶,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在壯族民間廣為流傳的傳說《媽勒訪天邊》中,壯族先祖媽勒就是彈著天琴去天邊尋找太陽的。

3.服飾

壯族的服裝,大部分和漢族相同,但在桂西鄉村中,尤其是中老年婦女,還保存著自己民族服裝的特點。如廣西西北部,中老年壯族婦女多穿無領、左衽、繡花滾邊的衣服和滾邊、寬腳的褲子,腰間束繡花圍腰,下身穿褶裙和繡花鞋,喜戴銀首飾;廣西西南部龍州、憑祥一帶的壯族婦女,至今仍穿著無領、左衽的黑色上衣,頭上包成

查看詳情>>
5、

壯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壯族的風俗習慣介紹

56個民族
壯族
風俗習慣

1.婚姻

壯族多一夫一妻制家庭。過去“女娶男嫁,夫從妻居”曾經較為盛行,后來過渡到“從夫居”的父系家庭為主。直到近、現代,壯族農村地區仍普遍存在婚后“不落夫家”的習俗,新娘出嫁那一天,由十來個同輩姐妹陪同到新郎家,有的地方當天婚禮過后即回娘家,有的地方新娘與同輩姐妹一起在新房中歌唱達旦度過新婚之夜,次日一起回娘家。以后逢農忙或節日才到夫家勞動幾天。一般要到二、三年后或懷孕后才長住夫家。這種文化現象被認為是壯族婚姻制度從“從妻居”到“從夫居”轉變進程的一種過渡形態。

2.喪葬

壯族傳統的喪葬習俗,主要有兩大葬法,即土葬和火葬。清代中葉以后,土葬成為主要葬法。壯族的土葬,以“二次葬”為主要葬式。二次葬,也稱撿骨葬、拾骨葬,壯族稱之為“金罈葬”、“金鐘葬”等。其葬法是:親屬死后,以薄棺就近埋葬,起“長墓”;待三五年筋肉腐朽后,再掘墳開棺撿其骨骸裝進陶制的“金罈”中,然后擇定風水寶地埋葬,起“圓墓”。前

查看詳情>>
6、

壯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壯族的傳統節日簡介

56個民族
傳統節日
壯族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也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數最多的一個民族。那么關于壯族節日文化,你具體都了解多少呢?壯族平時都過些什么節日呢?帶著好奇心,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三月三

三月三是廣西漢、壯、瑤、苗、侗、仫佬、毛南等民族最隆重的節日,2014年確定為廣西傳統習慣節日并放假兩天。其中“三月三”歌圩普遍流行于壯族地區,其中尤以紅水河、左右江流域最為常見。每場歌圩人數少則幾百人,多則數千甚至數萬人。在壯、瑤、苗、侗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和一些漢族地區,農歷“三月三”這一天,家家戶戶制作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殺雞宰鴨,喝酒慶賀,采取不同方式歡度這個節日,有些地方比過春節還隆重。

春節壯族的春節從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三天,但初三至初五仍算春節期。它是壯族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一般從臘月二十三起就開始做準備,家家戶戶搞衛生、縫制衣褲、購買年貨、張貼對聯、制作糕點、殺豬、包粽子、放鞭炮、穿特殊的

查看詳情>>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