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李自成起義

發布時間:2020-07-15 │
1、

李自成的農民起義是順應天命,但是忽略了這一點讓他慘敗

李自成簡介
李自成起義

李自成起義是明末農民起義的重要一支。明天啟、崇禎年間,陜北連年旱荒,農民紛起暴動。李自成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李巖和李自成在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并且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散布“迎闖王,不納糧”的歌謠。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農民戰爭中的主力軍。

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次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致使明思宗朱由檢自縊于煤山。由于起義軍領袖勝利后褫奪陳圓圓,逼反吳三桂,滿清貴族入關,聯合進攻農民軍。他迎戰失利,退出北京,率軍在河南,陜西抗擊。五月十七日,李自成在湖北通城縣遭到當地鄉勇誤殺。李自成余部繼續抗清斗爭。

李自成轉戰失敗 李自成起義失敗的原因?

李自成的勝利太過突然,他沒有作好統治全國的準備。這些暴民的暫時勝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明政府的腐敗!當時,明政府財政混亂,有些權利的人想方設法的克扣餉銀。普通士兵

查看詳情>>
2、

作為一名農民大軍將領,李自成起義前向崇禎提出了這幾個條件

李自成簡介
李自成起義

作為一名農民大軍將領,李自成終于擺脫一切困難,攻打了與他有著深厚血仇的明朝皇帝崇禎。原來李自成是根據史書決定攻占京城,自己當皇帝的,但李自成沒有成功。李自成甚至做了一些讓我們的后代感到驚訝的事情。李自成派人去和崇禎皇帝談和平。

應該注意的是,李自成沒有要求崇禎皇帝投降,而是要求崇禎皇帝自己和平。如此現實是聞所未聞的。占最大優勢的圍攻者要求絕對弱小的人同意投降。更讓人吃驚的是,崇禎更為強勢,甚至拒絕,就像我們玩官場高手或天上飛麻雀的游戲一樣,官場的禮物不應該被迫花錢購買。

崇禎皇帝朱友建是明朝16位皇帝之一。他是個年輕有為的皇帝。他在位17年,但在34歲時去世。他不是死于戰爭,而是死于自殺。崇禎皇帝繼位后,開始大力肅清太監黨,勤政節約,立下六條刑律。但這個人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太多疑了。雖然這是大多數皇帝的缺點,但崇禎太多,最終導致了農民起義。

后來政權對崇禎帝看得很緊,朝廷內憂外患。崇禎自殺的

查看詳情>>
3、

李自成起義中多虧這個謀士,后來他卻隱居山林

李自成簡介
李自成起義

李自成起義過程中,這個謀士給了他正確的引領。

牛金星,天啟七年(1627年)中舉人,精于計謀,崇禎十三年(1640年)冬,經過李巖引薦入李自成幕下,建議“少刑殺,賑饑民,收人心”,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成為李自成大順政權時的天祐殿大學士,是闖軍中少有的文人,牛又薦舉軍師宋獻策。牛金星心胸狹窄,李自成進入北京后,以宰相弄權,牛金星熱衷于登極禮儀,教習登極儀式,不斷地勸進李自成,為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制造了借口。

1644年4月26日,李自成率殘軍退回北京,下令殺吳襄全家三十余口。29日,在牛金星等的策劃下,李自成在明宮武英殿即皇帝位。次日,即逃離北京。途中牛金星讒殺李巖,致使起義軍軍心渙散,宋獻策因此出走。

清順治二年(1645年)夏,牛金星與其子牛佺投靠清廷為官,牛佺官任黃州知府。牛金星在明朝官紳中名聲極壞,清廷不便安排其職務,順治九年(1652年),老死于牛佺官署中。臨死前囑牛佺曰:“賴彌

查看詳情>>
4、

李自成起義靠哪些大將?原來是這些人一直支持李自成

李自成簡介
李自成起義

李自成起義靠哪些大將?李自成的大將都有哪些呢?

1、袁宗第(1617—1664) 李自成部將。任大順軍右營制將軍,封“綿侯”。弘光元年(1645),李自成遇害后,與何騰蛟、堵胤錫聯絡,走上聯明抗清的道路。參加了圍攻荊州、反攻重慶、夔東反圍攻諸戰役。永歷十八年(1663年,清康熙二年)兵敗被俘。永歷十八年(1664年,清康熙三年)十月十二日于巫山縣遇害。

2、李來亨(?-1664年),米脂人,李錦義子。永昌二年(1645年)隨李錦聯明抗清。永歷七年(1653年)出沒于湖北省興山縣的茅麓山,又稱夔東十三家。永歷九年(1655年)立“圣帝行宮碑”。永歷十年(1656年)十二月封臨國公。順治十六年清軍深入云南追擊永歷帝,李定國勢孤,他與諸將攻重慶,牽制南下的清軍。

康熙元年(1662年)清軍集中主力,分路進攻;他奮戰數年,最后據守茅麓山九連坪(今湖北興山西北);康熙三年(1664年),清兵圍茅麓山,

查看詳情>>
5、

李自成起義被自己人整垮?李自成的失敗都是因為他

李自成簡介
李自成起義

說起明末清初的亂世,不得不提的人物,除了極具悲劇色彩的崇禎皇帝,大名鼎鼎的闖王李自成也是不能夠忽略的。李自成打仗十分厲害,帶領的農民起義勢如破竹,但是最終還是沒能逃過曇花一現的命運,沒能夠名留千史,這是怎么回事呢?

李自成,原名李弘基,與著名的唐明皇李隆基只一字之差。李自成小時候家貧,給地主家放羊,鍛煉的一副好身體。后來明末農民起義,他來到當時的闖王帳下,憑借著自己出色的打仗能力和謀略,一路高升,還曾經提出過聰明的“分兵定向”和“四路攻戰”的起義方案。后來,他越來越強大,在當時的闖王去世后,理所應該的就上位了。但是,戎馬一生的李自成,會打仗,卻不會管理部下,導致了最后的悲劇。李自成的部下軍紀散漫,大戰的時候還沒時間發覺,等到攻到了京城,沒仗打了,問題就暴露出來了。

這其中,有一個叫做劉宗敏的將軍,因為戰功赫赫,在軍中的時候和李自成幾乎平起平坐。這也讓他變得不是很聽李自成的話。劉宗敏本來也是貧苦

查看詳情>>
6、

李自成起義攻克了明朝的皇宮,為什么面對清吳聯軍就失敗了?

明朝
李自成簡介
李自成起義

李自成起義的原因有很多,他的起義是歷史的大勢所趨,只不過他很好地順應了這個大勢。確切的來說,李自成起義的原因有三。一是明末裁驛,導致當時的他失去飯碗;二是明末混亂,民不聊生;三是李自成的個人所具有的反抗精神。

明崇禎初年,“節儉”的崇禎皇帝為了節省國家開支,貼補皇宮專用。在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情況下,發布了一個或許會令他后悔終生的命令,那就是裁撤驛卒。這樣做的后果就是,皇宮在今后的一年時間里不用為了經費而發愁,但是這也導致了大批被裁撤的驛卒加入到當時的反抗軍當中,因此命令而失去飯碗的李自成也在其中。

電影《大明劫》中花了很大的篇幅去描述明末的社會亂象,中央政府混亂不堪,政令不通,地方政府官員貪污成風,基層的鄉紳和地方官員勾結大肆占地,底層的民眾更是食不果腹,苦不堪言。而此時被蒙在鼓里的崇禎皇帝不但沒有一點體恤民生的舉動,反而還向陜北農民加重賦稅。這一舉動使得本來就生存艱難的農民不得不舉起反抗的大

查看詳情>>
7、

李自成起義推翻了崇禎皇帝的統治,跟他自身的頑強是分不開的

李自成簡介
李自成起義

明朝末年的農民起義軍從崇禎元年開始,至陜西省一隅之地逐步發展壯大,農民起義軍先后在王嘉胤、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的領導下縱橫數省,大半個中國都在他們的兵鋒之下,最終由李自成的部隊在崇禎十七年占據北京城,一舉推翻了崇禎皇帝的統治,大明王朝轟然倒下。究竟有哪些原因導致起義軍從弱小發展到不可制約?

第一:官紳和皇族的貪婪

到明朝崇禎皇帝登基時,明朝內部的土地兼并已經是非常嚴重了,幾乎所有的土地都被官紳和皇族霸占,大量老百姓失去土地,流離失所。另外因為中央朝廷并不是直接管轄底層老百姓,而是通過地方士紳管理,這樣就給了地方官紳們的上下其手的機會,于是稅收多少都有地方士紳說了算,他們謊報中央的政令,加重農民負擔,靠種地根本養不活自己。另外皇族也占據大量土地擠占底層農民的生存空間,比如崇禎皇帝的叔叔福王,幾乎大半個河南省的土地都被他占有,甚至萬歷皇帝當初給他封地的時候河南的土地不夠分還幫他在其它省搶占土

查看詳情>>
8、

李自成起義的導火線竟然是因為還不起債?

李自成簡介
李自成起義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陜西榆林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后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高迎祥犧牲后,他繼稱闖王。當時中原災荒嚴重,社會階級矛盾極度尖銳,李巖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起義軍中的主力軍。

由乞丐出身的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歷經十六帝!事后由清朝代替,就產生了矛盾。有人說明朝是清朝滅亡的這是個錯誤的說法。準確來說明朝是漢人李自成推翻,后被清朝取而代之!

那李自成是為何造反的那,都說明朝后期官府腐敗加上天災人禍而滋生了農民造反,李自成就是其中的領袖之一!這一點肯定是無法反駁的,但是造成李自成造反的導火線是什么?

這就從崇

查看詳情>>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