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十六國

發布時間:2020-04-10 │
1、

五胡十六國中這三個政權是由漢人建立的,你知道是哪三個嗎?

東晉十六國
五胡十六國

西晉末年,司馬氏諸王為爭奪皇權,引發了“八王之亂”。邊境地區的眾多少數民族趁中原王朝戰亂之際大量內遷其中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民族紛紛建立割據政權,歷史上稱為“五胡亂華”。五胡在北方建立的眾多割據政權,后世稱為“五胡十六國”,其實在十六國中有三個政權,并非少數民族所建立,他們是由漢族人士建立的,具體情況如下:

1.前涼(301年-376年)

前涼的建立者名叫張軌,此人是安定烏氏人,西漢常山王張耳的十七世孫。張軌聰明好學,文雅端莊,憑借父祖恩蔭在西晉朝廷為官,與張華、杜預等名士關系甚好。張軌對時局非常清楚,他鑒于世多災難,便暗自圖謀占據河西之地,并向朝廷上書請求擔任涼州刺史。

301年9月,西晉朝廷正式任命張軌為涼州刺史,此后西晉王朝無暇顧及涼州地區,張軌則勸課農桑、設立學校,擴建城池,開始割據統治。314年張軌病死,其子張寔襲位。317年,匈奴人劉曜攻破長安,將晉愍帝遷徙。張寔聞訊后,曾派兵東

查看詳情>>
2、

東晉十六國的壽命都很短,后凉和南涼僅僅十八年

東晉
東晉十六國
五胡十六國

提起西晉王朝死亡以后——五胡十六國的這段歷史,預計許多人都有點抓狂?!拔搴边@五個少數民族(匈奴、鮮卑、羯、氐、羌)還好說,但這“十六國”的名字簡直不太好記,而且實際上其時還遠不止有十六個國家,只是后人取其中實力比力強勁的十六個國家作為代表而已。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這十六個國家的名字:成漢、前趙、后趙、前涼、后凉、南涼、西涼、北涼、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仔細一看,其中帶“涼”的國家有5個,帶“燕”的國家有4個(實際上也有5個,因為西燕的實力比力弱沒有被算在內),帶“秦”的國家有3個,帶“趙” 的國家有2個,其他的也就只剩下成漢和夏這兩個國家了。

所以說要搞清這段歷史的脈絡,那就必須先相識前涼、后凉、南涼、西涼、北涼這五個國家的興亡。有意思的是,這幾個帶“涼”的國家其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且他們的壽命都比力短,最長的五六十年(北涼64年),最短的才十幾年(后凉和南涼都

查看詳情>>
3、

五胡十六國中最強的是哪個政權?它是由誰建立的

東晉十六國
五胡十六國

五胡十六國,指的是從西晉末年(公元304年)巴氐人李雄和匈奴人劉淵劃分建設“成漢”和“前趙”政權開始,到公元439年“北魏”拓跋燾死亡“北涼”為止的這段時期,由匈奴、鮮卑、羯、羌和氐等民族在中原地域建設了十六個實力比力強勁的國家——前涼、成漢、前趙、后趙、前秦、西秦、后秦、北涼、西涼、后涼、南涼、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

這段歷史上的大破裂雖然連續了一百多年,中原地域的政權猶如走馬觀花般更迭,但其中只有一個國家的領土和實力是最強的,而且沒有之一,那就是由氐族人苻健在公元351年建設的“前秦”政權。

我們應該都聽說過著名的“淝水之戰”,這即是前秦天子第三位天子苻堅在統一北方后,對東晉政權提倡的一場規模浩蕩的統一戰爭,這險些和曹操當年發動“赤壁之戰”的戰略意圖如出一轍。

有意思的是,“淝水之戰”和“赤壁之戰”不僅戰略目的和戰爭規模比力相似,其了局也是相同的——均被南方政權以少勝多,而且戰爭的失

查看詳情>>
4、

東晉十六國有多亂?百年間北方戰亂基本上沒有停歇

東晉
東晉十六國
五胡十六國

十六國(304年-43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該時期自304年李雄和劉淵分別在漢地巴蜀建立成國(成漢)、在中原建立漢趙(后稱前趙)時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燾(太武帝)滅北涼為止。

十六國時期,漢地江南、荊湘地區有東晉控制,而漢地北部和西南部則先后建立了二十多個國家。其中的成漢、前趙、后趙、前涼、北涼、西涼、后涼、南涼、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個國家實力強勁,北魏史學家崔鴻取其中十六個國家來代表這段時期,稱這時期為“十六國”。范圍大致上涵蓋漢地中部、東部、西南部、西部,最遠可達漠北及西域。

漢末三國時期胡人內遷導致了五胡亂華,西晉滅亡。在五胡十六國諸國混戰期間,前秦苻堅一度統一華北,但在南征東晉時,于淝水之戰慘敗。其后各族于關東及空虛的關中叛變,加上東晉北伐,前秦全面崩潰,北部再度混亂。北魏立國后,經過拓跋圭、拓跋嗣及拓跋燾的經營,最后于439年統一華北,進入

查看詳情>>
5、

五胡十六國的歷史簡介,十六國指的哪些國家?

東晉十六國
五胡十六國

《三國演義》開篇寫到: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羅貫中也就活在明朝,有著2000來年的歷史“經歷”,才敢這么寫,若在三國時期,他憑什么敢斷定天下“分久必合”?

東漢末年從黃巾起義(184年)開始,到司馬炎滅吳(280年),動蕩不安持續近百年,雖說其大半時間,仍掛著“漢”字旗,可天下早已不是那個高祖、光武帝的天下了。本以為亂了百年后,西晉天下會持續久一點,哪知道滅吳不過20年,天下又陷入戰火中(八王之亂)。

西晉八王之亂,前后持續十幾年,司馬冏、司馬乂、司馬穎、司馬越真真你方唱罷我登場,將本已糜爛的西晉局勢,推入深淵。西晉的有生力量,損失在不斷內耗中?!鞍送酢敝g的內亂,給歸附于晉室的胡族可趁之機,也就有了五胡之亂與兩晉南北朝。

很多人對這一段歷史不熟悉,或者不愿意去熟悉,因為這是一段不亞于南宋的屈辱史。只有當我們正視歷史,才能吸取教訓,不讓曾經的悲劇,再次上演。當然,這一段歷史時間混亂、人物

查看詳情>>
6、

五代十六國殘暴的南漢皇帝劉晟

五代十六國
南漢
南漢劉晟
殘暴

劉晟(920——958)原名劉洪熙,五代十國時期南漢皇帝,南漢高祖劉龑第四子,在位一十六年,史稱漢南中宗。

劉晟生性殘暴,乾和元年(943),他伙人殺兄而自立。殺兄自立使他的帝位名不正言不順,為了牢固自己的位子,專門用威勢刑法統治下民,大凡開水鍋、鐵烙床之類,無不齊備。人們犯有小的過失,就備受其刑罰之苦。同時他還大肆誅殺自己的手足和大臣。

乾和元年(943),誅殺其弟劉洪杲。

乾和二年(944),誅殺其弟劉洪昌、劉洪澤。

乾和三年(945),誅殺其弟劉洪雅,以及大臣劉思潮、陳道庠、劉伸、王翻等八人。

乾和五年(947),同日誅殺其弟劉洪弼、劉洪道、劉洪益、劉洪濟、劉洪簡、劉洪建、劉洪煒、劉洪昭八人。

乾和十二年(954),誅殺其弟劉洪邈。

乾和十三年(955),誅殺其弟劉洪政。

至此,南漢高祖劉龑的兒子們,劉晟的兄弟們,除了老大、老二因病而死,其余均被劉晟誅殺殆盡。

劉晟殘殺手足和大臣,如果說是為了牢固自己

查看詳情>>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