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鼒】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讀,拼音)

拼音:

注音:

筆順讀寫:橫、豎鉤、撇、豎、橫折、橫、橫、橫、豎折撇/豎折折、橫、撇、豎、橫、豎、橫折

部首:
筆畫數: 15
結構: 上下
繁簡對應:
五筆: FTHN
部外筆畫: 3
統一碼: 9F12
倉頡: DHBUL
鄭碼: DMZN
四角: 40227
電碼: 7847
筆順編號: 123251115132125
英語翻譯: large tripod caldron with small
異體字: ??
  • 基本解釋

  • 詳細解釋

  • 康熙字典

  • 說文解字

(名)〈文〉一種小鼎;上(好工具hao86.com)部收斂;口小。

名詞

口小的鼎

或鼎或鼒宣九沸,楚桂胡鹽芼芳卉?!?宋· 沈約《需雅》

鼒【亥集下】【鼎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3畫

《唐韻》子之切《集韻》津之切《韻會》《正韻》津私切,??音茲?!墩f文》鼎之圜掩上者?!稜栄拧め屍鳌粪餮谏现^之鼒?!豆]》鼎斂上而小口?!队衿沸《σ?。

《廣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音裁。

《集韻》《類篇》??將來切,音哉。

《集韻》作代切,音再。義??同。

說文解字

鼒【卷七】【鼎部】

鼎之圜掩上者。從鼎才聲?!对姟吩唬骸柏径包??!辨t,俗鼒從金從茲。子之切

說文解字注

(鼒)鼎之圜掩上者。周頌。鼐鼎及鼒。釋器曰。圜弇上謂之鼒。手部曰。掩、斂也。小上曰掩。?部曰。弇、葢也。然則此依許作掩爲正字。從鼎。才聲。子之切。一部。詩曰。鼐鼎及鼒。

鼒的方言集匯

◎ 粵語:zi1
◎ 客家話:[海陸豐腔] zih1 [客英字典] zih1 [臺灣四縣腔] zih1 [梅縣腔] zii1

鼒的字源演變

鼒的字形對比

鼒字的同部首

更多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