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菭】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讀,拼音)

拼音:táizhīchí

注音:ㄊㄞˊ,ㄓ,ㄔˊ

筆順讀寫:橫、豎、豎、點、點、提、撇折、點、豎、橫折、橫

部首:
筆畫數: 11
結構: 上下
繁簡對應:
五筆: AICK
部外筆畫: 8
統一碼: 83ED
倉頡: TEIR
鄭碼: EVZJ
四角: 44163
  • 基本解釋

  • 康熙字典

  • 說文解字

1. 古同“苔”。

1. 古同“?”。

1. 〔菭蘠〕菊的別稱。

菭【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8畫

《集韻》澄之切,音治。說文,菭蘠,草名。

《廣韻》直尼切,音墀。水衣也。

與苔通?!肚皾h·外戚傳》華殿塵兮玉階菭,中庭萋兮綠草生?!额佋]》菭音臺,水氣所生。

說文解字

菭【卷一】【艸部】

水衣。從艸治聲。徒哀切

說文解字注

(菭)水靑衣也。依爾雅音義補靑字。醢人箈菹。鄭司農曰。箈。水中魚衣。玄謂箈、箭萌。玉裁按。先、後鄭異字。先鄭作菭、從艸。許說正同。後鄭作?、從竹。郭注爾雅引?菹鴈醢。從後鄭也。後鄭注當有菭當爲?四字、而佚。今本周禮作箈?;煺`不成字。所當正者也。吳都賦注曰。海苔生海水中。正靑。狀如亂髮。乾之赤。鹽藏有汁。名曰濡苔。從艸。治聲。徒哀切。沈重云。北人丈之反。一部。今作苔。

菭的字源演變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