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濺】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讀,拼音)

拼音:jiànjiān

注音:ㄐㄧㄢˋ,ㄐㄧㄢ

筆順讀寫:點、點、提、豎、橫折、橫、橫、橫、撇、點、橫、斜鉤、撇、點、橫、斜鉤、撇、點

濺的筆順
部首:
筆畫數: 18
結構: 左右
繁簡對應:
五筆: IMAA
部外筆畫: 15
統一碼: 6FFA
倉頡: EBCI
鄭碼: VLHH
四角: 33153
電碼: 3457
英語翻譯: sprinkle, spray; spill, splash
異體字: ??
  • 基本解釋

  • 康熙字典

  • 說文解字

亦作“湔”。液體迸射。

見“濺濺”。

濺【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畫:19畫,部外筆畫:15畫

《廣韻》則旋切《集韻》《韻會》將先切,??音箋。濺濺,水疾流貌?!渡蚣s詩》出浦水濺濺。

《廣韻》《集韻》??子賤切,音箭。水激也。通作湔?!妒酚洝ぬA相如傳》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

《集韻》則旰切,音贊。與灒同。汗灑也。

才線切,音賤。激也?!都崱坊蜃鳒\。

??。通作碊。

說文解字

湔【卷十一】【水部】

水。出蜀郡緜虒玉壘山,東南入江。從水前聲。一曰手??之。子仙切

說文解字注

(湔)湔水。出蜀郡緜虒玉壘山。東南入江??ぷ盅?。前志曰。蜀郡緜虒。後志曰。蜀郡緜虒道。有蠻夷曰道。前志省文耳。前志曰。緜虒玉壘山、湔水所出。東南至江陽入江。過郡三。行千八百九十里。又曰。廣漢郡緜竹縣紫巖山、緜水所出。東至新都北入雒。廣漢郡雒縣章山、雒水所出。南至新都谷入湔。過郡三者、蜀郡廣漢犍爲也。湔水、緜水、雒水三水互受通偁。水經云。又東過江陽縣南。雒水從三危山東過廣魏雒縣南。東南注之。是卽漢志之湔水兼緜雒至江陽入江者也。三危山、葢卽漢志之玉壘山。水經以雒爲湔也。江陽今四川瀘州。緜虒玉壘山當在松潘衞境內。蜀都賦曰。廓靈關以爲門。包玉壘而爲宇。劉逵注。玉壘、山名。湔水出焉。在成都西北。岷山畍在後。古曰宇。靈關在前。故曰門也。今水道、緜水由緜竹縣至漢州合雒水。雒水由什邡縣至漢州合緜水。其下流經??州、資陽縣、資縣、內江縣、富順縣至瀘州城與大江會。於漢志、水經皆無不合。特其名或異耳。此史所謂中水也。其上游據酈氏云湔水入江。有湔堋、湔堰、湔?諸偁。故今謂中水爲沱江。但秦李冰所造。非禹故道。漢志亦不謂湔爲沱。從水。??聲。子仙切。十二部。一曰湔、半??也。各本作手??之。今依水經注引字林手作半。依集韻、玉篇之作也。此別一義。半澣者、澣衣不全濯之、僅濯其垢處曰湔。今俗語猶如此。此相沿古語。如云湔裙是也。廣韻。湔、洗也。一曰水名。此用說文而互易其先後耳。字林葢全襲說文語。而酈書於湔水出緜虒玉壘山下引呂忱云。一曰半浣水也、下注江。此妄增水字、謂半浣爲湔水別名。亦其涉獵者博。不無抵梧。濯者、

濺的方言集匯

◎ 粵語:zin1 zin3
◎ 客家話:[梅縣腔] cien5 [臺灣四縣腔] cien5 zien1 [東莞腔] cen3 [海陸豐腔] cien6 zien1 [寶安腔] cen3 | zen1 [客語拼音字匯] qian4 [客英字典] cien5 zien5
◎ 潮州話:ziang1(chiang) ziang2 (chíang)[潮州]ziêng1 ziêng2

濺的字源演變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