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譚處端    tán chù duān 元代詩人

(1123—1185)元道士。東牟人,字通正,初名玉,號長真子。博學,工草隸書。師王重陽,傳襲其道,往來于洛川之上。有《水云前后集》。

簡介

字伯玉,金代寧海(今山東牟平)人。生于金太宗天會元年(1123年)三月一日。生即仙骨附身,六歲墜井中而浮于水上,后臥于海水中而神情自若。既入學,聰慧敏捷,同齡之人莫能及之。十歲即能賦詩,一日詩興大發,手指葡萄架,頌曰:“一朝行上青龍架,見者人人仰面看?!甭砸娖渲鞠蜻h大。于世倜儻不事邊幅,以孝義著稱。其為學,于經史百家無不涉躐,尤功于書法。因醉臥風雪中而受風痹,癱臥于榻,四處求醫,毫不見效,遂于室中求于北斗,忽大夢一場,頓悟一心奉道,才是正果,于是決心向道。適逢王重陽自終南山來寧海傳教,時為大定七年(1167年)七月,王重陽居于馬丹陽為其修建的“全真庵”中。譚玉聞訊后,即拄杖求謁,祈求治療仙方。重陽終日閉門不見,譚玉只得苦守門外,晝夜不移,據說門忽自開,重陽大喜,說是“仙緣”所契,乃召之留宿庵中,夜同衾共寢,重陽令之展抱其足。傾到,譚玉頓覺周身梳汗,如臥蒸籠,比及拂曉,下床視之,舊病痊愈。遂求重陽收其為弟子,終身侍奉于左右。重陽欣然允之,授之以四字秘訣,賜法名曰處端,字通正,號長真子。金大定八年(1168年),處端棄家別妻,開始了他的云游生涯。隱居昆崳,居延真(道觀),抵汴梁(今河南開封),宿王氏旅舍。大定十年(1170年)王重陽羽化于汴梁,處端與馬丹陽守孝三年。十四年(1174年)后,隱遁于河南伊洛問,承師志,弘全真教義,精心布道,一時名振京洛。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馬丹陽飛升后,掌教于全真道。與其徒努力修行,共振道業,繼承并發展了全真教思想,形成全真教中的南無派,擁有楊理信、胡宗玄、馬微善、劉至洞、同妙超、陳仙后、朱立剛、許去乾等一大批傳人。

傳奇史實

譚處端素患風痹,藥石難愈。金大定七年(公元 1167),聞重陽至山東,扶杖往求治療之法,重陽扃戶不納,乃堅守終夕,門忽自開,重陽以為「仙緣」得契,召之同衾而寢,及晨下床,宿疾遂愈。遂乞侍左右,終身侍之。祖庭葬師之后,與劉處玄離陜至洛,出入紅街紫陌,花林酒陣之中,對境煉心,直至對境無心。 譚處端善書法、尤喜書“龜”、“蛇”二字,每日習而不已,妙將入神,有飛騰變化之狀,奉道信士多收藏之,以為珍寶。 據《金蓮正宗記》﹕“曾過招提,就禪師處乞殘食。禪師大怒,以拳毆之,擊折兩齒,先生和血咽入腹中。旁人欲為之爭,先生笑而稽首,殊不動心,由是名滿京洛?!?

思想與著述

譚處端師事王重陽,朝夕參請,多得玄旨,摒絕思慮,泯滅人我,苦心修道,同時關注儒家倫理,認為“忠孝仁慈勝出家”,他略微修改了馬丹陽出家修行的理論,認為在家也可以修行,這一修改,使此后全真道更適合民情而得到迅速發展。 譚處端有《水云集》傳世,今存《道藏.太平部》。弟子有王道明、董尚志。

傳承典故

傳承 創立全真南無 派,于明末尚有影響,然不及龍門派。弟子有王道明、董尚志。典故 1.善書法、尤喜書「龜」、「蛇」二字,每日習而不已,妙將入神,有飛騰變化之狀,奉道信士多收藏之,以為珍寶。 2.據《金蓮正宗記》﹕「曾過招提,就禪師處乞殘食。禪師大怒,以拳毆之,擊折兩齒,先生和血咽入腹中。旁人欲為之爭,先生笑而稽首,殊不動心,由是名滿京洛?!?

譚處端的詩(共185首詩)

古詩大全

好86網為您提供譚處端簡介,譚處端是哪個朝代的詩人,譚處端古詩大全,譚處端的詩,譚處端作品目錄

http://www.meilook.com.cn/shiren_view_9bb6aa43ac9bb6aa/

合作QQ:564591      聯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