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楊士奇    yáng shì qí 明代詩人

楊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學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號東里,謚文貞,漢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縣澄江鎮)人。官至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歷五朝,在內閣為輔臣四十余年,首輔二十一年。與楊榮、楊溥同輔政,并稱“三楊”,因其居地所處,時人稱之為“西楊”?!叭龡睢敝?,楊士奇以“學行”見長,先后擔任《明太宗實錄》、《明仁宗實錄》、《明宣宗實錄》總裁。

本    名
楊士奇
別    稱
楊士奇、楊文貞
字    號
字士奇號東里
所處時代
明代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江西宜春
出生時間
1366年2月3日
去世時間
1444年4月2日
主要作品
《發淮安》 《送胡元節廣西憲使》 《夜發清江口》 《從游西苑》 《邳州城下夜雨》
主要成就
在內閣四十余年,成永樂、仁宣之治

生平

初入翰林
  楊士奇年幼時,家庭貧寒,父親早逝,更為孤兒寡母的生活雪上加霜。其母改嫁楊士奇隨繼父羅性曾改姓羅,羅性不重視楊士奇,但是楊士奇的一個舉動改變了羅性對他的看法。一次羅家在祭祖,楊士奇突然想起了自己和父母顛沛流離的生活,而父親卻死在了看似沒有盡頭的征途上。他知道,羅性是不可能在桌上擺上楊士奇父親的神位的,于是,他撮土鑄成一個神牌,然后跪拜。這一切都被羅性看在了眼里。第二天,羅性對楊士奇說,他以后必成大器,不必跟自己姓羅了。(后羅性因罪充軍)
  嚴酷的生活環境造就成他勤奮好學、堅韌不拔、寬容嚴謹的優秀品格。曾在湖廣江夏(今湖北武昌)等地授徒自給。建文元年(1399年),朝廷準備修撰《明太祖實錄》,從社會上征集文人參加。因學行出眾,楊士奇由王叔英引薦,以布衣身份進入翰林院,充當了編纂官。不久,吏部尚書張紞考察編纂工作,發現楊士奇是個難得的人才,便將其提拔為吳王府審理副。朱棣經過靖難之役登上了皇帝的寶座,為了保證政局的穩定,將楊士奇等人由翰林院選入內閣,參與國家的大政方針,同時楊士奇被晉升為翰林院侍講,正式開始了從政的生涯。
  妙語助太子。永樂二年(1404年),機遇再次光顧了楊士奇,朱棣選拔他為輔助皇太子的官僚,于是他和后來的皇帝朱高熾結下了難得的師友之緣。不久,楊士奇晉升為左中允(正六品官)。永樂五年再次升任左諭德(從五品官),輔助左春坊大學士承擔太子的文件往還及學習的有關事務,同時兼任翰林院侍講,承擔為皇帝講讀經史的任務。朱棣由于對《周易》情有獨鐘,所以對楊士奇格外尊寵,楊士奇的仕途充滿了陽光與鮮花。
  天有不測風云,楊士奇的仕途一度出現坎坷。朱棣即位之初,長子朱高熾、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皆有意爭奪皇太子之位,后來幾經周折,才確定長子為皇太子。朱棣卻偏偏對其頗有微詞,寵愛悍勇好斗的朱高煦,這樣朱高煦和朱高燧公開表示不滿。在這場爭斗中,楊士奇自然無法置身事外,但他采取了靈活的策略。永樂九年朱棣北征回師,由于次子的讒言,有意找尋皇太子的過失,向楊士奇詢問朱高熾的情況。楊士奇并不執意為皇太子辯解,只是說太子仁孝,凡有事宗廟,祭物、祭器皆親閱,并舉例說:“去年將時享,頭風作,醫言當汗。殿下曰:‘汗即不敢蒞祭?!笥艺埓?。斥之曰:‘上以命我,我又遣人代乎?’遂親祭。祭畢,汗遍體,勿藥病自愈?!蓖瑫r還總結說:“殿下天資高,即有過必知,知必改,存心愛人,決不負陛下托?!睙o意中表彰了朱高熾寬厚仁愛的個性。結果在卷入爭奪太子位的大臣中,處境較好,雖被牽連下獄,但很快被釋放,不像解縉因此送了自己的性命,從而順利地度過了自己從政生涯的多事之秋。

一輔明仁宗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去世,朱高熾即位,是為明仁宗,楊士奇被提拔為禮部左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按照封建禮儀,新皇帝應為過世的皇帝服喪二十七天。期滿的第二天,只有皇帝和張輔、楊士奇三人仍著喪服上朝,滿朝文武皆更換服裝,由此朱高熾對楊士奇更加敬愛,逐步提拔他為少保、少傅,后又命他兼任兵部尚書,開啟了內閣直接插手六部具體行政事務的先例。不久,楊士奇成為內閣首輔,位次列于內閣其他同僚之上,逐漸填補了朱元璋廢除丞相后留下的巨大的權力真空。
  楊士奇與仁宗皇帝關系極為融洽。朱高熾特地賜給楊士奇及楊榮、金幼孜和夏原吉每人一顆銀印,上刻“繩愆糾繆”的格言。楊士奇可以用此印密奏關于貴族甚至皇族胡作非為的案件,擁有了皇帝賜予的特權,對于及時有效地揭露貪污腐化、改善政治風氣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當時李慶建議朝廷將軍隊所屬多余軍馬給予地方官吏,楊士奇上疏反對,朱高熾為了不使他過多樹敵,故意沒有批準楊士奇的奏折,而借陜西按察使陳智上奏的機會駁回李慶的建議,君臣的相得由此可見一斑。楊士奇利用得天獨厚的條件極力促使朱高熾變成一個開明有為的君主。
  朱高熾監國時,御史舒仲成曾得罪過他,他即位后便想將其治罪。楊士奇認為這樣做,將使言官不敢說話,朱高熾于是打消了自己的念頭。大理卿虞謙、大理少卿弋謙也因上疏言事得罪朱高熾,由于楊士奇的調解才沒有獲罪。言路因此得以暢通,下情得以上達。朱高熾即位后,許多文武大臣歌舞升平,楊士奇卻反其道而行之,讓他居安思危,看到“流徙尚未歸、瘡痍尚未復、民尚艱食”的社會現實。朱高熾甚為感激,特地創制了“楊貞一印”賞賜給他。朱高熾去世,楊士奇成為當然的首席顧命大臣。

二輔明宣宗
  洪熙元年(1425年),朱瞻基繼承皇位,是為宣宗,他既具備父親的文才,又具備祖父的武略?!叭龡睢崩^續留任內閣,他們定期上朝覲見皇帝,討論較為迫切的具體事務。他們可以直接向皇帝呈遞密封的奏議,并對官員呈遞的奏議提出適當的答復,供皇帝御批,內閣由此成為皇帝與六部的橋梁,控制了決策權。
  “三楊”中,楊榮以才識見長,做事果斷,精通邊防事務,曾隨朱棣遠征蒙古,但生活作風比較奢侈,邊疆的將官經常向他行賄。朱瞻基知道后,私下召見楊士奇,問他對此有何看法。楊士奇認為對于邊防事務,楊榮比自己精通,所以不要因小過怪罪他。朱瞻基微笑著反駁說,你還為他辯解,他可是經常在我面前指責你的短處。楊士奇馬上說:“愿陛下以曲容臣者容榮?!泵鞔_懇求皇帝以對待自己的寬厚態度對待楊榮。不久楊榮得知了這一消息,非常慚愧,自此兩人便建立起親密無間的友誼,關系甚為融洽。
  朱瞻基登基不久,他的叔父漢王朱高煦發動了武裝叛亂。朱瞻基在楊榮等人的強烈要求下御駕親征,叛亂很快被平定,朱高煦被處以酷刑。種種跡象表明,朱瞻基的又一叔父趙王朱高燧也與漢王的陰謀有所牽連,楊榮等人主張同加嚴懲。針對這種紛紜復雜的形勢,朱瞻基舉棋不定。楊士奇一方面摸透了皇帝的心理,另一方面考慮到政局的穩定,與楊榮針鋒相對,指出:“太宗皇帝三子,今上惟兩叔父。有罪者不可赦,其無罪者宜厚待之,疑則防之,使無虞而已,何遽加兵,傷皇祖在天之意乎?”朱瞻基最終采納了楊士奇的建議,沒有追究趙王的責任。趙王主動獻出護衛人馬,保全了性命,朝廷政局趨向了穩定。
  朱瞻基即位后,還受到來自外部世界的挑戰,交阯繼續抵制明皇朝的統治。是繼續施加軍事壓力還是撤軍,明皇朝左右徘徊。吏部尚書蹇義和戶部尚書夏原吉與將領們主張采取進一步的軍事行動。楊士奇看到連年的征戰造成了國家財政的緊張、百姓的怨恨,于是和楊榮一道力主講和,認為可以讓交阯擁有更大的自治權。他們的主張正中朱瞻基下懷,于是決定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交阯的叛亂問題。后來幾經周折,朱瞻基勉強授予交阯的實際統治者黎利委任詔書和印璽,讓他“權署安南國事”,這樣既贏得了南部邊疆的安定,又為國家節約了大筆軍事開支,再次顯示了楊士奇的戰略眼光。
  楊士奇在宣宗朝的貢獻更多地體現在內政建設上。長江下游是國家的財賦重心所在,沉重的賦稅導致了大量人口的出逃和農民的貧困,成為朝廷非常關心的問題。周干奉朱瞻基之命進行實地調查后,建議減少官田稅賦份額,打擊稅吏的貪污腐敗行為,楊士奇大力支持。戶部官員由于擔心減稅會造成國家財源的枯竭,因此極力反對。如何兼顧朝廷與農民的利益,楊士奇選拔了兩個干練的行政官員和財政專家周忱與況鐘去解決這一難題,周忱受權管理南直隸府,況鐘出任蘇州知府,他們進行了一系列的財政改革。
  其一,設立以“金花銀”或棉布交納稅糧的制度,保證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時間,另外特定的折換率的定期調整也保證了國家財源的穩定。其二,征糧的衡量單位標準化,防止了稅吏的營私舞弊。其三,每個縣設糧倉貯藏征收的稅糧,防止糧長在自己的私宅內囤積糧食。其四,征收特定的附加稅,用于運輸通過運河直達京師的糧食。其五,在每個縣設濟農倉,儲藏地方官在豐年通過平糴法收集余糧,以便在遇到自然災害和歉收時分發。所有這些措施,基本上體現了藏富于地方、藏富于民的指導思想,從根本上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鞏固了朝廷的財源。
  楊士奇還特別注意人才的選拔和政治的清明。他向朱瞻基積極建議,糾察貪官污吏,舉薦具備文才武略的人才,即使屬于刑家子孫也不例外,并且規定凡三品以上及二司官都要積極為朝廷推薦人才,以便鞏固朝廷的根基。楊士奇還身體力行,作出表率,如前述周忱和況鐘以及后來赫赫有名的于謙皆得力于他的引薦。在楊士奇等人的努力下,明皇朝一片安居樂業的社會景象。朱瞻基自然高興,每年歲首,他讓百官休息十天,自己和楊士奇等大學士賦詩唱和,幾乎可以稱得上國泰民安了。

三輔明英宗
  宣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去世,朱祁鎮即位,是為明英宗,張太皇太后行使攝政之權,極力倚重“三楊”,凡軍國大事皆請他們參決。同時她的同鄉宦官王振開始控制司禮監,與“三楊”相抗衡。年邁的楊士奇極力支撐危局,施展自己的才能,建議朝廷訓練士兵,鞏固邊防,設南京參贊機務大臣,分派文武鎮撫到各地考察民情,罷除派往各地的特務,減輕百姓的賦稅,放寬刑罰,加緊吏治的整頓,使明英宗統治初年繼續保持政治清明的局面。王振,少年時自閹進宮,是最早在內書堂受過嚴格的書本教育和行政訓練的太監之一。朱祁鎮做太子時,他被派往東宮,成為太子的啟蒙老師,他為人狡黠,善于逢迎,贏得了朱祁鎮的歡心。朱祁鎮即位后,王振成為司禮監的秉筆太監之一,被親切地稱為“先生”。司禮監掌管皇城里的一切禮儀、刑事及管理當差、聽事等雜役,替皇帝管理內外一切奏章,代皇帝批答大小臣子上奏的一切公文。王振通過對英宗皇帝朱祁鎮的個人控制及司禮監的獨特權力開始干預朝政,給楊士奇為首的內閣造成極大的威脅。
  王振還很快爭取到一批政治盟友,其中包括錦衣衛指揮馬順和他的外甥副指揮王山。錦衣衛因從事軍事以及情報和司法工作,成為皇帝手中最有效、最得力的工具之一,是皇權運作過程中的樞紐所在。此外,王振還贏得了兵部尚書徐晞和王冀的追隨,控制了明皇朝的軍事力量,開始向楊士奇等人進行挑戰。
  王振首先攻擊楊士奇的盟友楊榮。楊榮好收受賄賂,使王振找到了借口。靖江王佐敬乘楊榮不在家時,私下送去一些金銀財寶,王振偵知后,必欲置楊榮于死地而后快。楊士奇不顧年老體衰,親自為楊榮向皇帝求情,才避免了災難。正統五年(1440年),楊榮去世,楊士奇更感勢單力薄。
  其次,王振又把攻擊矛頭直指楊士奇。楊士奇的兒子楊稷因殺人,“橫虐數十事”,王振指使言官上奏皇帝,要求繩之以法。大臣們討論后將情況通報給楊士奇,楊士奇深感責任重大,請求皇帝準許自己辭職,朱祁鎮對他加以勸慰。
  正統七年,張太皇太后去世,楊士奇更失去了最堅強的后盾,面對王振勢力的膨脹,他憂心如焚,積郁成疾。翌年,楊士奇撒手人寰,葬于今泰和縣澄江鎮杏嶺村北山坡上。詔贈左柱國太師,卒謚文貞。
  精研目錄學。永樂初與解縉等七人同入內閣。宣宗時,皇帝視察“文淵閣”,與他討論圖書之事。正統間,上表奏道:“文淵閣所貯書籍,有祖宗御制、文集、及古今經史子集之書,臣等逐一點勘,編成書目,請用寶鈐識,永久藏庋”。正統六年(1441),他與馬愉,曹鼎等人編成《文淵閣書目》。舊本不分卷(《四庫全書》定為四卷)。著錄圖書7 297部。大多不著撰著人姓氏。書分39類,編20號,每號分數櫥,以千字文排次。由于著錄簡略,清人朱彝尊評其“不論考訂撰次,草率塞責,較之劉歆之《七略》、荀勖之《中經薪薄》,誠為有愧”。但該目在分類上,亦自成一格。姚名達論其“分類法雖陋,然能不守四部之成規,實開有明一代之風氣?!薄端膸烊珪吩u其“今閱百載,已散失無錄。唯籍此編之存,尚可略見一代之名數,則亦考古所不廢也?!痹撃吭谥袊夸泴W史和考明一代文化學術上,有一定價值和地位。嗜藏書,少家貧,曾經以雞換錢買書。生平“無他嗜好,獨好文籍及古法書”,自稱其先世藏書有數萬卷,元代毀于兵火。以后所入薪俸,悉以購書。歷十余年,經史子集略備,藏于“東里草堂”、“梅花閣”、“堯峰山莊”中。藏書印有“露陵楊士奇”、“東里草堂”等印。

詩文特征

  明人王世貞對其詩評論說:“少師韻語妥協,聲度和平,如潦倒書生,雖復酬作馴雅,無復生氣?!贝笾赂爬怂脑娢奶卣?。

文學著作

  明成祖即位后改編修,主修《明實錄·太宗文皇帝實錄》。

  正統六年(1441年),楊士奇與馬愉、曹鼎等人編成《文淵閣書目》。舊本不分卷(《四庫全書》定為4卷)。著錄圖書7297部。大多不著撰著人姓氏。書分39類,編20號,每號分數櫥,以千字文排次。

  另著有《三朝圣諭錄》三卷、《奏對錄》、《歷代名臣奏議》、《周易直指》十卷、《西巡扈從紀行錄》一卷,《北京紀行錄》二卷,《東里集》二十五卷,詩三卷。

  其墓坐落在泰和縣澄江鎮城北杏嶺村北山坡上,贛粵高速公路泰和互通口下9公里可達。距吉安市區約42公里。始建于明正統九年。它背倚青山,前臨方塘,四周山花飄香,青松吐翠,風景秀美。墓坐西向東,墓園東西長約100米,南北寬約50米,占地約7.5畝,有短墻環護,氣勢非凡。1957年,楊士奇墓被列為江西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可惜“文革”期間墓園部分建筑被毀。1986年,省文化廳撥款對被毀部分進行修復,至1988年竣工。自竣工之日起,楊士奇墓即開放,供人們游覽憑吊。同年被選入《中國名勝詞典》。

  經過修葺的楊士奇墓,除守墓房和護墻尚未修復外,基本上恢復了原貌。墓園分為三個層次,可沿臺階自下而上,依次觀瞻。最下方平臺上立有兩支華表,頂端各有一鏤雕的小獅端坐其上。華表左側有一座碑亭,該亭平面吐方形,四面開卷頂窗。亭內有一碩大的石龜。背馱一塊高2.5米、寬0.94米的漢白玉石碑,此即英宗的御祭文碑。碑的上端有篆體"御祭"二字,并飾以圖案;其下為楷體碑文,皆陰刻。中間的平臺稍高,前端建有一座牌坊。牌坊三門四柱,下砌臺階,巍然矗立,雄偉壯觀;中匾浮雕的仁宗敕賜“與國咸休”四個行體大字。筆力雄鍵,赫然醒目,更使其流光溢彩。穿過牌坊,但見石俑、石馬、石獅佇立牌坊后墓堂兩邊,一座座雕刻精細,栩栩如生。再拾級而上,便到達墓平臺。墓室為磚石結構,前端砌有呈“八”字形的擋土墻。墓封土高2.5米,直徑10米。墓前豎有"望碑",亦為漢白玉石,正面陰刻“嗚呼,楊文貞之墓”幾個遒勁的楷體大字,背面為其生平簡介。整座墓園富麗、肅穆,凸顯明代墓葬的特色。

相關質疑

  名實不符(摘自《北京青年報》,作者:付俊良) “三楊”,即楊榮、楊溥、楊士奇,他們在任輔臣期間,安定邊防,整頓吏治,發展經濟,使明朝的國力繼續沿著鼎盛的軌道發展,并使明代閣臣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由原來的皇帝辦事員轉變為具有丞相性質的輔臣,他們因此被史家視為名臣。明人焦竑《玉堂叢語》卷七中有言:“正統間,文貞(楊士奇)為西楊,文敏(楊榮)為東楊,因居第別之。文定(楊溥)郡望,每書南郡,世遂稱南楊。西楊有相才,東楊有相業,南楊有相度。故論我朝賢相,必曰三楊?!笨梢娝麄冊诿鞔挠绊?。
  但人無完人,在了解明代這一段歷史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在“三楊”的所作所為之中,也有許多與“名臣”不相稱的地方。

一疑
  “三楊”不顧事實,歪曲前人形象
  《明太宗實錄》卷九下乙丑條中有這樣的一條記載:“上至金川門……時有執方孝孺來獻者,上指宮中煙焰謂孝孺曰‘此皆汝輩所為,汝罪何逃?’孝孺叩頭祈哀……”方孝孺是“靖難”中的名臣,因不與新皇帝(即永樂皇帝)合作,被滅了“十族”,創造了滅族的“歷史之最”。這是史實,但實錄中卻說他“叩頭祈哀”,而身為編修《太宗實錄》總裁官的“三楊”對此卻置若罔聞,這是名臣之所為嗎?
  更值得一提的是,“西楊”楊士奇還有忘恩負義之嫌,《玉堂叢語》卷八《仇隙》中引有隆慶時的刑部尚書鄭淡泉的話:“方遜志寵任時,薦西楊,西楊修實錄,乃謗方叩頭乞余生”。方遜志就是方孝孺,建文元年受建文帝之命擔任修撰《太祖實錄》的總裁官,當時楊士奇只是一個讀書人,還沒有入仕,《明史》本傳說他被人舉薦參與修撰《太祖實錄》。聯系到當時方孝孺的身份以及鄭淡泉的話,看來推薦楊士奇的人就是方孝孺,但楊士奇在修《太宗實錄》的時候卻置事實于不顧,歪曲恩人,實乃有損“名臣”的形象。

二疑
  “三楊”庇護宦官
  有明一代,宦官活動極為猖獗,而首開宦官專政的是正統朝的太監王振。王振,山西蔚州(今河北蔚縣)人,進宮做了太監,英宗從小由他侍候,對他頗為信賴。英宗繼位的時候只有九歲,王振“狡黠得帝歡”,“導帝用重典御下”,“于是大臣下獄者不絕,而振得因以市權”(《明史·王振傳》)。英宗的祖母、太皇太后張氏覺察到王振的擅權,要把他殺掉,英宗跪下為他求情??吹交实巯鹿?,站在旁邊的幾個大臣也跟著跪下求太皇太后不要殺王振。就這樣,本來利刃已經架到脖子上的王振幸免一死(《明史紀事本末》卷29王振用事)。而在那些下跪求情的大臣中就有經歷四朝的老臣“三楊”。
  王振違背成憲(朱元璋定有“宦官不得干政”的祖制),擅權干政,連女流之輩的太皇太后都看出來了,欲維護祖制,而名臣“三楊”怎么就沒有一點兒意識呢?
  正是因為這個王振,才有后來幾使大明陷入絕境的“土木之變”,明代宦官專權亂政的局面也從此愈演愈烈,直至明亡。

三疑
  “西楊”家教不嚴,致其子侵暴殺人
  《明史》稱楊士奇有學行。有學行又居高位,楊士奇應該更會“齊家”,但也許是他光顧著國家了,自家的后院卻起了火,其子楊稷仰仗老爺子有權,傲慢無禮侵暴殺人,遭到了言官們的交章劾舉。礙于楊士奇的面子,皇上并沒有立即下旨治罪,但是接著又有人告他兒子“橫虐數十事”,皇帝這才下令查治。
  好在此時,年老的楊士奇還沒有糊涂,為了避嫌,他以老疾告歸,皇帝也給了他十足的面子,安慰并且挽留他,楊士奇感激涕零,但畢竟事關兒子的死活,一代名臣最終憂郁而死。
  楊士奇死后,其子楊稷被繩之以法。

本頁內容整理自網絡(或由網友付俊良上傳),版權歸原作者付俊良所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楊士奇一歲時喪父,其母改嫁當時任德安同知的羅性,楊士奇于是改姓羅。后來有一次羅家祭祖,年幼的楊士奇自做土像祭祀楊氏祖先,被羅性發現并贊揚他的志氣,恢復其宗姓。隨后,羅性因得罪權貴戍邊陜西去世,楊士奇與母回到德安,他一邊教學一邊侍母。他游走于湖北、湖南進行教學,其間居住江夏的時間最長。

建文年間,明惠帝召集文臣修撰《明太祖實錄》,王叔英以史才推薦楊士奇。之后,他進入翰林,充當編纂官。隨后,吏部對進入史館的文臣進行考試,吏部尚書張紞看到楊士奇的答卷后說:“這不是一個編經人的言論?!庇谑亲嗾垶榈谝幻?。該授吳王府副審理,仍然供其編纂館職位。

明成祖即位后,改楊士奇為翰林院編修。不久,進入內閣,參與負責機務。數月后,晉升為侍講。

永樂二年,選拔宮僚,楊士奇為左中允,三年后再升為左諭德。楊士奇為官非常謹慎,回家時從不言公事,即使是至親都不得聽聞。他在明成祖前,舉止恭慎,善于對答,談事有灼見。他人有過失,楊士奇都為之揜覆。當時廣東布政使徐奇統領西南時,贈當地特產與內廷官員,有人得到饋贈名單呈上皇帝。明成祖看后其中無楊士奇名字,于是召見詢問。他回答道:“徐奇當時奔赴廣東的時候,群臣作詩文贈行,當時恰逢我得病未有參與,所以唯獨沒有我的名字。如果我當時無病,是否有我的名字也未知。況且贈禮都是小東西,應當沒有其他意思?!泵鞒勺嬗谑敲顭龤Я四欠菝麊?。

身處宮斗
永樂六年,明成祖北巡,命楊士奇與蹇義、黃淮一同留守輔佐太子監國。太子朱高熾喜歡文學,贊賞王汝玉,讓他以詩法進講。楊士奇則稱:“陛下應當留意學習《六經》,空暇時候則閱讀兩漢時期的詔令。詩歌乃雕蟲小技,不足為學?!碧颖硎举澩?。當初朱棣起兵時候,漢王朱高煦力戰有功。朱棣許諾成功后立其為太子。靖難之役結束后,卻未曾立他,朱高煦于是很怨恨。朱棣又憐憫年幼的趙王朱高燧,并異常寵愛他。于是漢王、趙王聯合離間太子,朱棣頗為心痛。永樂九年,明成祖回到南京,召問楊士奇太子監國的情況。他稱太子孝敬,并說:“太子天資高,有過錯必知,然后必改。其存有愛人之心,絕對不會辜負陛下重托?!敝扉β牶蟠髳?。永樂十一年遇到日食,禮部尚書呂震請求不要罷免朝賀,禮部侍郎儀智則持相反觀點。楊士奇則引用宋仁宗故事力勸,明成祖聽后遂罷免。次年,朱棣北征,楊士奇仍留任輔佐太子監國,當時朱高煦開始不斷譖言太子。當朱棣北征歸還后,太子迎駕遲緩,朱棣氣急下把大量東宮大臣黃淮等人下獄問罪。楊士奇之后趕到,被宥免罪。之后召問太子這件事,楊士奇頓首道:“太子仍然和以前一樣孝敬。凡是這些遲迎的事情,都是臣等的罪過?!敝扉β牶笊晕⑵骄?。而其他重臣仍然不斷上疏彈劾楊士奇不應當獨宥,朱棣遂命其下錦衣衛詔獄,之后釋放。

永樂十四年,朱棣返回京師,稍微聽聞了漢王奪嫡的打算以及其他不軌行徑,于是問蹇義這些事情。蹇義沒有回答,于是問楊士奇。他對答道:“臣與蹇義都是侍奉東宮的,其他外人不敢對我倆談論漢王的事情。但是皇帝兩次派遣其就藩,都不肯赴任?,F在知道陛下要遷都,馬上就請留守南京。這些請陛下仔細考察他的本意?!敝扉β犅労竽徊徽Z,之后起身還宮。過了幾天之后,朱棣了解了所有事情,于是削漢王的兩個護衛營,并安置其到樂安。

永樂十五年,晉升他為翰林學士,兼任舊職。永樂十七年,改為左春坊大學士,兼任翰林學士。永樂十八年,因為輔導太子有失職被連坐,下錦衣衛獄,十天后即被釋放。

仁宣之治
明仁宗即位后,升楊士奇為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當時明仁宗在內閣時,蹇義、夏原吉奏事未退,老遠望見楊士奇,于是對兩人說:“新上任的華蓋殿大學士來了,必定有正直之言,我們不妨都聽下?!睏钍科孢M言道:“皇上兩日前剛下詔減免歲供,可惜薪司又征棗八十萬斤,這與前詔相矛盾吧?!泵魅首谟谑邱R上下令減免一半。當時朱棣剛駕崩,明仁宗服制二十七日期滿,大臣呂震上疏請穿吉服。楊士奇則稱不可,呂震隨即高聲厲叱楊士奇,蹇義見此,兼顧兩人觀點進言。次日,朱高熾仍然戴素冠穿麻衣上朝,而廷臣中只有楊士奇與英國公張輔仍然服制如初。罷朝后,明仁宗對兩旁人說:“(父親)棺木仍然在停柩,我又怎能忍心易服,楊士奇所做的是對的?!敝?,晉升楊士奇為少保,與楊榮、金幼孜共賜“繩愆糾繆”銀章。之后晉升少傅。

當時籓司守令進朝,尚書李慶建議發軍伍余馬給有關部門,然后每年課征馬駒。楊士奇反對道:“朝廷選拔賢能授官,卻用來牧馬,這是重視牲畜而輕視士族,怎么能夠示于后人?”仁宗則批準李慶建議,當時朝廷寂然。楊士奇再次上言力勸,仍不批準。隨后,皇帝駕臨思善門后,召見楊士奇說:“我怎么會真這樣呢?只是聽聞呂震、李慶等人不喜歡你,我擔心你被孤立會被他們中傷,所以不欲因為你的話而罷此事?,F在我找到方法了?!庇谑悄贸鲫兾靼床焓龟愔欠Q“養馬不便”的上疏,命其草敕執行。楊士奇隨后頓首稱謝。當時群臣正在朝上商議元旦事宜,呂震請求用樂,楊士奇與黃淮上疏勸阻,仁宗不聽勸阻。后楊士奇再次上奏,在庭中等至晚上十點,明仁宗最后同意。一天以后,明仁宗召對楊士奇道:“呂震每次誤我,如果不是你等人的進言,我早追悔莫及了?!庇谑窍旅鼦钍科婕嫒伪可袝?,同食三份俸祿(內閣、翰林院、兵部)。楊士奇則辭去兵部尚書的俸祿。

明仁宗還在太子監國之時,即仇恨御史舒仲成,即位后欲治其罪。楊士奇說:“陛下即位后,曾下詔忤旨的人都得免罪。如果要治舒仲成的罪,則當時的詔書則無信,眾多大臣會因此恐懼?;噬蠟楹尾荒苄Х聺h景帝對待衛綰呢?”仁宗于是打消此念頭。當時有人稱大理寺寺卿虞謙言事不密,明仁宗大怒降其一級。楊士奇為他鳴白,虞謙得以恢復原籍。之后大理寺少卿弋謙因言得罪。楊士奇稱:“弋謙是應詔而陳言。如果要加其罪行,恐怕群臣自此都不再說話了?!泵魅首谝虼肆⑸t為副都御史,且下敕引過自咎。

當時有大臣上書歌頌太平盛世,明仁宗把其示與各位大臣,群臣皆以為然。唯獨楊士奇稱:“陛下雖然澤被天下,但是靖難所牽連的流徙尚未歸鄉,戰爭所導致的瘡痍尚未恢復,百姓仍然為溫飽擔憂。應當繼續休養生息數年,太平盛世才可期至?!泵魅首诒硎举澩?,并稱:“我對你們至誠,是希望匡正輔佐、糾正錯誤。但只有楊士奇曾經五次上書,你們等人均無一言。果真朝廷政事毫無錯誤?天下太平了么?”群臣聽后慚愧道歉。同年四月,明仁宗賜楊士奇璽書以表彰其賢德忠貞。此后,命修《明太宗實錄》,楊士奇與黃淮、金幼孜、楊溥俱充總裁官。

不久,明仁宗病重,召楊士奇與蹇義、黃淮、楊榮到思善門,命楊士奇書寫遺敕召太子朱瞻基到南京。

諫免兵戈
明宣宗即位后,楊士奇擔任總裁修撰《明仁宗實錄》。宣德元年,漢王朱高煦起兵謀反。明宣宗親征平定叛亂。部隊歸還抵達獻縣單家橋時,戶部侍郎陳山迎謁,并上言漢、趙二王沆瀣一氣,請明宣宗乘勢襲彰德(今河南安陽)逮捕趙王朱高燧。楊榮支持陳山的主張,但遭到楊士奇的反對。楊士奇稱:“事情應當如實,怎么可以欺騙天地鬼神么?”楊榮厲聲喊道:“你是要阻擋大計!現在逆黨(朱高煦)都稱趙王相謀為實,怎么說沒有理由?”楊士奇說:“太宗(朱棣)有三個兒子,當今皇上只有兩個叔父。有罪的不可赦免,但無罪的應當厚待,懷疑的話則防范,使其沒有預謀而已。何必動輒加兵相戰,傷皇祖的在天之意呢?”當時只有楊溥贊同楊士奇看法。于是楊榮率先入諫,楊士奇隨后,明宣宗命皇宮侍衛不與兩人入宮。之后明宣宗召見蹇義、夏原吉,兩人均贊同楊士奇看法。明宣宗于是無意加罪于趙王,部隊直接回京。抵達京師后,明宣宗召見楊士奇,并問其:“現在很多人都在上奏趙王事,怎么辦?”他回答道:“趙王是您最親的親人,陛下應當保全他,不要被群臣言論所迷惑?!泵餍诜Q:“我想把群臣的奏折都拿給趙王看,另其自己處理如何?”他對答道:“甚好,如果能夠賜一璽書更好?!庇谑浅l送璽書奏折給趙王。趙王看后大喜,哭著說:“吾生矣?!彪S即上書表示感謝,且獻出護衛部隊,言論從此停息。明宣宗從此待趙王日益親切而輕待陳山,此外還對楊士奇說:“趙王之所以得以保全,都是您的功勞啊?!辈①n金幣給他。

自明成祖攻占交阯(現越南)并設置交阯布政使司后,該地區屢次叛變。明朝屢次發兵征討均戰敗。交阯黎利派人偽請立陳氏后人。明宣宗也厭惡兵戰,預備答應其請求。英國公張輔、戶部尚書蹇義等大臣以下數人都稱,賜其無名,反而只會示弱于天下。明宣宗于是召見楊士奇、楊榮商議,兩人力言稱:“陛下體恤百姓,不是無名之舉;漢朝放棄珠崖郡,史書都以此為美談,不是示弱。請許其方便?!庇谑敲餍谙铝蠲x擇使者出使交阯,蹇義推薦善于口辯的伏伯安。楊士奇則表示:“善于言辭的人不忠信,雖然交阯是蠻貊之邦也不可派遣。伏伯安是小人,去的話只會辱國?!泵餍谫澩溲?,改派他人。從此,明朝放棄交阯并罷兵,每年省出軍費上億兩。

體恤百姓
宣德五年,明宣宗奉皇太后謁陵,召見英國公張輔、尚書蹇義及楊士奇、楊榮、金幼孜、楊溥,在行殿中張太后朝見并慰勞眾臣。明宣宗又對楊士奇說:“太后對我說,先帝當時在青宮,只有您敢于直言不忌,先帝能夠聽從,所以諸事得以不敗。她又叮囑我應當接受直言?!睏钍科鎸υ唬骸斑@是皇太后的盛德之言,希望陛下能夠記住它?!?/p>

當時楊士奇已老有疾,上朝均遲,無法論奏。明宣宗曾微服私訪,某夜訪問楊士奇家。楊士奇倉猝迎接,并頓首道:“陛下怎么能以社稷宗廟之身而自輕?”明宣宗答道:“我只想和您商量事情,所以來拜訪?!睅兹蘸?,宮中捉獲兩盜且有異謀。明宣宗于是召見士奇,并稱“今而后知卿之愛朕也?!碑敃r明朝屢遭水旱災害,明宣宗召見楊士奇討論下詔寬恤免災租稅等事。楊士奇于是請奏免除百姓所欠的薪魚錢、減官田租賦、免除糧稅、清理冤假積案、裁汰工役等建議,使百姓獲益。過了兩年后,明宣宗對楊士奇說:“體恤百姓的詔書已經下很久了,現在還有什么要體恤的呢?”他則稱:“此前下詔減官田租,但戶部仍然征收如舊?!泵餍诓粣偡Q:“那現在必須執行,不遵守者依法處理?!彼€請求招撫逃民,嚴懲貪污官吏,提舉有文學、武勇才能的人,命曾經被判極刑的犯人子孫也有從官資格。此外,他還請廷臣三品以上及二司官各自舉薦人才(于謙、周忱、況鐘等人即此時被舉薦)。這些建議均得到明宣宗批準。

那個時候,明宣宗勵精圖治,楊士奇等內閣廷臣同心輔佐,海內號為治平。明宣宗還模仿古代君臣豫游,每到年初,均賜百官十日假期。到西苑萬歲山郊游時,諸位學士均跟從,進行賦詩賡和,明宣宗并問民間疾苦。朝議中的論奏,明宣宗均虛心傾聽采納。此外,朝廷上內閣大臣相處融洽、風氣為正。明宣宗即位時,內閣臣七人中陳山、張瑛被改為其他職位,黃淮以疾致仕,內閣中只有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人。楊榮為人果毅敢為,且屢次跟隨明成祖北征,熟知邊疆將領與敵情事務,但頗愛接受饋遺,當時邊將每年都送良馬與楊榮。明宣宗知道后,問楊士奇。他則稱:“楊榮通曉邊疆事務,我等人不及,陛下不宜以此小錯而介意?!泵餍谛Φ溃骸皸顦s曾經揭你和夏原吉的短,你為何還替他說好話?”他對答道:“希望陛下能夠像容我一樣容楊榮?!泵餍谟谑峭?。此后,話語傳到楊榮,楊榮則以此愧對楊士奇,于是兩人相處甚歡。明宣宗也因此對其更親厚,前后所賜的珍果、牢醴、金綺衣、幣、書器多不勝數。

由盛轉衰
明宣宗駕崩后,明英宗即位,年僅九歲。軍政均由張太皇太后負責,太皇太后又命所有部門議案均先經過內閣三楊的咨議后再進行裁決。三人當時亦很自信,楊士奇首推訓練士卒堅守邊疆,并設置南京參贊機務大臣,分遣

文武鎮撫江西、湖廣、河南、山東等地,并罷免偵事校尉。又請求減免租稅,并慎刑牢獄,此外嚴格官員考核機制。這些均得到太皇太后的批準并執行。正統初年,朝政清明均為三楊等人的功勞。正統三年,《明宣宗實錄》制成,楊士奇晉少師。次年,乞求致仕,不予批準。之后明英宗下敕歸省墓,不久批準歸還。

當時,中官王振受寵于明英宗,漸漸干預到外廷政事,并誘導明英宗亂對大臣加罪。靖江王佐敬偷偷贈楊榮黃金,楊榮當初正在省墓,歸后不知此事。王振卻欲彈劾楊榮,此時楊士奇出面力解。但楊榮不久即去世,楊士奇、楊溥日益孤立。次年,明英宗大興兵馬征討麓川,藏帑金數萬。再一年,太皇太后去世,王振勢力越大并作威作福,百官若有不滿均被逮捕。廷臣中人人自危,楊士奇也無法制止。

此時,楊士奇之子楊稷為人傲橫,曾經因施暴殺人。之后各位御史相繼彈劾楊稷,朝廷商議不予加法,但把罪狀給了楊士奇。隨后有人再次告發楊稷橫虐的數十件事情,楊士奇只能以老疾告辭。明英宗恐怕傷害楊士奇,下詔安慰。楊士奇感恩哭泣,不久憂慮不起。正統九年,楊士奇去世。贈太師,謚文貞。

楊士奇的詩(共37首詩)
  • 《發淮安》
    岸蓼疏紅水荇青,茨菰花白小如蓱。雙鬟短袖慚人見,背立船頭自采菱。
  • 《送胡元節廣西憲使》
    驄馬赤茸鞦,臨歧嘶未休。朝廷用儒雅,風紀得才猷。天遠三湘外,霜含八桂秋。貪漁嗟薄俗,表率在名流。
  • 《夜發清江口》
    日落煙水寒,解纜清江渚。中夜北風來,相送潭州去。
  • 《從游西苑》
    廣寒宮殿屬天家,曉從宸游駐翠華。瓊液總頒仙掌露,金支皆插御筵花。棹穿萍藻波間雪,旗珣芙蓉水上霞。身世直超人境外,玉盤親捧棗如瓜。
  • 《邳州城下夜雨》
    薄暮風色寒,移舟宿前渚。欹枕不成眠,孤篷夜來雨。

古詩大全

好86網為您提供楊士奇簡介,楊士奇是哪個朝代的詩人,楊士奇古詩大全,楊士奇的詩,楊士奇作品目錄

http://www.meilook.com.cn/shiren_view_9bb67243ac9bb672/

合作QQ:564591      聯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