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梁啟超    liáng qǐ chāo 近代詩人

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時從師學習,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17歲中舉。后從師于康有為,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宣傳家。維新變法前,與康有為一起聯合各省舉人發動“公車上書”運動,此后先后領導北京和上海的強學會,又與黃遵憲一起辦《時務報》,任長沙時務學堂的主講,并著《變法通議》為變法做宣傳。

本    名
梁啟超
所處時代
近代
出生地
廣東省新會市
去世時間
1929年1月19日
主要作品
《太平洋遇雨》 《讀陸放翁集》 《自勵》 《自勵》 《二十世紀太平洋歌》
主要成就
參與“公車上書”,呼吁救亡圖存宣傳變法的主張,為維新變法制造輿論領導北京、上海的強學會,創辦《時務報》倡導近代文學革命運動理論
信    仰
新法家、改良主義

學術成就

基本概述
  梁啟超被公認為是清朝最優秀的學者,中國歷史上一位百科全書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臺后仍在學術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辛亥革命前,他在與革命派論戰中發明了一種新文體,介乎于古文與白話文之間,使得士子們和普通百姓都樂意接受。同時,梁啟超還是中國第一個在文章中使用“中華民族”一詞的人,他還從日文漢字中吸收了非常多的新詞,經濟,組織,干部”等,皆始于梁啟超先生。
  梁啟超于學術研究涉獵廣泛,在哲學、文學、史學、經學、法學、倫理學、宗教學等領域,均有建樹,以史學研究成績最顯著。
  梁啟超一生勤奮,著述宏富,在將近36年而政治活動又占去大量時間的情況下,每年平均寫作達39萬字之多,各種著述達1400多萬字。
  他有多種作品集行世,以1936年9月11日出版的《飲冰室合集》較完備?!讹嫳液霞酚?48卷,1000余萬字。
  1901至1902年,先后撰寫了《中國史敘論》和《新史學》,批判封建史學,發動“史學革命”。
  歐游歸來之后,以主要精力從事文化教育和學術研究活動,研究重點為先秦諸子、清代學術、史學和佛學。指導范圍為“諸子”、“中國佛學史”、“宋元明學術史”、“清代學術史”、“中國文學”、“中國哲學史”、“中國史”、“史學研究法”、“儒家哲學”、“東西交流史”等。這期間著有《清代學術概論》《墨子學案》《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國文化史》《變法通議》等。
  梁啟超在文學理論上引進了西方文化及文學新觀念,首倡近代各種文體的革新。文學創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詩歌、小說、戲曲及翻譯文學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響最大。
  梁啟超的文章風格,世稱“新文體”。這種帶有“策士文學”風格的“新文體”,成為五四以前最受歡迎、模仿者最多的文體,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學習和研究。梁啟超寫于1905年的《俄羅斯革命之影響》,文章以簡短急促的文字開篇,如山石崩裂,似巖漿噴涌:“電燈滅,瓦斯竭,船塢停,鐵礦徹,電線斫,鐵道掘,軍廠焚,報館歇,匕首現,炸彈裂,君后逃,輦轂塞,警察騷,兵士集,日無光,野盈血,飛電劌目,全球撟舌,于戲,俄羅斯革命!于戲,全地球唯一之專制國遂不免于大革命!”然后,以“革命之原因”、“革命之動機及其方針”、“革命之前途”、“革命之影響”為題分而析之,絲絲入扣。難怪胡適說:“梁先生的文章……使讀者不能不跟著他走,不能不跟著他想!”
  在書法藝術方面,梁啟超早年研習歐陽詢,后從學于康有為,宗漢魏六朝碑刻。

賦稅思想
  梁啟超是戊戌變法領導人之一,我國19、20世紀之交資產階級維新派的著名宣傳鼓動家。他主張賦稅的征收必須以便民為原則,實行輕稅、平稅政策,而反對與民爭利的“固民所急而稅”的傳統觀點。指出“西人于民生日用必要之物,必豁免其稅以便民。中國則乘民之急而重征之,如鹽政之類是也。亦有西人良法美意,為便民而起,而中國視為助帑之計,行之而騷擾滋甚者,如今之郵政之類是也?!彼岢鰬滦в鴮嵭衅蕉愓?,便民利民而后求富強。這是一種把經濟發展放在首位,財政稅收放在其基礎之上的觀點,對當時中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梁啟超認為公債也是一種賦稅,所不同的是“租稅直接以賦之于現在,而公債則間接及賦之于將來”,“不過將吾輩今日應負之義務,而析一部分以遺諸子孫云爾”。但他承認公債對經濟建設具有積極意義,“租稅盡其力于一時,公債將纖其力于多次”,因此他認為公債雖然增加了后代的負擔,但也有利于后代。

目錄學貢獻
  1918年與張君勱至歐洲游歷,各處講學。一生于目錄學貢獻卓越,代表著作有《西學書目表》在分類、著錄上有創新,類分學、政、教,實有“西學”、“政學”兩類,這個分類體系,突破了被訂為“永制”的四部分類體系,為近代西方圖書分類法的輸入和我國新分類法的產生開辟了道路。該目著錄西學書籍400種,西政書籍168種,1896年成書。其他目錄學著作有《西書提要》、《東籍月旦》、《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讀書分月課程》、《東原著書纂校書目考》、《要籍解題及其讀法》、《佛經目錄在中國目錄學之位置》、《漢書藝文志渚子略考釋》等10余種。為學無所不窺,對圖書館學有獨到見識。他認為應建設“中國的圖書館學”,以現代西方的圖書館學理論施之于中國傳統目錄學的改造,即是目錄學的科學化。積極倡導圖書館事業,1922年,發起建立“松坡圖書館”,出任館長。1925年中華圖書館協會成立,任董事部部長,并發表《中華圖書館協會成立會演說辭》,提出了他對中國圖書館事業發展方向的見解。后任京師圖書館館長、北京圖書館館長。欲編纂《中國圖書大辭典》,相當于中國圖書古今總志,“作古今典冊總匯之簿錄”,惜未完成而逝。其藏書頗豐,“海棠書屋”、“飲冰室”有書44470余冊,2830余種,還有未刊稿本、私人信札、筆記等。梁廷燦等人編有《飲冰室藏書目初編》,著錄古籍13000余種。1929年全部移交給北京圖書館。北京圖書館特辟“梁啟超紀念室”以志紀念。

介紹

  梁啟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出生地廣東江門,清光緒舉人,和其師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并稱“康梁”。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領袖,學者。近代中國的思想啟蒙者,深度參與了中國從舊社會向現代社會變革的偉大社會活動家,民初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聞報刊活動家。他的文章富有獨特的歷史視角,令人深思,啟蒙思想。

  梁啟超自幼在家中接受傳統教育,1889年中舉。1890年赴京會試,未中?;鼗浡方浬虾?,看到介紹世界地理的《瀛環志略》和上海機器局所譯西書,眼界大開。同年結識康有為,投其門下,1898年,與康有為一起領導了著名的“戊戌變法”。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合集》,包括影響后世深遠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國歷史研究法》、《少年中國說》。

  梁啟超幼年時從師學習,“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三十自述》),17歲中舉。后從師于康有為,成為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的宣傳家。戊戌變法前,與康有為一起聯合各省舉人發動“公車上書”運動,此后先后領導北京和上海的強學會,又與黃遵憲一起辦《時務報》,任長沙時務學堂的主講,并著《變法通議》為變法做宣傳。戊戌變法失敗后,與康有為一起流亡日本。他是近代文學革命運動的理論倡導者。從戊戌變法前一兩年開始,梁啟超與夏曾佑、譚嗣同等便提出“詩界革命”的口號,并試作新詩,但此時的新詩只不過是“挦扯新名詞以表自異”的作品。

  逃亡日本后,梁啟超在《飲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記》中繼續推廣“詩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種詩中運用新名詞以表新意的做法,提出“以舊風格含新意境”的進步詩歌理論,對中國近代詩歌的發展起了指導作用。在他的理論影響下,黃遵憲等一大批新派詩人出現了。梁啟超在自己的詩歌創作中也努力實踐新的詩歌理論,他的詩作留存不多,多數創作于流亡日本時期,但是用語通俗自由,敢于運用新思想、新知識入詩,詩風流暢?!稅蹏杷恼隆?、《志未酬》等詩感情真摯,語言明白曉暢,是其詩論的較好體現。梁啟超于提出“詩界革命”口號后又提出“小說界革命”的口號,并在創作上進行了積極的有意義的嘗試。與詩歌、小說、戲曲相比,梁啟超在散文方面取得的成就要高得多。以他于1896年《時務報》到1906年《新民叢報》十年內發表的一組散文為標志,完成了資產階級改良派在散文領域的創舉——新文體的確立(亦稱“新民體”)。梁啟超“夙不善桐城派古文”,在散文的內容與形式上都進行了重大突破。他的散文或揭露批判黑暗丑惡的現實,或為祖國的現狀憂心忡忡,或引進西方先進的思想與科技,積極呼吁變法自強,將散文作為其變法思想的宣傳工具。在形式上,他的散文議論縱橫、氣勢磅礴,筆端常帶感情,極富鼓動性,“對于讀者,別具一種魔力”;語言半文半白,“務為平易暢達,時雜以俚語、韻語及外國語法,縱筆所至不拘束”,代表作《少年中國說》,針對中國現狀,分析透徹,說理條理清楚,運用一連串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行文一瀉千里,文章呈現出大氣磅礴的風格。故梁啟超散文的影響極大,“每一文出,則全國之身目為之一聳?!币粤簡⒊⑽臑榇淼男挛捏w是對桐城派以來散文的一次解放,它的出現為中國古典散文向現代散文尤其是“五四”時期的白話文轉化作了必要的準備。

  梁啟超被公認為是中國歷史上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臺后仍能在學術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辛亥革命前,他在與革命派的論戰中發明了一種新文體,介乎于古文和白話文之間,使得士子們和普通百姓都樂于接受。同時,梁啟超還是中國第一個在文章中用到“中華民族”一詞的人,他還從日文漢字中吸收了很多新詞,“科技,組織,干部”等等很多詞匯,皆始于梁啟超先生。

生平年表

1873年出生于廣東江門新會區。
1889年廣東鄉試中舉人。
1890年始受學于康有為。
1891年隨康有為就讀于萬木草堂,接受康有為的思想學說并由此走上改革維新的道路,世人合稱“康梁”。同年與其妻李蕙仙結婚。
1895年春再次赴京會試,協助康有為,發動在京應試舉人聯名請愿的“公車上書”。維新運動期間,梁啟超表現活躍,曾主北京《萬國公報》(后改名《中外紀聞》)和上?!稌r務報》筆政,又赴澳門籌辦《知新報》。他的許多政論在社會上有很大影響。
1897年,任長沙時務學堂總教習,在湖南宣傳變法思想。
1898年,回京參加“百日維新”。7月,受光緒帝召見,奉命進呈所著《變法通議》,賞六品銜,負責辦理京師大學堂譯書局事務。
同年9月,政變發生,梁啟超逃亡日本,一度與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有過接觸。在日期間,先后創辦《清議報》和《新民叢報》,鼓吹改良,反對革命。同時也大量介紹西方社會政治學說,在當時的知識分子中影響很大。
武昌起義爆發后,他企圖使革命派與清政府妥協。民國初年支持袁世凱,并承袁意,將民主黨與共和黨、統一黨合并,改建進步黨,與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爭奪政治權力。
1902年11月《新小說》創刊。
1913年,進步黨“第一流人才內閣”成立,梁啟超出任司法總長。
1915年底,袁世凱稱帝之心日益暴露,梁啟超反對袁氏稱帝,與蔡鍔策劃武力反袁。護國戰爭在云南爆發。
1916年,梁啟超赴兩廣地區參加反袁斗爭。袁世凱死后,梁啟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財政總長兼鹽務總署督辦。
1917年9月,孫中山發動護法運動。11月,段內閣被迫下臺,梁啟超也隨之辭職,從此退出政壇。
1918年底,梁啟超赴歐,了解到西方社會的許多問題和弊端?;貒蠹葱麚P西方文明已經破產,主張光大傳統文化,用東方的“固有文明”來“拯救世界”。
1927年,離開清華研究院。
1923年春由于妻子癌癥復發病逝,梁極為傷悼,此后尿中開始帶血。因不愿增家人之累,秘不告人。到1926年1月,懷疑自己得的是癌癥,才同意到德國醫院檢查。經名醫克禮診察后,發現是尿血癥,但始終找不出病原所在。此時的梁啟超還未意識到病情的嚴重,對病情還比較樂觀。他在2月9日給長女令嫻的信中說:“其實我這病一點苦痛也沒有,精神氣體一切如常,只要小便時閉著眼睛不看,便什么事都沒有,我覺得殊無理會之必要?!?br />1926年初他發現尿中有血,到北京協和醫院檢查,診斷出一個腎病變.協和醫院的大夫檢查了好幾天,最后判定是右腎生瘤,于是在3月16日動手術將右腎全部割去。但割去右腎后,尿血仍未能完全停止,協和醫生只能做消極性防治,不能做積極治療。后發現由于實習醫生之誤,為誤將健康右腎切除。經名中醫唐天如醫治,漸康復。
1928年由于恩師康有為去世,愛徒范靜生去世,王國維投湖等大悲之事,梁啟超遭受嚴重打擊,11月12日他已不能伏案工作了。由于他知名度高,當時主要報紙《申報》對他的病情給予了高度關注。1929.01.18《申報》快訊《北平》第7版云:梁啟超今日病狀彌篤,醫生診斷為莫奈里菌繁殖所致,殆無生望云,(十七日)梁啟超病勢埀危。
1929年1月19日,梁啟超病逝于北京協和醫院,第二日《申報》第4版刊載《梁啟超昨在平病故》一文:北平 梁啟超今午后二時病故于協和醫院,年五十六,遺骸運廣惠寺。梁啟超病逝后,京滬之間悼念他的人很多。

故居

  梁啟超故居,有多處,分別位于北京、天津、江門等地。

北京
  性質:1986年6月梁啟超故居被列為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梁啟超故居北溝沿胡同屬東城區北新橋地區,在東直門南小街迤西。胡同自北向南溝通大菊胡同和東四十四條,長300多米。明代,稱“學房胡同”;清乾隆時稱“官學胡同”,宣統時稱“北溝沿”,因胡同臨近水溝而得名;1949年稱“北溝沿胡同”,“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稱“紅都胡同”,后復稱“北溝沿胡同”?,F胡同西側與新太倉二巷相通,東側有兩條支巷通往小菊胡同。
  北溝沿胡同23號,舊時的門牌是北溝沿13號,在胡同南段西側,占地面積3752平方米,街門朝東。街門是被稱作“西洋門”的屋宇式街門,街門內外各有一座““一字影壁”,顯示出主人非同一般的身份。雖然從建筑學角度講,大門外對面的“影壁”,亦稱“照壁”,既有遮擋大門對面零亂的墻面檐口的作用,也有作為宅門對景的作用。但是,在胡同的另一側建影壁,或是依托別人的宅基,或是占用胡同的公共用地,豈能想建就建!所以,現在在北京城里所能見到的門外建有“一字影壁”的宅院,當年或是王府、或是衙署、或是官邸,總而言之,是“官”姓人家,不是平民住宅。漢字是表義的,“框中有人”念“囚”;“吾居行(hang),道路)中”便是“衙”。既然,門外的影壁是宅門的對景;那么,門前的這段道路自然與宅院產生了領屬關系。門外的影壁分明地在警示行人:在此門前不許停留,更不許喧嘩。梁啟超任過北洋政府的司法總長和財政總長,其政府大員的身份與這座宅院的規格是相稱的。
  據1951年房屋調查登記顯示:該院主體建筑集中在南半部,是東、西并列的兩個三進院落,東部為住宅,西部是花廳;北半部約占整個院落的五分之二,是花園式的后院,院內樹木繁盛,有假山,有涼亭;后院開有朝東的穿墻門,是整個院落的后門。該院共有房屋和亭、軒等建筑129間,建筑面積為1535平方米,其中包括帶抄手廊的瓦房47間、敞軒3間、游廊21間、地窨子4間、防空洞1個、涼亭1座。該院具體格局是:宅門北側是一拉溜兒東房,共11間,應是回事房(傳達室)、車庫和警衛、雜役用房,從南往北的第三間東房的后墻開有臨街券門,是“車庫門”。
  該院的具體格局是:進入宅門,迎面是一座“一字影壁”,往北經過坐西朝東的“垂花門”便進入了東院的一進院;一進院有帶抄手廊的南房、北房各5間,北房為腰廳,即:中間一間為連接前、后院的通道;東院的二進院均為帶抄手廊的瓦房,有正房3間、耳房兩間,東、西廂房各3間;東院的三進院只有7間后罩房。與東院并列的西院是休閑區,習慣稱為“西花廳”,亦是三進院落;從南往北依次是:由假山疊石與3間敞軒構成的一進院,由3間敞軒和3間正房構成,并有轉圈游廊連接的二進院和由兩間東、西廂房與平頂外廊構成的三進院。
  北溝沿胡同23號現在是單位宿舍,當年院內的主要建筑尚存,只是殘破不堪而已;由于為解決職工住房而進行的改、擴建工程和住戶見縫插針的自建房屋,致使該院已難尋昔日風采。

天津
  梁啟超故居位于天津河北區民族路44號,飲冰室位于河北路46號。這兩所住宅是民國初年梁啟超購買周國賢舊意租界西馬路空地所建。民族路寓所為意式兩層磚木結構樓房,建于1914年。主樓為水泥外墻,塑有花飾,異型紅色瓦頂,石砌高臺階,建筑面積1121平方米;書齋"飲冰室"為淺灰色兩層洋樓,建于1924年。首層為其書房,二樓做臥室和會客。梁啟超后期著述均于此完成。"飲冰室"系意大利建筑師白羅尼歐專為其設計,造型別致典雅。建筑面積949.50平方米.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很有影響的人物,一生著作甚豐。他于民國初年在天津意租界西馬路 ( 今河北區民族路 ) 購得一塊地皮,面積約4 市畝,于 1914 年建成一所住宅,此后又建一所書齋 -- 飲冰室,住宅為二層西式樓房,前后共有兩幢。前樓為主樓,帶地下室。一、二層各有 9 間居室。整體建筑分為兩部分,東半部為梁氏專用,有小書房、客廳、起居室等;西半部是家屬住房。后樓為附屬建筑,有廚房、鍋爐房、貯藏室、傭人住房等。前樓與后樓有走廊、天橋連接。整所建筑面積 1100 余平方米,主樓為磚木結構,水泥罩面,塑有花紋,異形紅色瓦頂,石砌高臺階,雙槽門窗,整所建筑相當講究,有花園、汽車房、傳達室。 飲冰室在今河北區民族路46號,與住宅(民族路44號)相連,建于1924年,是一所淺灰色兩層小洋樓。樓內正面有三個小拱廳,門前兩側是石臺階,當中有蓄水池,池中雕一座石獸,口中噴水常年不斷。一樓正中為大廳,大廳周圍5間房子除1間為雜房外,其余為書房和圖書室。二樓靠西北角也是1間大廳,靠東南角有幾間主要作臥室或圖書資料室。梁氏后期就住在這里從事著述。
  梁氏的飲冰定由意大利建筑師白羅尼歐設計,為天井外廊式帶封閉罩棚。建筑造型別致,正中大廳實際是天井院的罩棚,罩棚高出屋頂,用花玻璃鑲成。該所建筑共有房34間,建筑面積949.5平方米。

廣東江門
  性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故居遠眺梁啟超江門茶坑村故居坐落在美麗蒼郁的鳳山下,魚塘、水網、沃野田疇環繞四周,大榕樹、石板巷、青磚房有序分布,往來皆村野鄉民,真淳古樸,這里便是梁啟超先生出生和少年時期生活、學習的地方。
  梁啟超故居建于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是一幢古色古香的青磚土瓦平房,由故居、怡堂書室、回廊等建筑組成,建筑面積有400多平方米。故居有一正廳、一便廳、一飯廳、二耳房,兩廳前各有一天井,便廳側有梯級直達其頂部樓亭書房,可遠眺崖海風光;怡堂書室是梁啟超曾祖父所建,是梁啟超少年讀書、接受儒家傳統思想的地方,清光緒十八年夏天,梁啟超攜同新婚妻子李蕙仙回鄉,就居住在書室的偏房,長女梁思順也出生于此。
  故居正門為緬懷任公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以及在教育、學術上的卓越貢獻,2001年又建成梁啟超故居紀念館,它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筑大師莫伯治先生主持設計,建筑面積達16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中西合璧,既有晚清嶺南僑鄉建筑韻味,更隱現天津飲冰室風格。紀念館以豐富的歷史圖片展現了任公愛國圖強、畢生奮斗的事跡,陳列展出了任公的部分著作,有《飲冰室合集》、《歐游心影集》和《時務報》、《清議報》、《國風報》等珍貴典籍,再現了任公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思想體系,使人們對梁啟超先生有更正確、更深入的認識。
  離故居不遠,還有兩處是梁啟超少年時代讀書的地方。一處是故居前的“怡堂書室”另一處是村口的“奎樓”,俗稱“文昌閣”,后來成為“宏文社學”的所在地。
  梁啟超故居內設陳列室,存放梁啟超的部分遺物、著作,展出生平事跡及照片等,供旅游者參觀瞻仰。故居門前有空地1500平方米,四周栽上綠樹及各種花卉。 為紀念梁啟超先生誕生120周年,市政府計劃在此建“梁啟超紀念館”。故居于1983年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故居原為一座高墻圍筑的青磚灰瓦平房,現經擴建,增加了梁的立像和陳列室,陳列室內存放梁部分珍貴的遺物、著作,展出大量梁生平照片及播放梁生平事跡紀錄片。

生平

戊戌變法失敗后,與康有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漸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學革命運動的理論倡導者。逃亡日本后,梁啟超在《飲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記》中繼續推廣“詩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種詩中運用新名詞以表新意的做法。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凱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之后對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嚴詞抨擊,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導新文化運動,支持五四運動。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梁啟超的詩(共171首詩)
  • 《太平洋遇雨》
    一雨縱橫亙二洲,浪淘天地入東流。卻余人物淘難盡,又挾風雷作遠游。
  • 《讀陸放翁集》
    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詩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
  • 《自勵》
    獻身甘作萬矢的,著論求為百世師。誓起民權移舊俗,更揅哲理牖新知。十年以后當思我,舉國猶狂欲語誰。世界無窮愿無盡,海天寥廓立多時。
  • 《自勵》
    平生最惡牢騷語,作態呻吟苦恨誰。萬事禍為福所倚,百年力與命相持。立身豈患無余地,報國惟憂或后時。未學英雄先學道,肯將榮瘁校群兒。
  • 《二十世紀太平洋歌》
    亞洲大陸有一士,自名任公其姓梁。盡瘁國事不得志,斷發胡服走扶桑。扶桑之居讀書尚友既一載,耳目神氣頗發皇。少年懸弧四方志,未敢久戀蓬萊鄉。誓將適彼世界共和政體之祖國,問政求學觀其光。乃于西歷一千八百九十九年臘月晦日之夜半,

古詩大全

好86網為您提供梁啟超簡介,梁啟超是哪個朝代的詩人,梁啟超古詩大全,梁啟超的詩,梁啟超作品目錄

http://www.meilook.com.cn/shiren_view_9b9d2b43ac9b9d2b/

合作QQ:564591      聯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