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鄭清之    zhèng qīng zhī 宋代詩人

鄭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別號安晚,慶元道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嘉泰二年進士及第。歷官光祿大夫,左、右丞相,太傅,衛國公(齊國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舉侵宋,鄭清之進十龜元吉箴勸帝勵精圖治,未能實施,而后退仕隱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本    名
鄭清之
別    稱
鄭燮、鄭忠定
字    號
字德源、文叔別號安晚
所處時代
宋代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慶元府鄞縣
出生時間
1176年11月2日
去世時間
1252年1月1日
主要作品
《念奴嬌》 《安晚偶成》 《安晚軒竹》 《安晚園戲占》 《庵前徐步》
主要成就
促成“端平更化”

人物簡介

鄭清之,生于宋孝宗淳熙三年,卒于理宗淳祐十一年,年七十六歲。少能文,從樓昉學,為樓鑰稱賞。嘉泰二年(1202)入太學。嘉定十年(1217),登進士第,調峽州(今湖北宜昌)教授。累遷國子學錄。參與丞相史彌遠定策,廢太子竑,擁立理宗,后授王宮教授,遷宗學博士、宗正寺丞兼權工部郎、簽事樞密院事。紹定三年(1230)授參政政事。紹定六年(1233)史彌遠卒后,累官右丞相兼樞密使,疏請召還直臣真德秀等人,為帝采納,時號“小元祐”。端平二年(1235)特進左丞相。嘉熙二年(1238)封申國公。后歷封衛國公、越國公。屢辭不已,拜太傅,保寧軍節度使,進封齊國公。淳祐七年(1247)獲準辭官,放浪湖山,寓身僧剎。兩年后復相位。致仕卒,謚忠定,贈尚書令,追封魏郡王。清之的代言奏對,多不存稿。工筆札,書法遒秀逸致,書跡見《鳳墅續法帖》。著有《安晚集》六十卷,《宋史本傳》行于世。

宋史文載

鄭清之字德源,慶元之鄞人。初名燮,字文叔。少從樓昉學,能文,樓鑰亟加稱賞。嘉泰二年,入太學。十年,登進士第,調峽州教授。帥趙方嚴重,靳許可,清之往白事,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無答拜,且曰:“他日愿以二子相累?!焙辈枭倘壕郾M,清之白總領何炳曰:“此輩精悍,宜籍為兵,緩急可用?!北较抡倌贾?,趨者云集,號曰“茶商軍”,后多賴其用。調湖、廣總所準備差遣、國子監書庫官。十六年,遷國子學錄。丞相史彌遠與清之謀廢濟國公,事見《皇子竑傳》。俄以清之兼魏惠憲王府教授,遷宗學諭,遷太學博士,皆仍兼教授。寧宗崩,丞相入定策,詔旨皆清之所定。 理宗即帝位,授諸王宮大小學教授,遷宗學博士、宗正寺丞兼權工部郎、兼崇政殿說書。帝問外人因閣子庫進絲履有謗議,清之言:“禁中服用頗事新潔者?!钡墼唬骸肮适?,月進?奚數兩,朕非敝不易,何由致謗?”清之奏:“孝宗繼高宗,故儉德易章,陛下繼寧考,故儉德難著。寧考自奉如寒士,衣領重浣,革舄屢補,今欲儉德著聞,須過于寧考方可?!钡奂渭{。 寶慶元年,改兼兵部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遷起居郎,仍兼史官、說書、樞密院編修官。二年,權工部侍郎,暫權給事中,進給事中,升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紹定元年,遷翰林學士、知制誥兼侍讀,升兼修國史實錄院修撰、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三年,授參知政事兼簽書樞密院事。四年,兼同知樞密院事。六年,彌遠卒,命清之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端平元年,上既親總庶政,赫然獨斷,而清之亦慨然以天下為己任,召還真德秀、魏了翁、崔與之、徐僑、趙汝談、尤焴、游似、洪咨夔、王遂、李宗勉、杜范、徐清叟、袁甫、李韶,時號“小元祐?!贝笳呦嗬^為宰輔,惟與之終始辭不至,遣逸如劉宰、趙蕃皆見旌異。是時金雖亡而入洛之師大潰。二年,上疏乞罷,不可,拜特進、左丞相兼樞密使。三年八月,霖雨大風,四疏丐去。九月,禋祀雷變,請益力。乃授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四疏控辭,依舊大學士、提舉洞霄宮。及聞邊警,密疏:“恐陛下憂悔太過,以汩清明之躬,累剛大之志?!奔挝跞?,封申國公。四年,遣中使賜御書“輔德明謨之閣”,賜楮十萬緡為筑室,乃日與賓客門生相羊山水間。 淳祐四年,依前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屢辭不允,拜少保、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進封衛國公。趣入見,有旨賜第。五年正月,上壽畢,亦疏丐歸,不允。拜少傅,依前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進封越國公。居無何,喪其子士昌,決意東還,又不許。拜少師、奉國軍節度使,依前醴泉觀使兼侍讀、越國公,賜玉帶,更賜第于西湖之漁莊。進讀《仁皇訓典》,謂:“仁祖之仁厚,發為英明,故能修明紀綱,而無寬弛不振之患;孝宗之英明,本于仁厚,故能涵養士氣,而無矯勵峭刻之習。蓋仁厚、英明二者相須,此仁祖、孝宗所以為盛也?!钡郯I之。 六年,拜太保,力辭。故事,許回授子孫,清之請追封高祖洽,帝從之,蓋異恩也。七年,拜太傅、右丞相兼樞密使、越國公。中使及門,清之方放浪湖山,寓僧剎,竟夕不歸。詰旦內引,叩頭辭免,帝勉諭有外間所不及知者。甫退,則中使接踵而至?;蛘埜脑?,清之曰:“改元,天子之始事,更化,朝廷之大端,漢事已非古,然不因易相而為之?!?帝以邊事為憂,詔趙葵以樞使視師,陳靴以知樞密院事帥湖、廣,二人方辭遜,會清之再相,力主之,科降辟置無所留難,葵、靴遂往。于是戰于泗水、渦口、木庫,皆以捷聞。九年,拜太師、左丞相兼樞密使,辭太師不拜,依前太傅。每謂天下之財困于養兵,兵費困于生券,思所以變通之,遇調戍防邊,命樞屬量遠近以便其道涂,時緩急以次其遣發。又議移歲調兵屯以戍淮面,并軍分頭目以節廩稍,先移鎮江策勝一軍屯泗水,公私便之。 諸路虧鹽,執其事者破家以償,清之核其犯科者追理,掛誤者悉蠲之,全活甚眾。沿江算舟之賦素重,清之次第停罷,如池之雁氵義有大法場之目,其錢分隸諸司,清之奏罷其并緣漁取者,蓋數倍公家之入,合分隸者從朝廷償之。報下,清之方與客飲,舉杯曰:“今日飲此酒殊快!”四上謝事之章。 十年,進《十龜元吉箴》,一持敬,二典學,三崇儉,四力行,五能定,六明善,七謹微,八察言,九惜時,十務實。疏奏:“敬天之怒易,敬天之休難,天怒可憂而以為易,天休可喜而以為難,何哉?蓋憂則懼心生,懼則怒可轉而為休;喜則玩心生,玩則休或轉而為怒?!钡鄞笙?,命史官書之,賜詔獎諭。十一年,十疏乞罷政,皆不許。拜太師,力辭。有事于明堂,有旨閤門給扶掖二人,再賜玉帶,令服以朝。十一月丁酉,退朝感寒疾,危甚,猶以未得雪為憂。俄大雪,起曰:“百官賀雪,上必甚喜?!泵溲┐睬坝^之。累奏乞罷政,不允,奏不已,拜太傅、保寧軍節度使充醴泉觀使,進封齊國公致仕。卒,遺表聞,帝震悼,輟朝三日,特贈尚書令,追封魏郡王,賜謚忠定。 清之不好立異,湯巾嘗論事侵清之,及清之再相,巾求去,清之曰:“己欲作君子,使誰為小人?!绷ν炝糁?。徐清叟嘗論列清之,乃引之共政。趙葵視師年余,乞罷,上未有以處之,清之曰:“非使作相不足以酬勞,陛下豈以臣故耶?臣必不因葵來遽引退,臣愿為左,使葵居右?!鄙嫌檹闹?,然葵竟不果來。 清之代言奏對,多不存稿,有《安晚集》六十卷。清之自與彌遠議廢濟王竑,立理宗,骎骎至宰輔,然端平之間召用正人,清之之力也。至再相,則年齒衰暮,政歸妻子,而閑廢之人或因緣以賄進,為世所少云。 永定鄭氏族譜興寧雙頭鄭氏藏本 鄭氏族譜序 當思族譜之設所以承先啟后者也稽考我鄭姓根蒂本源實出于周自周宣王年間始分封其王弟鄭伯友于河南省滎陽縣為鄭國焉滎陽堂之名因取斯諸顧名思有由來矣厥后卒以國為姓歷代因之以是鄭之淵源支分蓋由此出脈也迨至平王東遷趕退犬戎迎立太子鄭桓公武公相繼為周司徒輔佐王室厥功偉矣一傳再傳至漢朝有大師公九卿公出焉唐宋間有十相公出焉及至宋朝理宗間有我始祖清之公生焉三登相位封為左右丞相蕭大夫人封為一品夫人斯時也名登天府勢振朝綱倚興休哉此功德之隆盛已緬維先世之祖宗功德聲名赫澤丕著于天下者指不勝屈第以木本水源不為編次分明聿序昭穆誠恐世遠年湮日后子孫繼繼承承蕃衍茂盛有問根源而不知核宗枝不識以叔作侄以侄稱伯稱呼差錯昭穆顛倒者何可勝道哉則族譜之欲抄正明晰務要尋根摘蒂以編修之推始溯源傳千萬世而不混者良有以也是為序。 記福建永定總祠對聯曰 詩注禮注統緒垂乎千古, 南相北相芳聲遺于萬年。 知縣許昌吳梁書贈對云曰 涵水尊宗祊萃祖考精英儼若斯萬年有慶, 宋朝為宰相衍圣賢學術祭如在千古不磨。 又某舉人贈對云曰 家繼尚書之革履聲振蓬萊, 謂出通德之里門輝聯閥閱。 溯解詩解禮之學淵有源次, 繼如市如水之操道范常存。 又云曰 周室屏藩府, 宋朝宰相家。 散紀先代名人事跡 鄭玄相國孔融深敬之稱其響曰鄭公響名其門曰通德門后教授于不其山中校名曰帶草堂。 鄭弘是山陰人漢代太尉。為淮陽大守后官至相。 鄭崇為尚書時自謂臣心若水臣門如市每拽革履上殿奏事, 鄭覃為諫議大夫老時退約中流砥柱人仰素風, 鄭芝秀人稱文章伯族子鄭會理宗朝為禮部尚書御賜書曰楊柳池塘春意簮纓詩禮人家, 鄭困拜相子鄭慶亦拜相人稱南鄭相北鄭相子鄭澣亦進士為侍讀學士帝謂卿令子朕直臣, 鄭谷有七松鷓鴣之吟 鄭虔有三絕廣文之譽 鄭獬夢見洛池有黃龍纏身后果中狀元 鄭興鄭眾父子著書, 鄭樵鄭鍔鄭敬仲俱著書, 鄭光業中狀元及弟, 鄭惟見出將入相, 鄭仁表為人瑞, 鄭沖官拜兵部尚書, 鄭當時官侍郎后為太子舍人, 鄭泰為建威將軍, 鄭閎中官侍郎, 鄭啟常言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背上耳, 鄭銳官拜朝散大夫兵部侍郎, 鄭磐石官兵部尚書, 鄭子威為大子大保, 鄭紀武英殿贈太子大傳。 鄭清之寧波人宋代太師。 鄭則中金華人資政殿大學士。 鄭彥是嚴州人國子監丞。 鄭汝岡是處州人。 鄭伯熊永嘉人龍圖閣直學士。 鄭忠是嘉興人元代學者。 鄭沂是浦江人明代禮部尚書。 鄭圭是杭州人學者。 鄭伉是衢州人。 御史鄭公智是寧海人。 鄭宏是海鹽人清代名士。 鄭伯良為司農, 鄭畋翰林學士隴西節度使, 鄭群刑部侍郎, 鄭遇鼎為龍武將軍, 鄭榮茂武英殿贈大子大傳, 鄭清溪云南按察司, 鄭清海戶部侍郎, 鄭湛荘禮部侍郎, 鄭湛淑光祿大夫兼兵部尚書, 鄭湛露福建莆田昌明正學人稱南湖三先生,露、莊、淑三人在南湖設學,教化閩人,史稱“南湖三先生”。 鄭叔輔公(即均溪始祖)世居滎陽宋高宗建炎年間拜大尉兼樞密院事后隨高宗南渡遙杭遂求退位遷于均溪即稅駕而居焉年四十有五見葑源之地形勝之美示五子而謀葬囑后殯焉自謂 鄭氏一派淵源 僅一脈直接編修房祖各派未盡記之 一世大始祖友桓公 二世祖掘突武公 三世祖寐生荘公 四世祖忽昭公 五世祖捷文公 六世祖蘭穆公 七世祖夷靈公 八世祖費悼公 九世祖繻緽公 十世祖喜簡公 十一世祖寧定公 十二世祖萬獻公 十三世祖勝聲公 十四世祖易哀公 十五世祖已幽公 十六世祖渭之公 十七世祖據(擄)公 十八世祖安平公 十九世祖徵公 二十世祖紹公 二十一世祖國公字子徒入孔門,鄭國,戰國末水利家。 二十二世祖榮公 二十三世祖當時公 二十四世祖韜公 二十五世祖仲公 二十六世祖房公 二十七世祖季公 二十八世祖奇公 二十九世祖(次犀公和長積公)稀積公 三十世祖賓公 三十一世祖興公 三十二世祖眾公 三十三世祖惟見公 三十四世祖琳公 三十五世祖熙公 三十六世祖泰公 三十七世祖褒公 三十八世祖質公 三十九世祖疇公 四十世祖庠公 四十一世祖昭公 四十二世祖衡公 四十三世祖璣公 四十四世祖昶公 四十五世祖浩公 四十六世祖文之公 四十七世祖翰公 四十八世祖璉公 四十九世祖涉公 五十世祖運公 五十一世祖沖之公 五十二世祖伯純公 五十三世祖膺公 五十四世祖孝全公 五十五世祖勗公 五十六世祖饒公 五十七世祖湛荘公湛露公后裔莆田為多湛淑公后裔浙江河南為多 五十八世祖積公 五十九世祖俠公字叔輔號介夫司法參軍官政獻國賢良妣孫夫人生五子長如鸞二如鳳三如山四如岳五如海 六十世祖如海公妣周氏生二子長翁舍二柳舍。鄭五子如海,字賓嚴,號谷東,徙浙江衢州西安縣,子孫分派吳寧、家湖、及福建、廣東、浙江等處,妣黃氏、梁氏,子二,長子翁舍、次子柳舍。 六十一世祖翁舍公妣梁氏生子文顯 六十二世祖文顯公妣金氏生三子長會中二會隆三會根 六十三世祖會中公妣羅氏生二子長德宜二德文 六十四世祖德宜(德真)公妣蔣氏生子維本 六十五世祖維本公妣朱氏生四子長袍二裴三襟四祥 六十六世祖袍公妣葉氏生五子長敬諭二教諭三有信四有文五有銳 六十七世祖有銳公妣方氏生子集賢 六十八世祖集賢公妣唐氏生二子長應清二應源。 六十九世祖應清公妣史氏生二子長磐石二磐碧。 七十世祖磐石公(鄭銘)官拜兵部尚書勅封紫金魚袋邑食三百戶妣氏袁生四子清之任之和之蘭之繼子德之。鄭銘公,應清長子,字磐石,官拜兵部尚書,敕賜紫金魚袋,邑食三百戶,夫人宋氏、王氏、賴氏。 七十一世祖清之公字碧泉號浩源謚忠定。 原傳七十一世福建開基以作一世而接修 福建開基始祖宋丞相諱清之公字碧泉號浩源謚忠定,生于宋光宗癸丑歲,十一歲登科十六歲中進士二十四歲端明殿贈太子太傅理宗,祐四年賜于玉帶丁未年四月為右丞相,戊申年為左丞相,為官清政因柬理宗被奸所陷貶來福建汀州上杭巡檢職后在永定龍安寨涵水湖立基焉,公卒葬于永定水口?,F山乙山辛向喝形白鶴含書墓側有地師墳前傳守墳人鄭觀盛清之公乃九妻十八子僅攜三子來閩長子銓二子煉三子鑄其余八妻十五子仍在浙江之地矣。 二世祖子鑄公妣張氏公卒葬于福建永定龍安寨下坑松竹山庚山甲向張妣葬于龍安寨甲背嶺酉山卯向生二子長祖魏二祖義。 三世祖祖魏公號念五妣劉氏公卒葬于永定水口長遠格亥山已向劉妣亦配葬之光緒乙已年八月重修石墳公生三子長唐杰二唐舉三唐彥。 四世祖唐杰公妣蕭氏公因亂世流居豐上官莊后又移居江西贛南等處公妣卒葬未詳生二子長碩夫法名大一郎二松夫法名大二郎。 四世祖唐舉公妣賴氏吉氏周氏公卒葬于福建永定?,F四坊莊亥山已向賴妣葬于黃姜坪艮山坤向吉妣周妣葬于上杭山向未詳公生四子長桂林法號八三郎二桂芳三吳壽四南福。 四世祖唐彥公妣廖氏公卒葬于永定龍安寨酉山卯向此地石棺廖妣葬于上杭寅山申向鰱鯉吐舌形公生五子長八五郎二九一郎三七二郎四蘭友五圣福。

主要作品

詩作

妾薄命】 妾有一片心,奚啻金與石。金石尚可磨,此心終不易。 妾有金錯刀,不買珠與翠。一笑向尊前,愿買郎心醉。 娟娟桃李花,東風蕩柔枝。見郎郎弗顧,掩面啼春閨。 【燈薪】 小草虛心不染塵,傳燈會上屢焚身。光明一點元無盡,漫結空花作好春。 【荷花】 一樣娉婷絕代無,水宮魚貫出瓊鋪。緣何買得凌波女,為有荷盤萬斛珠。 【虹出】 輕紅澆翠抹弓腰,高映斜陽跨碧霄。半似一條瓊玉帶,合成五色水晶橋。 【冬瓜】 剪剪黃花秋后春,霜皮露葉護長身。生來籠統君休笑,腹裹能容數百人。 【茄子】 青紫皮膚類宰官,光圓頭腦作僧看。如何緇俗偏同嗜,入口元來聽一般。 【夜雨】 依風急雨墊秋清,疏數無時總有聲。最是可憐云裹月,幾番陰翳幾番明。 【檐前蜘蛛】 如蠶吐緯逢縈纏,出沒無蹤屋陋邊。懷毒滿身如蝎大,謾張羅網欲謾天。 【臂疼醫令灼艾戲成】 幻體當如泡影觀,法身清凈本堅完。四千八萬陀羅臂,艾炷教君何處安。 田家】 老農喜說田家早,缺月疏星穿木杪。洗錚燎草作晨炊,麥飯咽甘蟲食蓼。 兒牽秧馬婦攜笠,泥滑不嫌春雨少。平疇拍拍水連堤,姑惡數聲天欲曉。 【晨興散步二首】 僧居西畔鶴居南,我向中邊住此庵。歲晚結交松莫逆,老來知味菜分甘。 禪心每日閑中得,世事新從夢裹諳。隱幾空明香穗斷,凈揩雙目對晴嵐。 晚歲知非蘧伯玉,前身作脫戒師兄。青山不灼利名火,白發能銷忿欲兵。 境對虛空全體現,眼無揀擇內心平。曉窗醒寂關何事,到枕清鐘一兩聲。 【次抱拙妝薄命】 落花流水何紛紛,三分春色二分塵。黃鸝繞樹戀不得,蝶蜂浪作花都巡。 昨日繁華今寂寞,飄零多屬風雨晨。金谷無人粉香死,錦蹤繡跡俱成陳。 世人重花不重葉,林園自此無精神。東君年少時,酷愛枝頭花。 庸奴桃李妾姚魏,滿蹊未數黃娘家。一朝棄背春風老,懶踏長門階上草。 芳菲特暫歡,顏色不長好。白頭事人那可期,不堪重賦章臺詩。

詞作

念奴嬌】 楚天霜曉,看老來秋圃,寒花猶在。金闕栽培端正色,全勝東籬風采。 雅韻清虛,幽香淡泊,惟有陶家愛。由他塵世,落紅愁處如海。 多少風雨飄搖,夫君何素,晚節應難改。休道三閭曾舊識,輕把木蘭相對。 延桂同盟,索梅為友,不復嬌春態。年年秋後,笑觀芳草蕭艾。

人物墓葬

鄭清之墓在饒平縣海山鎮坂上村三百門大灣山北麓,墓區保護地1500平方米,為夯貝灰沙結 構。墓座東南向西北,碑文楷書陰刻“宋祖敕封考踢進士第右丞相太傅衛國公凈庵清之鄭公墓,敕封妣一品夫人閨淑樊氏”?,F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家譜記載

鄭清之,銘公長子,字浩源,號(號)碧泉 若潔(潔) 文叔 夷甫 源德 安晚 謚忠定公 凈庵公 行六郞 宋左承相敕封齊國公 公原籍浙江省寧波府鄞縣 寧宗嘉泰四年舉進士 官拜右丞相復拜左丞相進位太師 后為臣所陷以太子 太師左丞相奉朝請致仕謫居福建 理宗朝凡四登相位端平開召用正人多公之力 初居福建布政司衙前 后遷(遷)汀州府永定縣(縣)洋 為入閩永定一世祖 派衍宋理宗淳祐辛亥十一年十一月夀五十九 葬永定縣離城十五里龍安寨躍現水口坤山艮向門丑未分金 似彌勒獻肚形面朝大江 明萬歷九年合族重修 清順治丁丑十四年四月初十日辰時三修 辛酉年八月合族四修 公妣有九曰 樊 楊 蕭 曾 趙 藍 蘇 曾 郭氏 蕭氏六娘 誥封 一品夫人 生于宋寧宗慶元元戊午四年 歿于宋理宗淳祜乙卯三年 葬廣東省潮州府大埔縣小靖鄉長教 棋子隔白鶴行書形 癸山丁向兼子午分金 坤申方來水 乙辰方出口 墳右側點穴地師墓合族春秋同祭焉 明萬歷三十七年裔孫重修考墳載永定邑志有名墓 記妣墓載大埔縣志有名墓記 樊氏葬莆田大白沙泥涯佛山 楊氏葬廣東三河壩 曾氏葬平遠 趙失記 蘇氏葬廣東潮州 曾氏葬潮州 郭氏葬永定貴湖 藍氏葬永定失其墓 子十八 樊生子四 長太常寺少卿 次太仆寺少卿 三光祿寺少卿 四鴻臚寺少卿俱失名 蕭生子五 長子錢 官歷中書 次子鍂 官歷中書 三子鑄 官歷中書 四子鏗 五子鏈 趙生子二 長子恒 次子怡 尚有七子 月德 月徽 月任 余失記未明

鄭清之的詩(共486首詩)
  • 《念奴嬌》
    楚天霜曉,看老來秋圃,寒花猶在。金闕栽培端正色,全勝東籬風采。雅韻清虛,幽香淡泊,惟有陶家愛。由他塵世,落紅愁處如海。多少風雨飄搖,夫君何素,晚節應難改。休道三閭曾舊識,輕把木蘭相對。延桂同盟,索梅為友,不復嬌春態。年年
  • 《安晚偶成》
    五物中間著一翁,園廛隨分可支筇。章施采服花妝露,戛擊鳴球竹嘯風。疏種密栽觀木漸,淺流深浚養泉蒙。眼前丘壑無佳句,自哂詩腸苦未窮。
  • 《安晚軒竹》
    松號大夫交可絕,梅為清客志相同。英英鳳實卑余子,楚楚龍孫過乃翁。晚際一弓橐索月,暑中千斛糶清風。小軒政欲供晨坐,付女遮闌曉日東。
  • 《安晚園戲占》
    橫塘雨過水初平,浪影窺窗一孔明?;h下觸羝五鹿角,林間反舌百禽聲。柳公權可送行客,梅子真能寬渴兵。誰道夏園無所有,蓮花端可傲張卿。
  • 《庵前徐步》
    小橋銜石路,安步水之湄。浪蓋菰蒲伏,寒禁筍蕨癡。蜂房深戶牖,燕壘漸涂茨。過眼春余幾,延緣歸思遲。

古詩大全

好86網為您提供鄭清之簡介,鄭清之是哪個朝代的詩人,鄭清之古詩大全,鄭清之的詩,鄭清之作品目錄

http://www.meilook.com.cn/shiren_view_9b979c43ac9b979c/

合作QQ:564591      聯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