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陳氏    chén shì 宋代詩人

陳氏,侯官(今福建福州)人。陳襄女。適晉寧軍判官李生(《夷堅志》乙志卷三)。今錄詩二首。

歷史發展

源流一

出自舜帝姚重華裔孫陳胡公媯滿,屬于以先祖封地為氏。周武王將長女太姬嫁給滿,備以三恪,奉祀虞舜。陳國始建都于株野(今河南 柘城胡襄鎮)史稱陳胡公,后遷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陽城關一帶),轄地最大時達十四邑,大致為河南東部和安徽一部分。從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殺陳湣公為止,陳國共歷25世,延續568多年。陳亡后,陳的分支仕齊的陳公子完的后裔于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齊國,史稱陳氏(田氏)代齊。 陳胡公圖 (2張) 陳姓出自姚姓和媯姓,舜帝姚重華的后裔。舜,也稱虞舜,姚姓。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周武王滅紂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滿,封他在陳(今河南省淮陽縣)這個地方,建立了“陳國”。 子孫有以國為姓的,即成為陳姓的由來。 舜在被選為堯的接班人前,堯為了考察他,讓舜搬到媯水旁居住,所以舜的部分后代便以所居住的這條河為姓,為媯氏。 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的族人后來有改回姚氏,部分沒有改回來,便發展出其他姓,比如陳姓——《唐書·宰相世系》:部分又改回本姓姚的:舜裔33世嫡長孫媯滿封于陳,至陳敬仲(陳完)仕齊,又改為田氏。王莽封本姓為姚的姚氏族人田豐為代眭侯,后豐子田恢為避王莽之亂,過江徙居吳郡,又改為媯姓,其五代孫媯敷,又改回為姚氏。從姚姓發展到媯姓,再到媯陳胡公滿傳至10世孫陳完,陳國內亂,陳厲公的兒子陳完怕株連自己,出奔到齊國,以故國為氏,稱陳氏,后改田氏。到十代孫田和時,廢齊康公而自立為齊太公,并受到周王朝和諸侯列國的承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田代齊姜”。 公元前221年,齊王建時,齊國為秦所滅。齊王建亡國后,子孫紛紛改姓避難,舜帝一系又經歷了一次大分化。田姓今在中華大姓中列第34位。齊王建三子:升、桓、軫。升、桓改為王氏,其后代即漢代王莽一族。軫奔楚為相,后遷入潁川(今河南長葛)。田軫復姓陳。自秦漢以來,由田姓復姓歸宗的潁川陳氏一支,在中國歷史上十分顯赫,繁衍極盛,播遷極廣。前文已經敘述,從姚姓族人衍生出媯姓,再媯姓改姓陳姓、胡姓,部分陳姓再改為田姓。田姓族人再改為媯姓,其五代孫媯敷,又改回本族人最早的祖宗舜帝姚重華的本姓姚姓。至舜帝姚重華嫡裔69世嫡長孫西漢諫議大夫冀州刺史姚平為保舜帝正統血脈,避戰亂而遷隱江南吳興郡[今浙江省吳興縣]。部分田姓族人改為王姓。其它從從姚姓族人衍生出的姓氏沒有改回族人最早的本姓姚姓的,便繼續發展出其他姓。陳姓發展歷程:舜重之以明德,自虞幕至虞舜,有近1500多年的歷史,《韓非子》說:虞夏二千余歲?!秶Z》記載幕能帥顓頊者也,有虞氏報焉;杼能帥禹者也,夏后氏報焉;上甲微能帥契者也,商人報焉;高圉大王能帥稷者也,周人報焉。虞夏商周四代是奴隸社會的頂峰的代表,華夏正統。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彰明德。因舜帝生于姚虛而姓姚,其子商均生于媯汭而姓媯,《堯典》記,舜“厘降二女于媯汭,嬪于虞?!毕拇莺?,虞族子孫亦姓虞,姓媯,姓姚,姓王,姓吳......在夏代,有虞氏的首領虞思曾幫助禹的后代少康復國......;在商代,《世本》宋忠注:“虞思之后,箕伯直柄中衰,殷湯封遂于陳,以為舜后是也?!?;在周代,《史記》、《左傳》記載:《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之產曰:昔虞閼父為周陶正,以服侍我先王,我先王賴其利器用,與其神明之后,以備三恪,庸以元女太姬配胡公而封諸侯?!薄妒酚洝吩敿氁婈愯绞兰?;自陳胡公以后其子孫姓陳,姓胡,姓袁......;陳完,陳厲公之子,陳氏重要支系,詳見田敬仲完世家,陳完的子孫代姜齊稱孤道寡,陳完的子孫姓陳,姓孫,姓王,姓田,姓陸......,虞舜帝部分后裔簡表,商族姓氏參考宋微子世家,此不累述?!锻ㄖ?氏族略》。

源流二

源于媯姓,出自春秋時期陳國公后裔,屬于以國名為氏。陳國在媯滿死后,其子孫有以國名為氏,就是陳氏。除陳完這一支主系之外,在陳國內亂至亡國期間,還有三支陳國公族后裔避居他鄉,亦以國名為氏姓陳。 除了胡公滿的子孫陳完這一支主系外,還有三支:一是陳哀公之子陳留,避居陳留郡;二是陳湣公之長子陳衍,避居陽武戶牘鄉或潁川;三是遷居固 始,源于陳湣公次子陳溫之后陳璉,其后因無子,便以潁川陳寔為嗣子,遂融入潁川陳氏。

源流三

少數民族陳姓,韓國朝鮮族陳氏:全部來自中國,本貫有130多個,但現存不到10個,主要是:江陵陳氏、廣東陳氏、南海陳氏、德昌陳氏、羅州陳氏、驪陽陳氏、驪州陳氏、臨波陳氏、梁山陳氏、三陟陳氏、神光陳氏、福州陳氏、楊州陳氏, 這些陳氏的祖上都是從中國遷過去的。除梁山、廣東本貫外全部是驪陽本貫的分支。驪陽陳氏是中國宋朝陳誘東渡后的子孫,梁山陳氏是明太祖時陳普才的后代,明朝末年又增添了東援將領陳磷的后孫,即廣東陳氏。韓國的陳氏和中國朝 鮮族陳氏實際全部是中國漢族人被同化而形成的。 北魏鮮卑族陳氏 據《魏書·官氏志》記載:五代北魏鮮卑族原有三字姓侯莫陳氏,隨北魏孝文帝遷都而到洛陽,在孝文帝實行漢化改革、改族姓時,于496年改為單姓陳氏。 女真族陳氏 主要系女真族皇族完顏氏所改,有的在金末已經形成。 蒙古族陳氏 是明太祖朱元璋賜給已經降明的蒙古貴族的姓。 滿 族陳氏 有兩種情況:一是后金努爾哈赤統治時,居住在東北的漢族陳氏,被強迫改為滿族陳氏;二是本系滿族姓氏,改為陳氏,仍屬滿族。 哈尼族陳氏 如國家民族委員會委員陳文興、第五屆政協委員陳批魯等即是哈尼族陳氏。 侗族陳氏 如廣西民族研究所副教陳衣、《優秀的傳統建筑藝術》一書作者陳璃春園等即是侗族陳氏。 土家族陳氏 如第六屆人民代表、湖 北人陳忠信即是土家族陳氏。 布依族陳氏 如貴州省民委副主任陳永康即是布依族陳氏。 瑤族陳氏 湖南新寧縣黃卜洞瑤民、麻雷洞瑤民、圳源洞瑤民及汝城縣瑤民個均有陳氏。廣西大瑤山山子瑤十五姓也有陳氏。 京族陳氏 為該族大姓,如第六屆人民代表、廣西防城縣人陳潤芬(女)即是京族陳氏。 羌族陳氏 如第六屆人民代表、四川茂汶縣人陳花花(女)即是羌族陳氏。 回族陳氏 明成祖時,山東歷城回 民陳氏被指定為葬于德州北郊北營村的蘇祿東王墓供役。民國初年,由河南各地遷到湖北沙市三岔路、迎禧街一帶的回 民有陳氏。 苗族陳氏 如廣東省民族委員會委員陳斯德、城步縣政協主席陳加壽等即是苗族陳氏。此外,壯族、黎族、彝族、朝鮮 族、白族、高山族、畬族等少數民族中也都有陳氏。

源流四

源于改姓,屬于以帝王賜姓為氏。隋朝時期有一個叫陳永貴的將軍,原來是隴右地區(泛指隴山以西地區,在今甘肅隴山、六盤山以西和黃河以東地帶)的胡人,姓白,甚得隋文帝楊堅的寵信,官至柱國,領蘭、利二州總管,封北郡陳公,陳永貴便以封號中的陳字作為自己的姓氏。 明朝統一全國后,朱元璋為籠絡已經降明的蒙古貴族,往往賜給漢姓漢名,如恰恰賜名陳守忠,哈哈賜名陳元等。明成祖時,滅安南國黎朝,國王黎季厘寒流筆大多移居中國,其子改姓名陳澄,官至工部尚書。

其它源流說

商朝未年,舜的第33代孫遏父(又稱閼父)投附了周國,擔任陶正一職,他制陶的技藝極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歡心。周武王滅商建周后,追封先賢遺民時,把遏父的兒子媯滿封于陳(今河南開封以東,安徽亳縣以北),國號陳,榮為侯爵,奉守著帝舜的宗祀,并將大女兒太姬嫁給他為妻。媯滿死后,謚號為陳胡公,所以又被稱為胡公滿。他的子孫有的以國為氏,就是陳氏。 公元前672年媯滿的第12代孫陳完因避難逃到齊國,改姓田。后來他的10世孫田和建立了田氏齊國。戰國末年,齊被秦滅。齊王的長子升次子桓先后改姓王氏,三子田軫逃至穎川(今河南禹州、許昌一帶),恢復陳姓。從此陳氏一門在中原瓜瓞連綿,生生不息,發展成為名門望族。 陳姓還有一支是少數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據記載,北魏孝文 時自山西大同遷都洛陽后,于496年將代北鮮卑族三字姓侯莫陳氏改為單姓陳氏。 唐代中,環公(臨海令)帶著陳伯琪等六個兒子避難于莆田仙游, 其第五子伯瑄(滿公之70世孫),那時因 江南西道 南康縣 有一位署官食祿的馬聰與他友善。在造訪馬府時,兩人結伴游覽了廬山,后遂迷戀匡廬氣勢磅礴,蠡澤風景優美,乃偕其子旺徙而居之, 晦跡于江州德安縣太平鄉長樂里永清村, 伯瑄遂成為潯陽陳氏的開山之祖,德安位居江州 境內,九江之南,兩地相距較近,因而被稱之為江州陳氏 唐初期、中期,陳氏有過兩次影響深遠的南遷福建之舉。669年,朝廷派 河東人陳政、陳元光,率兵鎮壓福建南部的少數民族動亂。經過九年戰爭,局勢平定后,于686年報請朝廷批準,設置了漳州。

遷徙分布

陳姓是全球華人、韓國人、越南人的姓氏,在廣東省、福建省、浙江省、海南省、 江蘇省、香港、澳門以及臺灣、新加坡 馬來西亞都是第一大姓。中國姓氏中,陳姓分布與閩海民系的分布范圍極一致,在浙南、福建以及廣東沿海皆極高密度,呈極深紅色,人口密度在7.8%以上,在珠三角、長三角呈次深紅色,人口密度在6.5%-7.8%之間,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地區極少分布。南方地區陳姓位居第一大姓,則在北方地區位居第七大姓,超過很多北方典型姓氏。 陳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今中國大陸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位,在臺灣省則名列第一位;口七千一百三十八萬四千余,占全國人口總數的大約5.1左右。全球約達9800多萬之眾。 陳氏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地區,尤以廣東、福建、四川、浙江、江蘇、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多此姓,在臺灣省和廣東兩省,陳氏約占當地人口的10%以上。 宋嘉佑七年(1062年),由于陳氏族人過度集中,形成了地方上的壓力,有礙于其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時經朝中的文彥博、包拯等大臣合議,宋仁宗準奏,決定采取雙分流的辦法。是年七月,由宋仁宗御賜編號,將家族財產列為291份,將陳氏分流至江西、河南、浙江、湖北、廣西、江蘇、廣東、福建、山東、上海、天津等16個省125個縣市,入住的田莊達290余處,致使義門陳氏遍植于華夏四方,這是中國歷史上較早的人口分流和遠距離的動遷行動。這些陳氏徙居新址后,家家門口都掛起“義門”燈籠。 潁川世澤,太丘家聲。天下陳姓源出于潁川(河南長葛)。東漢時,陳實系胡公滿之43世孫,為太丘長,人稱“陳太丘”。唐代中,環公(臨海令)帶著伯琪等六個兒子避難于泉州仙游(今天莆田市仙游縣),其第五子伯瑄(滿公之70世孫),勤奮好學,文采出眾。當時因南康有一位署官食祿的馬聰與他友善。在造訪馬府時,兩人結伴游覽了廬山。遂迷戀匡廬氣勢磅礴,蠡澤風景優美,乃偕其子旺徙而居之,晦跡于江州德安縣太平鄉長樂里永清村。伯瑄遂成為潯陽陳氏的開山之祖。德安位居九江之南,兩地相距較近,因而被稱之為江州陳氏. 再就是潁川陳后裔陳忠之子陳邕,唐中宗時進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擠,遷至漳州南廂山。其子陳夷行,唐文宗時任宰相。此后子孫興旺,在福建發展成為"太傅派"陳氏,尊陳邕為"南院"始祖。 陳氏入粵,始于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遷,陳后裔陳魁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寧化、上杭,至其曾孫二郎、三郎再遷至廣東梅州,后散居大埔、興寧、長樂、龍川等縣。陳氏入臺,始于明末。福建同安人陳永華,于明末隨鄭成功入臺灣,官至東寧總制使,在臺灣建立屯田制度,設立學校,被尊為陳氏入臺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國建立的300多年間,陳氏遷臺人數很多,其中僅武榮詩山霞宅陳氏一支就2000余口,成為臺灣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與林姓共"陳林半天下"之美譽。 在陳氏分流遠遷之時,陳宗俞(系滿公之80世孫)在潤州任職別駕。攜子孫遷居丹陽珥陵越塘,成為丹陽陳氏始祖?!兜り柨h志·城廓》載,“越塘橋,宋祥符八年(1016年),里人陳誠建?!标愓\之4世孫陳震,在越塘生兩子,長子陳東,次子陳南。陳東死于1127年,年42歲。有遺腹子,取名嗣宗?!兜り柨h志·蔭襲》載,陳嗣宗以父陳東之蔭襲,授迪功郎。陳嗣宗生有四子,幼子陳明,由越塘遷往珥陵花家渡。陳明為花家渡陳氏始祖。 處于日本的西南部,在九州島與臺灣島之間,面積約4600平方公里,人口110多萬 (1970年)。 琉球群島于我國明代初年,曾建立中山國,歸附于明朝,成為一個藩屬國。明太祖為了便于琉球的朝貢和彼此的貿易往來,便賜給這個小國許多艘大海船,并派遣了同船而去的船工、水手?!伴}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來朝貢?!?這些姓氏即:梁、鄭、金、蔡、毛、、林、曾、高、吳、李、阮、沈、魏、田、王、馬、錢、翁、穆、韓、宗、昆、尹、查、伍、向、武、吉、英、陶等。 暹羅(泰國)、滿刺甲(今馬來西亞馬六甲)的使者、通事的陳氏有:陳康、陳泰、陳耀、陳義、陳武、陳賦、陳繼榮、陳繼成、陳繼章、陳繼茂、陳貴、陳富、陳華、陳榮、陳浩、陳文鑒、陳爵、陳宜、陳詔、陳營等。他們在琉球國定居多年,并世代擔任琉球國的大使、通事、大夫、長史、火長等要職。所以《久米村系家譜·陳氏家譜》載:”陳氏之稱閩人也,蓋永樂年間遷中山國三十六姓唐榮,以備出使之先。

姓氏文化

郡望堂號

郡望 潁川郡:秦時置郡。秦王政十七年置郡。以潁水得名,治所在今河南禹縣。相當于今河南登封、寶封以東,尉氏以西,密縣以南,葉縣、武縣以北的地區。此支陳氏,其開基始祖為齊王建三子陳軫。 汝南郡:漢高帝置。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ぶ蜗喈斢诮裉旌幽鲜≈胁科虾桶不帐』春右员钡貐^。 下邳郡:東漢置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蘇省睢寧西北)。轄地北至江蘇邳縣,南至安徽嘉山,東至江蘇漣水、淮安一帶。 廣陵郡:西漢置國,東漢改為郡。治所在廣陵(今江蘇省揚州)。 東??ぃ呵刂蜜翱?,后改稱東???,置郯縣,屬徐州刺史部,為縣、郡、刺史部治所。治所在郯(今山東省郯城北)。 河南郡:漢高帝置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省洛陽)。 武當郡:北魏置郡,治所在湖北省均縣西北。這一支出自陳寔之后。 新安郡:晉時由新都郡改置,相當于今天的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門等地。隋代玫歙州置,后來移到了歙縣。 廬江郡:漢名舒,屬廬江郡,隋初皇置廬江縣。治所在舒(今安徽省廬江)。轄境相當于今天安徽省長江以北廬江一帶。 馮翊郡:漢武帝置郡,治所在臨晉(今陜西省大荔)。此支陳氏,出自陳宣帝之子沅陵王陳叔興之后。 京兆郡:漢時置郡,治所在長安(今陜西省西安)。此支陳氏,出自唐代遷居京兆的陳寔后裔陳忠之后。 堂號 三恪堂:恪是尊敬的意思,又是客人的意思。周武王滅紂后,把夏禹之后封于杞,商湯之后封于宋,虞舜之后封于陳。稱為三恪。表示他們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格外地尊敬他們。 德星堂、德聚堂:源自太丘長陳實子侄,同以孝賢聞名,當年訪名士荀淑父子,正值德星聚,德星乃一歲星,歲星所在有福,故取堂名曰德星。太史為此上奏曰:“德星聚奎,五百里內有賢人聚?!弊迦怂煊幸浴暗滦恰被颉暗戮邸睘樘锰?。 此外,陳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澠武堂”、“潁川堂”、“四勿堂”等,以及以上十一個郡望均可為陳姓的堂號。
  

姓氏圖騰

陳姓圖騰的形象:兩側旌旗招展, 中央山丘前是列隊待發的戰車,戰車上有手持戈戟列隊以待的三軍。 陳姓圖騰的產生,先從陳字說起。陳字的含義之一是陣列。陳字在古代與陣字相通,故古代陳字意義之一為陣列,即旌旗之下,戰車、士兵列陣于國土待戰出征。史載:是黃帝發明了古代高輪車,高輪車成為黃帝部落的象征,故黃帝又稱軒轅氏。而陳氏是黃帝后裔,自然與車有關;加之陳姓形成那個時代,即陳國建國初期,陳胡公是周武王乘龍快婿,陳國與周王朝關系甚密,陳國軍隊常被周天子派遣,去征戰入侵的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和周王朝內反叛的諸候國,干戈擾攘,征戰不息。旌旗飄揚、鼙鼓聲震、戰車轔轔、戰馬蕭蕭、兵士整裝持戟、車馬列隊待發之場面,成了陳國象征性的壯景。陳姓在這個時期形成,陳姓圖騰也就此產生。

字輩排行

陳氏最重要分支,江州義門堂陳,代表人物有陳獨秀、陳化成、陳賡、陳毅、陳云、陳果夫、陳立夫、陳誠,安徽無為縣泉塘鎮臨河金牌陳,袁譚,山垴陳以及安慶,繁昌,南陵江南一代陳氏等等皆屬于義門堂陳氏,字輩號:開國萬事立,其德震光月,性道為忠孝,心良必自新,強易催風照,勤起聚龍兵。 昆陵陳氏字輩:“知守宗希公汝才思彥延承繼”。 桂城陳氏字輩:“初秀齊原安福壽文宗一大惟嘉佐邦國芳懋必昌疇范彝倫敘貽謀蔚后起繩下迪前光”。湘鄉陳氏字輩:“翼道傳經崇對啟緒瑞煥列星秀鐘南楚俊彥鼎升鴻才軒奉本茂支蕃典敦禮敘”。上湘石獅江陳氏字輩:“義門敦孝友星垂集賢良奕世齊增慶宗功裕遠規模昭令緒雍睦振家綱穎上千年澤湘南百襈芳”。義門陳氏字輩:“禮樂家聲振詩書世澤長天才榮及第道學永傅芳開泰祥光運三元煥日新金章華國正長發萬年興”。中湘白吒陳氏德星堂字輩:“世守祖訓茂本培元家聲克振令德方新篤生吉士秀啟賢昆澤傅仁里慶集義門五倫有敘奕代相親”。中湘栗塘陳氏穎川堂字輩:“俊英祖錫顯達揚宗培元樹德本立道生賢哲繼起孝友克敦長延世澤永振家聲”。義門陳氏傅義堂字輩:“兆正文章時發光昌祖功吉慶世澤悠長”。中湘陳氏聚星堂字輩:“邦家之光惟明克永孝友恢先承恩立本”。濡須陳氏大邱堂字輩:“祖居紹興祥世代傅賢良德業原來茂豫知慶澤長書田耕有祿義利積盈倉孝友家能正寬仁國以昌”。陽城(今山東滕州市)“意翠玉風泰生震官林”。陳氏八修紹德堂字輩:“兆自清時立一經祖德傅詩書延世澤忠孝紹前賢”。全椒陳氏字輩:“德大開宏業家榮其俊英”光州(今河南信陽市)固始縣陳氏字輩:“元相福貴長明登萬事華賢良安定國忠厚爭傳家”。

家譜文獻

江州義門陳氏世系表,詳細記載了陳朝滅亡之后,陳叔明隨其兄陳后主(叔寶)一起遷往長安,其后世陳伯宣遷往江西德安縣太平鄉常樂里,成為江州義門陳氏開山始祖,繁衍生息了十九代的大致情況。 陳氏兆祥宗譜,著者待考,明朝時期木刻活字印本。 陳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聚星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三卷。書名據版心題?,F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河北阜平陳氏宗譜,(清)陳嘉謨修,清嘉慶十一年(公元180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F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河北阜平陳氏宗譜不分卷,(民國)陳繼瑄、陳繼秸等修,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鉛印本?,F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人民大學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象山陳氏眷房譜一卷,(清)馬渭濱纂修,清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木刻活字印本?,F被收藏在浙江省象山縣文物管理局。 浙江象山下沈陳氏房譜一卷,(清)史雨軒修,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F被收藏在浙江省象山縣文物管理局。

姓氏名望

陳完,春秋時齊國大夫。即田敬仲。陳厲公子。前672年,陳宣公殺其太子御寇,他與寇相友善,恐禍及身,出奔至齊。齊桓公使為工正,列為大夫。自入齊后,由陳改姓田氏。死后謚敬仲,為田齊始祖。 陳勝(?-前208),秦朝末年反秦義軍的首領之一,與吳廣一同在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西南)率眾起兵,成為反秦義軍的先驅;不久后在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 陳勝吳廣起義圖 (2張) 陳平(?-前178),西漢王朝開國功臣,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宰相之一。 陳湯,漢族,西漢山陽瑕丘人,漢帝國大將。西漢元帝時,他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護甘延壽一起出奇兵攻殺與西漢王朝相對抗的匈奴郅支單于,為保衛西漢邊疆做出了很大貢獻。 陳寔(104-187),東 漢潁川許縣(今河南許昌東)人,字仲弓。 陳琳(?-217),漢末文學 家。字孔璋,東漢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建安七子”之一。 陳登,字元龍,下邳淮浦(今江蘇漣水西)人。為人爽朗,性格沈靜,智謀過人,少年時有扶世濟民之志,并且博覽群書,學識淵博。二十五歲時,舉孝廉,任東陽(治今江蘇省金湖縣西)縣長。 陳宮(?-198年),字公臺,東 漢末年呂布帳下謀士、大將,東郡東武陽(今山東莘縣)人。 陳群(?-236),三 國時魏國大臣。字長文。 陳震(?—公元235年),字孝起。荊州南陽郡(今河南南陽)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員。 陳壽(233-297),西 晉史學家。又作長壽,字承祚。蜀 國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著《三國志》。陳霸先,南朝陳創建者。陳高祖,保衛了漢文明和漢文化,讓飽經戰亂的南國大地脫離了水火,有了一個較長時期的穩定發展階段開創了我國江南文化經濟繁榮發展的歷史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歷史上最有名的動亂時期。陳霸先受到重用不久,就遇到了“侯景之亂”, 是梁朝末年,東魏降將侯景發動的一場反叛梁朝統治的戰爭。公元549年,侯景攻入了梁朝都城建康,梁朝皇帝被困餓死。 陳后主(553-604),南朝陳皇帝。即陳叔寶。字元秀,小字黃奴,陳宣帝嫡長子。天嘉三年(562)立為安成王世子,太建元年(569)立為皇太子,十四年即位。大造宮室,親信佞臣,不理政事。恃長江天險,不設邊防。禎明三年(589)隋軍直入建康,被俘至長安。隋仁壽四年卒于洛陽,追封長城縣公,謚號煬。明人輯有《陳后主集》。 陳安(?-323),十六國時秦隴人民起義軍領袖。322年,在秦隴發動起義。氐、羌族人民紛起響應,眾至十余萬,他自稱大都督、大將軍、涼王。 陳慶之(484-539),南朝梁將領。義興國山(今江蘇宜 興西南)人。幼從梁武帝(蕭衍),頗受信任。 陳伯之,南朝梁大將。 陳稜(?-619),隋將領。字長威,廬江襄安(安徽巢縣)人。 玄奘(602年-664年),俗名陳袆,洛川緱氏(今河南偃師)人,唐代高僧,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創始人。俗姓陳,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陽洛州緱氏縣(今河南省偃師市南境)。玄奘13歲出家,629年從長安西游,歷盡千辛萬苦,到達印度,645年回到長安,帶回經書657部,十年間與弟子共譯出75部1335卷,還著有《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他是中國著名古典小說《西游記》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陳碩真(620—653),女,唐代睦州雉山梓桐源田莊里(今浙江淳安縣梓桐鎮)人,唐朝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的起義軍的女首領。自稱文佳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自稱皇帝的女人。 陳子昂(約659-700),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陳拾遺。 陳堯叟(961—1017),四川南充人,字唐夫,陳省華長子。端拱二年(公元989前)已丑科狀元,授光祿寺丞、直史館,歷任河南東道判官、工部員朗,升廣南路轉運使、廣南安撫使。 陳堯佐(963—1044),四川南充人,字希元,陳省華次子,端拱元年進士及第,歷任魏縣、中牟縣尉,知朝邑、真源諸縣。 陳堯咨(970—1034),四川南充人,字嘉謨,陳省華第三子。咸平三處(公元1000年)庚子科狀元,歷任將作監丞、通判、團練副使、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工部郎中、永興軍節度使、安國軍節度使、武信軍節度使等職。 陳文龍(1232—1277),莆田人,莆田玉湖陳,宋代抗蒙古軍隊民族英雄,保衛莆田,陳文龍全家殉城,滿門忠烈,其從叔陳瓚、弟陳用虎,族人陳吊眼皆忠貞不屈,為國捐軀。原名子龍,字剛中,號如心。宋咸淳四年(1268)考取狀元,度宗為之改名文龍,賜字君賁;授鎮東節度判官,有“不屈不撓,不可干以私”之譽。 陳瓚,莆田人,男,宋代抗蒙古軍隊英雄。 陳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宋代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字同甫,學者稱龍川先生。紹熙四年(1193)進士第一。 陳友諒(1320-1363),元末大漢政權建立者。 陳友定,福建人 ,男,元朝福建行省參知政事和軍事將領,參加平定 福建 福州 、莆田、泉州等地的亦思法杭兵亂。 陳亮,元末明初詩 人。字景明。 陳明遇(?-1645),南明抗清義軍首領。遇一作選。浙江人。弘光元年(1645),任江陰(今屬江蘇)典史,被當地人民推為抗清義軍首領。 陳洪綬(1599-1652),明末清初畫家。浙江諸暨人。 陳圓圓,明末清初人。本姓邢,名沉,字畹芬。蘇州妓女。吳三桂納為妾。 陳確(1604-1677),明清之際思想家。浙江海寧人,初名道永,字非玄,后改名確,字乾初。明諸生。曾受學于劉宗周。 陳永華(?-1680),鄭成 功謀士。字復甫,福建同安人。 陳子龍(1608-1647),南明抗清將領、文學家。 陳忱(約1613-?),明末清初小說家。浙江烏程(今湖州)人,字遐心,一字敬夫,號雁宕山樵。 陳貞慧(1604-1656),明末清初散文家。江蘇宜興人。字定生。 陳名夏(1601-1655),清臣。字百史,江蘇溧陽人。明崇禎進士,官修撰。 陳玉 成(1837-1862),太平天國青年將領,后期軍事統帥。 陳維崧(1625-1682),清文學家。江蘇宜興人,明左都御史陳于廷之孫,陳貞慧之子。 陳恭尹(1631-1700),清詩人。字元孝,號半峰,晚號獨漉山人。廣東順德人。 陳潢(1637-1688),清水利家。字天一號省齋,浙江嘉興人。 陳廷敬(1639-1712),清代政治家,原名陳敬,順治帝賜子"敬",字子端,號說巖,晚號午亭,山西澤州人。順治年間進士,選庶吉士。 陳明智,清昆曲演員。江蘇蘇州人。 陳宏謀(1696-1771),清臣。廣西臨桂(今桂林)人. 陳端生(1751-1796),清文學家。浙江錢塘(浙江杭州)人。 陳修園(1753-1823),清醫學家。 陳豫鐘(1762-1806),清篆刻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陳鴻壽(1768-1822),清篆刻家。 陳壽祺(1771-1834),清經學家。 陳文述(1771-1843),清詩人。 陳沆(1785-1825),清文學家。 陳連升(?-1841),清抗英將領。湖北鶴峰人。 陳奐(1786-1863),清經學家。 陳立(1809-1869),清經學家。字卓人, 陳喬樅(1809-1869),清經學家。閩縣(今福建閩侯)人。 陳澧(1810-1882),清學者。 陳介祺(1813-1884),清末金石學家。 陳開(1822-1861),清末天地會首領。 陳得才(?-1864),太平天國將領。 陳坤書(?-1864),清太平天國將領。 陳湜(?-1896),清將領。湖南湘鄉人。 陳啟沅(約1825-約1905),清末資本家。廣東南海人。 陳阿林,清末上海小刀會首領。即陳亞林。 陳寶箴(1831-1900),清維新派。 陳虬(1851-1903),清改良派。 陳熾(1855-1900),清末改良主義者。 陳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號說巖,晚號午亭,清代澤州(山西晉城市陽城縣)人。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后改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給他加上“廷”字,改為廷敬。 陳修治:近代名醫,生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自幼隨泉州蔡宗玉習醫,對中醫醫理醫術均有長足進步。 陳化成:(1776-1842)是鴉片戰爭時期,守衛吳淞,英勇抗英著名將領。 其他陳姓名人有西漢將領陳立;南朝陳皇帝文帝陳蒨、廢帝陳伯宗、宣帝陳頊;北朝北魏大臣陳建;唐畫家陳閎;明畫家陳淳;清學者陳啟源,詩人陳訏等。 陳獨秀(1879-1942),安徽懷寧人。中國新文化運動發起人和中國文化啟蒙運動的先驅,五四運動司令,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行者,中國共產黨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 陳濟棠(1890—1954年),陸軍一級上將,1935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常委,第一集團軍總司令。 陳紹寬(188910.07-196907.30),前國民黨陸軍、海軍一級上將。 陳少白(1869——1934)出生于江門市郊外海鎮南華里一個基督教牧師家庭。與孫中山、尢列和楊鶴齡被清政府稱為“四大寇”。1895年入興中會,1897年赴臺灣設立興中會臺北分會。1900年奉孫中山命回香港辦《中國日報》,宣傳革命。為了宣傳革命,他還成立了“采南歌”、“振天聲”、“振天聲白話劇”等劇社。遺作有《興中會革命史要》 、 《興中會革命史要別錄》等文獻。 陳銘樞(1889~1965),字真如,廣東合浦曲樟(今屬廣西)客家 人,民主革命家、北伐將領。從軍而信佛。任民國政 府軍事委員、廣東省政府主 席、代理行政院院長,建國后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系民國時代國民黨上將,鐵四軍的元老。民革的創始人之一。 陳果夫(1892-1951),名祖燾,字果夫。浙江吳興東林鎮人。民國時期政治人物,是國民黨內右派。1926年,陳果夫當選為國民黨第二屆中央監察委員,任中央組織部代部長。 有近代民主革命家陳其美、陳天華、陳少白、陳作新、陳獨秀;經濟學家陳岱孫、陳翰笙;文學家詩歌王子陳昂;詩人陳三立、陳忠遠(即阿袁);學者陳望道;著名堪輿家陳賢金;教育家陳寶泉、陳鶴琴;法學家陳守一、陳瑾昆;國際法學家陳體強;人口學家陳長蘅;政治人物陳希同,陳水扁,革命家陳延年、陳喬年、陳潭秋,紅軍將領陳昌浩、陳壽昌、陳淺倫,抗聯將領陳翰章,愛國將領陳安寶,愛國民主人士陳叔通、陳此生、陳其尤、、陳紹寬、陳銘樞,書畫家陳沫吾,篆刻家陳飚風,油畫家陳若文,愛國華僑陳嘉庚,國民黨官員陳果夫、陳立夫、陳友仁、陳布雷、陳儀,國民黨將領陳炯明、陳濟棠、陳誠、陳大慶,北洋軍閥將領陳宦,漢奸陳公博、數學家陳景潤、陳省身,地理學家陳述彭,大地測量專家陳永齡,古生物學家陳旭,生物學家陳楨,動物學家陳義,昆蟲學家陳世驤,農學家陳鳳桐、陳友康,土壤學家陳恩鳳,林學家陳嶸,植物學家陳煥鏞,苔蘚植物學家陳邦杰,遺傳學家陳楨,藥理學家陳克恢,醫學史家陳邦賢,醫學家陳無咎、陳中偉,針灸學家陳少宗,微生物學家陳文貴,寄生蟲學家陳心陶,心理學家陳立、陳大齊、陳元暉,電子學家陳芳允,電子學教育家陳章,冶金學家陳箎,造紙專家陳彭年,陶瓷學家陳萬里,紡織專家陳維稷,服裝教育家陳東生,建筑師陳植,實業家陳六使,銀行家陳光甫,社會學家陳達、陳紹馨、陳序經,史學家陳垣、陳其泰,魯迅學家、詩人、文學家陳忠遠(即阿袁),香港歌后陳慧嫻,香港歌手陳百強、陳慧琳、陳冠希,盛大網絡董事長陳天橋,盛大網絡首席運營官陳大年,新華都集團董事長陳發樹,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慈善家陳光標,YouTube聯合創始人陳士駿(美籍華人),經濟學家、耶魯大學教授陳志武,中國臺灣男藝人陳建州,財經作家陳潤,臺灣歌手陳信宏(阿信) 內地演員陳東、陳寶國、陳道明、陳佩斯、陳坤、陳紅、陳曉旭,內地歌手陳紅、陳明、陳楚生 。 陳毅(1901-1972),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兼任副總理。 陳賡(1903-1961),湖南湘鄉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 陳云(1905.06.13-1995.04.10),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副總理,杰出的馬克思主義者,經濟建設奠基人之一,黨和國家久經考驗的卓越領導人。 陳錫聯1915.1-1999.6.10,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湖北省紅安縣人,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七大代表,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中央委員,第九、十、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二、十三屆中顧委常委。 陳再道(1909年-1993年),湖北麻城人,上將軍銜。武漢軍區原司令員、鐵道兵司令員。是中央軍委委員,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人大會常委會委員,政協第六屆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著有《陳再道回憶錄》。 陳士榘(1909.4.14日~1995.7.22日) ,湖北省荊門市人。中國共產 黨第九、十屆中央委員。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 家,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中國現代國防工程的奠基人。 陳奇涵(1897-1981),號圣涯,江西省興國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陳光(1905.02.24 - 1954.06.07)原名陳世椿,湖 南宜章縣栗源堡人,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一代著名將領。 陳三立(1859~1937)江西義寧人,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晚清維新派名臣陳寶箴之子,國學大師陳寅恪和著名畫家陳衡恪之父。陳三立被譽為中國最后一位傳統詩人。 李政道,本姓陳,5世祖改姓為李, 本祖是陳姓。 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的曾祖父是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的部下,太平天國失敗后隱姓埋名改用母姓李。 陳忠遠(1975~),今用名阿袁;溫州永嘉人。詩人,學者、魯迅學家。 陳忠遠(即阿袁)曾先后出任溫州市主流媒體暨北京國家級媒體記者、編輯,北京國家級出版社編輯,現兼任特聘教授與百科學術委員會委員等。撰有《唐詩故事》、《宋詞故事》、《詩詞正韻》、《藥愚對韻》、《魯迅詩編年箋證》、《歷代名流詩文公案直判》、《魯迅先生的心里話》和《詩祖陳子昂與女皇武則天》等10 馀部專著500多萬字。這些著作大多由人民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和中國青年出版社等出版發行。此外還編著由明代馮夢龍先生原著《四書指月》析分而成的《論語指月》和《孟子指月》等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陳孟恢:浙江嘉興人,曾被公費派去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交流訪問,回國后致力于生物學教學,曾在上海法科大學、嘉興第一中學教書,如今子孫滿堂,現有一日式洋房在嘉興南湖湖畔,陳孟恢的子孫分布世界各地,青 島、嘉興、以及國外都有其兒女。 陳寅恪(1890-1969):江西義寧(今為修水)人。國學大師,中華民 國時期就是全國著名的教授、歷史學家、詩人、學者。曾任清華大學國學院導 師;解放后,陳先生曾任中山大 學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等職。著有《陳寅恪集》等。 陳素真(1918年4月30日-1994年3月29日)乳名:佩玉,原名:王若瑜。祖籍:陜西富平,曾擔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河南省文聯副主席,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陳希同,四川 安岳人 ,男,前北京市委書記。 陳子仙:晚清圍棋國手。 陳光標,1968年出生于江蘇省泗洪縣天崗湖鄉,祖籍安徽省五河縣,先后畢業于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企業家、慈善家,中國致公黨黨員,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他的捐款總額已超過了20億,幫助特困戶逾70萬。越南陳日照越南陳朝創建者開國皇帝,又名陳照、陳京,福建長樂人。 陳日照 陳晃越南陳朝第二任皇帝圣宗。 陳昑越南陳朝第三任皇帝仁宗。 陳烇越南陳朝第四任皇帝英宗。 陳興道越南古代軍事家,陳朝皇族、名將,南定美祿縣即墨鄉人。曾于13世紀率領陳朝軍隊,成功擊退蒙古軍隊的兩次入侵,成為越南歷史上的民族英雄之一。印度尼西亞陳·瓦希德,又名陳希德,印度尼西亞政治家,民族覺醒黨成員,曾任印度尼西亞總統(1999年-2001年),先祖陳金漢,乃伊斯蘭教長老。陳金漢,祖籍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 新加坡 陳慶炎新加坡總統最高權力領導人。 陳如斯,男,英文名為Tan Jee Say,牛津大學哲學、經濟及政治學學士。新加坡前高級公務員、2011年新加坡總統候選人。 陳欽亮 新加坡職總英康保險合作社首席執行官,2011年新加坡總統候選人。 陳清木新加坡執政黨人民行動黨前議員、醫生,2011年新加坡總統候選人。 陳嘉庚,是著名的愛國華僑領袖、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泉州府同安縣集美社人(現廈門市集美區)。韓國陳懿鐘韓國政治人物,大韓民國第8、9、11、12屆國會議員,1983年10月~1985年2月任大韓民國國務總理。著有《白民論集》。秘魯何塞·安東尼奧·陳 又 陳何塞,國籍中國,秘魯部長會議主席、總理哈維爾·貝拉斯克斯宣布辭職,陳被任命為秘魯新總理。2011年3月18日,陳宣布辭去總理職務,繼續擔任大學校長。菲律賓陳顯達(菲律賓總統辦公室發言人)?!盙MA新聞網稱,陳顯達是要警告中國在發表南海有關聲明時謹慎一些。為菲律賓媒體津津樂道的是,“小心一點”四個字,陳顯達說的是“普通話”。泰國陳.阿南·班雅拉春;又名陳阿南,泰國政治家,曾兩次出任泰國總理。他啟動經濟和政治改革,起草了泰國的“人民憲法”,憲法在1997年頒布和又于2006年廢除。陳.比里·帕儂榮中文名陳家樂,1900年5月11日 - 1983年5月2日) 又稱鑾巴立。泰國政治家,泰國總理。 蘇里南 陳亞先(前蘇里南總統兼總理)祖籍廣東惠陽,陳亞先1980年軍人政變后推舉陳亞先博士擔任蘇里南總統兼總理職務,2年后去職。 陳一白(楚寶、維邨、南琛)-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防空情報電臺總臺首任少將總臺長,中日首次空戰陳一白將軍指揮偵報日寇情報電訊精確,高志航少校第一次擊落日機,他們對日空戰立下第一功。從此中國抗日戰爭正式打響。 陳衣凡上將空軍總司令、駐約旦大使。1938年任空軍第八大隊第14中隊分隊長,5月19日23時半中國空軍遠征日本本土散發傳單三人之一。 陳誠前中華民國副總統。 陳布雷-著名評論家,被稱為蔣介石之文膽。 陳果夫國民黨政治人物 陳立夫-國民黨政治人物 陳樹人-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 陳豪人中共早期統戰工作領導人,被軍統暗殺 陳友仁-國民政府外交官,與英國談判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 陳中和臺灣四大家族之一 陳姓的創始者 陳衡哲中國女作家。生于江蘇省武進縣,原名陳雁鳥,字乙睇。筆名莎菲 陳仲金越南帝國首相 陳樹菊 臺灣著名女慈善家。 陳炳廷 臺灣企業家。陳香梅 前美國“白宮出口委員會”委員 陳水扁 前中華民國總統 陳唐山 前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前中華民國外交部長 陳師孟 前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前臺灣中央銀行副總裁 陳哲男 前中華民國總統府副秘書長 陳其邁 前中華民國總統府副秘書長、民主進步黨副秘書長 陳定南 前中華民國法務部長 陳文茜 前民進黨立法委員,現任政論性節目主持人 陳菊 現任高雄市長陳天橋 中國盛大集團總裁 陳維昭 前國立臺灣大學校長 陳文村 前國立清華大學校長 陳良宇 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 陳至立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中華義門陳福建仙游人氏。陳楨捷 新加坡非主流電臺“TAN900”節目總監兼音樂總監與電臺主持人。 陳俊偉 新加坡非主流電臺“TAN900”行銷總監兼創意總監與電臺主持人。 陳丹青 著名畫家。 陳炳德 中央軍委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中華義門陳江蘇南通人氏。 陳奎元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社科院院長 陳儒家 號德民。著名出版家、學者,國家高級政工師,中華義門陳江蘇東海人氏。中華學者協會副主席、中華文化出版社總編輯、中山文學院院長,南京遠東書局創辦人。著有各類文集、專著10余部,主編文學、社科等各類書籍1700余種。 陳建國 前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 陳國令解放軍南京軍區政治委員。 陳麗春 越南共和國第一夫人陳文香 越南共和國總統陳德良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主席 陳冠希 香港演員 陳碩修(石修) 香港演員 陳耀輝(陳十三) 香港亞洲電視編劇 陳慧嫻 香港歌手 陳百強 已故香港歌手陳慧琳 香港歌手 陳慧珊 香港藝人 陳思齊 香港藝人 陳啟泰 香港亞洲電視藝員 陳煒 前香港亞洲電視藝員,1996年亞洲小姐冠軍陳嘉穎(珈潁) 香港亞洲電視藝員陳秀雯 香港亞洲電視藝員, 歌手陳彥行香港亞洲電視藝員陳忠和中國女排教練陳日君 天主教香港教區前主教陳婉嫻 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陳鑒林 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陳偉業 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陳志全 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陳家洛 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 陳淑莊前香港立法會議員, 前中西區區議會民選議員, 選舉委員會法律界代表, 大律師,公民黨黨員, 公共專業聯盟委員 陳樹英 新界西區議員, 前區域市政局議員。陳智思 前任香港立法會議員陳曉東 香港歌手陳家欣(泳兒) 香港歌手 陳妙瑛 前香港藝人 陳仕文 香港配音演員、演員、藝術工作者 陳志云 前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營運總經理 陳佩琳 香港亞視新聞主播、高級記者、助理監制 陳凱欣 NOW-TV新聞主播、副采訪主任、專題節目監制 陳曉蓉 香港無線新聞財經組高級記者兼主播陳佩瑩 VTC傳媒事務經理,前香港無線新聞主播兼記者陳可辛 香港電影導演 陳嘉上 香港電影導演

陳氏政權

主要政權

政權名稱 存在時間創始人在位帝王南朝陳 557-589年陳霸先陳文贊、陳道譚、陳霸先、陳蒨、陳伯宗、陳頊、陳叔寶陳漢1360-1364年 陳友諒陳友諒、陳理越南陳朝(統一越族、統一越南地區)1225年-1400年陳?。惾照眨╆悷?、陳晃、陳昑、陳烇、陳奣、陳旺、陳暤、陳日熞、陳暊、陳曔、陳晛、陳颙后陳朝1407年-1413年陳頠陳頠、陳季擴

割據政權

其它政權(軍閥割據)
  陳勝、陳豨、陳景、陳瞻、陳雙熾、陳碩真、陳吊眼、陳空崖、陳鑒湖、陳開、陳萬、陳安、陳近南

海外國家和地區陳氏政權領導人

國家/地區名稱 在任時間姓名職位級別 蘇里南1980年陳亞先總統兼總理塞舌爾1976年陳文咸(詹姆斯·曼卡姆)首任總統蘭芳共和國1777年陳蘭伯首任總制南越1964年、1975年陳文香總理、總統南越1950年-1952年陳文友南越第三任總理南越1969年到1975年陳善謙南越總理越南1997年2002年再次當選陳德良國家主席秘魯2010年陳·何塞部長會議主席【總理】新加坡2011年陳慶炎總統印度尼西亞1999年-2001年陳·瓦希德總統 巴布亞新幾內亞80年代90年代陳仲民總理 帕勞 陳·以利亞副總統韓國1983年10月~1985年陳懿鐘總理臺灣地區 陳誠行政院長臺灣地區 陳水扁總統泰國 陳·阿南·班雅拉春總理泰國 陳·比里·帕儂榮總理

各朝代最高長官(宰相)

朝代 執政官職 名字漢朝 東漢宰相太傅陳藩 東漢宰相司空陳球 東漢宰相尚書令陳忠 東漢宰相司空陳寵 西漢宰相御史大夫陳萬年 中國十大賢相之一西漢陳平宋朝 北宋名相陳恕 北宋狀元宰相陳堯叟 北宋名相陳堯佐北宋名相陳執中陳恕之子 宋朝宰相陳旭 宋朝宰相陳過庭 南宋詩人宰相陳與義 同知樞密院事陳誠之 宋朝宰相陳康伯 南宋宰相陳俊卿 宋朝宰相陳骙 宋朝宰相陳自強 宋朝宰相陳貴誼 陳卓同簽書樞密院事 宋朝宰相陳韡 宋朝宰相陳宗禮 陳合同簽書樞密院事 抗元狀元宰相陳文龍 宋朝宰相陳宜中 宋朝宰相太師陳宗召 宋朝宰相樞密使秀國公陳升之 宋朝宰相參知政事陳彭年 名相陳省華堯叟堯咨堯佐父 北宋名相維護統一的陳洪進元朝 元朝宰相陳天祥 元朝宰相陳祖仁 元朝宰相陳敬伯 元朝宰相陳秉唐朝唐末宰相陳儒 唐朝名相陳叔達 唐朝名相陳希烈 唐朝名相陳夷行 唐朝宰相太師穎川王陳敬瑄 唐末宰相太尉陳少游明朝明朝宰相戶部尚書大學士陳山 明朝參知政事宰相陳亮 明朝名相陳以勤 明朝名相陳于陛 明朝首輔宰相陳循 明朝首輔宰相陳演 明朝首輔宰相陳文 明朝宰相陳子壯清朝 陳泰國史院大學士寧南靖寇大將軍戶部尚書 陳名夏弘文院大學士吏部尚書太子太?!£愔嗪胛脑捍髮W士禮部尚書 陳廷敬文淵閣大學士左都御史工部尚書明史總裁官 陳世倌文淵閣大學士工部尚書 陳大受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 陳宏謀東閣大學士 陳孚恩軍機大臣刑部尚書 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陳官俊 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陳遠龍 內閣大學士陳寶琛三國魏朝三國魏朝宰相司空陳泰 三國魏朝宰相司徒陳矯三國魏朝名相陳群南朝齊 南朝齊太尉陳顯達南朝齊宰相陳霸先(最后自己稱帝了,陳武帝)其它朝代西晉太傅陳騫北宋太尉狀元陳堯咨西晉太尉陳準新朝權臣嘉威侯陳遵北朝宰相司徒陳建

齊國陳氏陳完(田完)改它姓政權

次序謚號名在位時間年數備注1齊太公田和前404年—前384年21前386年,被周安王列為諸侯2齊侯剡田剡前383年—前375年9 3齊桓公田午前374年—前357年18 4齊威王田因齊前356年—前320年37前334年,稱王5齊宣王田辟疆前319年—前301年19 6齊湣王田地前300年—前284年17前288年,稱東帝,不久去帝號7齊襄王田法章前283年—前265年19 8齊王建田建前264年—前221年44前221年,秦滅齊

中國陳氏政權

國家政權名稱
  時期
  建立者之一姓名
  擔任最高職務中華民國1933-1934陳銘樞
  擔任代理國民政府行政院代院長,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國民政府交通部長,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軍長,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主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廣東省政府主席,京滬衛戍總司令官,兼代理淞滬警備司令,國民革命軍右翼集團軍總司令,一手創辦十九路軍,任十九路軍司令  陳友仁1926年被選為國民黨第二屆中央委員,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長。1931年被選為國民黨第四屆中央委員,先后任廣州國民政府、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長。1933年參加福州事變,任福建人民政府外交部長。

陳氏近現代國家領導人

姓名
  領導職位國家級別
  榮譽(貢獻)陳獨秀共產黨主要創始人
  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國級)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
  新文化運動領導人之一
  《新青年》雜志創始人
  中國共產黨中央局書記、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陳望道
  中共創始人之一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國級)倡導拉丁新文字運動
  發起成立“上海語文學會”
  發動“大眾語運動”
  共產黨上海地區早起發起人陳潭秋中共創始人之一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國級)創建中國共產黨
  中共一大代表
  中共武漢地區領導人陳公博中共創始人之一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國級)陳公博對于舊小說依然陳公博情有獨鐘,日間背讀四書五經,晚間閱盡廣州能夠得到的小說。為了證實小說里的事實,他又迷上了歷史書籍。先是讀《通鑒輯覽》和《易知錄》,隨后嫌綱鑒紀事過于簡單,便去翻讀二十四史。在閱讀順序上,也是跟著閱讀小說的需要走。陳云
  副總理,商業部部長,黨的杰出的經濟工作領導人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國級)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馬克思主義者,陳永貴
  副總理
  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國級)他的事跡被中央政府肯定,毛澤東號召全國要“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因此成為全國的榜樣。陳慕華
  副總理( 原國務委員)(正國級)聯合國“莫里斯·佩特”獎
  古巴“安娜·貝當柯爾德”勛章
  第十屆“宋慶齡樟樹獎”
  母親水窖”十年感動人物
  ”中國兒童慈善30年感動人物陳毅
  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副總理中央政治局委員(正國級)新四軍軍長
  華東野戰軍司令員
  上海市市長陳國政權 次序謚號名在位時間在位年數身份備注1陳胡公滿前1045年—前986年在位60年開國君主虞舜之后,周武王滅商之后封于陳2陳申公犀侯前985年—前961年在位25年胡公之子 3陳相公皋羊前960年—前939年在位23年申公之弟 4陳孝公突前938年—前905年在位34年申公之子 5陳慎公圉戎前904年—前855年在位50年孝公之子 6陳幽公寧前854年—前832年在位23年慎公之子 7陳釐公孝前831年—前796年在位36年幽公之子又作陳僖公8陳武公靈前795年—前781年在位15年釐公之子 9陳夷公說前780年—前778年在位3年武公之子 10陳平公燮前777年—前755年在位23年夷公之弟 11陳文公圉前754年—前745年在位10年平公之子 12陳桓公鮑前744年—前707年在位38年文公之子 13陳廢公佗前707年─前706年在位8月桓公之弟殺太子免自立;《史記》誤為厲公14陳厲公躍前706年—前700年在位7年桓公之子《史記》誤為利公15陳莊公林前699年—前693年在位7年厲公之弟 16陳宣公臼前692年—前648年在位45年莊公之弟周惠王娶其女為后17陳穆公款前647年—前632年在位16年宣公之子 18陳共公朔前631年—前614年在位18年穆公之子 19陳靈公平國前613年—前599年在位15年共公之子 20夏征舒征舒前599年在位數月宣公曾孫媯西(少西)之孫、媯御(御叔)與夏姬之子,自立為君,遭楚莊王討死21陳成公午前598年—前569年在位30年靈公之子 22陳哀公弱前568年—前534年在位35年成公之子 23陳君留留前534年三月至十一月在位9月哀公之子逃往鄭國。楚滅陳楚治5年前533年—前529年(5年)?。ǔ源┓庑鐬殛惞?4陳惠公吳前529年—前506年在位24年哀公之孫復國,追前533年為元年25陳懷公柳前505年—前502年在位4年惠公之子 26陳湣公越前501年—前478年在位24年懷公之子前478年,楚復滅陳

陳氏的詩(共5首詩)
  • 《題小雁屏二首》
    蓼淡蘆敧曲水通,幾雙容與對西風。扁舟阻向江鄉去,卻喜相逢一枕中。
  • 《題小雁屏二首》
    曲屏誰畫小瀟湘,雁落秋風蓼半黃。云澹雨疏孤嶼遠,會令清夢到高唐。
  • 《春草·無人種春草》
    無人種春草,隨意發芳叢。綠遍郊原外,青回遠近中。冪煙粘落絮,和雨襯殘紅。不解王孫去,凄凄對晚風。
  • 《題小雁屏》
    蓼淡蘆敧曲水通,幾雙容與對西風。扁舟阻向江鄉去,卻喜相逢一枕中。
  • 《題小雁屏·曲屏誰畫小瀟湘》
    曲屏誰畫小瀟湘,雁落秋風蓼半黃。云澹雨疏孤嶼遠,會令清夢到高唐。

古詩大全

好86網為您提供陳氏簡介,陳氏是哪個朝代的詩人,陳氏古詩大全,陳氏的詩,陳氏作品目錄

http://www.meilook.com.cn/shiren_view_9b84b943ac9b84b9/

合作QQ:564591      聯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