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唐代]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百度百科

采蓮曲譯文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采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到田田荷葉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臉龐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相互映照。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混入蓮池中不見了蹤影,聽到歌聲四起才覺察到有人前來。

采蓮曲注解

1
羅裙:用細軟而有疏孔的絲織品制成的裙子。
2
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顏色的衣料剪裁的。
3
芙蓉:指荷花。
4
亂入:雜入、混入。
5
看不見: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綠葉紅花,哪是少女的綠裙紅顏。
6
聞歌:聽到歌聲。
7
始覺:才知道。

采蓮曲背景

在公元748年(唐天寶七年)夏天,王昌齡任龍標尉已經有了一段時間,初次與阿朵見面,卻是別有一番情趣。那時候,王昌齡獨自一人行走在龍標城外,在東溪的荷池,看見了一幅絕美的畫面,那就是看見酋長的公主、蠻女阿朵在荷池采蓮唱歌的情景,遂作采蓮曲。

采蓮曲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采蓮少女,但詩中并不正面描寫,而是用荷葉與羅裙一樣綠、荷花與臉龐一樣紅、不見人影聞歌聲等手法加以襯托描寫,巧妙地將采蓮少女的美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全詩生動活潑,富于詩情畫意,饒有生活情趣。

前兩句的描寫,讓人感覺到這些采蓮少女簡直就是美麗的大自然的一部分,一開頭就巧妙地把采蓮少女和周圍的自然環境組成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后兩句寫的是佇立凝望者在剎那間所產生的一種人花難辨的感覺。前兩句側重于客觀描寫,后兩句側重于寫主觀感受,客觀描寫與主觀感受相結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現了人花難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

如果把這首詩看作一幅《采蓮圖》,畫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蓮少女們。但作者卻自始至終不讓她們在這畫面上出現,而是讓她們夾雜在田田荷葉、艷艷荷花叢中,若隱若現,若有若無,使采蓮少女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使全詩別具一種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這樣的藝術構思,是獨具匠心的。

作者簡介

王昌齡
王昌齡[唐代]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早年貧賤,困于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更多

王昌齡的詩(共296首詩)

古詩大全

http://www.meilook.com.cn/shici_view_9c1ba743ac9c1ba7/

合作QQ:564591      聯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