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五代]馮延巳

轉燭飄蓬一夢歸,欲尋陳跡悵人非。
天教心愿與身違。
待月池臺空逝水,蔭花樓閣漫斜暉。
登臨不惜更沾衣。

浣溪沙譯文

轉燭飄蓬一夢歸,欲尋陳跡悵人非。天教心愿與身違。真是世事變幻莫測,像那風搖燭火一樣飄忽不定,又像是漂流的浮萍一樣,最終只是如夢一場,想要尋找往昔的舊痕,可已是物是人非,能到哪里去尋找呢?隔著重重山水。這就是天意如此吧。讓我的內心所想與實際情況相反。

待月池臺空逝水,蔭花樓閣漫斜暉,登臨不惜更沾衣。我站在池塘上,看著流水無情空自流淌,那高大樓閣的陰涼遮住了花草樹木,我注視著傍晚的陽光,眼前滿是夕陽的余暉,登高望遠,再也看不到往昔熟悉的身影,看不到日思夜想的古國山河,我禁不住流淚滿面,任那淚水沾濕衣襟,就讓他痛快地流個夠吧。

浣溪沙注解

1
轉燭:風吹燭火。這里用來比喻世事變幻莫測。
2
飄蓬:飄動的蓬草,這里比喻人世滄桑,飄泊不定。蓬,蓬草,多年生草本植物,枯后根斷,遇風飛旋,故又稱飛蓬。
3
陳跡:過去事情遺留下來的痕跡。
4
悵:悵惘,不如意。
5
教:讓,令。
6
待月:這里暗指夜深人靜時情人私下約會。
7
池臺:池苑樓臺。
8
逝水:逝去的流水,常用來比喻已過去的時間或事情。
9
蔭花:《全唐詩》中作“映花。蔭,隱藏,遮擋。漫;同“謾”,彌漫。
10
斜暉:傍晚的光輝。
11
沾:沾濕,浸潤。

浣溪沙賞析

這首詞寫作者悵恨無依、登臨感懷的情狀。詞的上片以“人生如夢”開篇,感嘆自己身如“轉燭”“飄蓬”,恍在夢中。既然人生如夢,則不如常在夢中,因為也許只有夢中才能得歸故國,重拾舊歡。只可惜“欲尋陳跡”但卻滿眼物是人非,徒增悵恨而已。心愿難遂,悵恨難消,這一切看來似乎天意,自己只能在這凄苦寂寞的現實中徒喚奈何了。上片三句是句句感慨,字字關情,總把自己的懷想和殘酷的現實對照起來寫,反差明烈,充分地烘托出作者愁恨難泯、無可奈何的悲痛心情。

詞的下片以寫景起,即景抒懷?!按鲁嘏_”既是眼前之景,更是心中之境,作者心如“池臺”,有“待月”之思,思之不得,所以有“空逝水”之嘆,一個“空”字,道出了作者滿懷的寂寞和凄涼?!笆a花樓閣”是所見之景,大概也是所懷之夢,一切美好的景色都被夕陽斜照映出滿目的慘淡凄傷,這大概也是夢回歸國的心中景況?!暗桥R”二字是詞眼,一切的感傷也許是“登臨”造成的,登高望遠,懷思故國,故國已失,悵恨無已,各種各樣的憂思、煩懣紛至沓來,于是“淚沾衣”??墒亲髡哌@里又用了“不惜”二字,有深意,既寫出作者亡國失家后必然的愁苦,也寫出作者悔恨自責、寧愿多承受些這錐心之痛的復雜情懷,所以“登臨”也許是已“登臨”,正“登臨”,但恐怕更多是還要“登臨”,苦也“登臨”之意。作者的復雜心境以一句帶之,更婉轉凄切,至真至到。

全詞前直后曲,直筆如平常白話,曲筆如林間幽徑,搭配得當,相得益彰。雖情調稍顯低沉,但情意真摯,有相當的藝術感染力。

作者簡介

馮延巳
馮延巳[五代]

馮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人。在南唐做過宰相,生活過得很優裕、舒適。他的詞多寫閑情逸致辭,文人的氣息很濃,對北宋初期的詞人有比較大的影響。宋初《釣磯立談》評其“學問淵博,文章穎發,辯說縱橫”,其詞集名《陽春集》。更多

馮延巳的詩(共248首詩)
  • 《金錯刀》
    雙玉斗,百瓊壺,佳人歡飲笑喧呼。麒麟欲畫時難偶,鷗鷺何猜興不孤。歌宛轉,醉模糊,高燒銀燭臥流蘇。只銷幾覺懵騰睡,身外功名任有無。
    查看譯文
  • 《采桑子》
    櫻桃謝了梨花發,紅白相催。燕子歸來,幾度香風綠戶開。人間樂事知多少,且酹金杯。管咽弦哀,慢引蕭娘舞袖回。
    查看譯文
  • 《酒泉子》
    春色融融,飛燕乍來鶯未語。小桃寒,垂楊晚,玉樓空。天長煙遠恨重重,消息燕鴻歸去。枕前燈,窗外月,閉朱櫳。
    查看譯文
  • 《采桑子》
    昭陽憶得神仙侶,獨自承恩。水殿燈昏,羅幕輕寒夜正春。如今別館添蕭索,滿面啼痕。舊約猶存,忍把金環別與人。
    查看譯文
  • 《采桑子》
    畫堂昨夜愁無睡,風雨凄凄。林鵲單棲,落盡燈花雞未啼。年光往事如流水,休說情迷。玉箸雙垂,只是金籠鸚鵡知。
    查看譯文

古詩大全

http://www.meilook.com.cn/shici_view_9bd81543ac9bd815/

合作QQ:564591      聯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