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唐代]劉言史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立秋譯文

立秋注解

1
秋聲:秋天西風吹得樹木蕭瑟作響的聲音。

立秋賞析

這首詩寫詩人在夏秋季節交替時的細致入微的感受,寫了立秋一到,大自然和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的變化。全詩的境況,緊扣題意,構思巧妙。

此詩精神全在一個“尋”字。寫一種朦朦朧朧,惆悵無奈的情態。

“乳鴉啼散玉屏空”寫傍晚時景色的變化。起初小烏鴉還待在樹枝上或屋檐上叫著,天黑了,烏鴉歸巢了,就再也聽不到烏鴉的叫聲了。烏鴉有結群營巢的特點,所以傍晚時,烏鴉的叫聲還是比較多的。老烏鴉不太喜歡叫,叫起來聲音也粗礪,比較難聽。而乳鴉比較喜歡叫,聲音也柔和些,不是很難聽。傍晚時玉屏上的字畫還能看得比較清楚,天黑了,玉屏上的字畫就看不見了,顯得空空的了。當然,聽不到烏鴉叫,看不見玉屏上的字畫,于是屋內也就顯得安靜空曠了。

“一枕新涼一扇風”寫詩人躺在床上用扇子扇風時的感受,夏天扇風,覺得不是很涼快,因為空氣的溫度比較高。立秋扇風,覺得分外涼爽,因為秋天到來了,空氣的溫度也低了些?!靶聸觥敝械摹靶隆弊謱懗隽诉@種變化。當然這種感覺上的質變,也有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睡起秋聲無覓處”句寫夜里秋風由勁吹到停止的過程。起初還聽到秋風吹動草木發出嗚嗚的聲音,起床后一點聲音都聽不到了。起床尋覓秋聲,說明詩人對秋天的到來十分關注。

“滿階梧桐月明中”寫在明亮的月色中,見到臺階上落滿了梧桐葉,詩人終于清楚地見到了秋天到來的足跡。因為秋高氣爽,所以秋天的月亮特別明亮。因為梧桐是落葉喬木,葉子比較闊,所以讓人覺得梧桐落葉比較早,比較顯著。

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寫出了夏秋之交自然界的變化。有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如“滿階梧葉”,所謂“一葉落而知天下秋”。有的變化不是很顯著,如首句通過聲音能判斷出是來自“乳鴉”,次句寫立秋夜扇的風特別涼爽。這都反映出詩人對事物的變化特別敏感,對生活的觀察與體驗特別細致。

作者簡介

劉言史
劉言史[唐代]

劉言史(約公元742年至813年間),唐代詩人。藏書家,趙州邯鄲人。約公元742年至813年間,約自唐玄宗天寶元年至憲宗元和八年間在世。少尚氣節,不舉進士。與李賀同時,工詩,美麗恢贍,自賀外世莫能比。亦與孟郊友善。初客鎮襄,嘗造節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詞藝,特加敬異卒后,葬于襄陽。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詩六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曾旅游金陵、瀟湘、嶺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軍節度使時,頗好文學,為之請官,詔授棗強縣令,世稱“劉棗強”,但未就任。更多

劉言史的詩(共97首詩)
  • 《相和歌辭·長門怨》
    獨坐爐邊結夜愁,暫時恩去亦難留。手持金箸垂紅淚,亂撥寒灰不舉頭。
    查看譯文
  • 《雜曲歌辭·樂府二首》
    花頷紅鬃一向偏,綠槐香陌欲朝天。仍嫌眾里嬌行疾,傍鐙深藏白玉鞭。噴珠團香小桂條,玉鞭兼賜霍嫖姚。弄影便從天禁出,碧蹄聲碎五門橋。
    查看譯文
  • 《廣州王園寺伏日即事寄北中親友》
    南越逢初伏,東林度一朝。曲池煎畏景,高閣絕微飆。竹簟移先灑,蒲葵破復搖。地偏毛瘴近,山毒火威饒。裛汗絺如濯,親床枕并燒。墜枝傷翠羽,萎葉惜紅蕉。且困流金熾,難成獨酌謠。望霖窺潤礎,思吹候生條。旅恨生烏滸,鄉心系洛橋。誰憐
    查看譯文
  • 《林中獨醒》
    晚來林沼靜,獨坐間瓢尊。向己非前跡,齊心欲不言。微涼生亂筱,輕馥起孤萱。未得渾無事,瓜田草正繁。
    查看譯文
  • 《桂江逢王使君旅櫬歸》
    故人丹旐出南威,少婦隨喪哭漸歸。遙想北原新壟上,日寒光淺水松稀。
    查看譯文

古詩大全

http://www.meilook.com.cn/shici_view_9bcc6f43ac9bcc6f/

合作QQ:564591      聯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