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清代]吳嘉紀

白頭灶戶低草房,六月煎鹽烈火旁。
走出門前炎日里,偷閑一刻是乘涼。

絕句譯文

暫無內容,等待添加

絕句注解

1
灶戶:舊時稱熬鹽為業的人家為灶戶。每戶熬得的鹽須向官府繳納,折合充賦稅。
2
低草房:灶戶居處。

絕句背景

這首詩所寫的是燒鹽工人的生活和勞動的慘狀。詩人自己曾從事過燒鹽的勞動。入清以后,詩人居于海濱,多與燒鹽工人相往來,目睹了他們的悲慘生活,也深深了解官吏與鹽商對工人的重利盤剝,因此對燒鹽工人詩人給予深切的同情。此詩只是截取了灶戶煎鹽的一個場景,來反映他們悲慘的境遇。詞語平淡無華,但在質樸的現實描寫中隱含著作者的沉痛,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是吳嘉紀詩中較有代表性的作品。

絕句賞析

前兩句詩直接描述了灶戶生活的艱辛。農歷六月,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大地在火辣辣的太陽的曝曬下,本已悶熱得令人窒息,但灶戶們此時卻不得不守在低矮簡陋的破草房里,忍受著熊熊烈火的炙烤,在熬鹽的鍋灶旁加柴、添水、攪拌、取鹽,勞累不息,大汗淋漓。這種非人的生活條件連年輕力壯者都難以忍受,更何況這位鹽民還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翁哩。末句詩中,詩人又透過一層去寫,更加典型地概括了灶戶勞動生活的苦難辛酸。盛夏之時,常人都到陰涼處避暑,而這位年邁的鹽民卻被困在炙人的灶火旁,備受熬煎,好不容易在繁忙中偷得一點空閑走出草房站在烈日下喘口氣,對于他來說,居然算是"乘涼"了??梢姵嗳昭籽紫?,竟然比草房內鹽灶前的高溫還要涼快得多。這就更加襯托出灶戶們處境的極端困苦悲慘,令人感到怵目驚心。實質上,這正是罪惡的封建制度,剝奪了灶戶們的勞動果實和生活福利。這首詩語言樸實無華,在寫法上,此詩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由于其內容的驚人的真實性,加之詩人巧妙地運用了進層和反襯的手法,故而顯得格外沉痛感人。

作者簡介

吳嘉紀
吳嘉紀[清代]

吳嘉紀(1618年-1684年),字賓賢,號野人,江蘇東臺人(清代屬于揚州府泰州)。出生鹽民,少時多病,明末諸生,入清不仕,隱居泰州安豐鹽場。工于詩,其詩法孟郊﹑賈島,語言簡樸通俗,內容多反映百姓貧苦,以“鹽場今樂府”詩聞名于世,得周亮工、王士禛賞識,著有《陋軒詩集》,共收入詩歌1265首。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吳嘉紀詩箋?!繁?。更多

吳嘉紀的詩(共30首詩)
  • 《打鰣魚》
    打鰣魚,暮不休。前魚已去后魚稀,搔白官人舊黑頭。販夫何曾得偷買,胥徒兩岸爭相待。人馬銷殘日無算,百計但求鮮味在。民力誰知夜益窮!驛亭燈火接重重。山頭食藿杖藜叟,愁看燕吳一燭龍。
    查看譯文
  • 《李家娘》
    城中山白死人骨,城外水赤死人血。殺人一百四十萬,新城舊城內有幾人活?妻方對鏡,夫已墮首;腥刀入鞘,紅顏隨走。西家女,東家婦,如花李家娘,亦落強梁手。手牽拽語,兜離笳吹。團團日低.歸擁曼睩蛾眉。獨有李家娘,不入穹廬棲。豈無
    查看譯文
  • 《哀羊裘為孫八賦》
    孫八壯年已白頭,十年歌哭古揚州。囊底黃金散已盡,笥中存一羔羊裘。晨起雪渚渚,取裘覆兒女;亭午號朔風,兒持衣而翁。風聲雪片夜滿牖,殷勤自解護阿婦。裘之溫暖誠足珍,不得眾身為一身。吁嗟乎,長安天子非故人,羊裘冷落對邗水。他年
    查看譯文
  • 《內人生日》
    潦倒邱園二十秋,親炊葵藿慰余愁。絕無暇日臨青鏡,頻過兇年到白頭。海氣荒涼門有燕,溪光搖蕩屋如舟。不能沽酒持相祝,依舊歸來向爾謀。
    查看譯文
  • 《玉鉤斜》
    莫嘆他鄉死,君王也不歸。年年野棠樹,花在路旁飛。
    查看譯文

古詩大全

http://www.meilook.com.cn/shici_view_9bbb5343ac9bbb53/

合作QQ:564591      聯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