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清代]譚嗣同

終古高云簇此城, 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 山入潼關不解平。

潼關譯文

終古高云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自古以來高高云層就聚集在這座雄關之上,秋風陣陣總是吹散得得的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奔騰而過的黃河與遼闊的原野還嫌太過約束,從華山進入潼關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潼關注解

1
河流:指奔騰而過的黃河。
2
束:約束。
3
不解平:不知道什么是平坦。解,懂得。

潼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十八歲時所作,為公元1882年(光緒八年)。此年春,詩人從瀏陽起身,往其父親譚繼洵任職地甘肅蘭州。途經潼關,詩人被眼前雄偉壯麗的景色所深深吸引,由衷唱出了這首贊美之歌。

潼關賞析

此詩首句寫潼關雄踞山腰,下臨黃河,形勢十分險要;次句寫作者行經此地,馬蹄聲聲,被秋風吹散,點明時間和旅程;三、四句寫黃河浩浩蕩蕩以及潼關境域內的山巒起伏。全詩豪邁奔放,寫景與言情巧妙結合,含蓄又生動。

詩的首句以一種遠景式的遙望,展現潼關一帶蒼茫雄渾的氣象。緊接著,第二句以輕捷、有力的筆調,將“秋風”“馬蹄聲”引入詩中,不但以聽覺形象補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視覺形象,進一步渲染出潼關一帶獨具的氛圍,而且打破了原先畫面的靜態,給全詩增添了一種動感。

接下來的三、四句,則轉從河和山方面來寫。在前面那種狀態下,詩人極目四望,眼前的自然景物也呈現出新奇的姿態:那從群山中沖決而出的黃河,盡管已奔入遼闊的平原,但仍嫌受束縛似的在不斷沖擊著河岸;而西去的群山,雖然走向與黃河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更比一峰高。這樣透過壯闊險峻的背景,就把潼關寫活了。同時將寫景與言情巧妙地結合起來,融進了詩人要求沖破約束的奔放情懷,是自我性格含蓄而又生動的描繪。

這里的詩人即高山、大河,高山、大河即是詩人。因為詩人已把自己的精神投射到了高山、大河之上,在高度的審美愉悅中,詩人已與高山、大河進入了同一狀態,彼此相融,渾然不分而這“猶嫌束”“不解平”的黃河,高山,即是詩人傲岸不羈雄奇磊落胸懷的寫照是詩人特有的沖決一切羅網、奮發昂揚的心態的外化。

作者簡介

譚嗣同
譚嗣同[清代]

譚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維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學》,是維新派的第一部哲學著作,也是中國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更多

譚嗣同的詩(共77首詩)
  • 《牡丹佛手畫幛七絕》
    妙手空空感歲華,天風吹落赤城霞。不應既識西來意,一笑惟拈富貴花。
    查看譯文
  • 《角聲》
    江漢夜滔滔,嚴城片月高。聲隨風咽鼓,淚雜酒沾袍。思婦勞人怨,長歌短劍豪。壯懷消不盡,馬首向臨洮。
    查看譯文
  • 《除夕感懷》
    年華世事兩迷離,敢道中原鹿死誰。自向冰天煉奇骨,暫教佳句屬通眉。無端歌哭因長夜,婪尾陰陽勝此時。有約聞雞同起舞,燈前轉恨漏聲遲。
    查看譯文
  • 《除夕感懷》
    斷送古今惟歲月,昏昏臘酒又迎年。誰知羲仲寅賓日,已是共工缺陷天。桐待鳳鳴心不死,澤因龍起腹難堅。寒灰自分終消歇,賴有詩兵斗火田。
    查看譯文
  • 《別意》
    志士嘆水逝,行子悲風寒。風寒猶得暖,水逝不復還!況我別同志,遙遙千里間。纜祛泣將別,芳草青且歇。修途浩渺漫,形分腸斷絕。何以壓輕裝,鮫綃縫云裳。何以壯行色,寶劍丁香結。何以表勞思,東海珊瑚枝。何以慰遼遠,勤修惜日短。墜歡
    查看譯文

古詩大全

http://www.meilook.com.cn/shici_view_9bbad943ac9bbad9/

合作QQ:564591      聯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