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唐代]李益

邊霜昨夜墮關榆,吹角當城漢月孤。
無限塞鴻飛不度,秋風卷入小單于。

百度百科

聽曉角譯文

邊霜昨夜墮關榆,吹角當城漢月孤。拂曉時分醒來,映入眼簾的是滿地榆樹葉,原來昨夜下了濃濃的秋霜,使得榆葉紛紛墜落。軍中的號角聲在城頭響起,這時月亮還未落下,孤零零地掛在天邊。

無限塞鴻飛不度,秋風卷入小單于。邊塞遼闊無邊,就連大雁也飛不到盡頭。隨風傳來的曉角聲里,吹奏的是《小單于》這首曲子。

聽曉角注解

1
關榆:古代北方邊關城塞常種榆樹,關榆就是指關旁的榆樹。此句一作“繁霜一夜落平蕪”。
2
漢月:一作“片月”。
3
無限:一作“無數”。
4
卷入:一作“吹入”。
5
小單于:樂曲名。

聽曉角賞析

李益這首《聽曉角》載于《全唐詩》卷二百八十三。此詩旨在寫征人的邊愁鄉思,但詩中只有一片角聲在回蕩,一群塞鴻在盤旋,既沒有明白表達征人的愁思,甚至始終沒有讓征人出場。詩篇采用的是鏡中取影手法,從角聲、塞鴻折射出征人的處境和心情。它不直接寫人,而人在詩中;不直接寫情,而情見篇外。

詩的前兩句“邊霜昨夜墮關榆,吹角當城漢月孤”,是以環境氣氛來烘托角聲,點明這片角聲響起的地點是邊關,季節當深秋,時間方破曉。這時,濃霜滿地,榆葉凋零,晨星寥落,殘月在天;回蕩在如此凄清的環境氣氛中的角聲,其聲情該是多么悲涼哀怨,這是不言而喻的。從表面看,這兩句只是寫景,寫角聲,但這是以沒有出場的征人為中心,寫他的所見所聞,而且,字里行間還處處透露出他的所感所思。首句一開頭,寫霜而曰“邊霜”,這既說明夜來的霜是降落在邊關上,也寫出了征人見霜時所產生的身在邊關之感。次句在句末寫到月,而在月后加了一個“孤”字;這不僅形容天上的月是孤零零的,更是寫地上的人看到這片殘月時的感覺也是孤零零的。

長期身在邊關的李益,深知邊聲,特別是邊聲中的笛聲、角聲等是怎樣撥動征人的心弦、牽引征人的愁思的;因此,他的一些邊塞詩往往讓讀者從一個特定的音響環境進入人物的感情世界。如《夜上受降城聞笛》詩云?!盎貥贩榍吧乘蒲?,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薄稄能姳闭鳌吩娫疲骸疤焐窖┖蠛oL寒,橫笛遍吹《行路難》。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眱稍姸际菑牡崖晫懙铰牭训恼魅?,以及因此觸發的情思、引起的反應。這首《聽曉角》詩,也從音響著眼下筆,但在構思和寫法上卻另有其獨特之處。它不像上述二詩那樣,前兩句之后接下去由角聲寫到傾聽角聲的征人,并進而道出他們的感受,而此詩的后兩句卻是:“無限塞鴻飛不度,秋風卷入《小單于》?!痹瓉碓娙说囊暰€仍然停留在寥廓的秋空,從天邊的孤月移向一群飛翔的鴻雁。這里,詩人目迎神往,馳騁他的奇特的詩思,運用他的夸張的詩筆,想象和描寫這群從塞北飛到南方去的候鳥,聽到秋風中傳來畫角吹奏的《小單于》曲,也深深為之動情,因而在關上低回留連,盤旋不度。這樣寫,以雁代人,從雁取影,深一步、曲一層地寫出了角聲的悲亢凄涼。雁猶如此,人何以堪,征人的感受就也不必再事描述了。

作者簡介

李益
李益[唐代]

李益(約750—約830), 唐代詩人,字君虞,祖籍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后遷河南鄭州。大歷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棄官在燕趙一帶漫游。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于七絕。更多

李益的詩(共258首詩)

古詩大全

http://www.meilook.com.cn/shici_view_9ba55843ac9ba558/

合作QQ:564591      聯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