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宋代]吳潛

十二年前,曾上到、繡春臺頂。
雙腳健、不煩筇杖,透巖穿嶺。
老去漸消狂氣習,重來依舊佳風景。
想牧之、千載尚神游,空山冷。
山之下,江流水。
江之外,淮山暝。
望中原何處,虎狼猶梗。
句蠡規模非淺近,石苻事業真俄頃。
問古今、宇宙竟如何,無人省。

百度百科

滿江紅譯文

十二年前,曾上到、繡春臺頂。雙腳健、不煩筇杖,透巖穿嶺。老去漸消狂氣習,重來依舊佳風景。想牧之、千載尚神游,空山冷。十二年前曾經登上齊山繡春臺頂,當時雙腳穩健不用拐杖穿山越嶺興致撮濃,年老俸衰后狂蕩豪放之氣漸漸消失,雖然依舊面對著過去一樣的美好風景,遙想當年杜牧之登齊山所作詩篇,千年之后還令人神馳心往,而今故人不見空山寂寂格外凄冷。

山之下,江流永。江之外,淮山暝。望中原何處,虎狼猶梗。勾蠡規模非淺近,石苻事業真俄頃。問古今、宇宙竟如何,無人省。齊山之下,江水永遠滾滾不停,江本岸邊,淮山上殘陽返照暮靄沉沉,遙望中原在哪里呢,虎狼般的敵人還盤踞其中,勾踐范蠡破吳獲勝長期準備決非淺近之力,謝安謝玄大破苻堅抓住時機頃刻成功,問宇宙中古往今來興亡盛衰這是為什么呢,其中道理啊沒有人能懂。

滿江紅注解

1
筇杖:竹杖。
2
臺巖穿嶺:穿山越嶺。想牧之、千載尚神游,空山冷。
3
永:水流悠長。
4
暝:日暮。這兩句是說江北淮山籠罩在暮色之中。
5
虎狼:喻敵人。
6
梗:阻塞。
7
勾蠡:指越王勾踐和他的大臣范蠡。
8
石苻:指后趙石勒和前秦苻堅,他們在位時間都很短。
9
俄頃:一會兒。這里暗以石苻喻金國。
10
宇宙:天地萬物的總稱。

滿江紅賞析

詞的上片寫登臨齊山的今昔之感。詞起筆“十二年前,曾上到、繡春臺頂?!睆奈羧盏谴松綄懫?,說明這次是舊地重游。昔日登山的情景怎樣呢?“雙腳健、不煩筇(qióng)杖,透巖穿嶺?!薄绑陶取奔粗裾??!巴笌r穿嶺”,即翻山越嶺。即十二年前詩人憑著一股少年銳氣,邁開輕健的雙腳,不需借助竹杖,翻山越嶺,直奔臺頂,是何等的瀟灑、豪放。這是詩人對昔日登臨的深情回憶??吹贸鲈娙水敃r是英雄年少,躊躇滿志,頗為得意的。而今呢?“老去漸消狂氣習,重來依舊佳風景?!笔旰?,舊地重游,風景依舊美好,而自己當年的狂放之氣卻逐漸消失了。當然“漸消”,還沒有完全消失。但不難看出,詩人這時的心境是較為悲涼的。這樣,又由眼前景而聯想到曾登臨此山賦詩抒懷的前輩:“想牧之、千載尚神游,空山冷?!碧啤ざ拍粒?03─853),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歲中進士后,曾作過幾任刺史,官終中書舍人。他早年曾以經邦濟世自負,在政治上有比較進步的主張。但仕途不很得意,始終未能抒展抱負。到晚年便縱情聲色,為封建士大夫中輕狂放蕩的典型。杜牧在池州刺史(今安徽貴池縣)任上(844-846),曾有《九日齊山登高》詩:“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杜牧在這首詩中,由自己登山,聯想到了春秋時齊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國都臨淄而傷心落淚、感嘆年華不能永駐之事。但杜牧要超脫得多,他認為“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即人生無常,古往今來盡皆如此,我們何必要像齊景公那樣獨自感傷落淚呢?但詩人吳潛看到眼前破碎的山河,嚴峻的現實,心境是悲涼的,再沒有年輕時的“狂氣”了;而且也沒有杜牧那么超脫,所以當他想到如果杜牧在千載之下,還來神游故地,將只見寂寞空山?!翱丈嚼洹?,是對國事日非的曲折反映,是詩人主觀心境的感受,表現了一種深沉的失落感。

換頭處緊承上片“空山冷”而來,寫其居山而望。山下江水長流,山北淮山暝暝,中原一帶仍然被敵人盤踞?!盎瓷健?,指淮水兩岸的山,宋、金以淮水為界。以江北淮山籠罩在暮色之中,暗喻中原淪陷區暗無天日,看出詩人對中原父老的深切同情?!巴性翁帯?,即何處望中原?作一提頓,引人注目。詩人站在繡春臺上向北方金兵占領區一望,河山已有異樣之感,究竟中原在哪里呢?弦外之音,中原土地,已非我有?!盎⒗仟q?!?,即中原一帶敵人還盤踞著,以“虎狼”喻敵人,可見詩人對異族統治者為害中原的切齒痛恨。一個“猶”字,表明對長期喪失國土的無比痛惜。面對眼前“虎狼猶?!钡默F實情景,詩人借古喻今,提出自己的主張:“勾蠡規模非淺近,石苻事業真俄頃?!薄肮大弧?,指越王勾踐和他的大臣范蠡。勾踐曾大敗于吳,屈服請和。此后他臥薪嘗膽,并用范蠡、文種等整頓朝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于攻滅吳國。勾踐復國滅吳,皆因有長期計劃,故曰“非淺近”?!笆蕖?,指五胡十六國時的后趙石勒和前秦苻堅。他們在位時間都很短,故曰“真俄頃”。這里暗以石苻喻金國,認為金的統治不會長久。詩人在這里一方面指出恢復中原須作長期努力;另一方面也說明只要發憤圖強,收復失地是完全能做到的。這反映出詩人對國事的關心和他卓越的政治見解。但可惜的是詩人晚年受讒被貶,只能發出濟時憂國的慨嘆:“問古今,宇宙竟如何,無人省?!惫磐駚?,天地萬物興亡盛衰的道理,又有誰能理解呢?全詞以“無人省”作結,頗耐人尋味。

吳潛這位南宋愛國詞人,和辛棄疾、文天祥等一樣,一向主張抗金,收復中原。但其命運都是遭讒受逐,空老一生。這樣,當他登高望遠,眼前景物所引起的感觸也就必然和他平時的胸中壘塊有關了。這首詞就表現了他對國事的關心,對收復中原的識見。全詞平平道來,無“粉澤之工”,給人以豪壯蒼涼的藝術美感。

滿江紅題解

  齊山,位于安徽貴池縣(宋屬池州)東南,據《齊山巖洞志》稱:此山高雖不逾三十仞,周圍不過十里,然有蓋九華之秀,可與武夷、雁蕩比類,故有“江南名山之勝”的稱譽。繡春臺,在齊山頂上。歷代名人,至此多有題詠。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出師之前,屯兵池州,曾乘月夜登齊山翠微亭,并留下充滿愛國豪情的詩章:“經年塵土滿征衣,特特尋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馬啼催趁月明歸?!眳菨撐羧赵未松?。這次尋著自己昔日的游蹤,再登此山,撫今追昔,浮想聯翩。

作者簡介

吳潛
吳潛[宋代]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更多

吳潛的詩(共773首詩)
  • 《滿江紅送李御帶珙》
    紅玉階前,問何事、翩然引去。湖海上、一汀鷗鷺,半帆煙雨。報國無門空自怨,濟時有策從誰吐。過垂虹亭下系扁舟,鱸堪煮。拚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遍江南江北,欲歸何處。世事悠悠渾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許。試舉頭、一笑問青天,
    查看譯文
  • 《滿江紅》
    露驛星程,又還控、西風征轡。原自有、孔璋書檄,元龍豪氣。蜀道尚驚鼙鼓後,神州正在干戈里。佐元戎,一柱穩擎天,襄之水。功名事,山林計。人易老,時難值??葱陆z一發,甚吾衰矣。轉首從游十五載,關心契闊三千里。便秋空、邊雁落江南
    查看譯文
  • 《滿江紅》
    十二年前,曾上到、繡春臺頂。雙腳健、不煩筇杖,透巖穿嶺。老去漸消狂氣習,重來依舊佳風景。想牧之、千載尚神游,空山冷。山之下,江流水。江之外,淮山暝。望中原何處,虎狼猶梗。句蠡規模非淺近,石苻事業真俄頃。問古今、宇宙竟如何
    查看譯文
  • 《滿江紅金陵烏衣園》
    柳帶榆錢,又還過、清明寒食。天一笑、滿園羅綺,滿城簫笛?;涞们缂t欲染,遠山過雨青如滴。問江南、池館有誰來,江南客。烏衣巷,今猶昔。烏衣事,今難覓。但年年燕子,晚煙斜日。抖擻一春塵土債,悲涼萬古英雄跡。且芳尊、隨分趁芳時
    查看譯文
  • 《滿江紅》
    擬卜三椽,問何處、水回山曲。朝暮景、清風當戶,白云藏屋。更得四時瓶貯酒,未輸一品腰圍玉。待千章、手種未成陰,周遮綠。且休殢,陶令菊。也休羨,子猷竹。算百年一夢,誰榮誰辱。喚客烹茶閑話了,呼童取枕佳眠足。但晨香、一炷愿天公
    查看譯文

古詩大全

http://www.meilook.com.cn/shici_view_9b0e1a43ac9b0e1a/

合作QQ:564591      聯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