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唐代]杜甫

湖南為客動經春,燕子銜泥兩度新。
舊入故園嘗識主,如今社日遠看人。
可憐處處巢居室,何異飄飄托此身。
暫語船檣還起去,穿花貼水益沾巾。

百度百科

燕子來舟中作譯文

湖南為客動經春,燕子銜泥兩度新。我飄泊到湖南為客,已過了整整一個春天,燕子如今也是第二次在此銜泥筑巢了。

舊入故園嘗識主,如今社日遠看人。以前你入我故園中曾經認識了我這主人,如今春社之日你卻遠遠地看我為陌生人。

可憐處處巢居室,何異飄飄托此身。可憐你到處筑巢為家,卻沒有定居之所,與我飄飄蕩蕩,托身江湖沒有什么不同。

暫語船檣還起去,穿花貼水益沾巾。桅桿上暫時同我說話,還是要飛起而去,穿花貼水飛去,我不禁淚越發濕了衣巾。

燕子來舟中作注解

1
湖南:洞庭湖之南,這里即指潭州。
2
動經春:動不動便又經歷了一個春天。動,不知不覺。
3
兩度新:杜甫從大歷四年(769)春來到潭州。到現在已是第二個存天,已是第二次見到燕子銜泥了。
4
故園:指詩人在洛陽、長安的舊居。
5
社日:立春后的第五個戊日,這天是人們祭神祈求豐收的日子。
6
遠看人:指仍然認識自己,遠遠地望著自已。
7
巢居室:指燕子處處在人家屋室的梁上作窩。
8
托此身:指詩人自己的到處漂泊求地安身。
9
檣:船桅。
10
沾巾:指詩人見燕子如此多情而動心落淚。

燕子來舟中作賞析

詩的前四句總寫客舟逢燕。

“湖南為客動經春,燕子銜泥兩度新”,詩人流落湖南不覺得已迎來第二個春天?!靶隆睂Α澳唷倍?。燕子于春季常銜水邊濕泥,筑其新巢?!皟啥刃隆币簿褪钦f詩人在這里已兩見燕子銜泥筑巢了。古人與動植物的直接接觸遠比現代人密切,對動植物的觀察也很仔細。他們習慣于根據各種生物的特性,賦于它們不同的象征意義。燕子逐春而生,巢梁而居,所以常常被看作春天的象征,它的鳴叫與飛舞又使人聯想到閑適安居的歡樂。杜甫很喜歡燕子,他雖然“漂泊西南天地間”(《詠懷古跡》)已有十年,但是他始終辛苦經營,像筑巢的燕子一樣,為給自己創造安穩的生活環境而不懈地努力。在這些日子里,體態輕盈的燕子曾伴詩人度過了不少良辰美景,在詩人的佳篇秀句中留下了栩栩如生的形象:“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保ā端畽懬残摹罚澳嗳陲w燕子,沙暖臥鴛鴦?!保ā督^句》)“暫止飛鳥將數子,頻來語燕定新巢?!保ā短贸伞罚笆熘S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保ā督^句漫興》)這一切都生動地留在詩人的記憶中。如今詩人在漂泊無定的時刻又看見了燕子,當然會產生他鄉逢故舊的感覺。

“舊人故園嘗識主,如今社日遠看人”,這兩句是對燕子形象的描繪?!芭f人故園”,突出詩人對燕子一往深情?!皣L識主”,是詩人對燕子的推測。在詩人的心目中,這燕子被看作是往年在故鄉同室而居的燕子,它還記著自己的主人,遠道來舟中相會,不覺為之一喜?!斑h看人”既畫出了燕子對詩人的同情與疑問,也流露出詩人的無限感慨。在這煙水渺渺之處,前途茫茫之際,詩人無依無靠,獨有燕來相就,倍感身世的凄涼。然而,燕縱識主,一葉扁舟,終不似昔日故園的有屋可巢,故爾,燕子既欲親近,又懷疑豫,只是遠遠看看。這里的“識”與“看”都寫的是燕子的動作、情態,也都涉及詩人。其實這只是詩人自己的想象,是詩人眼中看到的燕子的動態,是燕子的人格化,所謂“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物皆著我之色彩”也。(王國維《人間詞話》)

后四句,對燕自傷。

“可憐處處巢居室,何異飄飄托此身”,“巢居室”是說燕子筑巢于人家,因為南北無定,所以令人可憐。接著就點破憐燕正是哀己。詩人于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棄官西行,先是舉家徙秦州(今甘肅天水)東柯谷,投奔一個叫佐的侄子。上元元年(760)又往成都去投靠老友嚴武,卜居浣花溪畔。大歷元年(766)又到夔州,在柏茂琳中丞的幫助下定居西閣。十年間這種寄人籬下的生活,實在和燕子的“處處巢居室”沒有兩樣。如今竟至于無人可依、無地可居,教人嘆息。

“暫語船播還起去,穿花貼水益沾巾”,那被詩人寄于同情的燕子此刻似乎領會了詩人的意思,“暫語船墻”,向詩人表示同情,但它立即發現這是一只漂流不定的船,不是它應該選擇壘巢的“居室”,它忽然又變得漠然無情,隨即起而飛去。但是,它又好像舍不得似曾相識的主人,貼水低飛,繞船盤桓,無情而似有情,可愛亦復可惱,終于翻然穿花而逝,給詩人留下空虛、惆悵和寂寞,詩人不覺老淚橫流了。鳥之將死,其鳴也哀?!堆嘧觼碇壑凶鳌肥嵌偶凶詈笠皇灼呗?,可以看作詩人臨終的哀鳴。在這首詩里,深沉真摯的人性借輕盈的燕子的形象表達出來,樸實、親切而感人至深。這“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形象,經宋代晏殊的點化,就更加深入人心了。

歷代唐詩和杜詩的選本都很少選這首詩。其實這首詩的藝術成就并不低于為人們所稱道的《秋興》、《詠懷古跡》諸篇。傳統的欣賞標準是無一字無來處,是一飯之間未嘗忘君。而這首詩動人的地方正在于它無一字有來處,在于把深情厚意寄托在一只微小的燕子身上。它完全不同于那些從概念出發的、以物喻理的詠物詩。也不同于那些摹擬象貌、堆砌典故的詠物詩,詩人在這首詩里完全擺脫了機械的比附,不刻意于追求外形的相似,而是抓住事物最突出的特征,通過內在聯系,把人的感情賦于物,使物我達到契合無間的境界,這就是深沉的寄托—杜詩沉郁風格的另一特點。在這首詩中,詩人眼中隱藏著燕子的多情,燕子的眼中又隱藏著詩人的不幸,燕子與詩人的差別仿佛在詩中消失了,從整個畫面中只能發現那傾訴不盡的辛酸、詩人頗傾的形容,以及一顆苦難的心的低語。杜甫之所以為大詩人,正在于他對人生的悲歡離合、甘苦哀樂感受得深刻而真切,善于敏銳地捕捉那些最感人的形象,并細致人微地再現它們。而善于描繪自然萬物的詩人,同時也就是技藝高超的自畫像大師,他一草一木中都留下了自己的影子。

作者簡介

杜甫
杜甫[唐代]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更多

杜甫的詩(共2275首詩)
  •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查看譯文
  •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查看譯文
  •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查看譯文
  • 《恨別》
    洛城一別四千里,胡騎長驅五六年。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云白日眠。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
    查看譯文
  • 《古柏行》
    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云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憶昨路繞錦亭東,先主武侯同閟宮。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戶牖空。落落盤踞雖得地,冥冥孤高多烈
    查看譯文

古詩大全

http://www.meilook.com.cn/shici_view_9a6dfb43ac9a6dfb/

合作QQ:564591      聯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