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清代]張維屏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
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

百度百科

新雷譯文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于寒盡覺春生。大自然雖然默默無言但卻有情,每當寒冬將盡便促使春意萌生。

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大自然早已安排好了萬紫千紅,只等春雷一響,百花就將競相開放。

新雷注解

1
造物:指天,古人認為天創造萬物。又作“造化”。
2
每于:常常在。
3
千紅萬紫:指春天時百花齊放的局面。
4
著:妥當,明顯。又作“著”。
5
新雷:春天的第一個雷聲。這里象征著春天將很快來臨。

新雷背景

這首詩是寫于公元1824年(道光四年)初春,正是鴉片戰爭前的十余年。當時清政權腐敗黑暗,已臻至絕境;而西方的鴉片貿易,又在不斷增加。作者目睹這內外交困的局勢,既滿懷焦急不安,又渴望新局面的到來,《新雷》即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新雷賞析

此詩寫的是迎春的情景?!霸煳铩本褪谴笞匀?。大自然雖然不言,但是是有感情的。冬寒尚未退盡,春天已經悄悄地來臨了。百花園里萬紫千紅的花朵都已準備就緒,只待春雷一聲,就會競相開放。這首詩不僅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贊美,更重要的是抒發了對社會變革的熱切期待。詩中雖然沒有“元旦”,但寫的卻是迎春的情景。

首先,詩人的移情手法,賦予自然界具有人的情感活動和思維能力?!霸煳餆o言卻有情”作為造物者的天,即自然界,本來并不具有人類的情感和思維。詩人筆下,自然界不但能思維,而且在不言不語之中,飽含著對人類的感情。這表現在害怕寒冷的人類,在最難熬的時刻,自然界會冬去春來,帶來溫暖。不僅如此,還刻意安排了萬紫千紅的百花,來愉悅人類、安慰人類。這一切,只等一聲春雷炸響之后,就出現了。自然四時運行,本來是自然界的規律,無情緒可言。詩人有意識地把人類的情緒活動外射到自然界中,使自然界具有與詩人共鳴的思想感情活動。因此,詩人筆下的自然,實際上是詩人思緒改造過了的自然。在這個自然畫面上,寄托了詩人對于一種新的社會環境,新的生活氣氛的追求和仰慕,也啟示了讀者對更新更高尚美好生活的渴望。

其次,詩人在處理全詩情緒的轉換時,巧妙地利用最富于孕育性的時刻這一美學手段。詩人不寫新雷之后滿目歡愉的情形,而集中寫新雷炸響前夕,萬物俱備而萬物俱待這一關鍵時刻,使畫面更富懸念,更具戲劇色彩。

最后,因為造物有情,寒盡春生,千紅萬紫的百花正含苞待放,自然界一時間仿佛處于靜止的等待之中。這是巨大變化前夕的平靜,是第一聲春雷炸響前的寂靜。所以,平靜、寂靜之中,蘊藏著即將爆發的巨變。在人們的情緒上,只有這樣的時刻,最令人緊張,也最富于想象力。詩人抓住了第一聲春雷炸響前夕這個富于孕育性的時刻,更能表達他對春天的渴望,對新的生活環境的渴望。

詩的整體巧妙運用了移情手法和富于孕育性的時刻,來描寫冬盡春來一時間情緒的波瀾,詩歌雖然短小,卻雋永清新,為人傳唱。

作者簡介

張維屏
張維屏[清代]

張維屏(1780-1859年),字子樹,號南山,又號松心子,晚號珠海老漁,廣東番禺(今廣東省廣州市)人。嘉慶九年(1804年)中舉人,道光二年(1822年)中進士,因厭倦官場黑暗,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辭官歸里,隱居“聽松園”,閉戶著述。更多

張維屏的詩(共4首詩)
  • 《新雷》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
    查看譯文
  • 《登黃巖絕頂》
    姊妹石娟娟,回看鎖碧煙。云深僧夢穩,壁峭客身懸。舄下走飛瀑,杖頭開洞開。文殊峰上立,孤塔共巍然。
    查看譯文
  • 《三元里》
    三元里前聲若雷,千眾萬眾同時來。因義生憤憤生勇,鄉民合力強徒摧。家室田廬須保衛,不待鼓聲群作氣,婦女齊心亦健兒,犁鋤在手皆兵器。鄉分遠近旗斑斕,什隊百隊沿溪山。眾夷相視忽變色:“黑旗死仗難生還?!币谋盐屌?,人心合處
    查看譯文
  • 《三將軍歌并序》
    三將軍,一姓葛,兩姓陳,捐軀報國皆忠臣。英夷犯粵寇氛惡,將軍奉檄守沙角。奮前擊賊賊稍卻,公奮無如兵力弱。兇徒蜂擁向公撲,短兵相接亂刀落。亂刀斫公肢體分,公體雖分神則完。公子救父死陣前,父子兩世忠孝全。陳將軍,有賢子;葛將
    查看譯文

古詩大全

http://www.meilook.com.cn/shici_view_9a4dd643ac9a4dd6/

合作QQ:564591      聯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