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宋代]蘇轍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北合漢沔,其勢益張。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
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蓋亭之所見,南北百里,東西一舍。
濤瀾洶涌,風云開闔。
晝則舟楫出沒于其前,夜則魚龍悲嘯于其下。
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
今乃得玩之幾席之上,舉目而足。
西望武昌諸山,岡陵起伏,草木行列,煙消日出。
漁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數。
此其所以為“快哉”者也。
至于長洲之濱,故城之墟。
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騁騖。
其流風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
  昔楚襄王從宋玉、景差于蘭臺之宮,有風颯然至者,王披襟當之,曰:
“快哉此風!
寡人所與庶人共者耶?
”宋玉曰:
“此獨大王之雄風耳,庶人安得共之!
”玉之言蓋有諷焉。
夫風無雌雄之異,而人有遇,不遇之變;
楚王之所以為樂,與庶人之所以為憂,此則人之變也,而風何與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
今張君不以謫為患,竊會計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間,此其中宜有以過人者。
將蓬戶甕牖無所不快;
而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
不然,連山絕壑,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烏睹其為快也哉!
  元豐六年十一月朔日,趙郡蘇轍記。

百度百科

黃州快哉亭記譯文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 ,北合漢沔,其勢益張。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長江出了西陵峽,才進入平地,水勢奔騰浩蕩。南邊與沅水、湘水合流,北邊與漢水匯聚,水勢顯得更加壯闊。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滾滾,如同大海一樣。清河張夢得,被貶官后居住在齊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來觀賞長江的勝景。我的哥哥子瞻給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蓋亭之所見,南北百里,東西一舍。濤瀾洶涌,風云開闔。晝則舟楫出沒于其前,夜則魚龍悲嘯于其下。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今乃得玩之幾席之上,舉目而足。西望武昌諸山,岡陵起伏,草木行列,煙消日出。漁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數。此其所以為“快哉”者也。至于長洲之濱,故城之墟。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騁騖。其流風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在亭子里能看到長江南北上百里、東西三十里。波濤洶涌,風云變化不定。在白天,船只在亭前來往出沒;在夜間,魚龍在亭下的江水中悲聲長嘯。景物變化很快,令人驚心駭目,不能長久地欣賞。能夠在幾案旁邊欣賞這些景色,抬起眼來就足夠看了。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見)山脈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煙消云散,陽光普照,捕魚、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數清。這就是把亭子稱為“快哉”的原因。到了長江岸邊古城的廢墟,是曹操、孫權傲視群雄的地方,是周瑜、陸遜馳騁戰場的地方,那些流傳下來的風范和事跡,也足夠讓世俗之人稱快。

昔楚襄王從宋玉、景差于蘭臺之宮,有風颯然至者,王披襟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獨大王之雄風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蓋有諷焉。夫風無雌雄之異,而人有遇,不遇之變;楚王之所以為樂,與庶人之所以為憂,此則人之變也,而風何與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今張君不以謫為患,竊會計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間,此其中宜有以過人者。將蓬戶甕牖無所不快;而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 ,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不然,連山絕壑,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烏睹其為快也哉!從前,楚襄王讓宋玉、景差跟隨著游蘭臺宮。一陣風吹來,颯颯作響,楚王敞開衣襟,迎著風,說:“這風多么暢快??!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彼斡裾f:“這只是大王的雄風罷了,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話在這兒大概有諷喻的意味吧。風并沒有雄雌的區別,而人有生得逢時,生不逢時的不同。楚王感到快樂的原因,而百姓感到憂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們的境遇不同,跟風又有什么關系呢?讀書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沒有憂愁?假使胸懷坦蕩,不因為外物而傷害天性(本性),那么,在什么地方會不感到快樂呢?(讀書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內心不能自得其樂,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會不憂愁呢?如果他心情開朗,不因為環境的影響而傷害自己的情緒,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會不整天愉快呢?)張夢得不把被貶官而作為憂愁,利用征收錢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釋放自己的身心,這是他心中應該有超過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編門,以破瓦罐做窗,都沒有覺得不快樂,更何況在清澈的長江中洗滌,面對著西山的白云,盡享耳目的美景來自求安適呢?如果不是這樣,連綿的峰巒,深陡的溝壑,遼闊的森林,參天的古木,清風拂搖,明月高照,這些都是傷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傷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這是暢快的呢!

元豐六年十一月朔日,趙郡蘇轍記。元豐六年十一月初一,趙郡蘇轍記。

黃州快哉亭記注解

1
江出西陵:江,長江。出,流出。西陵,西陵峽,又名夷陵峽,長江三峽之一,在湖北宜昌西北。
2
始:才。
3
奔放肆大:奔放,水勢疾迅。肆大,水流闊大。肆,極,甚。沅,沅水(也稱沅江)。湘,湘江。兩水都在長江南岸,流入洞庭湖,注入長江。漢沔,就是漢水。漢水源出陜西寧羌,初名漾水,東流經沔縣南,稱沔水,又東經褒城,納褒水,始稱漢水。漢水在長江北岸。
4
益張:更加盛大。張,大。
5
赤壁:赤鼻磯,現湖北黃岡城外,蘇轍誤以為周瑜破曹操處。浸,灌,意思都是“注”。此處指水勢浩大。
6
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清河,縣名,現河北清河。張君夢得,張夢得,字懷民,蘇軾友人。齊安,宋代黃岡為黃州齊按郡,因稱。謫,貶官。居,居住。
7
即:就著,依著。
8
勝:勝景,美景。
9
亭之所見:在亭上能夠看到的(范圍)。所見,所看到的景象。三十里。古代行軍每天走三十里宿營,叫做“一舍”。風云變化。意思是風云有時出現,有時消失。開,開啟。闔,閉合。
10
倏忽:頃刻之間,一瞬間,指時間短。
11
動心駭目:猶言“驚心動魄”。這是指景色變化萬端,能使見者心驚,并不是說景色可怕。這里動和駭是使動用法。這是說,以前沒有亭子,無休息之地,不能長久地欣賞??梢栽谕ぶ械膸着韵腺p玩這些景色。幾,小桌,茶幾。抬起眼來就可以看個夠。草木成行成列非常茂盛,形容草木繁榮。
12
指數:名詞作狀語,用手指清點。
13
長洲:江中長條形的沙洲或江岸。
14
故城之墟:舊日城郭的遺址。故城,指隋朝以前的黃州城(唐朝把縣城遷移了)。墟,舊有的建筑物已被毀平而尚留有遺跡的空地。
15
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曹操(字孟德)、孫權(字仲謀)所傲視的地方。睥睨,斜視的樣子,引申為傲視。赤壁之戰時,曹操、孫權都有氣吞對方的氣概。周瑜、陸遜均為三國時東吳的重要將領。周瑜、陸遜活躍的地方。周瑜曾破曹操于赤壁,陸遜曾襲關羽于荊州,敗劉備于夷陵,破魏將曹休于皖城。騁騖,猶言“馳馬”,形容他們馳騁疆場。
16
稱快世俗:使世俗之人稱快。稱快為使動用法,使……稱快。
17
楚襄王從宋玉、景差于蘭臺之宮:宋玉有《風賦》,諷楚襄王之驕奢。楚襄王,即楚頃襄王,名橫,楚懷王之子。宋玉、景差都是楚襄王之侍臣。蘭臺宮,遺址在湖北鐘祥東。從,使……從。
18
快哉此風:大概有諷諫的意味在里頭。諷,諷喻。宋玉作《風賦》,諷楚襄王之驕奢。焉,兼詞 于之,在那里。人有遇時和不遇時的不同時候。遇,指機遇好,被重用。參與,引申為有何關系。使,假使。中,內心,心中。自得,自己感到舒適、自在。憂愁,怨恨。因外物(指環境)而影響天性(本性)。
19
適:往,去。憂愁。竊,偷得,這里即“利用”之意。會計,指征收錢谷、管理財務行政等事務。余功,公事之余。自適,放情。放,縱。其,代詞,指心胸。蓬戶,用蓬草編門。甕牖,用破甕做窗。蓬、甕,名詞作狀語。洗滌。拱手行禮。這里的意思是面對(西山白云)。自求安適。適,閑適。此,指“連山絕壑,長林古木”等快哉亭上所見景物。騷人思士,指心中有憂思的人。勝,承受,禁(jīn)得起。哪里看得出這是暢快的呢!烏……哉,哪里……呢。烏,哪里。
20
趙郡:夏歷每月初一。每月月圓時,即十五。夏歷每月最后一天。

黃州快哉亭記背景

  元豐二年(1079),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蘇轍上書營救蘇軾,因而獲罪被貶為監筠州(今江西高安)鹽酒稅。元豐六年,與蘇軾同謫居黃州的張夢得,為覽觀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蘇軾替它取名為“快哉亭”,還寫了一首以快哉亭為題材的詞——《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蘇轍則為它作記以志紀念。黃州,今湖北黃岡,宋名齊安。

黃州快哉亭記賞析

  蘇轍(1039-1112),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蘇轍的散文《黃州快哉亭記》,因其高超的藝術技巧,歷來被人推崇備至,公認是一篇寫景、敘事、抒情、議論緊密結合并融為一體的好文章。最能體現蘇轍為文紆徐(從容緩慢)條暢(通暢而有條理)、汪洋(氣度寬宏)澹泊(不追求名利)的風格,就同他的為人一樣。這篇文章由寫景敘事入手,而后轉入議論。條理清晰,結構嚴謹,過渡自然,不露痕跡。寫景,能曲肖其景,但又不實不死,做到情景俱出,境界深遠,讓人產生豐富的聯想;敘事,能于簡要之中插入閑情,磊落跌宕,分外遠致。這篇文章最杰出的地方,還在于它的議論。文章就同樣的“風”,因帝王、庶人生活、思想之不同而感覺殊異的事實,得出“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的結論。立論正確,論證有力,結論無可辯駁,令人信服?!罢撊缥鲂?,貴能破理”。(梁·劉勰《文心雕龍·論說》)要能破理,立論首先要正確,要“貴是而不務華”。(漢·王充《論衡·自紀》)《黃州快哉亭記》以人對外物的感受是千差萬別、因人而異的事實立論,這無疑是正確的。立論“貴是”,就要貴在正確揭示事物的本質。要能破理,在論證過程中還應做到,所“考引事實”必須“不使差忒”。(宋·洪邁《容齋隨筆》)蘇轍在文章中征引楚襄王蘭臺披襟當風故事,作為論證的例子,故事的出處在宋玉的《風賦》(見·梁·蕭統《昭明文選》),確鑿無誤,足可傳信。最難能的是,這篇文章的議論始終帶著情韻,故雖有一股憤懣不平之氣貫注其間,卻不顯出傖父面目?!帮L無雄雌之異……而風何與焉?”“連山絕壑……烏睹其為快也哉!”等等議論就是。這些議論都近乎于言情,近乎于繪景,顯得情韻十足,無絲毫議論常有的逼人氣勢。唯其如此,文章紆徐條暢,汪洋澹泊的總體風格,也就不致因這些議論而遭受貶斥。

  本文通過記敘取名為“快哉亭”的原因,借題發揮,勸慰在謫居生活的張夢得和蘇軾,“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當時蘇轍也在貶中,寫作此文,亦有自慰之意。

  全文分三段。第一段從長江水勢落筆,寫登臨亭子能覽觀江流之勝,暗寓快哉之意。第二段揭出命名的緣由:一是從俯瞰、晝觀、夜間、近睹、遠眺諸角度,極言觀賞亭子周圍的山川勝景,足以令人稱陜。第三段直議“快哉”:先引《風賦》中的有關文字,點“快哉”的出典,然后就楚王之樂、庶民之憂,聯想到“士生于世”的兩種不同處世態度,肯定張夢得不以物傷性,自放于山水之間的那種“何適而非快”的樂觀倔強的情懷。最后從反面收結,進一步襯托出張夢得曠達胸襟的可貴。

  全文結構嚴謹,緊扣“快哉”著筆,一篇之中“快”字凡七見,既做足了題目,又把不以謫居為患,在逆境中自勉之意發揮得淋漓盡致。文勢宏放,筆致委曲明暢,能體現蘇轍散文風格?!豆盼挠^止》評:“讀之令人心胸曠達,寵辱俱忘?!边@種評價,決非虛言。

  作者在本文中暢言“快哉”二字,不僅因為快哉亭所處地理位置的景象使人心曠神怡,而且因為宦途失意之人如果“不以物傷性”,則無論處于什么環境,都能“自放山水之間”而獨得其快。文章清新開闊,氣勢奔逸,將寫景、敘事、抒情、議論熔于一爐,借用典故并加以發揮,把快意之情寫得淋漓盡致。

黃州快哉亭記文言常識

古今異義
⑴竊會計之余功(古義:征收錢糧等公務;今義:財務工作人員)
⑵將何往而非?。ü帕x:心情悲傷;今義:疾?。?br />⑶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古義:心情舒暢;今義:心里平靜,無顧慮)
⑷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古義:他的心中;今義:在中間)

詞類活用
⑴南合沅、湘,北合漢沔 (南, 名詞作狀語,在南; 北,名詞作狀語,在北)
⑵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名,名詞作動詞,取名。)
⑶晝則舟楫出沒于其前 (晝,名詞作狀語,在白天。)
⑷ 夜則魚龍悲嘯于其下(夜,名詞作狀語,在晚上。)
⑸ 動心駭目(動,駭,使動用法,使……動,使……駭。)
⑹ 西望武昌諸山(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⑺ 草木行列(行列,名詞作動詞,排成行列。)
⑻亦足以稱快世俗(稱快,使動用法,使……稱快)
⑼昔楚襄王從宋玉、景差于蘭臺之宮(從,使動用法,使……從)
⑽ 將蓬戶甕牖(蓬,甕,名詞作動詞,用蓬草編,用破甕做。)
⑾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ǜF,使動用法,使……窮盡)
⑿皆可指數 (指,名詞作狀語,用手去指。)
(13)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自適,使動,使自己安適)

特殊句式
⑴判斷句
①此獨大王之雄風耳
②此其所以為快哉者也
③此則人之變也
④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
⑵省略句
①竊會計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間(“自放”后省略介詞“于”)
②亦足以稱快世俗(“稱快”后省略介詞“于”)
③ 今乃得玩之幾席之上(“玩之”后省略介詞“于”)
④舉目而足(“足”后省謂語“賞”)
⑤江出西陵(“出”后省略介詞“于”)
⑶介詞結構后置
①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正常語序為“以清風振之,以明月照之”)
②晝則舟楫出沒于其前,夜則魚龍悲嘯于其下。(介詞結構后置句)
⑷被動句
①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被動句。謫,被貶官。)
⑸主謂倒置句
①快哉此風!
⑹賓語前置句
①而風何與焉?(“何”是動詞“與”的賓語。)
②將何往而非???(“何”是動詞“往”的賓語。)
③ 將何適而非快?(“何”是動詞“適”的賓語。)
④竊會計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間。(“自”是動詞“放”的賓語。)
⑤楚王之所以為樂(“之所以”是動詞“為樂”的賓語)
⑺定語后置
①有風颯然至者。(有颯然至者風)

固定句式
⑴烏睹其為快也哉?。ā盀酢铡庇小澳睦铩亍钡囊馑?。)

一詞多義
⑴以覽觀江流之勝(美景)
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自勝者(承受)
⑵蓋亭之所見(句首語氣詞)
玉之言蓋有諷焉(大概)
⑶將何適而非快(往,去)
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閑適)
⑷此則人之變也,而風何與焉?(參與,引申為有何關系)
與庶人之所以為憂(和)
⑸不以物傷性(因為)
此其中宜有以過人者(“有以”固定結構,有用來……辦法、地方)
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用)

黃州快哉亭記簡析

  本文的文體是“記”。本文特點是因亭景而生意,借亭名而發論,結構嚴謹,條理清晰。文章在開頭交代快哉亭的地理位置、命名由來、并為后文安排伏筆之后,在第二段著力描寫快哉亭附近的足以令人快意的景物。在寫景時,或就目之所見,或就思之所及,融時空于一體,變化多端,開闔自如。在第三段就“快哉”二字的來歷發表議論,說明人生之快,既不在身邊景物的優劣,也不在遇與不遇的不同,得出了“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的結論,既贊揚了張夢得,也抒發了自己不以貶謫為懷、隨遇而安的思想感情,使一篇寫景文章有了更深刻的意義。文章委婉曲致,一波三折,充分體現了作者“汪洋澹泊,一唱三嘆”的文章風格。

  宋神宗元豐年間(1078—1085),張夢得、蘇軾都被貶至黃州。張夢得在寓所西南筑亭,蘇軾命名為“快哉亭”,蘇轍作《黃州快哉亭記》。當時蘇轍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被貶至筠州(今江西高安縣)監巡鹽酒稅,政治上也是很不得意。但他不以貶謫為懷,惟適自安。這篇文章就表現了這種心情。

作者簡介

蘇轍
蘇轍[宋代]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兆诹?,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更多

蘇轍的詩(共2613首詩)
  • 《懷澠池寄子瞻兄》
    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遙想獨游佳味少,無方騅馬但鳴嘶。
    查看譯文
  • 《水調歌頭》
    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去年東武今夕,明月不勝愁。豈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載涼州。鼓吹助清賞,鴻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綺裘。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今夜清尊對客,明夜孤帆水驛,依舊照離憂。但恐同王粲,相對
    查看譯文
  • 《漁家傲》
    七十馀年真一夢。朝來壽斝兒孫奉。憂患已空無復痛。心不動。此間自有千鈞重。早歲文章供世用。中年禪味疑天縱。石塔成時無一縫。誰與共。人間天上隨他送。
    查看譯文
  • 《竹枝歌》
    舟行千里不至楚,忽聞竹枝皆楚語。楚言啁哳安可分,江中明月多風露。扁舟日落駐平沙,茅屋竹籬三四家。連春并汲各無語,齊唱竹枝如有嗟??蓱z楚人足悲訴,歲樂年豐爾何苦。釣魚長江江水深,耕田種麥畏狼虎。俚人風俗非中原,處子不嫁如等
    查看譯文
  • 《次韻子瞻聞不赴商幕三首》
    怪我辭官免入商,才疏深畏忝周行。學從社稷非源本,近讀詩書識短長。東舍久居如舊宅,春蔬新種似吾鄉。閉門已學龜頭縮,避謗仍兼雉尾藏。
    查看譯文

古詩大全

http://www.meilook.com.cn/shici_view_9a476243ac9a4762/

合作QQ:564591      聯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