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先秦]佚名

齊宣王見顏斶,曰:
“斶前!
”斶亦曰:
“王前!
”宣王不說。
左右曰:
“王,人君也。
斶,人臣也。
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
”斶對曰:
“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
與使斶為慕勢,不如使王為趨士。
”王忿然作色曰:
“王者貴乎?
士貴乎?
”對曰:
“士貴耳,王者不貴。
”王曰:
“有說乎?
”斶曰:
“有。
昔者秦攻齊,令曰:
‘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
’令曰:
‘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鎰。
’由是觀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
”宣王默然不悅。
  左右皆曰:
“斶來,斶來!
大王據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鍾,萬石虡。
天下之士,仁義皆來役處;
辯士并進,莫不來語;
東西南北,莫敢不服。
求萬物無不備具,而百姓無不親附。
今夫士之高者,乃稱匹夫,徒步而處農畝,下則鄙野、監門、閭里,士之賤也,亦甚矣!
”  斶對曰:
“不然。
斶聞古大禹之時,諸侯萬國。
何則?
德厚之道,得貴士之力也。
故舜起農畝,出于岳鄙,而為天子。
及湯之時,諸侯三千。
當今之世,南面稱寡者,乃二十四。
由此觀之,非得失之策與?
稍稍誅滅,滅亡無族之時,欲為監門、閭里,安可得而有乎哉?
是故《易傳》不云乎。
’居上位,未得其實,以喜其為名者,必以驕奢為行。
據慢驕奢,則兇中之。
是故無其實而喜其名者削,無德而望其福者約,無功而受其祿者辱,禍必握。
’故曰:
‘矜功不立,虛愿不至。
’此皆幸樂其名,華而無其實德者也。
是以堯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湯有三輔,自古及今而能虛成名于天下者,無有。
是以君王無羞亟問,不愧下學;
是故成其道德而揚功名于后世者,堯、舜、禹、湯、周文王是也。
故曰:
‘無形者,形之君也。
無端者,事之本也。
’夫上見其原,下通其流,至圣人明學,何不吉之有哉!
老子曰:
‘雖貴,必以賤為本;
雖高,必以下為基。
是以侯王稱孤寡不谷,是其賤必本于?
’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賤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謂,豈非下人而尊貴士與?
夫堯傳舜,舜傳傅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稱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貴也。
”  宣王曰:
“嗟乎!
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
及今聞君子之言,乃今聞細人之行,愿請受為弟子。
且顏先生與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車,妻子衣服。
” 顏斶辭去曰:
“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夫璞不完。
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斶愿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
制言者王也,盡忠直言者斶也。
言要道已備矣,愿得賜歸,安行而反臣之邑屋。
”則再拜而辭去也。
斶知足矣,歸反樸,則終身不辱也。
  君子曰:
“斶知足矣,歸真返璞,則終身不辱。

齊宣王見顏斶/顏斶說齊王譯文

齊宣王見顏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說。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使斶為慕勢,不如使王為趨士?!蓖醴奕蛔魃唬骸巴跽哔F乎?士貴乎?”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蓖踉唬骸坝姓f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齊,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钤唬骸心艿谬R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鎰?!墒怯^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毙跄徊粣?。齊宣王召見齊人顏斶,說:“顏斶,上前來!”顏斶也說:“大王,上前來!”宣王很不高興。左右近臣說:“大王是人君,你是人臣;大王說,‘顏斶,上前來!‘你也說,‘大王,上前來!’可以嗎?”顏斶回答說:“我上前是趨炎附勢,大王上前是禮賢下士;與其讓我趨炎附勢,不如讓大王禮賢天下士?!毙跖轁M面,說:“是王尊貴,還是士尊貴?”顏斶回答說:“士尊貴,王并不尊貴?!毙跽f:“可有什么道理嗎?”顏斶說:“有,從前秦國進攻齊國,秦王下令說:‘有人敢在柳下季墓地五十步內砍柴的,判以死罪,不予赦免?!窒铝钫f:‘有人能砍下齊王的頭的,封邑萬戶,賜金二萬兩?!纱丝磥?,活王的頭,還不如死士的墓?!毙趼犃?,一聲不吭,很不高興。

左右皆曰:“斶來,斶來!大王據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鍾,萬石虡。天下之士,仁義皆來役處;辯士并進,莫不來語;東西南北,莫敢不服。求萬物無不備具,而百姓無不親附。今夫士之高者,乃稱匹夫,徒步而處農畝,下則鄙野、監門、閭里,士之賤也,亦甚矣!”左右近臣都說:“顏斶過來!過來!大王擁有萬乘大國的土地。立有千石重的大鐘,萬石重的鐘架;天下知仁行義的士人都來到齊國,為齊王服務;有口才有智謀的人莫不來到齊國,發揮他們的才能;四方諸侯莫敢不服;齊王所要的東西無不齊備;全國百姓無不擁護??涩F在,一般所謂高尚之士,不過稱作匹夫、‘徒步’等鄙賤之人而已,他們身處農村;等而下之者,也不過是些邊遠地方里巷的看門人而已。士人這樣下賤呀,也真是夠嗆了?!?/span>

斶對曰:“不然。斶聞古大禹之時,諸侯萬國。何則?德厚之道,得貴士之力也。故舜起農畝,出于岳鄙,而為天子。及湯之時,諸侯三千。當今之世,南面稱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觀之,非得失之策與?稍稍誅滅,滅亡無族之時,欲為監門、閭里,安可得而有乎哉?是故《易傳》不云乎?!由衔?,未得其實,以喜其為名者,必以驕奢為行。據慢驕奢,則兇中之。是故無其實而喜其名者削,無德而望其福者約,無功而受其祿者辱,禍必握?!试唬骸婀Σ涣?,虛愿不至?!私孕覙菲涿?,華而無其實德者也。是以堯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湯有三輔,自古及今而能虛成名于天下者,無有。是以君王無羞亟問,不愧下學;是故成其道德而揚功名于后世者,堯、舜、禹、湯、周文王是也。故曰:‘無形者,形之君也。無端者,事之本也?!蛏弦娖湓?,下通其流,至圣人明學,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雖貴,必以賤為本;雖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稱孤寡不谷,是其賤必本于?’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賤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謂,豈非下人而尊貴士與?夫堯傳舜,舜傳傅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稱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貴也?!?/span>顏斶回答說:“不對。我聽說,古之大禹時代,諸侯有萬國。為什么會這樣呢?是由于他們掌握了一套重教化、治國、愛民的辦法,并且重視士人,善于發揮他們的才能。所以舜帝出身于農民,發跡于窮鄉僻壤,終成為天子。到了商湯時代,諸侯也有三千??墒堑搅爽F在,稱孤道寡的只不過二十四家。由此看來,這難道不是由于‘得士’和‘失士’的政策造成的嗎?如果諸侯漸漸地被殺戮、被消滅,到那時,就是想要做個里巷的看門人,又怎么可能呢?所以,《易經》上不是這樣說嗎:‘高高在上的統治者,如果不重視士人,善于運用他們的才能,做些踏踏實實的工作,只是一味地喜歡弄虛作假,標榜虛名,他們必然走入驕傲奢侈的岐途;驕傲奢侈,災禍必然隨之而來。所以沒有實際效用,卻只喜歡空名的,國土將日益削減,國力將日益衰弱;沒有好的德行,卻希望幸福的,必然處境困窘;沒有建立功勛,卻只圖享受俸祿的,必然蒙受侮辱。這一切必然招致嚴重的禍害。所以說‘好人喜功者,必定不能建立功業;空言而無行者,終究不能實現他的愿望?!@都是愛虛名、好浮夸,無治國愛民實效者的必然下場。所以堯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湯有三輔。自古至今,如果不得到士人輔助而能建功立業的,從未有過。所以國君不應該以經常向人請教為恥辱,不應該以向別人學習而感到漸愧。因此,言行符合社會的規律,德才兼備,而能傳揚功名于后世的,象堯、舜、禹、湯、周文王他們就是這樣。所以說:‘真正得道、體道,掌握了規律的人,就可以主宰一切?!切┰谏夏芨Q見事物的本源,在下能通曉事物的流變,了解事物很透徹的最圣明的人,怎么會遭到削弱、困窘、受辱等災禍呢?《老子》說:‘貴必以賤為根本,高必以下為基礎。所以,侯王自稱孤、寡、不谷,這不正是貴為賤的根本嗎?難道不是嗎?’所謂孤、寡,就是人們處于困窘、卑賤的地位??墒呛?、王自己稱孤道寡,難道不是侯、王謙居人下、重視士人的證明嗎?堯傳位于舜,舜傳位于禹,周成王任用周公旦,世世代代都贊揚他們為英明的君主。這正是因為他們深知士人的可貴?!?/span>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聞君子之言,乃今聞細人之行,愿請受為弟子。且顏先生與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顏斶辭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大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盡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備矣,愿得賜歸,安行而反臣之邑屋?!眲t再拜而辭去也。斶知足矣,歸反樸,則終身不辱也。宣王說:“唉!君子怎么能隨便加以侮辱呢?我實在是自討沒趣啊。至今我才了解到君子的話,我明白了不懂得尊重士人乃是小人的行為。希望您就收下我這個學生吧。而且希望先生能與我交往,我將以上等宴席招待您,外出備有高級車馬供您使用,妻子兒女穿著的服裝也華貴。顏斶辭謝而去,說:“璞玉生在深山中,經過玉匠加工,破璞而取玉,其價值并非不寶貴,然而本來的面貌已不復存在了。士人生于偏僻鄉野之地,經過推舉選拔而被任用,享有祿位,他并非不尊貴、不顯赫,可是他的精神,本質已被傷害。我希望回到我的鄉里,晚點吃飯權當吃肉,悠閑散步權當乘車,不犯王法權當富貴,清靜純正,自得其樂。如今發號施令的,是大王您;而竭盡忠心直言進諫的是顏斶我。我的主要意見已經說了,希望您允許我回去,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的家鄉?!庇谑?,他拜了兩次后離去。

君子曰:“斶知足矣,歸真返璞,則終身不辱?!?/span>顏斶可以說是知足的了,他舍棄功、名、利、祿,辭王而歸,回到本鄉,恢復他本來是老百姓的面目,這樣終身不受侮辱。

齊宣王見顏斶/顏斶說齊王注解

1
顏斶:齊國隱士。
2
前:到前面來。
3
趨士:禮賢下士。
4
去:距離。
5
柳下季:即柳下惠,姓展名禽字季,魯國賢人,居于柳下。
6
壟:指墳墓。
7
石:古代的計量單位,一百二十斤為一石。樂器。古代懸掛樂器的架子中間的木柱。
8
役處:效力,供事。
9
知:智,有才智的人。原作“不”,據黃丕烈《札記》補。原作“百”,據黃丕烈《札記》補。漸漸。指居上位所應該具備的素質。而。有(居上位的)名聲。倨慢,傲慢無禮。受阻。通“渥”,厚重。九位輔佐堯治理國家的官員。數,頻繁。無形可見的東西,是有形可見的東西的主宰。一本作“至圣”。不善。用以自稱,表謙恭之意。一本無此字,于文義為順。即自取羞辱。小人德行低下的人。牛、羊、豬各一頭稱一太牢。華麗。尊貴顯達。即自娛,自得其樂。通“娛”,歡樂。即言之要道,指進言所應該遵循的規則(曰即上文的“盡忠直言”)。指舍棄富貴華麗而返歸素樸真純。

齊宣王見顏斶/顏斶說齊王評析

  前人評此文曰:“起得唐突,收得超忽”,頗有構思之妙。文章一開頭便以“斶前”“王前”兩句簡短對話,把激烈的矛盾沖突展示于讀者眼前。齊王直言下令,位尊使下的驕橫,可以說是習慣成自然,不足為奇;而顏斶以一介布衣的身份,針鋒相對命令“王前”的話語,則無異于地動山崩,令人震驚。若將顏斶的不慕權勢,與蘇秦、張儀之流的茍容邀寵相比,前者如深谷幽蘭,后者就是皇宮茅廁的狗尾巴草。尾聲“歸真反璞”,則余韻回蕩,令人遐想。

  本文有如一出獨幕話劇,全篇由對話組成。以對話展開波瀾起伏的情節,以對話展現人物的性格與內心世界。以情節而論,兩個“前”字的撞擊,一石激起千層浪。先是“左右”狗仗人勢的責問,顏斶舌戰齊國群臣;繼而是王“忿然作色”,顏斶針鋒相對與齊王爭論“王貴”與“士貴”的問題。齊王終于為顏斶折服,欲以豐厚爵祿相籠絡,卻被顏斶謝絕。文章雖短,卻起伏曲折?!拔乃瓶瓷讲幌财健?,不平即其美之所至也。以人物性格而論,作者所使用的言辭頗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例如“斶前”,尊使卑,上命下,就是這種口吻?!巴跽哔F乎?士貴乎?”在齊王的頭腦里,他自以為他是最高貴的,所以他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欲以王之貴壓士之貴,非常符合齊王的思維定式?!邦佅壬c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物質引誘也是君王們慣用的籠絡手段。而顏斶的自比“太璞”,以及所舉柳下季墓地的一棵草勝過齊王的腦袋的事例,都十分貼切,符合顏斶的身份。此種描寫人物的方法,對后人影響很大,如《史記》在人物塑造方面也常采用這種手法。

佚名的詩(共28987首詩)
  • 《觀別者》
    青青楊柳陌。陌上別離人。愛子游燕趙。高堂有老親。不行無可養。行去百憂新。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鄰。都門帳飲畢。從此謝親賓。揮涕逐前侶。含凄動征輪。車徒望不見。時見起行塵。吾(一作余)亦辭家久(一作者)??粗疁I滿巾。
    查看譯文
  • 《跋林和靖手書所作三十聊》
    唐人作詩先作聊,一聊一句名幾年。后來作者如崩川,去年百里無洄沿。又如商鞅壞井田,夷封溝洫開陌阡。吟哦一變成號顛,秦張功甫出此編。我讀未竟心犁然,借歸手抄家自傅。藏之篋笥待后賢,庶萬有一唐風還。
    查看譯文
  • 《言懷》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漫勞海內傳名字,誰論腰間缺酒錢。詩賦自慚稱作者,眾人多道我神仙。些須做得工夫處,莫損心頭一寸天。
    查看譯文
  • 《五十言懷詩》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漫勞海內傳名字,誰信腰間沒酒錢。詩賦自慚稱作者,眾人疑道是神仙。些須做得工夫處,莫損心頭一寸天。
    查看譯文
  • 《自題一絕》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查看譯文

古詩大全

http://www.meilook.com.cn/shici_view_9a46f343ac9a46f3/

合作QQ:564591      聯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