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唐代]韓愈

年、月、日,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
  嗚呼!
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歿南方,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
既又與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
兩世一身,形單影只。
嫂嘗撫汝指吾而言曰:
“韓氏兩世,惟此而已!
”汝時尤小,當不復記憶。
吾時雖能記憶,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來京城。
其后四年,而歸視汝。
又四年,吾往河陽省墳墓,遇汝從嫂喪來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來省吾。
止一歲,請歸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
吾去汴州,汝不果來。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罷去,汝又不果來。
吾念汝從于東,東亦客也,不可以久;
圖久遠者,莫如西歸,將成家而致汝。
嗚呼!
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
吾與汝俱少年,以為雖暫相別,終當久相與處。
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
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去年,孟東野往。
吾書與汝曰:
“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
念諸父與諸兄,皆康強而早世。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吾不可去,汝不肯來,恐旦暮死,而汝抱無涯之戚也!
”孰謂少者歿而長者存,強者夭而病者全乎!
  嗚呼!
其信然邪?
其夢邪?
其傳之非其真邪?
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
少者、強者而夭歿,長者、衰者而存全乎?
未可以為信也。
夢也,傳之非其真也,東野之書,耿蘭之報,何為而在吾側也?
嗚呼!
其信然矣!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汝之純明宜業其家者,不克蒙其澤矣!
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
所謂理者不可推,而壽者不可知矣!
  雖然,吾自今年來,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或脫而落矣。
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微,幾何不從汝而死也。
死而有知,其幾何離;
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
  汝之子始十歲,吾之子始五歲。
少而強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嗚呼哀哉!
嗚呼哀哉!
  汝去年書云:
“比得軟腳病,往往而劇。
”吾曰:
“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未始以為憂也。
嗚呼!
其竟以此而殞其生乎?
抑別有疾而至斯極乎?
  汝之書,六月十七日也。
東野云,汝歿以六月二日;
耿蘭之報無月日。
蓋東野之使者,不知問家人以月日;
如耿蘭之報,不知當言月日。
東野與吾書,乃問使者,使者妄稱以應之乎。
其然乎?
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與汝之乳母。
彼有食,可守以待終喪,則待終喪而取以來;
如不能守以終喪,則遂取以來。
其余奴婢,并令守汝喪。
吾力能改葬,終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嗚呼!
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于共居,歿不得撫汝以盡哀,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
吾行負神明,而使汝夭;
不孝不慈,而不能與汝相養以生,相守以死。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
吾實為之,其又何尤!
彼蒼者天,曷其有極!
自今已往,吾其無意于人世矣!
當求數頃之田于伊潁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
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汝其知也邪?
其不知也邪?
嗚呼哀哉!
尚饗!

百度百科

祭十二郎文譯文

年、月、日,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韓愈在聽說你去世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著哀痛向你表達誠意,并讓建中在遠方備辦了應時的鮮美食品作為祭品,告慰你十二郎的靈位:

嗚呼!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歿南方,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既又與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只。嫂嘗撫汝指吾而言曰:“韓氏兩世,惟此而已!”汝時尤小,當不復記憶。吾時雖能記憶,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唉,我自幼喪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親是什么模樣,只有依靠兄嫂撫養。哥哥正當中年時就因與犯罪的宰相關系密切而受牽連被貶為韶州刺史,次年死于貶所 。我和你都還小,跟隨嫂嫂把靈柩送回河陽老家安葬。隨后又和你到江南謀生,孤苦伶丁,也未曾一天分開過。我上面本來有三個哥哥,都不幸早死。繼承先父的后代,在孫子輩里只有你,在兒子輩里只有我。韓家子孫兩代各剩一人,孤孤單單。嫂子曾經撫摸著你的頭對我說:“韓氏兩代,就只有你們兩個了!”那時你比我更小,當然記不得了;我當時雖然能夠記事,但也還不能體會她話中的悲涼??!

吾年十九,始來京城。其后四年,而歸視汝。又四年,吾往河陽省墳墓,遇汝從嫂喪來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來省吾。止一歲,請歸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來。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罷去,汝又不果來。吾念汝從于東,東亦客也,不可以久;圖久遠者,莫如西歸,將成家而致汝。嗚呼!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吾與汝俱少年,以為雖暫相別,終當久相與處。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我十九歲時,初次來到京城參加考試。四年以后,才回去看你。又過了四年,我去河陽憑吊祖先的墳墓,碰上你護送嫂嫂的靈柩來安葬。又過了兩年,我在汴州輔佐董丞相,你來探望我,留下住了一年,你請求回去接妻子兒女。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離開汴州,你沒能來成。這一年,我在徐州輔佐軍務,派去接你的人剛動身,我就被免職,你又沒來成。我想,你跟我在東邊的汴州、徐州,也是客居,不可能久??;從長遠考慮,還不如我回到家鄉,等在那里安下家再接你來。唉!誰能料到你竟突然離我而死呢?當初,我和你都年輕,總以為雖然暫時分別,終究會長久在一起的。因此我離開你而旅居長安,以尋求微薄的俸祿。假如真的知道會這樣,即使讓我做高官厚祿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離開你一天而去赴任??!

去年,孟東野往。吾書與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念諸父與諸兄,皆康強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來,恐旦暮死,而汝抱無涯之戚也!”孰謂少者歿而長者存,強者夭而病者全乎!去年,孟東野到你那里去時,我寫給你的信中說:“我年紀還不到四十歲,但視力模糊,頭發花白,牙齒松動。想起各位父兄,都在健康強壯的盛年早早去世,像我這樣衰弱的人,難道還能長活在世上嗎?我不能離開(職守),你又不肯來,恐怕我早晚一死,你就會有無窮無盡的憂傷?!闭l能料到年輕的卻先死了,而年老的反而還活著,強壯的早早死去,而衰弱的反而還活在人間呢?

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少者、強者而夭歿,長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為信也。夢也,傳之非其真也,東野之書,耿蘭之報,何為而在吾側也?嗚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純明宜業其家者,不克蒙其澤矣!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所謂理者不可推,而壽者不可知矣!唉!是真的這樣呢?還是在做夢呢?還是這傳來的消息不可靠呢?如果是真的,那么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反而早早地絕后了呢?你(那么)純正聰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澤呢?難道年輕強壯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卻應活在世上嗎?實在不敢把它當作真的??!如果是夢,傳來的噩耗不是真的,可是東野的來信,耿蘭的報喪,卻又為什么在我身邊呢???!大概是真的了!我哥哥有美好的品德竟然早早地失去后代,你純正聰明,本來是應該繼承家業的,現在卻不能承受你父親的恩澤了。這正是所謂蒼天確實難以揣測,而神意實在難以知道了!也就是所謂天理不可推求,而壽命的長短無法預知??!

雖然,吾自今年來,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或脫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微,幾何不從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幾何離;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雖然這樣,我從今年以來,花白的頭發,全要變白了,松動的牙齒,也像要脫落了,身體越來越衰弱,精神也越來越差了,過不了多久就要隨你死去了。如果死后有知,那么我們又能分離多久呢?如果我死后無知,那么我也不能悲痛多少時間了,而(死后)不悲痛的時間卻是無窮無盡的。

汝之子始十歲,吾之子始五歲。少而強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嗚呼哀哉!嗚呼哀哉!你的兒子才十歲,我的兒子才五歲,年輕強壯的尚不能保全,像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們成人立業呢?啊,悲痛啊,真是悲痛!

汝去年書云:“比得軟腳病,往往而劇?!蔽嵩唬骸笆羌惨?,江南之人,常常有之?!蔽词家詾閼n也。嗚呼! 其竟以此而殞其生乎?抑別有疾而至斯極乎?你去年來信說:“近來得了軟腳病,時常(發作)疼得厲害?!蔽艺f:“這種病,江南人常常得?!睕]有當作值得憂慮的事。唉,(誰知道)竟然會因此而喪了命呢?還是由于別的病而導致這樣的不幸呢?

汝之書,六月十七日也。東野云,汝歿以六月二日;耿蘭之報無月日。蓋東野之使者,不知問家人以月日;如耿蘭之報,不知當言月日。東野與吾書,乃問使者,使者妄稱以應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你的信是六月十七日寫的。東野說你是六月二日死的,耿蘭報喪時沒有說日期。大概是東野的使者不知道向你的家人問明日期,而耿蘭報喪竟不知道應該告訴日期?還是東野給我寫信時,才去問使者,使者胡亂說個日期應付呢?是這樣呢?還是不是這樣呢?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與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終喪,則待終喪而取以來;如不能守以終喪,則遂取以來。其余奴婢,并令守汝喪。吾力能改葬,終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現在我派建中來祭奠你,安慰你的孩子和你的乳母。他們有糧食能夠守喪到喪期終了,就等到喪期結束后再把他們接來;如果不能守到喪期終了,我就馬上接來。剩下的奴婢,叫他們一起守喪。如果我有能力遷葬,最后一定把你安葬在祖墳旁,這樣以后,才算了卻我的心愿。

嗚呼!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于共居,歿不得撫汝以盡哀,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吾行負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與汝相養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吾實為之,其又何尤!彼蒼者天,曷其有極!自今已往,吾其無意于人世矣!當求數頃之田于伊潁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唉,你患病我不知道時間,你去世我不知道日子,活著的時候不能住在一起互相照顧,死的時候沒有撫尸痛哭,入殮時沒在棺前守靈,下棺入葬時又沒有親臨你的墓穴。我的行為辜負了神明,才使你這么早死去,我對上不孝,對下不慈,既不能與你相互照顧著生活,又不能和你一塊死去。一個在天涯,一個在地角。你活著的時候不能和我形影相依,死后魂靈也不在我的夢中顯現,這都是我造成的災難,又能抱怨誰呢?天哪,(我的悲痛)哪里有盡頭呢?從今以后,我已經沒有心思奔忙在世上了!還是回到老家去置辦幾頃地,度過我的余年。教養我的兒子和你的兒子,希望他們成才;撫養我的女兒和你的女兒,等到她們出嫁,(我的心愿)如此而已。

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嗚呼哀哉!尚饗!唉!話有說完的時候,而哀痛之情卻不能終止,你知道呢?還是不知道呢?悲哀??!希望享用祭品吧!

祭十二郎文注解

1
年、月、日:此為擬稿時原樣。
2
季父:父輩中排行最小的叔父。
3
銜哀:心中含著悲哀。
4
致誠:表達赤誠的心意。
5
建中:人名,當為韓愈家中仆人。
6
時羞:應時的鮮美佳肴。羞,同“饈”。
7
孤:幼年喪父稱“孤”。
8
河陽:今河南孟縣西,是韓氏祖宗墳墓所在地。
9
三兄:指韓會、韓介。
10
先人:指已去世的父親韓仲卿。
11
兩世一身:子輩和孫輩均只剩一個男丁。
12
視:古時探親,上對下曰視,下對上曰省。貞元二年(年),韓愈十九歲,由宣州至長安應進士舉,至貞元八年春始及第,其間曾回宣州一次。但據韓愈《答崔立之書》與《歐陽生哀辭》均稱二十歲至京都舉進士,與本篇所記相差一年。
13
?。?/span>探望,此引申為憑吊。
14
董丞相:指董晉。貞元十二年(年),董晉以檢校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任宣武軍節度使,汴、宋、亳、潁等州觀察使。時韓愈在董晉幕中任節度推官。
15
汴州:治所在今河南開封市。
16
止:住。
17
取其孥:把家眷接來。孥,妻和子的統稱。薨古時諸侯或二品以上大官死曰薨。貞元十五年(年)二月,董晉死于汴州任所,韓愈隨葬西行。去后第四天,汴州即發生兵變。
18
不果:沒能夠。指因兵變事。
19
佐戎徐州:當年秋,韓愈入徐、泗、濠節度使張建封幕任節度推官。節度使府在徐州。佐戎,輔助軍務。
20
?。?/span>迎接。
21
罷去:貞元十六年五月,張建封卒,韓愈離開徐州赴洛陽。
22
東:指故鄉河陽之東的汴州和徐州。
23
孰謂:誰料到。
24
遽:驟然。
25
斗斛:唐時十斗為一斛。
26
萬乘:指高官厚祿。古代兵車一乘,有馬四匹。封國大小以兵賦計算,凡地方千里的大國,稱為萬乘之國。
27
輟:停止。
28
就:就職。
29
去年:指貞元十八年(年)。
30
孟東野:即韓愈的詩友孟郊。是年出任溧陽(今屬江蘇)尉,溧陽去宣州不遠,故韓愈托他捎信給宣州的十二郎。
31
無涯之戚:無窮的悲傷。涯,邊。戚,憂傷。
32
純明:純正賢明。
33
不克:不能。
34
蒙:承受。
35
耿蘭:生平不詳,當時宣州韓氏別業的管家人。十二郎死后,孟郊在溧陽寫信告訴韓愈,時耿蘭也有喪報。
36
業:用如動詞,繼承之意。
37
志氣:指精神。
38
其幾何離:分離會有多久呢?意謂死后仍可相會。
39
汝之子:十二郎有二子,長韓湘,次韓滂。韓滂出嗣十二郎的哥哥韓百川為子,見韓愈《韓滂墓志銘》。
40
始十歲:當指長子韓湘。十歲,一本作“一歲”,則當指韓滂,滂生于貞元十八年(年)。
41
孩提:本指二三歲的幼兒。此為年紀尚小之意。
42
比:近來。
43
軟腳?。?/span>即腳氣病。
44
吊:此指慰問。
45
孤:指十二郎的兒子。
46
終喪:守滿三年喪期。
47
取以來:指把十二郎的兒子和乳母接來。
48
力能改葬:假設之意。即先暫時就地埋葬。合下句連續可知。
49
兆:葬域,墓地。
50
惟其所愿:才算了卻心事。
51
撫汝以盡哀:指撫尸慟哭。
52
斂:同“殮”。為死者更衣稱小殮,尸體入棺材稱大殮。
53
窆:下棺入土。
54
何尤:伊水和潁水,均在今河南省境。此指故鄉。
55
幸其成:韓昶后中穆宗長慶四年進士。韓湘后中長慶三年進士。
56
長:用如動詞,養育之意。
57
尚饗:古代祭文結語用辭,意為希望死者享用祭品。尚,庶幾,表示希望。

祭十二郎文背景

《祭十二郎文》寫于貞元十九年(按《文苑英華》說是寫于五月二十六日,應是筆誤,因是年六月下旬十二郎還寫過信),文章的十二郎是指韓愈的侄子韓老成,“八仙”中著名的韓湘子即是老成之長子。韓愈幼年喪父,靠兄嫂撫養成人。韓愈與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歷經患難,感情特別深厚。但成年以后,韓愈四處飄泊,與十二郎很少見面。正當韓愈官運好轉,有可能與十二郎相聚的時候,突然傳來十二郎去世的噩耗。韓愈尤為悲痛,寫下這篇祭文。

祭十二郎文賞析

祭文中的千年絕唱——韓愈《祭十二郎文》是一篇千百年來傳誦不衰,影響深遠的祭文名作,不管我們對文中的思想感情作如何評價,吟誦之下,都不能不隨作者之祭而有眼澀之悲。

一、感情真摯,催人淚下

韓愈寫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稱頌死者,而在于傾訴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強調骨肉親情關系。作者與老成,名為叔侄,情同手足,“兩世一身,形單影只”。今老成先逝,子女幼小,更顯得家族凋零,振興無望。這在注重門庭家道的古代,引起韓愈的切膚之痛是理所當然的。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實出意外。老成比作者年少而體強,卻“強者夭而病者全”;老成得的不過是一種常見的軟腳病,作者本來不以為意,毫無精神準備,因而對老成的遽死追悔莫及,意外的打擊使他極為悲痛。三是表達作者自身宦海沉浮之苦和對人生無常之感,并以此深化親情。作者原以為兩人都還年輕,便不以暫別為念,求食求祿,奔走仕途,因而別多聚少,而今鑄成終身遺憾。作者求索老成的死因和死期,卻墮入乍信乍疑,如夢如幻的迷境,深感生命瓢忽,倍增哀痛。

二、不拘常格,自由抒情

祭文原本偏重于抒發對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一般是結合對死者功業德行的頌揚而展開的。本文一反傳統祭文以鋪排郡望、藻飾官階、歷敘生平、歌功頌德為主的固定模式,主要記家?,嵤?,表現自己與死者的密切關系,抒寫難以抑止的悲哀,表達刻骨銘心的骨肉親情。形式上則破駢為散,采用自由多變的散體。這種自由化的寫作形式,使作者如同與死者對話,邊訴邊泣,吞吐嗚咽,交織著悔恨、悲痛、自責之情,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語言樸素,行云流水

這篇祭文強烈的感情力量,能如此深刻地感染讀者,也得力于作者高超的語言文字技巧。它全用散文句調和平易曉暢的家常生活語言,長長短短,錯錯落落,奇偶駢散,參差駢散,行于所當行,止于不得不止;疑問、感嘆、陳述等各種句式,反復、重疊、排比、呼告等多種修辭手法,任意調遣,全依感情的需要。再加之作者取與死者促膝談心的形式,呼“汝”喚“你”,似乎死者也能聽到“我”的聲音,顯得異常自然而真切。這樣全文就形成了一種行云流水般的語言氣勢和令人如聞咳謦的感情氛圍。文章就像一只無形的手,緊緊擁抱住了它的讀者。

四、邊訴邊泣,一氣呵成

作者采用與死者對話的方式,邊訴邊泣,吞吐嗚咽,交織著悔恨、悲痛、自責等種種感情,似在生者和死者之間作無窮無盡的長談。如寫聞訃的情景,從“其信然邪”到“未可以為信也”,再到“其信然矣”,語句重疊,表現其驚疑無定的心理狀態。末尾“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一段,多用排句,情緒激宕,一氣呵成。這一切又都從肺腑中流出,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祭十二郎文譯文

  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韓愈在聽說你去世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著哀痛向你表達誠意,并派建中在遠方備辦了應時的鮮美食品作為祭品,告慰你十二郎的靈位:

  唉,我自幼喪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親是什么模樣,只有依靠兄嫂撫養。哥哥正當中年時就因與犯罪的宰相關系密切而受牽連被貶為韶州刺史,次年死于貶所 。我和你都還小,跟隨嫂嫂把靈柩送回河陽老家安葬。隨后又和你到江南謀生,孤苦伶丁,也未曾一天分開過。我上面本來有三個哥哥,都不幸早死。繼承先父的后代,在孫子輩里只有你,在兒子輩里只有我。韓家子孫兩代各剩一人,孤孤單單。嫂子曾經撫摸著你的頭對我說:“韓氏兩代,就只有你們兩個了!”那時你比我更小,當然記不得了;我當時雖然能夠記事,但也還不能體會她話中的悲涼??!

  我十九歲時,初次來到京城參加考試。四年以后,才回去看你。又過了四年,我去河陽憑吊祖先的墳墓,碰上你護送嫂嫂的靈柩來安葬。又過了兩年,我在汴州輔佐董丞相,你來探望我,留下住了一年,你請求回去接妻子兒女。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離開汴州,你沒能來成。這一年,我在徐州輔佐軍務,派去接你的人剛動身,我就被免職,你又沒來成。我想,你跟我在東邊的汴州、徐州,也是客居,不可能久??;從長遠考慮,還不如我回到家鄉,等在那里安下家再接你來。唉!誰能料到你竟突然離我而死呢?當初,我和你都年輕,總以為雖然暫時分別,終究會長久在一起的。因此我離開你而旅居長安,以尋求微薄的俸祿。假如真的知道會這樣,即使讓我做高官厚祿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離開你一天而去赴任??!

  去年,孟東野到你那里去時,我寫給你的信中說:“我年紀還不到四十歲,但視力模糊,頭發花白,牙齒松動。想起各位父兄,都在健康強壯的盛年早早去世,像我這樣衰弱的人,難道還能長活在世上嗎?我不能離開(職守),你又不肯來,恐怕我早晚一死,你就會有無窮無盡的憂傷?!闭l能料到年輕的卻先死了,而年老的反而還活著,強壯的早早死去,而衰弱的反而還活在人間呢?

  唉!是真的這樣呢?還是在做夢呢?還是這傳來的消息不可靠呢?如果是真的,那么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反而早早地絕后了呢?你(那么)純正聰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澤呢?難道年輕強壯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卻應活在世上嗎?實在不敢把它當作真的??!如果是夢,傳來的噩耗不是真的,可是東野的來信,耿蘭的報喪,卻又為什么在我身邊呢???!大概是真的了!我哥哥有美好的品德竟然早早地失去后代,你純正聰明,本來是應該繼承家業的,現在卻不能承受你父親的恩澤了。這正是所謂蒼天確實難以揣測,而神意實在難以知道了!也就是所謂天理不可推求,而壽命的長短無法預知??!

  雖然這樣,我從今年以來,花白的頭發,全要變白了,松動的牙齒,也像要脫落了,身體越來越衰弱,精神也越來越差了,過不了多久就要隨你死去了。如果死后有知,那么我們又能分離多久呢?如果我死后無知,那么我也不能悲痛多少時間了,而(死后)不悲痛的時間卻是無窮無盡的。

  你的兒子才十歲,我的兒子才五歲,年輕強壯的尚不能保全,像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們成人立業呢?啊,悲痛啊,真是悲痛!

  你去年來信說:“近來得了軟腳病,時常(發作)疼得厲害?!蔽艺f:“這種病,江南人常常得?!睕]有當作值得憂慮的事。唉,(誰知道)竟然會因此而喪了命呢?還是由于別的病而導致這樣的不幸呢?

  你的信是六月十七日寫的。東野說你是六月二日死的,耿蘭報喪時沒有說日期。大概是東野的使者不知道向你的家人問明日期,而耿蘭報喪竟不知道應該告訴日期?還是東野給我寫信時,才去問使者,使者胡亂說個日期應付呢?是這樣呢?還是不是這樣呢?

  現在我派建中來祭奠你,安慰你的孩子和你的乳母。他們有糧食能夠守喪到喪期終了,就等到喪期結束后再把他們接來;如果不能守到喪期終了,我就馬上接來。剩下的奴婢,叫他們一起守喪。如果我有能力遷葬,最后一定把你安葬在祖墳旁,這樣以后,才算了卻我的心愿。

  唉,你患病我不知道時間,你去世我不知道日子,活著的時候不能住在一起互相照顧,死的時候沒有撫尸痛哭,入殮時沒在棺前守靈,下棺入葬時又沒有親臨你的墓穴。我的行為辜負了神明,才使你這么早死去,我對上不孝,對下不慈,既不能與你相互照顧著生活,又不能和你一塊死去。一個在天涯,一個在地角。你活著的時候不能和我形影相依,死后魂靈也不在我的夢中顯現,這都是我造成的災難,又能抱怨誰呢?天哪,(我的悲痛)哪里有盡頭呢?從今以后,我已經沒有心思奔忙在世上了!還是回到老家去置辦幾頃地,度過我的余年。教養我的兒子和你的兒子,希望他們成才;撫養我的女兒和你的女兒,等到她們出嫁,(我的心愿)如此而已。

  唉!話有說完的時候,而哀痛之情卻不能終止,你知道呢?還是不知道呢?悲哀??!希望享用祭品吧!

 ?。ㄞD自人民教育出版社)

祭十二郎文整體感知

  韓愈幼年喪父,靠兄嫂撫養成人。韓愈與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歷經患難,感情特別深厚。但成年以后,韓愈四處飄泊,與十二郎很少見面。正當韓愈官運好轉,有可能與十二郎相聚的時候,突然傳來他的噩耗。韓愈悲痛欲絕,寫下這篇祭文。

  作者把抒情與敘事結合在一起,聯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瑣事,反復抒寫他對亡侄的無限哀痛之情。同時,也飽含著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訴說的口吻寫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數,乃至疑后嗣之成立,極寫內心的辛酸悲痛。第二段寫初聞噩耗時將信將疑,不愿相信又不得不信的心理,尤其顯得哀婉動人。文章語意反復而一氣貫注,最能體現在特定情景下散文的優長,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因而在藝術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成為“祭文中千年絕調”(明代茅坤語)?!豆盼挠^止》評論說:“情之至者,自然流為至文。讀此等文,須想其一面哭,一面寫,字字是血,字字是淚。未嘗有意為文,而文無不工?!碧K軾說:“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碑斎?,這些說法未免帶有夸張的成分,但本文飽含作者對十二郎的滿腔真情,卻是確定無疑的。

  全文開頭幾句是祭文開頭的固定形式。正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嗚呼!吾少孤”至“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寫兩人之間的深厚情誼。先從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寫幼時孤苦相依;后敘兩人的三別三會,終于不得會合而成永別,使作者悔恨無窮,抱憾終生。

  第二部分(從“去年,孟東野往”至“其然乎?其不然乎”),寫十二郎之死。先寫對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詳敘死因和死期。

  第三部分(從“今吾使建中祭汝”至篇末),寫對十二郎及其遺孤的吊慰,交代遷葬及教養遺孤等事。

作者簡介

韓愈
韓愈[唐代]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祖籍昌黎郡”,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秘書郎韓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軍司馬,從平“淮西之亂”。直言諫迎佛骨,貶為潮州刺史?;潞3粮?,累遷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為“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從祀孔廟。韓愈作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與柳宗元并稱“韓柳”,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并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導“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寫作理論,對后人具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更多

韓愈的詩(共661首詩)
  • 《晚春》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查看譯文
  • 《將至韶州先寄張端公使君借圖經》
    曲江山水聞來久,恐不知名訪倍難。愿借圖經將入界,每逢佳處便開看。
    查看譯文
  • 《聽穎師彈琴》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蹉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穎乎爾誠能,
    查看譯文
  • 《石鼓歌》
    張生手持石鼓文,勸我試作石鼓歌。少陵無人謫仙死,才薄將奈石鼓何。周綱凌遲四海沸,宣王憤起揮天戈。大開明堂受朝賀,諸侯劍珮鳴相磨。蒐于岐陽騁雄俊,萬里禽獸皆遮羅。鐫功勒成告萬世,鑿石作鼓隳嵯峨。從臣才藝咸第一,揀選撰刻留山
    查看譯文
  •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纖云四卷天無河,清風吹空月舒波。沙平水息聲影絕,一杯相屬君當歌。君歌聲酸辭正苦,不能聽終淚如雨。洞庭連天九疑高,蛟龍出沒猩鼯號。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下床畏蛇食畏藥,海氣濕蟄熏腥臊。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繼圣登夔
    查看譯文

古詩大全

http://www.meilook.com.cn/shici_view_9a46bf43ac9a46bf/

合作QQ:564591      聯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