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唐代]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春怨/伊州歌譯文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我敲打樹枝趕走了樹上的黃鶯,不讓它在樹枝上不停鳴叫。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它的叫聲會驚破我的好夢,不能到遼西與戍守邊關的親人相見。

春怨/伊州歌注解

1
莫:不。
2
妾:女子的自稱。

春怨/伊州歌賞析

這首詩,語言生動活潑,具有民歌色彩,而且在章法上還有其與眾不同的特點:它通篇詞意聯屬,句句相承,環環相扣,四句詩形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達到了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緒論》中為五言絕句提出的“就一意圓凈成章”的要求。這一特點,人所共稱。謝榛在《四溟詩話》中曾把詩的寫法分為兩種:一種是“一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詩”,如杜甫詩“日出籬東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鳴翡翠,沙僻舞鹍雞”(《絕句六首》之一),屬于此類;另一種是“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詩”,這首《春怨》詩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更贊美這首詩的“篇法圓緊,中間增一字不得,著一意不得”。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也說:“一氣蟬聯而下者,以此為法?!?/p>

但這些評論只道出了這首詩的一個方面的特點,還應當看到的另一特點是:它雖然通篇只說一事,四句只有一意,卻不是一語道破,一目了然,而是層次重疊,極盡曲析之妙,好似抽蕉剝筍,剝去一層,還有一層。它總共只有四句詩,卻是每一句都令人產生一個疑問,下一句解答了這個疑問,而又令人產生一個新的疑問。這在詩詞藝術手法上是所謂“掃處還生”。

詩的首句似平地奇峰,突然而起。照說,黃鶯是討人歡喜的鳥。而詩中的女主角為什么卻要“打起黃鶯兒”呢?人們看了這句詩會茫然不知詩意所在,不能不產生疑問,不能不急于從下句尋求答案。第二句詩果然對第一句作了解釋,使人們知道,原來“打起黃鶯兒”的目的是“莫教枝上啼”。但鳥語與花香本都是春天的美好事物,而在鳥語中,黃鶯的啼聲又是特別清脆動聽的。人們不禁還要追問:又為什么不讓鶯啼呢?第三句詩說明了“莫教啼”的原因是怕“啼時驚妾夢”。但人們仍不會滿足于這一解釋,因為黃鶯啼曉,說明本該是夢醒的時候了。那么,詩中的女主角為什么這樣怕驚醒她的夢呢?她做的是什么夢呢?最后一句詩的答復是:這位詩中人怕驚破的不是一般的夢,而是去遼西的夢,是惟恐夢中“不得到遼西”。

到此,讀者才知道,這首詩原來采用的是層層倒敘的手法。本是為怕驚夢而不教鶯啼,為不教鶯啼而要把鶯打起,而詩人卻倒過來寫,最后才揭開了謎底,說出了答案。但是,這最后的答案仍然含意未伸。這里,還留下了一連串問號,例如:一位閨中少女為什么做到遼西的夢?她有什么親人在遼西?此人為什么離鄉背井,遠去遼西?這首詩的題目是《春怨》,詩中人到底怨的是什么?難道怨的只是黃鶯,只怨鶯啼驚破了她的曉夢嗎?這些,不必一一說破,而又可以不言而喻,不妨留待讀者去想象、去思索。這樣,這首小詩就不僅在篇內見曲折,而且還在篇外見深度了。

如果從思想意義去看,它看來只是一首抒寫兒女之情的小詩,卻有深刻的時代內容。它是一首懷念征人的詩,反映了當時兵役制下廣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作者簡介

金昌緒
金昌緒[唐代]

生卒年不詳。唐朝余杭(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身世不可考,詩傳于世僅《春怨》一首。更多

金昌緒的詩(共29首詩)
  • 《春怨/伊州歌》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查看譯文
  • 《送人游邵州》
    春江正渺渺,送別兩依依。煙里棹將遠,渡頭人未歸。漁家侵疊浪,島樹掛殘暉。況入湖湘路,那堪花亂飛。
    查看譯文
  • 《廬山桑落洲》
    莫問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數家新住處,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盡,平沙長未休。想應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查看譯文
  • 《瑕瑜不相掩》
    抱璞應難辨,妍媸每自融。貞姿偏特達,微玷遇磨礱。涇渭流終異,瑕瑜自不同。半曾光透石,未掩氣如虹??b密誠為智,包藏豈謂忠。??捶置缾?,今得值良工。
    查看譯文
  • 《袁江口懷王司勛王吏部》
    京華不啻三千里,客淚如今一萬雙。若個最為相憶處,青楓黃竹入袁江。
    查看譯文

古詩大全

http://www.meilook.com.cn/shici_view_9a3a7243ac9a3a72/

合作QQ:564591      聯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